基督公教 (天主教)

宇宙性基督

哥羅森書一章 15-20 節: 「祂(基督)是不可見的天主的肖像,是一切受造物的首生者,因為在天上和在地上的一切,可見的與不可見的,或是上座者,或是宰制者,或是率領者,或是掌權者,都是在祂內受造的:一切都是藉著他,並且是為了他而受造的。他在萬有之先就有,萬有都賴祂而存在;祂又是身體──教會的頭:祂是元始,是死者中的首生者,為使祂在萬有之上獨佔首位,因為天主樂意叫整個的圓滿居在祂內,並藉著祂使萬有,無論是地上的 ,是天上的,都與自己重歸於好,因著祂十字架的血立定了和平。」宇宙性基督是天主教傳統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教義,但卻在啟蒙運動和宗教改革的過程中被遺忘,然而近年生態危機愈益嚴重,宇宙性基督的豐富意義又再一次被提起。曾在中國居住二十三年,有份發現「北京人」化石及認同進化論的科學家、神學家、神父及耶穌會士德日進(Teillard de Chardin, S. J. 1891-1955)更把宇宙性基督結合科學及哲學,深化宇宙性基督這教義。

基督宗教相信神創造世界,但沒有特別強調世界是藉著基督所造成,聖經卻多處提到基督是充滿、承受及托住萬有的,而萬物更要與基督同歸於一。(參斐理伯書一 10;20-23;希伯來書一 1-4;格林多前書十五 28)宇宙性基督拯救的不只是人類,而是整個宇宙,包括一切萬物,這教義最初見於教父愛任紐萬物同歸於一的拯救論。宇宙性基督指當基督死而復活升天後,便充滿了整個宇宙,不單與宇宙萬物同在,更加成為其中心,帶動整個宇宙向神聖邁進(德日進稱那終點是奧米加-希臘文最尾一個字母)。不少早期教父相信基督存在於萬物之中,因此使萬物能結連在一起,這是針對當時異端認為物質世界必會敗壞和不能存在美善的負面思想。宇宙性基督充滿著神秘主義色彩,這深化了人、自然和神之間的關係,因而發展出豐厚的靈修傳統。自中世紀開始,修道院開始普及,神秘主義也隨之而興旺,不少中世紀的神學家所寫的禱文、頌辭、詩歌及日記都蘊含了濃厚的宇宙性基督色彩。

宇宙性基督在啟蒙運動時被批評為迷信及不科學,教會在經過宗教改革後未回元氣,不少神學家就放棄了宇宙性基督的思想而轉向「歷史基督」,一個更科學及理性的基督論。在這個大轉變之前,天主教的傳統以宇宙性基督為中心,整個世界觀都是充滿宗教性,但這未引致迷信和萬有神在論。聖方濟在其〈太陽弟兄讚歌〉中視萬物如兄弟姊妹,因著基督的光結合,反映神的美善;阿奎那(St. Thomas Aquinas)認為每一件被造物都見證著神的全能和全善,對這位中世紀神學泰斗而言,基督作為「道」包含了萬物,整個世界都是美麗和善良的。這些神學家看重自然與神之間的關係,而人因基督存在於萬物之中而產生對自然崇高的敬意,宇宙性基督使人在自然及神面前都不得自誇,人與自然因基督的緣故能夠和諧共存。可惜,宇宙性基督這富神秘主義色彩的基督論被啟蒙運動所拒絕,最後令到自然失去神聖的意義,被貶為單純的客體,成為一部機器,淪為被剝削的對象。

宇宙不斷在變動,對德日進而言,一切的變動都是源自存在於萬有當中的基督,這過程是「進化」。他認為在進化的科學背後是基督對世界無比的愛,這愛同時吸引和推動著宇宙與神合而為一。德日進所提出的宇宙性基督結合了以往天主教神秘主義的傳統,並融合了現代科學理論,同時把神聖重新注入自然當中,賦予自然和人類一個共同的命運和終極目標。作為一個科學家及考古學家,德日進酷愛自然,又是一個敬虔的神父,他的神學就是科學與神學結合的好例子。今天人類面對的生態危機是一個神學問題,亦是科學問題,不少神學家都嘗試結合科學及宗教靈性,試圖更全面和真實地回應生態危機。

宇宙性基督讓信徒發現自然世界的神聖性,在發現基督的同時,了解人類與自然萬物都有同一目的,就是邁向與基督合而為一的終極。人類不能只顧自己的享受而使自然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正如艾卡特(Meister Eckhart)所說,若果世界充滿著基督的話,世界的受苦就必會是基督的受苦。相反,人類更應積極發揮其管家的職份,參與基督將宇宙萬物基督化(Christogenesis)及使萬有復和並重建和平的過程中。

— 陳嘉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