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之目的

「正風琅嬛」之「音樂事務處中樂合奏譜藏品數碼化計劃」,得到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數碼研究基金的資助,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音樂事務處合作,把現存於該處多年來因訓練及演奏需要而創作、編寫及搜集的珍貴中樂樂譜之一部份,尤其是二胡大師湯良德先生多年的創作,以數碼格式保存及展示,使其得以供公眾參閱,作學術研究、參考、及演出之用。此計劃旨在保存及推廣中國音樂文化,除了保存樂譜、亦對湯良德先生的生平和作品作出了介紹,對計劃中的每一首樂曲作出分析和簡介。此外,更為計劃使用者提供了中國樂器分類圖表和中國合奏音樂的一些基本資料,並把香港青年中樂團歷年音樂會場刊數碼化。為求拋磚引玉,香港青年中樂團特意為藏品中三首樂曲,於香港文化中心作現場錄影和錄音,為大眾重現樂譜之音。

計劃負責人及研究成員

此計劃由音樂學學者楊漢倫博士、民族音樂學學者羅浩澤博士及圖書館學學者賴婉兒小姐發起和負責。楊、羅、賴所屬的不同專業,為此跨學科計畫提供不同方面的知識。楊負責統籌、羅負責資料搜證及統領三位研究員、賴負責資料處理、管理及架構的建立。

  • 楊漢倫為香港浸會大學音樂系教授。研究範圍涉獵十九世紀新英倫學派音樂家的作品、中西音樂文化交流、中國近代音樂、及粵語流行曲等。曾三次獲得大學支助委員會的研究基金,專著兩本,研究論文數十篇,發表於如牛津、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合集和頂尖的國際學術期刊。
  • 羅浩澤,民族音樂學學者,密歇根大學音樂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範圍包括電影音樂、跨國音樂史及華語語系音樂文化,其學術文章於 At the Crossroad of Music and Social JusticeMusic and the Moving ImageTDR: The Drama Review 等彙編及期刊發表。
  • 賴婉兒自小學習鋼琴及中西敲擊樂,曾於加拿大、香港、俄羅斯及美國(包括卡內基音樂廳)演出,現專門從事音樂圖書館學和技術服務。賴氏多次於頂尖國際學術期刊發表文章,也是香港 RILM 委員會主席及 Music Reference Services Quarterly 之編輯委員會成員。
  • 陳炫熹為密歇根大學民族音樂學博士候選人,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文學士。陳氏的博士論文探討香港粵語流行曲中「舊曲新詞」所衍生的音樂及情感表達方式。
  • 陳深明為紐約大學音樂學哲學博士候選人,亦獲加州大學音樂研究文學碩士及香港中文大學音樂文學士(一級榮譽)。在學期間曾獲麥克拉肯獎學金、萬瑞庭音樂獎、香港賽馬會音樂及舞蹈獎學金等多個獎項。
  • 陳曦彤畢業於香港大學,獲頒文學士及哲學碩士(音樂)學位。陳氏的碩士論文主要探討中國樂器三弦的歷史丶身份及表現力如何在樂隊巡迴表演中被重塑。

鳴謝

此計劃從構思到實行,經歷了香港的社會運動、全球疫情大流行和各種預想不到的人事變遷。若無一眾熱心人士支持,計劃實在難以順利完成。就此,此計畫負責人欲向所有曾予以幫助之有心人致謝。音樂事務處(前)總音樂主任梁寶根先生為此計畫介紹了音樂事務處之中樂藏品。當時中樂組的高級音樂主任、現總音樂主任徐英輝先生,不單擔任此計劃和音樂事務處之中介人,為解決樂譜版權和使用權大費周章,亦為樂曲和樂器分類提供寶貴意見,並帶領青年中樂團為藏品中三首樂曲重演、錄影及錄音。另外,浸大音樂系的音影團隊為重演錄影,NOVA SONIC 之黎正鋼先生為重演錄音。羅浩澤博士有關此計劃的研究亦獲得藝術發展局研究基金的支持,浸大圖書館的數碼創新及研究部團隊之Rebekah、Eric、Sun、Katie、Chung、Kimmy 等為這計劃付出了無數的時間和心血,陳曉峯大律師為計劃命名。最後不能不提的還有一眾作曲家或樂曲的版權持有人,無私地把他們的創作和大眾分享,對宏揚中國文化作出貢獻,在此再次送上深深的謝意。

藏品之中文命名

「正風琅嬛」之名,源於執業大律師陳曉峯先生。

「正 zing3 風 fung1 琅 long4 嬛 waan4」,一所整理及珍藏近代中樂雜歌謠辭的書室,堪比現代「琅嬛福地」。

正:

  1. 通「整」, 整理;
  2. 端正:「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徵傳》

風:

  1. 「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詩集傳》—— 宋 朱熹
  2. 指《詩經·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日頌。」—— 《詩經·大序》
  3. 泛指民謠、歌謠。「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於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 《漢書·藝文志》

琅嬛 (亦作:"嫏環"、"瑯環"):

  1. 琅同「瑯」,琅玕似珠者。——《説文解字》。本義為玉般美石,亦作形容讀書的聲音。如:琅誦(朗誦)。「對中丞誦之,其聲琅琅。中丞愧甚,舉屏自障。公(袁可立)讀法聲益厲,中丞遂自劾去。」—— 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2. 神話傳説中天帝藏書的地方,或作傳說中仙人所居多書的洞府。後泛指珍藏書籍之所在。也指仙境類如福地洞天的意思。「張華。游於洞宮,遇一人引至一處,別是天地,每室各有奇書,張華。歷觀諸室書,皆漢以前事,多所未聞者,問其地,曰:琅嬛福地也。」 —— 元·伊士珍《琅嬛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