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色巡遊路線太平清醮其實是很地道的宗教活動,各地因應其不同情況在不同的日子而舉行,有三年、五年、十年以至最長有六十年才舉辦一次的。而長洲的太平清醮卻是每年都有舉行,居民樂此不疲,為島上每年盛事,也因此而能保留著大部份的傳統祭祀儀式、內容,加上各團體敢於創新,政府協助推廣,成為國際性所注目的活動。 馬木池教授認為今天長洲的太平清醮巡遊路線,是受地方政治及環境變化等因素所至的:「這是一個民間宗教活動,其實是一個遊神。遊神的儀式本身有一個意義,就是去潔淨街區,他們是要先介定屬於他們遊神的街區範圍,不會跨越他區,而巡遊範圍發展至今,有所改變,是因本地政治和環境變化影響所至。例如在60年代,因港督被邀請出席為巡遊主禮,故為了方便和保安考慮,便因應需要而將巡遊路線和參與隊伍規範好,各巡遊節目亦可有秩序地在港督面前表演。而遊神,背後還有一個意義,就是神靈去到那個範圍後,做完拜祭儀式,豎立好旗幡,就是確定了範圍。由於不同的團體有各自不同的範圍,在各自完成拜祭儀式後,他們便開始把神明以最快速度送回廟,越早回廟的那個就表示最得神靈保、和顯示他們最有實力,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也間接是一個實力的比併。」1 整個太平清醮活動的籌備、管理和指揮,是以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為首,聯同惠潮府及當年建醮總理負責,而會景巡遊大會亦有專人在場監督和指揮。巡遊以神鑾開始 2,(圖1)但卻以香港太平山的玄天上帝神鑾先行;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翁志明主席解釋道:「以前的太平清醮是在香港的太平山街中上環那邊舉行的,據說因安全問題而改了在長洲舉行,為了尊重客人,因此是由太平山的北帝神像先行,隨著的是他們的麒麟隊、街坊朋友等,一直遵從這個傳統至今而未有改變。至於長洲的五個街坊會和其他參與的巡遊社團,亦經大家同意下,按今天的排列次序巡遊,如有新團體加入巡遊,即使大家同意,也只能往後排。」 3 由於吸收了多年的經驗,與及配合警方的人群管理安排,今天的巡遊路線,可以説是最為理想,既可分隔觀眾和巡遊隊伍的活動範圍,亦可因長洲街道陜窄,讓觀眾與巡遊隊伍產生共鳴,而一些較高的建築物如體育館的迴旋樓梯、民居露台往往成為最佳的觀賞位置和攝影取景的難得角度。(圖2)據2018年的會景巡遊秩序表,(圖3)所有參與巡遊隊伍,首先各自從其所屬位置,在1:30分時前往北帝籃球場及足球場集合,約1:40分便開始出發,巡遊路線4 (圖4)是以北社街為起點,沿新興街、海傍街、大興堤路、中學路(嘉賓觀賞位置)、中興街、大菜園路、大新後街、興隆正街、新興後街,折回到新興街至北社街為終點,約五時完結,歷時三小時。 而在另一邊的大石口天后廟廣場前,搭有一個招待中外遊客及主禮嘉賓觀看巡遊的「嘉賓棚」,則同一時間進行簡短的表演及頒發錦旗予參與巡遊隊伍,巡遊隊伍以太平山的玄天上帝神鑾先行,隨後便是於長洲各廟供奉的八座神鑾,(圖5)而以長洲的北帝排最後。參與巡遊的各團體,分別有不同的表演內容,包括有醒獅、潮洲音樂、大小麒麟、大小頭牌、彩旗隊、北帝寶劍、管樂步操隊等,(圖6)而最為人津津樂道、吸引眼球的十五、六台飄色,穿插其中,飄色題材有古有今,亦中亦外,經常成為傳媒焦點。 1 馬木池博士(私人訪談,2019, 3月1日) 2 周樹佳(2016)。長洲廟宇實錄。香港:長洲鄉事委員會。 3 翁志明主席(私人訪談,2018, 4月20日) 4 香港旅遊發展局(2019年5月12)。取自 http://www.discoverhongkong.com/tc/see-do/events-festivals/chinese-festivals/cheung-chau-bun-festival.jsp 團隊長洲現有五條主要街道,由北至南順排為北社街、新興街、興隆街、大新街和中興街,也是太平清醮會景巡遊所必經的主要路線。每條街都先後成立了街坊會,而且都有很長的歷史,街坊會的工作,除了每年的新春團拜、敬老、派發獎學金和旅行等活動,以維繫街坊感情,發揮守望相助精神及互相關懷 外,更可透過活動尋找各方專長,為每年參加會景巡遊活動,物色義工、人才和人脈際網絡,因整個巡遊的籌備工作複雜繁碎,除了飄色製作,尚有隨同的各樣舞獅、彩旗隊等具體工作安排,而且開支不菲,為街坊會每年的重頭活動。這種街坊會組織的工作模式,透視了長洲島社區的空間結構,形成了非常獨特的協作文化,是香港其他社區少見的。 這五個街坊會,是早期巡遊中,引入製作飄色的團體,後來加入飄色製作的團體為:菜園行(但多年前亦停止了製作飄色)、長洲體育會、長洲海燕體育會、惠海陸同鄉會。(圖1) 每年的製作飄色的籌備工作,一般在農曆年過後,便開始構思內容、找合適的小朋友做「色芯」、製造切合內容的衣服以至改動「色梗」的裝置等。製作飄色的街坊社團,以男性為主,但亦會將服裝縫製工作、化裝等細緻工作交由女街坊負責,甚至本街以外的友好幫忙,各展所長,務求做到最佳效果。這種社區和諧、互動的關係,齊心合力地完成一件事,是長洲太平清醮能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間接令太平清醮這個非遺傳統項目,自然地傳承下去。 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長洲長洲教堂路2號 現已年逾七十的長洲鄉事委員會主席翁志明,在二十多歲便開始參與太平清醮活動,並在當時的「建醮會」協助有關工作,所以對整個太平清醮內容、發展和變化,都有很透澈的認識。他和一群資深的地區人士,為了更好地保留和推動這個活動,於2004 年重組和成立了「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專責統籌一切事宜,並被推選為該會主席至今。翁志明主席:「我們長洲主要是五條街,那五條街就是我們長洲連繫得比較緊密。事實上,長洲是有百多個社團組織,至今所參與巡遊的,雖然只是十三隊,但加上八個神鑾和其他表演團體,已達二十四、五隊了,由於巡遊的時間已太長,所以即使有其他團體想加入我們這個巡遊隊伍——除非有很特殊的原因,為了不想飄色的小朋友太辛苦,我們都不會批准新的團體加入的。 除了主要參與巡遊的團體外,還有一些比較後期的參與團體如:關公忠義亭值理會、潮州會館、永佳花炮會、東堤新村居民聯誼會,和在「嘉賓棚」台前的表演學校和團體等。大會每年都會印製特刊,(圖2)介紹太平清醮的歷史、起源等 1 ,亦將整個巡遊活動的組織架構 2 、(圖3)活動時間表等詳情一一介紹,並列出每個參與團體各自的分工,例如總領隊、領隊、其他負責職員姓名等,是頗受歡迎的大會刊物。」3 (圖4) 北社街坊會長洲北社街22-24號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長洲有「南社」即現今的新興街以南,「北社」就是北社街,是島裡的聚首聯誼的地方,也是社區治安互助的組織。長洲當時的治安欠佳,武術師傅陳桂仔先生前來教導功夫,陳師傅除了教授武術及舞獅外,還帶領組織成立少年團。而少年團就是北社街坊會的前身,最初是成立北社公所。直到1985年,公所註冊後易名為北社街坊會,直至當年理事長羅永泰先生率領社會賢達及坊眾集資購入現會址。4 談到長洲飄色的歷史,程一鳴副主席表示:「大概在二十年代年,有一位馮先生,去到番禺的沙灣,見到有巡遊情景,有叫做「走古事」的在其中,那時候不是叫做飄色,於是將其引入長洲的太平清醮的巡遊中,有說長洲的飄色是發源自北社街坊會,其後的飄色製作師傅,都是來自北社街坊會的。今天北社街參與製作飄色的街坊有老、中、青,老的八十多歲,他們認為製作飄色是街坊會的責任問題,要有心思、時間。正月便要開始籌辦飄色。」 5(圖5) 北社街坊會出飄色的數量是比較多,有古裝和現代的。每一年都有三台飄色,首要是有一板古裝的,因為歷年來訂造了很多古裝的服飾,是盡量翻用當年訂製的珍貴古裝。「每個社團去參加這個會景巡遊都攪盡腦汁,好像是我們心目中很傳統的,要有舞獅、有飄色、有旗隊,但有些社團是沒有飄色的或是沒有醒獅,他們就會有其他的東西加入,曾經有團體於巡遊中加入了森巴舞表演,但有不少坊眾認為打醮這段時間,始終是莊嚴的宗教活動,而且要求大家吃素的,所以半途中就制止了表演。」6 北社街坊會有很多義工,有很多前居民也回來幫忙,最主要就是感情問題,是在於心態和感情。「我們很坦白,有幾兄弟,從小在這裡玩到大,我看著舊的飄色照片裡,有我四歲時就參與的照片,我今年六十多歲,你說我對這街坊會、這個地方,有沒有感情呢?就是這麼簡單。」7 (圖6) 新興街街坊會長洲新興街8號地下 飄色團隊有黃炳光師傅及張植芬師傅,與及其地共四、五位退休街坊,張師父都九十多歲了。新興街整個色櫃,鐵梗和衣服,據說全部都是師父自己造的。新興街的飄色比較傳統,都是古裝。有些道具如算盤也是自製的。因為新興街街坊會會址的樓底矮,所以飄色設計需要較多的接駁位。長洲的飄色跟沙灣飄色不同,長洲的工藝著重掩藏,即許多的接駁位是以裝置隱藏的,同時創用了活動方式,可以上下轉動,茶壼也可以轉動。這些特色是新興街首創的。 張植芬師傅:「我是在新加坡出生的,十幾個月大就來長洲了,在這住了差不多七十年了。最初接觸飄色製作,是在日本佔港後,以前做飄色的負責人叫馮生,因他年紀大退出,就找到我跟另一位姓朱的負責接手。那我們便開始做了,後來多了競爭,所以大家就要出奇制勝了。那時候沒也沒有那麼多團體參與的,新興街及北社街是最早的。」7 (圖7) 「其實我們只要是有空,就坐在一起去聊怎樣做,不是去想什麼目標,在傾談中便可能找到構思、題材。最重要的是找物料,像是那個古董,我們是去嚒囉街找的。有個已經五十多年的酒壺,以前的酒壼是用鉛做的,買回來我們就自己開個洞啊什麼的,現在什麼都機械化啦,但我們以前都是手工做的,因為那時候什麼機器都沒有嘛。講得不好聽,那些色梗的鐵是二、三手的,所以能用的都留下來了,起碼有個輪廓可以知道以前怎麼做過。現在都轉成電器化了,以前的鐵梗如有什麼問題,是要抬去給人改啊。現在就不同啦,自己可以有工具,變化也多些。」9 興隆街街坊會長洲興隆後街57A號 會址建於五十年代,街坊會後來正式註冊成立,是政府撥地建會址的,而飄色的製作是早於街坊會成立之前已有。未有會址前,每年都要在街中的舖頭借地方用,直至後來經長洲鄉事委員會向理民府申請,將現址批給街坊會,再向街坊集資興建。現時的兩位飄色製作師傅陳汝光、阮植光,主席于昌,副主席曹秋明和廖堃賢等,都是退休人士,但因為兒時都是在這條街成長,即使現已搬離,但仍回來協助發展會務和參與飄色製作。而陳汝光師傅在六、七歲就曾做過色芯。興隆街飄色特別的地方,是各參加飄色巡遊的團體中,唯一仍堅持傳統,沿用人手抬飄色的團體,前後共四人負責抬的,再加四人在旁邊協助平衡,即一台飄色最少有八人侍候,雖然開支較大,但視覺上較有「飄」的感覺,因此甚受歡迎。街坊會的共識是,為了保留這傳統,除非找不到「抬工」,否則一定「抬下去」。 興隆街另一特色是五條街之中最短的,商舖及住戶都不多,每年「題醮金」都要比其他街坊會困難,要加倍努力。尚幸近年在大家努力底下,會務工作得到街坊認同,即使本街以外的朋友亦予以支持,收支可達致平衡。曹秋明先生:「長洲每年的太平清醮,除了可帶動島上不少經濟收益,還可增進社區中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互相幫助和合作,每年每條街都會一起合作做好一件大事,這種凝聚力是很難得的。試想像一下:如果有一年不知道發生什麼事,而沒有了出會,我想那一年的長洲人就一定會很失落的。因為由籌備出會至結束,大大話話都有半年時間,是大家碰面時的共同話題。這是香港其他地區都不會發生的。」10 (圖8) 大新街街坊會長洲大新後街40號3樓 大新街是長洲最長、最旺的主街道,歷史上是商業中心、文化中心、銀行中心,商店最多。大新街街坊會在50、60年代,甚至40年代尾,就已經存在,飄色是在做到70年代就停辦了三十多年,因為沒有人去繼續街坊會的會務,也就停止了飄色巡遊的活動。直至2007年,在一群熱心的大新街街坊,幾經商議下,決定重組大新街街坊會,並組織人手發展會務及再次參加太平清醮巡遊,所以「年資」較淺。因此初期是借助其他街坊會的裝備、飄色師傅來幫忙,才能成事,現在自行製作飄色有四年了,但遇到一些未能解決的技術問題,也會請教其他師傅幫忙解決的。孔憲禮主席:「在長洲有一個好處,你不懂的話,只要肯去問,立即會有人來幫忙。大新街街坊會每年的巡遊內容,都有五、六個不同的項目。飄色製作是重點項目,通常我們都會委派一個師傅,負責飄色的,由他帶領一個團隊,亦會加一些新人來學習,有人有興趣就一起,新舊交替這樣子。(圖9) 2018年的特色是有幾個扮「小雲、小吉」的色心,造型比較活潑。大新街復做飄色主要目的是想吸引多些年青人參與,讓這個珍貴的製作技術,可以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孔憲禮主席認為長洲人的風土人情鄰里關係較好,平時很少見的朋友,只要有共同的目標,就能一呼百應從四方八面回來參與、協助,團隊最高峰有五百人來幫手,推車、擔旗都出出動。巡遊有頭鑼隊,然後就是橫旗,即是橫幅「長洲太平清醮」和「大新街街坊會」。最後是一個管弦樂步操隊,除了吹管樂、流行曲,還有舞蹈。由於大新街曾停止參與巡遊多年,在是十一年前才再度參與巡遊行列,按大會的規矩便要排到最後,所以我們安排一個熱鬧的弦樂步操隊作壓軸。」 11(圖10) 中興街街坊值理會長洲中興後街1號A 中興街街坊值理會會址是在閣樓,每逢週六、日都有街坊在那裡雀局,平日是關門的,如有探訪便必須預約。過去曾有一段時間街坊會停止運作,因當年有資深辦事人去世了,沒人接手。後來,街坊們認為要重組發展會務,於是向街坊籌錢,再向政府申請撥地,最終建立這小會所,街坊們可以在這聚合聊天,重拾歸屬感。在1985年,街坊會由梁國明主席負責,最人多熱鬧就是飄色製作時期。每年會做兩台色,通常一台講時事或政治議題,另一台是電視劇,譬如說是當時很紅、很多人追的哪一齣電視劇角色,又或電影比較漂亮的古裝角色,因為古裝通常裝扮都比較搶眼,觀眾會喜歡。而時事就是主題去吸引觀眾。中興街做時事性的題材廿年,以前一直做古裝,那時沒有那麼多電視,近期會加入古裝電視劇集角色,因觀眾會比較清楚色芯所扮演的角色。 梁國明主席:「其實現在長洲的飄色,開始有很多社團,會取材自一些時事作為主題,去引起香港人的共鳴,但以前做飄色的人時間比較多,有很多心思去做可以轉動的配件,就是些道具可以動或者在上面。但現在,例如我們負責製作的師傅郭先生,因還要上班,沒那麼多時間搞太多的「花臣」,有時候是急就章來做,但求精而簡。我們的表達形式是,第一吸睛,第二觀眾有同感,對吧?為了要吸到眼光,就要盡量用服裝去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一定要漂亮。另外,由於色心要紮在色梗上長達五個小時,我們以前會煨一些白果給他們吃,作用是可止尿。但現在沒有了。因為天氣熱,一邊走也一邊流汗了。」12 (圖11) 惠海陸同鄉會長洲新興街15號地下 惠海陸同鄉會成立於1925年,以團結來長洲的海陸豐人,所謂的鶴佬人、海豐人,是代表了海豐、陸豐兩個地區,然後還有一邑「惠」三個縣,所以變成了惠海陸,長洲太平清醮的起源同這一邑有很大的關係,所以現在巡遊隊伍的麒麟頭,也是由惠海陸先行。同鄉會位於地舖,前舖大廳兩旁是放置當年定基的鄉親照片,就是很有鄉里凝聚一起的歷史意義,間中在內舖傳出打牌聲,是同鄉日常聯誼的地方,但會在籌備飄色巡遊時暫停。 黃成就師傅雖然並非惠海陸人,但其家族前幾代人的工作,都是造船造鐵器的,泥耙、農具、漁民的工具之類,以前漁船上鐵器用品,差不多都包攬了。黃師傅從十三歲開始就學打鐵,以前三爺孫一起做,是現在長洲僅存的打造飄色色梗的師父,幾代都參與這工作,因他與惠海陸主席是好朋友,所以主要協助他們的飄色製作,但也會服務其他社團和街坊的。黃師父於2003年退休後,將全部打鐵製作工具,都捐給香港文化博物館作保存和展出。而長春社曾舉辦一些研究項目,由他做示範,並拍下打鐵、製作色梗過程片段,以茲記録。他是2005年開始才正式參與飄色製作。 黃成就師傅:「我1989年轉行,四十多歲,幸好有這門手藝,就去了那打素醫院當維修技工,後來東區醫院建好,我就被調到去東區醫院。我是離不開飄色的,但也一路路退休啦,連設計也不做的,只幫忙做些鎖碎事,能做到的就幫。我的女兒,做過很多年色心。她現在都四十多歲了,我自己也做過的啊。不過都六十多年前了。我今年七十三歲了。很多事情都做不到了。」13 (圖12) 由於惠海陸同鄉會不是以街道的街坊組成,所以每年的太平清醮的經費來源,除了附近的街坊樂助外,主要是從島上及港九之鄉親贊助籌集。巡遊當天,前來參與的惠海陸鄉親也有二、三百人,各自負責飄色的、舞蹈的和舞麒麟的,也有島外友好來幫忙,推色櫃和維持秩序,每年有兩台飄色出巡。 海燕體育會長洲新興後街88號地下 海燕體育會創辦人曾家明師傅,於1974年移居長洲至今四十多年,因少年時曾經習武術,機緣巧合萌生了於長洲「開館」授徒的念頭,開辦「海燕體育會」,同時教授舞獅。自1982年開始,每年的北帝誕,海燕體育派獅賀誕,而海燕的獅隊最高峰時期可一天派出三隊獅隊。 14 曾家明師傅:「以前我們並沒有搞飄色的,是一個機緣巧合下才開始學製作飄色。從前做飄色的門檻很高,你根本不會知道怎樣可以做到飄色的。就因為一個事件,讓我們覺得我們也應該做飄色。因為每年我收到香港不少團體,透過我邀請一些飄色參加他們的活動,但由於海燕沒有這方面資源,而轉給長洲其他有飄色製作的團體。於是就有了『我們也要做飄色』的想法,亦可為我們體育會藉此賺取經費,彌補開支,反正只教功夫、替別人舞獅也賺不了多少錢。由於體育會並不是以街坊組成,最初做飄色的經費主要是由其他的工作收入來支持。我自己本身也不拜神的,但為了經費也得拜啦,所以就搞北帝誕炮會賀誕,並於當晚設宴,進行競投聖品活動,藉此增加收入,由於各方友好『俾面』,競投收入算是不錯。而那時候在長洲只有一個人會打飄色鐵,他很有名,就是黃成就。初期我們也找他協助打造幾條色梗,這都是七、八年前的事情了。但另一個問題是,我們不能每年都只用這幾條色梗,因為這樣飄色便沒有變化。我們就大膽地想,自己也可以做飄色鐵吧,因為我們體育會也有很不同職業的徒弟,有些是做機械的、有些是做五金的、有些是做船廠的,經大家研究後,便決定嘗試自己買鐵去打色梗。自此之後,我們繼續自我生產,目前我們已經有十多條色梗了。曾有一年,我們試過同一天在香港的不同地方出十三台飄色。因為我們同時有不同內容、主題的色梗,所以很多時是因利乘便,每隔幾年便可因應題材,加減裝置,便可重複使用。」15 (圖13) 長洲體育會大菜園道147 長洲體育會成立於1968年,為一非牟利機構,郭惠森師父:「早期我們會體育會的活動都會搞一些籃球比賽、乒乓球比賽、足球比賽。我們的主席也是小學校長,他在另一個團體也是做飄色製作的。後來大家都有興趣,於是便開始創作飄色了。我們這個會大部份都是老同學,當年也是童軍呢。在1972年成立飄色小組後,每年都參加長洲建醮飄色巡遊一直至今。飄色小組約有二十多人負責設計及製作飄色,每次參加巡遊人數約一百五十人,除了長洲飄色巡遊外,亦有香港其他團體及地方邀請我們參加他們舉辦的巡遊及展覽等。(圖14) 我們體育會是習慣團隊創作,有幾位會員有自己的特長。有位廖先生,他善長於機械金屬。而我本身是從事平面設計及攝影工作,我也曾在浸大電影學院教書。我們幾個因為已經退休,所以時間較多,也邀請其他友好、年青人、小妺妹也會來幫忙的。飄色組和服裝組,開始的時候是大家一起先定下主題,再各自跟進。 因為長洲體育會是推廣體育的,觀察他們歷來的主題是以開心和以運動為主,諷刺時事的不會做。「而現在長洲的飄色都越來越傾向簡單化,因為現代人的生活比較沒有空閒時間,又面對經濟問題。其他團體、街坊會是有人捐錢的,但我們不是,我們是自掏腰包、自己找贊助商作經費的,每年開支也需要好幾萬元,已經不包括我們付出的時間、精神了。但我們製作的飄色,是全長洲最高的,較一搬高兩尺左右吧。因我們覺得一台飄色要夠高才搶眼(飄色的〝飄〞很重要),另外要盡量多做一些向橫發展的東西,飛出去又飛回來,多些線條感,才會動感。」16 1 香港長洲太平清醮值理會編(1981) 。長洲太平清醮會景巡遊特刊。 2 同上。 3 翁志明主席(私人訪談,2018, 4月20日) 4 北社街街坊會(2019年 5月12日)。取自 https://sites.google.com/site/pakshekfa/ 5 程一鳴副主席(私人訪談,2018, 4月18日) 6 同上。 7 同上。 8 張植芬師傅(私人訪談,2016, 5月12日) 9 新興街黃師傅及張師傅(私人訪談,2016, 5月12日) 10 曹秋明先生(私人訪談,2018, 4月18日) 11 孔憲禮主席(私人訪談,2018, 5月21日) 12 梁國明主席(私人訪談,2018, 4月18日) 13 黃成就師傅(私人訪談,2018, 4月18日) 14 海燕體育會 (2019年4月10日)。取自 http://www.ctc.org.hk/gb/history_page01-3.asp 15 曾家明師傅(私人訪談,2016, 2月5日) 16 郭惠森師傅(私人訪談,2016, 5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