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Getty Images授權(2019)



據有關長洲的文獻中記載,長洲太平清醮活動乃「始於香港島的太平山,大約於十九世紀末晚清時曾發生鼠疫,當時以北帝為中心,在太平山舉行清醮儀式,以禳災解危,超渡亡魂。後來,他們把活動移往當時同樣為海陸豐人(海陸豐人是汕尾市中的海豐人和陸豐人的簡稱)聚居的長洲島舉行,而海陸豐人多集中北社街一帶。」1 ,島民「抬」了島上菩薩遊街進行「神遊」,即以北帝神鑾為首,加上島上其他供奉的神鑾,順序在街道上巡遊,是酬神祈福的一項宗教儀式。後來因為瘟疫停止了,所以每年都舉行太平清醮,祈求神靈庇祐長洲水陸平安。

另一有關長洲太平清醮的由來,是傳說因長洲發生瘟疫,之後就是話說當時長洲的居民去求北帝爺;北帝爺說 「你們抬我在長洲走一圈,瘟疫就會散去了。」居民按照「指示」做了,結果瘟疫就停下來了。所以每年都會抬北帝爺出來在街上走一走。

長洲太平清醮的起源初期,只是一項宗教活動,內容還包括「搶包山」、齋戒、祭幽、走午朝等道教儀式,因當時瘟疫死了很多人,所以民間也有很多祭渡亡魂的儀式,就是打醮。而將飄色加入遊行行列約應有接近九十年歷史,早期是沒有飄色的。

至於後來在巡遊中加入飄色,據說是某年有長洲的前輩去了佛山,看到佛山的飄色,便開始將之引入長洲的打醮巡遊當中,其後每條街都先後推出飄色製作,並各出奇謀,至今成為太平清醮巡遊的一個主打項目。而將飄色加入遊行行列。其後巡遊的發展,可能由每條街都負責一些项目,內容因互相競爭而各自加插一些內容,這樣巡遊便顯得沒有那麼單調。

長洲飄色的工藝發展,除了保留主要的工藝結構,色芯、色梗和色櫃外,再加以延伸和發展成直向的結構;而飄色的主題很早便已經不像佛山,只限於傳統民間戲曲古裝角色;都是隨著香港的政治、文化和社區生態的變化而轉變,尤其是主題往往緊貼當時的政經議題,或諷刺時弊,或流行文化如電視劇等的內容,以吸引觀眾並引起更大的關注,這是長洲飄色製作與別不同的地方。 (圖1,2,3)在英國人的殖民地政府統治時期,傳統的活動備受鼓勵2 (圖4),跟相對當時的國內政治環境廻異。雖然香港已從以前的農業社會,發展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飄色這個中國傳統工藝,卻由於是在民間活動的自發性製作,故仍可得到保留和延續。



Origin of Piu Sik 飄色起源

(圖1)約60年代的飄色。興隆街街坊會授權(2019)



Origin of Piu Sik 飄色起源

(圖2)約70年代的飄色。北社街街坊會授權(2019)

Origin of Piu Sik 飄色起源

(圖3)約80年代的飄色。北社街街坊會授權(2019)

Origin of Piu Sik 飄色起源

(圖4)1953年的歷史照片。北社街街坊會授權(2019)

1997年後,特區政府將每年的四月初八佛誕,定為公眾假期。在2001年的杯卜決定舉行太平清醮的日期時,剛好選了四月初八為巡遊的日子,於是當年再問北帝,可否從此將太平清醮巡遊也定在四月初八?結果得到北帝「欣然」答允。從此便不再以杯卜來決定太平清醮舉行的日期了。

長洲太平清醮在2011年成為國家非物質遺產的項目,飄色巡遊雖然只是長洲太平清醮其中的一個組成,相對於「搶山包」現年的重複比賽型式,飄色製作的多元組合、每年主題和小童的扮演色不同,視覺元素和題材的「貼地」,反而是廣泛受到大眾的關注,其發展一直在變動中,但這還是系於最初的宗教「遊神」的儀式中,也是歷史研究者認為長洲太平清醮的核心價值所在。


1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2014)。本地文化承傳個案研習:長洲太平清醮,香港教育局。取自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she/references-and-resources/history/Dajiao_whole_Chi.doc

2 馬木池博士說那是英女皇登基,殖民政府要求香港各區去做一些慶祝的活動;這一種慶祝活動,其實一直都影響著香港的一些中國傳統,用一些很西式、殖民的方式參與這些活動。














關於研究
飄色巡遊
工藝
起源
資源
保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