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庫 History in Data
switch language

軍事建築說明

軍事建築包括:海防砲台與高射砲台、軍營、倉庫、指揮部、觀測所、機槍堡、探射燈陣地、掩蔽部等。以下部份說明主要建築及其圖示:

1. 海防砲台與高射砲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香港主要的固定砲台分為海防砲台和高射砲台。海防砲台配備大口徑的火砲,以攻擊接近香港的敵艦。部份海防砲台亦配備了高爆砲彈,而且可以旋迴至內陸方向,可以轟擊敵軍地面目標,以支援守軍地面部隊。歐戰爆發後,駐港英軍在港島興建了數座臨時砲台,通常由防衛軍人員操作。由於當時駐港英軍只有數架舊式飛機,因此香港的空防主要依靠高射砲陣地。它們全部有電話線與防空指揮部聯繫,後者則以一個或多個高射砲陣地的火力嘗試擾亂敵機隊型,影響其轟炸效果。

2. 軍營

在和平時期,駐港英軍駐紮在維多利亞港兩岸的軍營中,包括深水埗、尖沙咀(威菲路)、槍會山、中環(維多利亞、美利,以及威靈頓)和鯉魚門等軍營。在戰鬥中,這些軍營也成為了各個部隊的後勤基地,行政人員亦駐紮在那裡。

3. 倉庫

根據《防衛計劃》,駐港英軍在九龍和香港島準備了多個倉庫。它們由皇家陸軍後勤團以及皇家陸軍軍械團的人員管理。跑馬地馬場則成為主要車庫。

4. 指揮部

香港戰役期間,駐英國軍總司令部位於現代香港公園附近。聯合司令部下方的地下指揮所被稱為“戰鬥箱”。英國人還在九龍嶺沿線、九龍和香港島為旅、營和連級建造了指揮部。砲兵指揮中心也建在香港島。有時指揮所也設在民用建築中,例如粉嶺Hunter's Arms會所。

5. 觀測所

在1930年代英國陸軍決定建立醉酒灣防線並把海防砲台全部集中到香港島後,即於醉酒灣防線和港島各地興建砲兵觀測所,使各砲台可以對不同目標進行直接或間接射擊。現時從《防衛計劃》和實地考察發現的英軍觀測所共32個(此數字並未算入各砲台自己的觀測所),其中一個為海岸觀測所,由香港皇家海軍志願預備隊人員負責,其餘均為陸軍的砲兵觀測所。

這些陸軍的砲兵觀測所外形與機槍堡有多處不同,通常其體型較小(城門碉堡的觀測所屬於例外),其窗口則明顯較大。有關這些觀測所的文字資料不及機槍堡完備,但從《防衛計劃》可見,它們雖同為砲兵觀測所,但有不同功能,包括砲兵觀測所、反砲擊觀測所、敵火觀測所,以及要塞觀測所四種。其中反砲兵觀測所和敵火觀測所主要功能為反敵軍砲兵作戰用,以偵察敵軍砲兵位置,然後以直線電話通知反砲擊司令部,再組織己方砲兵砲擊敵軍砲兵陣地。理論上,運作流程與一艘軍艦的火力控制系統不無相似。在香港島,這些砲兵觀測所均位於山上,但分開「高」、「低」位置,因為港島部份山峰有時會被大霧遮蓋視野。

6. 機槍堡

機槍堡屬於固定陣地的一種,使守軍可以在水泥牆保護下操作機關槍。英文的“pillbox”原指「藥盒」,即因為其外觀相似所致。日軍則以「突火點」或俄文точка的發音「トーチカ」稱呼機槍堡。在香港,它們通常位於山坳或灘頭的一邊,其射界與其他機槍堡或野戰陣地構成火網,利用兩邊側射火力阻止敵人前進。1930年代,駐港英軍在九龍山脊的醉酒灣防線上興建了近百個機槍堡(現時發現94個)。英軍又於港島沿岸和山坳興建了96個機槍堡。

戰後,港府於1947年已把大部份港島北岸的機槍堡拆去,當時曾有意見認為南區各海灘旁機槍堡有礙觀瞻,亦應該拆毀,但政府礙於拆卸成本問題,把部份機槍堡保留,用作沙灘人員儲存工具之用。在這些機槍堡中,有42個位於南區,不少遺跡仍然存在,雖然其結構安全有待專門人員進行調查,但其外觀仍然清晰可辨。

7. 探射燈陣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香港的軍用探射燈主要共有三種,分別為海防探射燈、防空探射燈,以及機槍堡用的「里昂燈」。據Rob Weir指出,香港的海防探射燈和防空探射燈均為直徑90厘米的探射燈,其中海防探射燈由砲台的觀測所遙遠控制,雖然探射燈台中亦有人員在旁準備以手動操作。防空探射燈則由電話和防空司令部聯絡,以集中照射晚上來襲的敵機。不少這些探照燈由華砲兵和華工程兵操作。機槍堡用的「里昂燈」則只有約20-24厘米直徑,它們均位於機槍堡附近的水泥燈台之中,由士兵手動操作。上述的探射燈台常被誤認為砲台或機槍堡或觀測所,但前者通常只有一個開口處,而且比機槍堡的槍眼較大,香港的海岸砲台除了於1941年前已停用的6磅速射砲台外,則全為露天式。

8. 掩蔽部

掩蔽部是為正在待機的官兵提供保護的設施,通常位於靠近前線的位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掩蔽部多位於戰壕後方,供官兵在敵軍砲轟時得以暫時躲避。A型掩蔽部是香港最常見的掩蔽部,它們有標準的設計,均為水泥建築,尺寸為長約2.75米、闊約3.65米、高約2.45米,牆身厚度為30厘米,有一門口和窗門,設有鋼門和鋼窗。A型掩蔽部裏面可以收納最多九張吊床,另有掛鈎與士兵勾起武裝帶和其他裝備。吊床在必要時可以成為擔架。A型掩蔽部的主要功用是為野外的駐軍提供宿營和儲存空間,以免官兵在陣地時需要露宿或睡在野戰陣地內。由於香港天氣潮濕,官兵暴露在野外或不理想的居住環境將頗為影響戰鬥力,因此在港九新界都可以發現A型掩蔽部的蹤影。部分A型掩蔽部亦用作指揮部或是砲兵陣地的倉庫和兵舍。因此,它們都位於防禦區之內,附近通常有機關槍堡。在南區,現時已發現八處有掩蔽部的地點,其中建築不但包括A型掩蔽部,亦有與之類似的其他掩蔽部。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