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這首聖詩的英名原名:The New Year。原作者是英國人約翰‧牛頓 (John Newton, 1725-1807),出生於倫敦。母親教導他認識基督教信仰,但六歲喪母,父親安排他入讀寄宿學校,學校容不下他的反叛性格。十一歲起,他與任職公司東主兼船長的父親一同出海,成為海員學徒。他沾染海員的惡習。日後即使加入海軍,軍紀不能修正他的行為,最終被海軍開除。及後,他從事黑奴貿易,苦待奴隸,不理他們死活。1748年,某次海上的事故幾乎釀成沉船,經歷了生死之間,他逐漸改變人生的想法。對於一直從事黑奴貿易,他愧疚不已。他深刻體會上帝恨惡罪惡,但祂卻深愛罪人。1754年起,他投入教會生活。1764年,他成為奧爾尼(Olney)的聖彼得及聖保羅堂(St Peter and St Paul Church)的牧師,他尤其憐恤工人的苦況。牧會之餘,他開始創作聖詩。1773年,他發表〈奇異恩典〉,日後這成為廣受愛好的作品。1779年,他成為伍爾諾斯聖馬利亞堂 (St Mary Woolnoth Church) 的主任牧師,他更積極投入反對黑奴貿易。他啟發英國國會議員威廉‧威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 1759 – 1833)。他的生平故事成為不少電影的主題。
這首聖詩是牛頓演繹〈歷代志上〉17 章的要義。大衛因拿單轉述上主的心意,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綜合起來,並立願說:「耶和華啊,惟有你是神,你也應許將這福氣賜給僕人。現在你喜悅賜福與僕人的家,可以永存在你面前。耶和華啊,你已經賜福,還要賜福到永遠。」牛頓也同樣的把昔日從上主而來的恩典與未來盼望結合起來。這是新年的立願的最隹示範。
與這首聖詩相關的聖經經文:「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耶和華啊,我們要等到幾時呢?求你轉回,為你的僕人後悔。求你使我們早早飽得你的慈愛,好叫我們一生一世歡呼喜樂。求你照著你使我們受苦的日子,和我們遭難的年歲,叫我們喜樂。」(詩篇90: 10-15)
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