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華男性研究彙集與延展
  

參考資料

  • 「隔閡與共融︰青年工作的議題與機遇」會議論文集
  • 敘事實踐旅圖 當我們繪出敘事實踐之「圖」
  • 「邊青」是這樣煉成的 ─ 敘事角度下外展工作的實踐
  • 敘事實踐「旅」「圖」 當我們走上敘事實踐之「旅」
  • 「真。網樂」 從敘事實踐看青少年的「迷網」框外
  • 攸關青春-青年工作的論述與對話
  • 青年如斯-社會工作的新想像
  • 《感激遇上……》
  • 「明愛商界伙伴同行」冊子
  • 實幹─社會服務案例彙編(五)
  • 社區精神健康-實踐與展望
  • 「伙伴同行服務社群」冊子
  • 實幹─社會服務案例彙編(四)─精神健康服務
  • 實幹 : 社會服務案例彙編 (三)
  •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出版圖書

書名: 「隔閡與共融︰青年工作的議題與機遇」會議論文集

編者: 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出版社: 博學出版社

內容摘要:

「隔閡與共融︰青年工作的議題與機遇」會議,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成立10週年所舉辦的學術活動,透過研討會和論文互相切磋,讓一群從事研究及教學工作的學者和從事實務工作的社工,共同探討「隔閡與共融」這個當今青年工作的重要議題。

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將這次會議的部分研究報告集結這本論文集,收錄了十二篇來自華人社會的研究成果、實踐反思及學術文章。這些文章的範圍雖然十分廣泛,但也可從青年隔閡與融合的角度閱讀,並從中得到啟發。

書名: 敘事實踐旅圖 當我們繪出敘事實踐之「圖」

編者: 洪雪蓮 麥麗娥 周德慧 謝杰雄 陳健權 施少鳳 鍾威文 郭艷梅

出版日期: 2018年6月

出版社: 博學出版社

內容摘要:

當你去旅行時,會否參考一些旅遊書籍或地圖呢?不同背景的旅遊書作者所勾畫的地方,也許會協助你從不同的角度欣賞及體會那個地方,也為那個地方帶來不同的「身」。例如台灣究竟是一個吃喝玩樂的地方?或是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地方? 還是一個休閒靈修的地方?進行「敘事實踐」時,我們也會參考不同的「對話地圖」作為方向的指引,從不同角度發掘個人的多元身份 (multipleidentities) 、豐厚個人選取的故事、建構不同的生命意義。社會上有不同的組群,他們的身份正正受著單薄的故事所影響,被主流社會論述定義為「有問題的人」,例如「抑鬱」的長者、「精神病」人、「有學習障礙子女」的家長、「性暴力」受害者、「戒毒」青年人等,重點是他們並不喜歡(prefer)這個身份。敘事實踐者運用「對話地圖」,陪伴當事人一起探索生命的路向,發掘一直被遺忘的生命故事。

書名: 「邊青」是這樣煉成的 ─ 敘事角度下外展工作的實踐

編者: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

出版日期: 2017年7月

出版社: 紅出版 (圓桌文化)

內容摘要:

《「邊青」是這樣煉成的》是外展社工團隊將敘事實踐應用在用藥青少年個案上的故事及分析,傳統的治療理論著重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而敘事實踐手法重點在尋找問題以外的故事,及隱藏了的個人價值觀,讓當事人發展出與問題抗衡的身份,將介入焦點由如何改變他們的弱項(問題)轉為發掘及發展他們的強項(能力)。過去,我們只會集中看案主的用藥問題,因敘事實踐的理念,現在放下了問題導向,反而令我們更全面的認識這班青少年人,明白他們及欣賞他們。

本書記載了各位作者對敘事理念和技巧的闡釋﹑青年服務對象和社工的相遇及他們的故事。本書亦匯集了不同社工的實務心得,例如運用技巧如「問題外化」﹑「搭棚架對話」﹑「局外人見證」等;有助讀者更了解敘事實踐法背後的精神,對社工極有參考價值。

書名: 敘事實踐「旅」「圖」 當我們走上敘事實踐之「旅」

編者: 秦安琪 施少鳳 周德慧 郭艷梅 鄧紫筠

出版日期: 2017年6月

出版社: 博學出版社

內容摘要:

2011 年 9 月,作者們踏上敘事學習之旅。自從遇上敘事實踐,發現原來大家可以用 不一樣的眼光看自己、看他人、看事情及看社會。敘事實踐引領我們以另類視角思索問題的本質,洞察主流論述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從而理解「人本身不是問 題,問題才是問題」。當人不再被問題綑綁時,就能夠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追 尋人生路上無限的可能性。

我們學習將微觀與宏觀的視野整合貫通,然後嘗試在助人工作中實踐。我們帶著好奇心,以平等尊重的態度,與當事人一起尋找生命故事中被遺忘的精彩片段,重新改寫生命劇本。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三年過去。2013 年 3 月,我們再次相聚,細訴生命的不 同感悟,以文會友,彼此迴響。透過撰寫此書,我們期盼烙下敘事的心靈印記,並持續反思敘事實踐對助人工作與自身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本書分享了敘事實踐在作者們的家庭、工作及旅行中帶給我們的啟迪、契機、導向。。。。。。

我們全心全意地將此書呈獻給您,祝福您走在自己想要的生命旅途上。

書名: 「真。網樂」 從敘事實踐看青少年的「迷網」框外

編者: 香港青年協會、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

出版日期: 2016年3月 (初版)

出版社: 香港青年協會

內容摘要:

互聯網與創新科技急促發展,為人們生活帶來優化與便捷。網絡的足跡,更遍及日常生活每一角落。然而,伴之而來的,不僅是網絡安全﹑個人私隱﹑網上欺凌等現象,還包括深受「網上沉溺」﹑「網絡成癮」困擾的青少年和家庭。

「沉迷網絡」讓無數家長憂心忡忡,擔心子女缺乏自制,荒廢學業。然而,根據前線青年工作者的觀察,一些受「迷網」問題困擾的青少年,其實潛藏不少正面的特質,如正義感﹑堅毅和承擔等。因此,輔導的目的,便不止於意圖禁制他們的上網行為,而是需要耐心理解他們愛上網的原因,並發掘在上網以外,他們所體驗生活真﹑善﹑美和獨特的一面,讓他們更有積極能量,應付「迷網」對個人產生的影響。

書名: 攸關青春-青年工作的論述與對話

編者: 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

出版日期: 2015年1月

出版社: 紅出版(圓桌文化)

內容摘要:

潮流興輕蔑青年?甚至與年青世代為敵?

在香港,有某行政會議成員曾說:「近來,多了人移民,不是因為怕共產黨,而是怕了年輕人……」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也說:「點樣放心20年後將香港交俾呢班人去管呢?」另外,有親中工會頭目更說,放棄那些「在政制層面走向極端,用犯法手段破壞法治」的年輕人。在一片懼怕、不放心、放棄年輕人的政治低氣壓下,本書的出版真是有點「不合時宜」。

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的《攸關青春》,旨在分享學者與社工對青少年在文化、理論、政策和實踐各方面的研究成果。雖然年輕人生活在有很多「框架」、限制和挑戰的環境中,但此書讓人從年輕人的角度了解和思考貧窮、權威、疾病、愛與性、甚至是生命和死亡的意義,在回應部分邀請了中、港、台、澳四地的學者、社工及輔導人員加入對文章的迴響、反思和對自身本土工作的一些想法或意見,把反對舊青年研究的種種說法,整合成一套新的青年研究。

本書內容分成三個部分:

  1. 文化與青年工作新對話
  2. 社工實踐與青年工作新對話
  3. 政策與青年工作新對話,這亦是浸大青年研究及實踐中心的三大關注範疇,書中內容正正探討青年文化、青年服務及青年政策。

文章主題由「身體運用」到「生死教育」再到「青少女墮胎經驗」,以至「精神病患」、「青年貧窮」和「兒童發展基金」,藉著研究工作與對話交流,把主流的、建制的、陳腐的青年研究石頭搬開,查看石頭底下藏了些甚麼。

書名: 青年如斯-社會工作的新想像

編者: 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

出版日期: 2012年12月

出版社: 紅出版 (圓桌文化)

內容摘要:

「八十後」不用皮革錢包,只有帆布錢包;

「八十後」長期喝一個品牌的飲料;

「八十後」可以連續飲幾杯橙汁而不願吃一個橙;

以上,究竟是事實還是刻板印象?青年一代如何看待?從事青年工作的社工可以從這些討論中獲得哪些收益?

本書共計十一篇文章,由貧窮、福利、文化、生活到兩性關係及身體,由公領域到私領域,由宏觀至微觀,對青年工作的拓展與多樣化做全面思考與討論,囊括貧窮、福利、失業、婚姻及家庭等重要社會議題,亦直接記錄了年青人的聲音,給青少年提供一個空間來還自己一個公道。編著者希望透過此書,反思青年工作/服務的理念、方向和定位,展開進一步交流與探討。

書名: 《感激遇上……》

編者: 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

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

出版社: 策馬文創有限公司

內容摘要:

你有沒有試過曾經遇上某一個人或體驗某一段經歷而令你耿耿於懷?

哭著卻放不開手、遺憾卻無補於事?

《感激遇上……》這本書輯錄了多位服務使用者及明愛現職和退休資深員工的人生故事:他們經歷了困境、痛苦、掙扎、或被遺棄、失去自尊、失去信心、甚至失去人生意義的絕境,但由遇上明愛開始,啟發了他們人生的轉捩點,開展人生的新一頁。

事過境遷,放寬心懷,他們反而感激那些不一樣的遭遇,成就不一樣的自己。原來,我們都可以「感激遇上……」。誠意推薦這本滿載溫情、勵志的小品給您,讓愛共傳。

書名: 「明愛商界伙伴同行」冊子

編者: 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出版社: 香港明愛

內容摘要:

在過去的歲月裡,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承蒙各企業及團體與我們伙伴同行,與明愛員工開展了很多有意義的計劃,讓更多弱勢社群受惠,與及促使明愛提供更切合弱勢社群獨特需要的服務。

這本刊物把與各企業及團體合作的計劃紀錄下來,促進交流和分享,以鼓勵企業和團體持續參與,並且亦能呼籲更多企業和組織,與明愛共同協作,為推動一個關愛互助的社會而努力。

書名: 實幹─社會服務案例彙編(五)

編者: 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

出版日期: 2013年

出版社: 香港明愛

內容摘要:

明愛的服務一貫以來都是與時並進,不斷地透過創新和先導的服務,迅速及有效地回應社會轉變的需要,建立服務的品牌。由於各服務在推行先導計劃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並適逢明愛慶祝成立六十周年,故此社會工作服務部出版《實幹-社會服務案例彙編(五)》一書,旨在輯錄各服務在過往開展各項先導和創新性計劃的心得和經驗,以鼓勵跨服務的分享和促進專業的交流。

《實幹─社會服務案例彙編(五)》一書輯錄了三十五篇由社會工作服務部各專業同事的撰文,內容豐富精彩,題材多元化,例證深入淺出,實用性及趣味性兼備,極適合社區各方人士閱讀。

内容:

  1. 破冰起航-「一切由幼開始,駐幼兒學校社會工作服務計劃」挑戰與前瞻
  2. 跨境學童「家庭、學校與社區協作模式」的經驗與啓示
  3. Discovering Invisible Communities
  4. 從包容、接納到支援年輕媽媽的歷程
  5. 前路茫茫vs前路漫漫:特殊學習障礙社區為本服務的前景
  6. 「走過思覺五年」賽馬會思覺健康計劃經驗分享
  7. 為誰掙扎;為誰忙!」深宵外展回顧
  8. Nānnan
  9. 本地青少年網上文化如何構建網上輔導的發展
  10. 從緩減傷害到康復之路-社區層面戒毒輔導
  11. 建立基層住屋困難戶身份的組織工作
  12. 明愛展睛中心的戒賭輔導服務
  13. 價值觀的培育-以多元形式在校推行性教教育
  14. 「活在當下」身心調息小組: 明愛曉暉計劃-童年創傷輔導服務
  15. Service Model to Build a Relational Community in Integrated Family Service Centre
  16. 外化問題,承擔責任,確立新身份-以敍事理念,實踐與曾有過「性侵犯他人問題」的人的社群共行
  17. 專業合作,服務創新:3P正向管教課程及遊戲輔導技巧於減輕學前兒童發展遲緩的 應用與反思
  18. 盼望「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在家庭服務中發揮更大效用- 體會人與模式合一的重要
  19. Developing a Parent Emotion Management Group: An Evidence-based Social Work Practice
  20. We Hear. We Care.
  21. 知行易徑小組於過度消費人士的應用及反思
  22. 復元概念的實踐:為精神病康復者而設的朋輩支援服務
  23. 應用「認知治療」協助有特殊需要幼兒子女的家長-漸進式的家長介入模式
  24. Changing the “Stubborn” Mind: Make Good Use of Here-and-Now
  25. 愛自己.愛生活.身心康復小組經驗分享
  26. 應用園藝治療有助促進智障人士的身心及社交發展
  27. Superflex訓練課程-提升自閉症兒童的社交思考能力
  28. 反思長者參與模式-「明愛長者聯會」十年回顧
  29. 園藝治療在長者服務的應用及實踐
  30. Making an “Unfalling Legend” : An Anti-fall Programme for the Elderly in Hong Kong
  31. 「寧安服務計劃」之生命關顧工作
  32. 以「資產」補「缺欠」-建立社區能力的介入策略的應用經驗
  33. 閱讀男人心-從解碼到解放
  34. 飛躍拓展新里程
  35. 向焦慮說「不」-家長焦慮情緒處理經驗分享

書名: 社區精神健康-實踐與展望

編者: 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

出版日期: 2013年

出版社: 香港明愛

內容摘要:

為喚起大眾對精神健康的關注,明愛社會工作服務於二零零九年舉辦了一連三日的社區精神健康論壇,邀請國內外相關的專業人士分享他們的研究成果及工作經驗。這份刋物記錄了論壇及研究會的內容大要作為參考之用。

書名: 「伙伴同行服務社群」冊子

編者: 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

出版日期: 2011年3月

出版社: 香港明愛

內容摘要:

明愛社會工作服務屬下各單位在過往邀請不同的持份者成為明愛的合作伙伴,開展了很多有意義的計劃,讓更多弱勢社群受惠。透過協作過程,可以啓發持份者及明愛員工的創意和發揮才能,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優質的專業服務。這份刋物記錄了部份的計劃,冀與社會人士分享過往協作的經驗。

書名: 實幹─社會服務案例彙編(四)─精神健康服務

編者: 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

出版日期: 2009年

出版社: 香港明愛

內容摘要:

香港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的同工多年來為香港市民提供不少適切的服務,服務對象包括精神病患者、康復者及其家人。今天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屬下各服務單位,為精神病患康復者及其家人提供的綜合支援服務、介入模式及工作手法已頗為多元化,服務的對象亦日益廣泛。本書各篇文章會一一介紹社會工作服務部在推動精神健康方面的創新服務。

內容重點:

  • The Study of 'Smile' Model in Working with Depressive Persons in Group
  • 走步治療的理念與實踐
  • The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Recovery of the Young People with Early Psychosis
  • Explorative Study on the Needs of the Parents with Children Suffering from Early Psychosis by In-depth Interview of Three Cases
  • 思覺失調家屬支援小組心得分享
  • 愛思聯合行動
  • 促進精神健康在長者中心的實施與啟示
  • 如何從服務中紓解護老者的壓力
  •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 the Provision of Training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 從患病到參與:社區精神健康防治的三層架構模式

書名: 實幹 : 社會服務案例彙編 (三)

編者: 明愛社會工作服務部

出版日期: 2011年3月

出版社: 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內容摘要:

In the first and second parts of Solid Practice III, we have incorporated contributions from some former Caritas staff, former service trainees or volunteers, and distinguished guest authors from overseas. 6 former staff members shared their fond memories at Caritas, testifying to the spe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that nurtured thei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their meaningful service to our community in Caritas’ earlier days, in the 70's and 80's.

In the third part of Solid Practice III, our present staff share with the field workers their endeavours, their creativity and the skills to provide an outstanding experience for a specific group of service users.

This book will not only give beginners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field of social service, but that it will also enhance ou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o serve our community. (extracted from Preface in Solid Practice III by Dr. Joyce S.H. Chang)


書名: 無家者生活誌

編者: 雷日昇

出版日期: 2019年

出版社: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內容摘要:

紀錄香港露宿者真實故事



書名: 野宿三

編者: 雷日昇

出版日期: 2014年

出版社: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內容摘要:

紀錄 1999-2013 年香港露宿者真實故事



書名: 露宿者明信片

編者: 雷日昇

出版社: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書名: 野宿二

編者: 雷日昇

出版日期: 2007年

出版社: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內容摘要:

紀錄回歸十年香港露宿者的真實故事及無家者世界盃



書名: 野宿一

編者: 雷日昇

出版日期: 2002年

出版社: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

內容摘要:

記錄40個露宿者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