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聞角色表現

編碼手冊

簡介

本編碼手冊協助你對新聞內容進行編碼,有關編碼適用於以單條新聞為分析單位的研究。具體而言,本編碼方法量化分析平面媒體中新聞角色表現的多樣性,同時我們希望該分析結果可以在新聞角色表現模式的層面上進行全球性的比較。

「單條新聞」是一組有著同一主題的連續性文字和圖像元素。在本研究中,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對單條新聞進行編碼:

  1. 基本資訊:
    第一部分記錄各單條新聞的基本資訊。
  2. 文本特徵:
    第二部分記錄單條新聞的文本特徵。
  3. 消息來源和報導方式:
    第三部分涉及單條新聞的消息來源和報導主體。
  4. 新聞角色表現模式:
    最後一個部分關注國家或地區所採用的專業角色表現模式和報導策略。

各部份中的變項均根據本研究的理論框架訂定。在編碼時,請嚴格參照這些定義。即使編碼員對所涉及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在本研究的範疇中,請以本編碼手冊所提供的定義為準。

編碼過程的基本指引

請閱讀單條新聞,並使用數字為每個變項進行編碼。每篇新聞只對應一張編碼表。請盡快熟讀各個變項及其定義。在本編碼手冊中,除了各個變項的定義和具體編碼方法,還提供相應示例作為參考。以下是編碼的基本流程:

  1. 編碼員需要全文閱讀單條新聞。
  2. 編碼員再次閱讀全文。在這次閱讀中,編碼員需注意本研究的變項特徵是否出現,這些特徵可能通過詞、句或段落體現。請緊記,我們僅僅基於可見的而隱性的特徵進行編碼。因此,編碼員需要充分理解每個變項的定義,從而能夠正確地編碼。
  3. 在充分觀察瞭解文本資訊後,編碼員應在編碼表上正確標示對應數字。

 

變項及其定義

第一部分:基本資訊

V001 編碼員編號
請為每位元編碼員指定唯一的編號。

V002 編碼物件編號
請為每篇單條新聞指定唯一的編號。

V003 報紙名稱
請為報導該單條新聞的平面媒體指定編號。例如:
1= 人民日報
2= 南方都市報
3= 新民晚報
4= 成都商報
5= 中國青年報

V004 編碼物件的發佈時間

V004a 年 請輸入該篇新聞的發佈年份。

V004b 月
1= 1月
2= 2月
3= 3月
4= 4月
5= 5月
6= 6月
7= 7月
8= 8月
9= 9月
10= 10月
11= 11月
12= 12月

V004c 日
1= 週一
2= 週二
3= 週三
4= 週四
5= 週五
6= 週六
7= 週日

V005 新聞作者相關資訊

V005a 新聞作者屬性
本變項記錄「誰」撰寫這篇新聞。通常有關資訊會出現在新聞的開頭或結尾。
1= 本報記者原創稿件
2= 本報記者改寫的通訊社稿件
3= 本報駐外記者(稿件需清楚註明為本報駐外地、外國記者原創撰寫)
4= 通訊社稿件
5= 直接轉載其他媒體的稿件
6= 未確定

V005b 新聞作者姓名
如果該報導屬於上題選項1/3,並且有清晰署名,請把姓名寫在指定的空白處。
如果該報導屬於上題選項2/4/5,及只標示記者姓名的首字母,或該報導由編委會署名,或沒有提供名字,寫99。如果該篇新聞由多於一個記者/工作人員撰寫,寫下首位作者的姓名。

V005c 新聞作者性別
記錄作者的性別
0= 女
1= 男
9= 未確定

V006 新聞內容類型
0= 簡訊
簡訊是一種簡短的新聞報導形式,通常報導一些重要的突發事件,在不包括副標題的情況下,長度不超過三段。
1= 報導
這是最常見的新聞內容類型,報導最近發生的事件。一則報導通常包括以下的主要新聞要素:何人、何時、何地、發生了什麼事、如何發生。
2= 特稿
這類稿件的長度和深度與報導類似。這類報導通常關於報導對象的個人經歷,或記者作為見證者的主觀敘述。這類報導通常使用小說中常見的文學化語言,例如對話描寫、環境描寫、人物的特徵化描寫、誇張法等等。
3= 深度報導
這種新聞類型的長度較一般報導長。深度報導不僅包括對事實的報告,也包括對事實深入的分析。有時,文中還包括了清單據或資料圖表。

V007 刊登位置
0= 整份報紙頭版
1= 分版/分疊的頭版
2= 內頁

V008 照片使用
報導中是否使用照片。
0= 沒有
1= 有

V009 圖文關係
該變項衡量圖像(照片、圖形、資訊圖形、地圖等等)與新聞文字內容(在空間上測量)的比例。編碼者應評估圖像和文字的物理面積大小。如果難以判斷,則可以選擇圖文平衡
1= 圖像為主
2= 圖文平衡
3= 文字為主
4= 僅有文字

 

第二部分:文本特徵

V010 報導內容主題
編碼者應該全文閱讀該新聞報導,特別注意報導的中心主題。內容主題通常佔用大部分報導筆墨,並在標題和(或)第一段內容中提到,雖然這些特徵並非必然。請根據以下說明判斷所編碼內容的主題。

1= 政府/立法
這類報導的對象通常是國家正式機構。其中包括政府活動:政府及其服務(國家主席、部長、副書記、相關組織和公務員等等的活動和發言)。包括以國家為中心的國際關係、外訪、外交活動。同時也包括立法機關(立法會/人大)和司法機關(法院/檢察院)的相關活動。當政府/國家公共政策的討論涉及衛生、住房、教育等議題時,該報導應考慮列入本類別。
例子:
參議院投票贊成死刑。


2= 選舉/政黨活動
這類報導主要關於本地、州和國家層面的政府選舉,或關於政治黨派的活動,例如選舉及造勢活動、濫用相關活動、政治醜聞、政教關係等。
例子:
2012票站調查:美國人投票意向怎樣轉變。


3= 罪案偵查
這類報導涉及犯罪事件、白領犯罪/腐敗、犯罪趨勢(如犯罪的統計資料或國家犯罪調查),嚇阻犯罪和特定罪案審判。該主題同時包括公共安全和秩序,監獄事務和一般違法行為。恐怖主義事件及其起因和影響,國家借助警力和其他力量的反恐活動也包括在該主題內。
例子:
警察在羅馬逮捕五名嫌疑犯。


4= 司法系統
這是指司法系統的內部機制,如委任法官,並非針對任何一項刑事罪行的判決。這變項包含了有關法院/法治體制,聯邦高等法院體制或較低級的法院及其內部事務(任何低於聯邦高等法院的法院)。
例子:
在巴西,高等法院挑戰同性婚姻。


5= 國防/國家安全
這是指有關國家軍事政策(武裝部隊)以及國防事務的相關內容。更準確地說,這是指境內的軍事或防衛行動,如內部防衛/軍事活動/與軍隊相關的事務。
例子:
國防部正慎重考慮把 Triton US 無人機計畫應用在海防上。


6= 經濟/商業
所有和商業有關的非立法活動,如商貿及個人理財。微觀經濟學(產品及服務的價格、人工、福利及收入)和宏觀經濟學(總國家生產、行業生產、就業和失業、支出結餘、通脹等)都包括在這主題下。
例子:
塔塔鋼鐵公佈第四季業績在歐洲疲弱錄得虧損。


7= 教育
這是指所有小學,中學,以及中學以上程度的教育,不論是公營的還是私立。這包括與學校有明顯關係的課外活動(辯論、戲劇、服務會等)、考試統測及結果、課程設置與及教育管理、教育實踐等相關內容。
例子:
北京大學將嘗試取消院系領導行政級別


8= 能源/環境
這是指所有與生態或人文-環境有關的題目。保育環境及其主體(如植物,礦物及動物),以及他們會遇到的危機及問題(全球暖化、各種污染等)都被歸入這主題。另外,亦包括有關能源的影響及其開採及分配機制(可再生、不可再生、潔淨及被污染的能源),會帶來生態環境影響的計畫,及其評估和介入機制(從大購物商場的建造到能源生產計畫)。
例子:
雲南鶴慶森林公安查獲非法獵捕野生鳥類案,放生30隻鳥
甘肅六地市空氣指數同時「爆表」,環保部門:沙塵天氣所致


9= 交通運輸
這裡指有關各種交通運輸(海陸空/公私營)的機制、設備、管理、運作及影響。
例子:
因 BRT 工期耽誤導致交通擠塞,南昌市長向500多萬市民道歉


10= 住房/基礎設施
這是指現在及將來社會物質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人們住在哪,怎樣居住,人們何時及怎樣連結,以及人類相互連結的策略和機制)。例如,有關道路、公路、天橋、隧道、機場、停機坪、斜路、灌溉用的水塘、護城河、雨水收集器、戶外飲用水、新公共建設、現存的歷史建築、海岸線建設等方面的設計、建造、運作方式有關的議題。與電訊、房屋、鄰近地區整合等有關的新聞條目也屬於該類別。
例子:
太焦高鐵開始動工 建成後由太原到鄭州只需兩小時


11= 事故/自然災害
這是指與人為意外(空難、海難、地面或鐵路意外、爆炸、火警等)的資訊,亦包括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山泥傾瀉、河水倒灌和風暴等。
例子:
日本發生七點三級地震,而災區正是2011年發生地震及海嘯的地方。
一個男人在馬德里一宗有警方介入的槍擊案中被殺。


12= 健康
這是指有關醫療護理系統,公共健康,疾病/預防。同時包括健康系統的基本完善性,如保險,醫護訓練及護理等。另外,對人群健康構成影響的流行病、傳染病等議題也屬於此類。
例子:
農村醫療之難:怎樣解決中國鄉村醫生的匱乏?
在龍捲風襲奧克拉荷馬州後,醫院處理多於二百名傷者,當中有數十個小孩。


13= 宗教事務
這是指有關個人和大眾精神世界發展的相關資訊,包括能夠提供宗教崇拜活動的機構(如教堂)、給社會上對於信仰、價值、道德等的討論。
例子:
當羅馬教皇和東正教大牧首跨越千年會晤時,普京笑了


14= 人權
這是有關自由與每個人主張對其財富的擁有權,只因他們是人,應被賦予有尊嚴的生活,包括基本人權(如生命,安全和言論自由),政治權利(投票和被選)及社會和文化權利(住屋及保健)。
例子:
像朗隆一樣,他們中有很多人被蛇頭騙到境外,淪為「海上集中營裡的奴隸」。


15= 遊行/抗議
該變項描述有關涉及兩個或更多人在社會上因不同原因而發生的衝突的情況和事實。事件如示威、遊行、起義、抗議、衝擊、佔領和其他抗爭方式以解決社會紛爭,都應被列入此類。
例子:
智利學生持續抗議,演變成十萬學生遊行。


16= 社會問題
這項目是指與不平等、貧窮、絕對貧窮、發展(或缺乏發展)。
例子:
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每3個女孩中就有一個在18歲前結婚。過早進入婚姻和家庭生活,使女孩們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


17= 其他
任何不能歸入以上各類的報導。

V011 地理範疇
這變項是關於新聞發生的地點。當新聞提及數個地點,應以該新聞主要報導的地點或時間編碼(通常在引文,標題或文章的首三分一)。

0= 本地 (事件發生的地點在都市報發行範疇之內)
1= 非本地/國家 (事件發生在都市報發行範疇之外或是全國性事件)
2= 國家之間/國際 (發生於非本國的新聞,同時也包括國家之間的關係,如外交事件)
3= 香港/澳門/臺灣地區
99= 不明/不能查考

 

第三部分:消息來源和報導方式

消息來源

消息來源是指個人或組織為新聞報導貢獻資訊或可被引用的話語。不管它們被直接或間接引用,其貢獻者都是消息來源。在本研究中,我們關注消息來源的數量,性質和類型。

V012 消息來源數量
這是單篇新聞報導中提及的消息來源的總數量,不論是個人的或組織,直接引用或間接(轉述)。如果同一個消息來源被提及兩次或以上,只計算一個消息來源。請寫下消息來源的數量。

V013 文本消息來源
是否有以書面形式(檔、文本)呈現的消息來源?
0= 沒有
1= 有

V014 口述消息來源
是否有個人或組織代表直接口述的消息來源?
0= 沒有
1= 有

V015 消息來源類型
消息來源類型指消息來源所屬的組織機構或者其在新聞報導中呈現的主觀立場。通常,記者應當在報導中明示他們所引用的對象,並且說明他們和報導議題的相關性或聯繫。請判斷以下消息來源是否出現在新聞報導中:

V015a 國家/政黨消息來源
這是指在國家、省、地區等級別政府中工作的消息來源。廣義的國家機構工作人員,包括官員、監督員、各級代表、執行者、政黨成員,只要他們參與政府活動,皆屬此類。
0= 沒有
1= 有

V015b 商業/公司消息來源
通常是一個商業機構或貿易集團的代表或發言人,也包括企業領導、商務人員或者普通雇員做為獨立的消息來源。但是這些獨立消息來源應和所報導議題有關,或其身居可提供相關資訊的位置,或其本人可對事件提供證言。
0= 沒有
1= 有

V015c 公民社會消息來源
這裡主要指除政府和企業以外的社會團體的成員,例如非政府組織、工會、教堂或是小型社會組織。
0= 沒有
1= 有

V015d 普通人消息來源
這裡指普通個人,不代表任何組織,僅代表其本人提供消息。
0= 沒有
1= 有

V015e 媒體消息來源
大眾媒體的發言人或者代表。通常是代表媒體發言、代表自己的記者,而非某篇新聞的作者。
0= 沒有
1= 有

V015f 專家消息來源
這裡指各領域的專業人士,包括從業者和研究者。這些人可以來自任何一個生產知識的機構,例如大學、研究所、醫院等,不管這些機構是公營或是私立。這不包括來自有政府背景的公共服務機構的專家,或是專業技工。
0= 沒有
1= 有

V015g 匿名消息來源
這裡指新聞新聞行文中未能明確指明的消息來源。包括消息來源的身份未能確定的情況和直接被列為匿名消息來源的情況。
0= 沒有
1= 有

V015h 其他消息來源
0= 沒有
1= 有

V016 主要消息來源
這裡指單篇文章中被引用最多的消息來源類型。
0= 沒有消息來源
1= 國家/政黨消息來源
2= 商業/公司消息來源
3= 公民社會消息來源
4= 普通人消息來源
5= 媒體消息來源
6= 專家消息來源
7= 匿名消息來源
8= 其他消息來源

報導方式

編碼員應當重點關注新聞中的事實是如何報導的,以及使用何種策略/專業規則去判斷一則聲明的真實性,從而對編碼文本的報導方式做出正確的判斷。換言之,我們關注的是新聞記者究竟以何種方式處理眼前需報導的事實。

V017 報導中的平衡性:消息來源和觀點的多樣性
在何種程度上,報導中通過引用多方消息來源,提供多個視角,實現了觀點上的平衡?
1= 無消息來源/無多種視角
2= 有消息來源,但是只提供了一方觀點
3= 有消息來源,且提供了多方觀點

V018 可驗證的事實/資料
報導中是否包含事實性的資訊或是可驗證的事實/資料?如果事實或是資料可以不受消息來源或是記者主觀想法、感受或意見的影響,能夠被第三方驗證,可歸類為可驗證的事實/資料。
0= 可驗證的資訊少於不可驗證的資訊
1= 可驗證的資訊多於不可驗證的資訊

V019 條件句的使用
報導中是否包含條件句的使用?例如,XX也許會……
0= 沒有
1= 有

V020 論證的使用
論證是指在行文中使用邏輯推理挑戰、否定或是肯定某些事實或事件。在報導中,記者是否使用邏輯推理從而證明或展示某種訴求?是否會使用同樣的方法試圖說服受眾接受記者本人的觀點(通過使用某些表示因果關係的連接詞)?
0= 沒有
1= 有

 

第四部分:新聞角色表現模式

以下的變項主要用於測量不同的新聞角色表現模式。本研究涉及六種表現模式:「干預傳遞」模式、「喉舌」模式、「監督」模式、「公民」模式、「服務」模式和「娛聞」模式。下文將詳細描述每個模式的特徵,以便編碼者能夠充分理解編碼要求。編碼者需注意角色表現模式並非相互排斥,這意味著同一篇報導可能符合多個模式的特徵,因為不同的模式在日常新聞報導中有重疊的可能。

V021 「干預傳遞」模式
該模式包含兩個維度:在原態傳遞下,記者認為和報導的事實保持距離是重要的;而干預傳遞則是較「記者中心」,記者可以在報導中發表自己的聲音,甚至直接代表社會上的某些群體發聲。這兩種維度在報導實踐中可以被看做一個連續體,記者在報導中的參與性越高,就更偏向干預模式一端,反之亦然。

V021a 記者的意見表達
0= 沒有
1= 有

V021b 闡釋說明
在報導中,記者是否試圖解釋事件的起因或意義?記者是否暗示某些事實或行為的後果?闡釋性的新聞報導和描述性、以事實為本的報導方式背道而馳。在闡釋性報導的模式下,記者可以進行解釋、評估,為公眾提供某些新聞事實的原因、意義、後果。然而,闡釋和意見是不同的,意見是記者個人想法的明確表達,而闡釋總是建構在事實的解釋之上,記者並不需要提供個人主觀的價值判斷。
0= 沒有
1= 有

例子:
這份聲明有兩個效果:首先,政府可以擺脫曠日持久的複雜談判,把攤子扔給國會。但是,這也可能撕裂致力於無縫銜接的黨內策略,該策略本可以和總統達成一個包括改革和人權議題的完整的協議。

V021c 倡議/要求
記者是否在新聞中針對組織或者是個人的行為提出倡議或是要求改變?
0= 沒有
1= 有

例子:
該市居民正等待有人承擔責任,在填埋區為他們興建住宅。有關方面是時候回應這個訴求。

V021d 形容詞的使用
記者是否在行文中使用形容詞?消息來源使用的形容詞不包括在此項。形容詞通常用來限制名詞或代詞。在大多數情況下,形容詞表達了對於名詞或代詞的限制程度,這種程度可以從形容詞的狀態表達上觀察,比如其原態、比較級或是最高級。
0= 沒有
1= 有

例子:
昨天的大會上有著熱烈的討論。

V021e 第一人稱的使用
記者是否在報導中使用第一人稱,例如我、我們、我的、我們的等?使用第一人稱情況可能包括記者作為新聞事件的目擊者,作為某行動的實施者,或是給出個人意見。
0= 沒有
1= 有

例子:
雖然我們對於生產食物的方式有著可以理解的擔憂,但過分誇張這種擔憂對我們並沒有好處。

V022 「監督」模式
在「監督」模式下,新聞被看做「第四權」,主要目的是確保政府、企業等公共職能機構可靠運作。「監督」模式新聞也被看做「良知守望者」,力圖揭露被權力遮蔽的真相。在這種模式下,新聞報導應當承擔起保護公眾利益的責任,監督權力有序運行,揭露諸如權力機構的效率低下、無效行政、腐敗、詐騙、干預司法、混淆視聽等等。
「監督」模式並非由媒體的的政治傾向所定義,而是通過報導中表現出來的質問、批評甚至譴責權力機構或是機構內部的個人(政商精英或者社會團體領導人等)來體現的,這些行為的目的是將權力機構的透明度和效率最大化。
政治精英指的是控制了國家政治生活的少數人。他們中有人在政府居要職,掌握著正式的機構權力;有人則在政治團體中工作,或者居於國會。商界精英指的是通過他們的經濟活動得以掌控國家經濟命脈的少數人。商業行會的代表、大型企業尤其是關乎國家重點生產或服務業(零售、資源、礦業、漁林業、電訊業等)的負責人皆屬於此類。
社會團體指的是一些非政府組織,包括工會、行會、宗教組織等。跨國組織則指可同時影響多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或經濟組織(聯合國、世界銀行、北約等等)。

V022a 庭審信息
新聞報導中是否包含了針對權力機構或個人的庭審或行政處理的資訊?
0= 沒有
1= 有

例子:
最高法院確認了對於衛生部三名公務人員稅務詐騙的的判決。

V022b 來自記者的質問
記者是否直接在新聞中表達對於權力機構或個人言行的可信度的疑問?
0= 沒有
1= 政界機構/精英
2= 商界機構/精英
3= 社會團體機構/精英
4= 跨國機構/精英
5= 不只一個對象,請用文字說明

例子:
某官員堅稱自己是清白的,但是,自從庭審開始,能夠證明其罪狀的證據就已經堆積如山。

V022c 來自他人的質問
記者是否引用了他人的聲明或意見從而表達對於權力機構或個人言行的可信度的疑問?
0= 沒有
1= 政界機構/精英
2= 商界機構/精英
3= 社會團體機構/精英
4= 跨國機構/精英
5= 不只一個對象,請用文字說明

V022d 來自記者的批評
記者是否直接在報導中評判或譴責權力機構或個人的言行?通常,批評內容會包含相關的形容詞或是副詞。
0= 沒有
1= 政界機構/精英
2= 商界機構/精英
3= 社會團體機構/精英
4= 跨國機構/精英
5= 不只一個對象,請用文字說明

例子:
教堂內人員發生了可恥的戀童癖事件,這將直接影響教眾對嫉妒的信仰。

V022e 來自他人的批評
記者是否援引他人的話語評判或譴責權力機構或個人的言行?
0= 沒有
1= 政界機構/精英
2= 商界機構/精英
3= 社會團體機構/精英
4= 跨國機構/精英
5= 不只一個對象,請用文字說明

V022f 來自記者的揭黑
記者是否直接指出或揭露了某些被權力機構或個人隱藏的負面事實?不僅是違法行為,也包括涉及權力機構或個人偶發的違規行為,例如管理失職、腐敗、詐騙、騷擾、干預司法、誤導公眾、政治醜聞等等。
0= 沒有
1= 政界機構/精英
2= 商界機構/精英
3= 社會團體機構/精英
4= 跨國機構/精英
5= 不只一個對象,請用文字說明

例子:
本報調查揭示了用於學校補貼的公共款項管理之混亂。

V022g 來自他人的揭黑
記者是否援引他人從而揭露某些被權力機構或個人隱藏的負面事實?不僅是違法行為,也包括涉及權力機構或個人偶發的違規行為,例如管理失職、腐敗、詐騙、騷擾、干預司法、誤導公眾、政治醜聞等等。
0= 沒有
1= 政界機構/精英
2= 商界機構/精英
3= 社會團體機構/精英
4= 跨國機構/精英
5= 不只一個對象,請用文字說明

V022h 第三方調查
新聞報導中是否詳盡使用了記者之外調查機構發佈的調查結果?例如來自法院、行政機構、專業學術研究機構等等。
0= 沒有
1= 有

例子:
人權觀察組織的報告揭示了玻利維亞對於其底層人民的人權侵犯。

V022i 報導過程中的衝突
新聞報導中是否記敘了記者和權力機構/個人的對峙和衝突(肢體衝突、來自權力機構、個人的威脅、騷擾或直接否決報導)?
0= 沒有
1= 有

例子:
因為上週五發佈的報導,總統辦公室拒絕本報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

V022j 調查報導
記者是否通過自身調查,而非使用二手資料,來揭露權力機關的的權力濫用等情況?調查方法包括記者獨立研讀法庭檔、公開信息,或是記者的直接觀察。
0= 沒有
1= 有

V023 「喉舌」模式
這種模式可以從兩方面測量。一方面,記者和權力機構合作並認為他們提供的資訊可信。因此,他們支持政府所提出的議題和政策,表達他們對政府的忠誠,並且為權力機構或個人建構正面形象。他們可以被看做權力機構的公關,協助他們將資訊傳遞給受眾。另一方面,記者也可能將他們對於權力機構的關注擴大到整個民族-國家的層面,為自己的國家建構正面形象,促使公民產生歸屬感,並增強對國家的自豪感。

V023a 對行動的支持
記者是否在行文中對官方活動或是官方在各方面取得的進展表示讚揚,積極推動或是為其背書?
0= 沒有
1= 有

例子:
值得讚揚的是,市政當局將為居民提供免費的諮詢熱線。

V023b 對政策的支持
記者是否在行文中對國家或地方性的政策表示讚揚,積極推動或是為其背書?
0= 沒有
1= 有

例子:
本屆政府將因為實施最關切民生的退休金改革而被銘記。

V023c 對政界精英的正面刻畫
記者是否會正面描寫政界精英?例如,記者是否會正面強調政治人物的領導力和管理能力;是否會讚揚他們的個人魅力?記者通常會使用褒義的形容詞來描述這些對象。
0= 沒有
1= 有

例子:
在對歐洲的訪問中,總統對於國內政局的看法大放光彩。

V023d 對商界精英的正面刻畫
記者是否會正面描寫商界精英?例如,記者是否會正面強調商界人物的領導力和管理能力;是否會讚揚他們的個人魅力?記者通常會使用褒義的形容詞來描述這些對象。
0= 沒有
1= 有

例子:
ABE集團主席的卓越的管理和遊說能力一掃商界陰雲。

V023e 進步/成功
記者是否在行文中強調自己國家在各個方面所取得的進步?該變項強調的是國家在一段時間內,取得的進步;或是某事件仍在進展中,而記者已經對其成功做出預測。
0= 沒有
1= 有

例子:
自從1990年,我國的貧困狀況就在逐步改善。現在是我國歷史上貧困人口最少的時期。

V023f 與他國比較
記者是否通過和他國的比較強調本國的優勢和成功?
0= 沒有
1= 有

例子:
同鄰國相比,我國的領導班子展現出卓越的領導能力。

V023g 國家勝利
個人或組織代表國家取得各類比賽的勝利。
0= 沒有
1= 有

V023h 國家形象公關
記者是否報導了為推廣國家形象所發起的活動?
0= 沒有
1= 有

V023i 愛國主義
記者是否在新聞中直接提及自己國家人民所具有的優良品質?
0= 沒有
1= 有

例子:
對於新移民的友善是澳洲人民的優良品質。

V024 「服務」模式
本模式將記者和公眾關係置於一種「客戶-專業服務提供者」的語境之下,關注新聞是否可以幫助受眾維護公共權利或個人利益。在日益複雜的現代社會中,在此模式下的新聞內容為受眾提供可直接在生活中使用的資訊、知識和對於日常消費服務的各種建議。此模式下的新聞是受眾可以「使用」的新聞,記者著重提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建議或指導。

V024a 對於日常生活的影響
記者是否在新聞中提及某事件對於普通人的個人生活可能產生的意義或影響?例如,一則關注氣候變化的新聞,如果重點是其對能源生產的影響,則不歸為此類;但是如果其重點是人們每月付出的電費將會增加,則屬於此類。一些記者揭露的服務業的負面報導或是社會上流行的詐騙方式,只要對於普通人的生活有影響,也歸為此類。
0= 沒有
1= 有

V024b 生活建議(外界苦惱)
記者是否在文中給出實用的貼士或建議,從而幫助讀者應付他人或者身邊環境所帶來的苦惱?比如如何處理鄰居家的噪音,或是如何面對不實指控。這類報導通常都會涉及除記者本人以外的專家意見。
0= 沒有
1= 有

V024c 生活建議(個人風險)
記者是否在文中針對讀者每天都要遇到的個人問題,例如如何健康飲食、合理運動;如何做一個聰明的消費者或是如何合理投資,提出建議。這類報導通常都會涉及除記者本人以外的專家意見。
0= 沒有
1= 有

V024d 消費建議
記者是否報導市場上各類最新產品和服務?是否比較同類產品?
0= 沒有
1= 有

V025 「娛聞」模式
「娛聞」模式,或稱為「小報新聞」通常使用不同的風格、敘事、以及視覺元素為公眾提供娛樂或刺激。在這種模式下,讀者被看做觀眾,記者最重要的目的是為「觀眾」提供放鬆及情感體驗。

V025a 人格化
新聞報導是否以描繪人物為主?是否著重描寫了人物的學歷、相貌、內心或是社會特徵,例如人物的能力或是外表特徵?是否著重描述了人物背景,例如他們的姓名、婚姻狀況、工作或是學習的經歷?如果僅僅提及人物的姓名不屬於此類。
0= 沒有
1= 有

例子:
這位常常被稱之為MJ的兇手,34歲,已婚。他是一名工程師,住在北部地方。出庭當天,他神情憂鬱,衣著髒亂,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不予置評。

V025b 私人生活
新聞的關注點是否是一個或多個人的私生活?一個人的私生活是指他(她)和公共利益沒有關係的個人生活領域,也是通常個體希望保持私密的領域。例如一個總統作為父親角色的表現或是一位成功商人的青年過往。個人的興趣、情感生活、假期生活也屬此類。
0= 沒有
1= 有

例子:
這位議員已經和他的太太分居兩個月了。

V025c 煽情表達
新聞的行文風格或是描述方式是否強調了新聞事件的不同尋常、出乎意料或是令人驚奇?常用的方法有誇張表達、強調事件的不可思議,使用戲劇化或極端化的形容詞和比喻。對於事物的簡單描述或者一般性形容詞的使用不屬於此類。例如,「野蠻的犯罪」屬於煽情表達,但是「多彩的開幕儀式」或是「尊敬的總統先生」則不屬於此類。
0= 沒有
1= 有

例子:
印度總理莫迪前日出絕招,一聲令下全國停用大額鈔票500和1,000盧比,當日午夜零時即時生效。消息來得非常突然,猶如晴天霹靂,印度民眾嚇到個心離一離,隨即湧至銀行瘋狂入錢,塞爆ATM。

V025d 醜聞
新聞事件是否關注報導醜聞?醜聞指的是個人非法或是不道德的行為,這些行為不一定要和公眾利益相關,但醜聞所涉及的物件通常是知名的公眾人士。因此,婚外情、非典型的性行為、家庭暴力、在公眾面前的出醜等都屬於醜聞。諸如「水門事件」的政治醜聞不屬於此類,而類似「克林頓婚外情醜聞」則屬於此類。
0= 沒有
1= 有

V025e 情緒描寫(文字)
新聞報導中是否明確地提及了個人的感受或者情緒狀態?例如焦慮、生氣、傷心、自信、尷尬、愉快、反感、恐懼、憂傷等等。
0= 沒有
1= 有

例子:
昨天,這位前礦工愉快地回到家中,只想擁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展開一段新的生活。
這位丟失了孩子的母親經歷了22個小時的痛苦和茫然。

V025f 情緒展示(圖片)
報導中是否包括了展現報導物件強烈情緒的照片?這類照片的主體應該是一個或多個人,他們的情感應當被明確清晰地在照片中呈現。對於場景或事件的一般描述性照片不屬於此類。典型例子包括,報導對象在哭泣,或是表現出憤怒、吼叫,或大笑等等。普通的微笑不屬於此類。
0= 沒有
1= 有
9= 不適用

V025g 暴力描寫 (文字)
新聞報導是否通過對於暴力行為、犯罪、性侵、醜聞、抗議的細節描寫吸引讀者的目光?
0= 沒有
1= 有

例子:
在暴怒中,在一條偏僻的小路上,他把她拖出了車,暴力毆打,進而開始掐住她的脖頸。他赤手空拳,用盡全身力氣使她窒息,最終殺死了她。

V025h 暴力呈現(圖片)
新聞報導是否通過呈現暴力行為、犯罪、性侵、醜聞、抗議的圖片描寫吸引讀者的目光?例如將死之人或是屍體的照片、裸體的男女等。
0= 沒有
1= 有
9= 不適用

V026 「公民」模式
在社會責任理論的背景下,「公民」模式主要關注新聞、公民和公共生活的關係。在此模式下,新聞可以鼓勵公眾參與公共討論,進而更積極地介入社會、政治、文化生活。這個模式並不認為新聞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建設更好的社區,而是強調新聞可以支持公民改善社區,強調新聞能夠幫助公民更好地履行公民角色。因此,在此模式下,記者更傾向於給一些通常難得在媒體發聲的團體和個人更多的空間和資源。該模式同發展新聞模式有著相似之處,其主要目標是提出一些事關重大的議題,幫助政府瞭解社會需求。

V026a 公民反應
記者是否在報導中提及針對某事件或是話題性的政治決定如何影響公民的看法和生活?公民的聲音可以通過記者的直接/間接引用或是記者直接提及在文中表達。
0= 沒有
1= 有

例子:
特朗普當選後,民眾反應不一。支持者除了為他歡呼呐喊外,還不斷高喊:「把她(希拉蕊)關進監獄」。但也有大規模的反對者在得知他當選後走上街頭抗議,甚至四處縱火製造騷亂,目前美國已有多地受到騷亂影響。

V026b 公民訴求
新聞報導中是否包含了普通公民或者公民組織對政府行動或決議的要求或提議?公民的聲音可以通過記者的直接/間接引用或是記者直接提及在文中表達。
0= 沒有
1= 有

例子:
居民聯合會要求市長針對每次暴雨時的廢水水浸情況提出解決方案。

V026c 對公民的支持
記者是否在報導中表達了對公民看法和要求的支持?(只有前兩題都回答為「是」,本題才需要回答;否則請選擇99。)
0= 沒有
1= 有
99= 不適用

V026d 本地影響
新聞中是否提及了政治決定對本地社區的影響?本地社區包括省、鎮、村等等。
0= 沒有
1= 有

例子:
特朗普承諾了要驅逐數百萬人出境,撕毀貿易協定和破壞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努力,無論哪個行動都會傷害許多人。

V026e 權利/義務教育
記者是否通過新聞促使公民瞭解他們經濟、社會、政治等方面的公民權利?例如,告知公民如何申請一筆政府的補助。
0= 沒有
1= 有

V026f 背景資訊
新聞中是否呈現了各類背景資訊,以説明公民做出政治決定?公民的政治決定可以包括參與選舉、抗議、參與支持政黨活動等。背景資訊不等同對事實的簡單報導,而是包括了解釋政客的立場及其決定(政治表現或是投票傾向等),解釋遊行抗議背後的原因,或是公民團體的訴求。
0= 沒有
1= 有

V026g 來自公民的問題
新聞中是否包含公民對於權力機構或是個人的疑問?公民的疑問可以通過記者的直接/間接引用或是由記者直接提出。
0= 沒有
1= 有

V026h 公民活動的相關資訊
在新聞報導中,記者是否提供關於公民活動的相關資訊?公民活動包括競選活動、集體活動、抗議、紀念慶祝活動、遊行活動等。通常,有關報導需包括活動的時間地點、或是解釋活動的重要性和活動與社區的關聯。
0= 沒有
1= 有

V026i 支持公民運動
在新聞報導中,記者是否對公民運動的訴求或是公民組織在特定事件中的立場給予明確支持?
0= 沒有
1=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