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學生作品都經過嚴格挑選,但其內容細節可能並未完全經有關教授驗證。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和大學圖書館並不對其內容的真確性負上任何責任。

唐朝女子服飾

創造時間

公元618-907 年


基本說明

唐朝女子服飾,顧名思義,是指生活在唐朝(618-907)的女人所穿著的服飾。這裡所指的服飾是指其廣泛上的定義,即包括服裝、鞋、帽、襪子、手套、圍巾、領帶、提包、陽傘、髮飾等。[1] 唐朝是我國最為開放和繁榮的朝代之一,其服飾設計絢麗,多姿多彩。唐朝的服飾既繼承了南北朝時期的設計和特點,又開啟了宋明時期服裝特色,可謂承上啟下。在這期間,中華衣冠和胡服胡裝並存,成為其鮮明特色。[2] 服飾作為「禮」的重要組成部份,在上層社會和平民階級中存在著嚴重的登機差別,用來表示人們不同的社會身份和地位。唐制規定女服分為四種,包括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女服分四种,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者多在祭祀或朝會等正式場合中穿著,後者則是唐代女子在日常所穿著。[3] 唐代開始,服裝製作工藝普遍使用花卉圖案,構圖活潑自由,疏密得當。唐代服飾圖案改變了以往天賦神授的思想,用真实的花草蟲魚等進行創作。這個時期的服飾圖案的設計具有自由,華美,圓潤的設計特點。從初唐到晚唐,整個服飾的顏色越來越豔麗,圖案樣式越來越豐富精巧,服裝風格由緊身、簡約變為寬鬆、華麗。


歷史意義

服飾既是一個民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又是歷史發展和社會更替的重要標誌和體現。從服飾這個載體中我們不難窺到這個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發展歷程。《尚書正義》中是這樣註釋「華夏」的: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由此可見服飾研究對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意義。泱泱大國五千年歷史是從母系社會開始的,女人曾經是被人尊崇和敬仰的。而當封建社會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以後,女性作為社會上相對弱勢的群體,她們的服裝則更能體現社會風俗和文化氛圍的變遷。

唐朝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最開放的一個朝代,其對外開放程度和社會繁榮程度包括唐都長安的國際化程度,不管是之前的朝代還是之後的朝代,很少能有與之匹敵的。唐朝女子生活在這樣一個繁榮開放的盛世,其服飾最為人知的一個特色就是「暴露」,並且具有極強的設計性和異域風情。在封建社會這樣一個觀念想對封閉的時間段里,唐朝女子服飾的設計是非常開放的。這一點表現在女子身體的很多部份,比如手臂,脖頸,鎖骨都可以露出來,女子可以輕裝上陣展現自己的豐腴體態,甚至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穿著奇裝異服。尤其是唐朝出現了女人當家---武則天這樣一個較為罕有的狀況,女人的社會地位相對而言有了較大提升,很多女人視武則天為女教主。[4] 女性敢於並且被允許展現自己的身體,這一點深刻表明了唐朝社會風氣的開放程度。同時,很多唐朝女子比如長孫皇后,杜秋和上官婉兒以女性特有的冷靜、睿智和沉著參與了政治決斷,對自己所在的那個朝代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唐朝初期,女性服飾受隋朝遺風影響,袖子多比較窄小,開元之後則變得慢慢寬大起來,到盛唐時則演變成了寬鬆博大的時代,大多數婦女上裝皆著交領衫,長裙系于胸上方,拖拽于服下,給人一種寬鬆搖曳之感。從婦女越來越寬鬆的服飾和越來越華美的配飾之中,我們不難看出唐朝貴族社會精神面貌由朝氣蓬勃走向奢侈腐化,再走向頹廢墮落的軌跡。與此同時,唐朝國力強盛,人民對自己的民族充滿了信心,所以對外來文化和民族採取了較為開放的態度,更由於唐朝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唐朝本土文化和西北少數民族文化及外來的天竺、波斯文化進行了近乎完美的融合,由此對唐朝服飾產生了巨大影響,使之具有了雍容大度、百花齊放的特色。[5]

談及唐朝女子服飾對其他國家的影響,我想在這裡淺談幾句。和中國毗鄰的日本,是一個相對比較封閉和保守的國家,由於日本在唐朝時期派遣了許多遣唐使來唐朝學習中國的文化,並且也有許多的唐代紡織物和紡織工匠來到了日本。因此日本文化的發展在極大程度上受到了唐朝的影響。現如今日本的傳統服飾和服其實就是借鑒了唐朝時期女子服飾的設計方法,[6] 它們有許多共同點,比如說高腰、寬袖、長裙等等。而韓國的傳統服飾韓服,線條柔和,非常寬大,並且具有上衣窄小卻寬袖,高腰設計,長裙拖曳的特點。究其原因,當時唐朝與新羅交往十分密切,兩地在文化經濟上有很多往來,新羅在那時就被唐朝所影響,設計出了與唐服非常相似的現代韓服的雛形。由此不難看出,唐朝開放的風氣和特點鮮明的服飾對當時周邊很多國家產生了歷史性的影響。


相關史料説明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中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朝代,唐朝文人留下了許多記錄當朝社會生活的文獻資料。在社會風氣開放的唐朝社會里,日本和韓國所派遣的遣唐使也不失為一道亮麗的風景。這些遣唐使記錄了他們在唐朝的所見所聞后回到自己的國家進行整理和傳播,所以關於唐朝女子服飾的研究資料在日本、韓國也非常常見。

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些史料記載中,關於唐朝婦女的專著數量比較少,服飾多作為社會生活或者文化的一方面出現,用以表現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社會地位。比如在徐連達所著的《唐朝文化史》、劉伯驥所著的《唐代政教史》和謝弗所著的《唐代的外來文明》中皆有提及唐朝服飾的特色以及其服飾與社會生活的關係,但卻都不是專門描寫唐朝服飾的,即只是把服飾作為社會生活的一個方面進行研究。

另一方面,除了在中國出土的唐朝服飾以外,在日本和韓國也有相當數量的唐朝文物留存,包括服飾在內。這些文物均可以被用來研究當時服飾的具體狀況以及紡織業的發展情況,進而透過服飾深一層研究當時女性的生存狀況、當時社會文化的真實現狀。


延伸研究用途

在未來的研究中,相關研究人員可以利用相繼出土的唐朝服飾,從以下幾個切入口進行研究。第一,可以從唐朝服飾研究中國古代紡織業技術、理念的發展歷程。第二,可以從唐朝服飾中汲取經驗,研究其對當今時尚設計的現實意義。第三,可以從唐朝服飾的設計特點探究當時女人的身材特點,并深一步探析其背後原因,可以往外來人口遷入和南北融合這個方向做深層研究。第四,可以從服飾設計理念中研究中國歷代女性的生存地位以及社會對女性的看法及定位。


主要參考資料

徐連達:《唐代文化史》,頁53-54
徐連達:《唐朝文化史》,頁68-69
劉伯驥:《唐朝政教史》,頁75
劉伯驥:《唐朝政教史》,頁81
謝弗:《唐代的外來文明》,第十二章
方櫻:《唐朝社交名媛》,頁10
王寶權:《服飾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頁2
沐牧:《論唐代婦女服飾開放風格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頁1


注腳

[1] 來自百度百科「服飾」詞條
[2] 徐連達:《唐朝文化史》,頁 53
[3] 劉伯驥:《唐代政教史》,頁 75
[4] 方櫻:《唐代社交名媛》,頁 10
[5] 王寶權:《服飾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頁 2
[6] 沐牧:《論唐代婦女服飾開放風格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頁 1


資料收集及撰寫 : 張秋怡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77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百度圖片和穀歌圖片的「唐朝 女子 服飾」的關鍵字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