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學生作品都經過嚴格挑選,但其內容細節可能並未完全經有關教授驗證。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和大學圖書館並不對其內容的真確性負上任何責任。

六面印

創造時間

南北朝、明朝、清朝後期、1930年代


基本說明

六面印是一種流行於南北朝,呈「凸」字形的印章。隋唐以前的官員都隨身佩帶官印。六面印的頂端有一個鼻鈕,相信當時官員會用綬帶穿上鼻鈕並系在腰間方便使用。[3] 六面印的鼻鈕上刻有一小印,其餘五面也刻有文字或圖案,故名六面印。六面印在當時有廣泛的用途,但這種呈「凸」字形的六面印,在南北朝後就失傳了。其後,在明朝和清朝後期,在印章的六面都刻有圖案的,都可稱作六面印。呈「凸」字形的六面印的用料主要有銅和瑪瑙;而較近代的則以木材居多。現時存有的六面印珍品,有的收藏在上海博物館內的璽印館、北京故宮博物館、鎮江博物館等中;有的則在個別收藏家手中。


歷史意義

不同年代的六面印,都有不同的歷史意義。在南北朝,有一種「管納白事「六面印,因印章的刻工嚴整,多作殉葬用途。[4] 有些大戶人家更會在印的六面刻上子孫的名字。六面印又作書簡印,可用作封泥和封檢,在書信來往時印在紙帛封口處。[5] 呈「凸」字形的六面印在南北朝後就消失了。直至明朝、清末,類似的印章才再次出現。這類型的印章不再保留鼻鈕,只是簡單的呈一個正方或長方型,而用途亦與南北朝的有所不同。要數近代最有代表性的六面印,就非「六面密印」莫屬。「六面密印」是在1935年紅軍挺進師政委劉英派專人呈送至泰南區時首次出現的。信中附有「六面密印」的使用方法,信件內容如下﹕

泰南區黨委、政府,二位同志﹕本日我交本隊伍手六面內章一顆,付爾區要急應用,內有空面填名字一個,不是大急不要用空面。用別面,即有蘇干隊到區;有空面印到,即有大隊伍來,此印不可失落。如有白匪進功(攻),要加蓋空面印,到,無論何處,即有大隊伍來的。切切為要。 專此順達祝爾平安 公元一千九百三十五年九月十四日 第七軍團劉英親付 [6]

其後「六面密印」在鬥爭環境中起了十分大的作用,紅軍指揮員利用「六面密印」發出多次的緊急調令,成功擊倒敵人。「六面密印」體現了中國人的靈活作戰技術,也見證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艱苦的鬥爭。

六面印在各個朝代都有相當的代表性,南北朝也有利用其印章技術與鄰近國家如日本和朝鮮進行交流,而在近代則用作秘密通訊。一枚六面印能反映當代在印章技術上的突破和用途。


相關史料説明

現存的六面印珍品都係重要的說明。六面印在江蘇南京老虎山晉顏綝墓出土的六面印刻有顏含子孫的名字。而在湖北枝江巿姚家港晉墓出土的銅廉六面印上的六面刻有墓主玉義之的名和號等的文字。[7] 以上兩件出土的六面印,都說明了較早期的六面印在當時的作用。

南北朝的印章技術亦與日本和朝鮮作了深入的交流。在該國的博物館亦有保存一些南北朝時期的印章,見證當時的交流。

至於近代的六面印,「六面密印」則是最有代表性的一枚,空面的使用更見證作戰時危急。


延伸研究用途

六面印最令人讚不絕口的地方是印工巧奪天工的刻章技術。要在一塊瑪瑙或銅的六面都刻有圖案或文字其實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因為只要稍有失手就前功盡廢。

正因六面印製作工序煩瑣,學者可透過其藝術特點,如研究六面印中出現的懸針篆 [8],了解南北朝期間,南方與北方在刻章的精細度上的分別。亦可比較南北朝和較近代的六面印,透過不同年代在用料、圖案文字上的差別,了解不同年代的六面印,對使用者的意義和對後來印章藝術的影響。


主要參考資料

Liu, Jiang. 中國印章藝術史. Hangzhou Shi: Xi ling yin she chu ban she, 2005. Print.

Wang, Tingzhi. 中國古代印章史. Shanghai, China:Shanghai renmin, 2006. Print.

Yu, Jiming. 中國印章圖鑒. Hangzhou:Zhejiang da xue chu ban she, 2000. Print.

Luo, Fuyi, and Rencong Wang. 印章概述. Beijing: Sheng huo, du shu, xin zhi san lian shu dian, 1963. Print.

郭得河, and 彭泉生. "紅色文物故事之"傳遞軍情的六面密印"."文匯讀書周報.N.p.,2 Dec. 2010. Web. 25 Apr. 2013.


注腳

[1] Yu, Jiming. 中國印章圖鑒. Hangzhou: Zhejiang da xue chu ban she, 2000. 118. Print.
[2] 郭得河, and 彭泉生. "紅色文物故事之"傳遞軍情的六面密印"." 文匯讀書周報.N.p., 2 Dec. 2010. Web. 25 Apr. 2013.
[3] Wang, Tingzhi. "傳換期的魏晉南北朝官印." 中國古代印章史. Shanghai, China:Shanghai renmin, 2006. 102. Print.
[4] Liu, Jiang. "印章的使用." 中國印章藝術史. Hangzhou Shi:Xi ling yin she chu ban she, 2005. 198. Print.
[5] Liu, Jiang. "印章的使用." 中國印章藝術史. Hangzhou Shi:Xi ling yin she chu ban she, 2005. 194. Print.
[6] 郭得河, and 彭泉生. "紅色文物故事之"傳遞軍情的六面密印"."文匯讀書周報.N.p.,2 Dec. 2010. Web. 25 Apr. 2013.
[7] Liu, Jiang. "印章的使用.「"中國印章藝術史. Hangzhou Shi: Xi ling yin she chu ban she, 2005. 192. Print.
[8] Liu, Jiang. "魏、晉、南北朝印章藝術的特點." 中國印章藝術史. Hangzhou Shi: Xi ling yin she chu ban she, 2005. 209. Print.


資料收集及撰寫 : 李幸兒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7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1] Yu, Jiming. 中國印章圖鑒. Hangzhou: Zhejiang da xue chu ban she, 2000. 118. Print. [2] 郭得河, and 彭泉生. "紅色文物故事之"傳遞軍情的六面密印"." 文匯讀書周報.N.p., 2 Dec. 2010. Web. 25 Apr.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