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中國書體演變之賞析

劉澤光

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副教授及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作為一種自我表現的藝術形式,中國書法獨特之處,有賴漢字的文字内容和悅目的視覺元素的優美結合。書法藝術是由貌似簡單的毛筆創造出來。透過有技巧的筆鋒操控,書法家能創造出筆劃和線條中明顯和微妙的變化,直抒胸臆。
在中國書法的發展中,不同書體於不同年代中漸漸演變。筆者以他創作一系列(以 “和” 為題)的書法作品來闡明不同書體的特點。此系列以九種主要書體及硬筆書法創作出十個 “和” 字,深刻地演繹出書體演變的概念。 1
 
01 甲骨文
以利器刻在動物骨甲上的甲骨文,是大約公元前14至11世紀時商代王室用於占卜記事的文字。字中經常出現的象形元素以及其原始之貌,使現代觀者想起先民用鐫刻的抽象線條,以模擬自然現象及生命,甚至擴展至表達如 “和” 字中 “和諧” 等抽象概念。筆者當代演繹的甲骨文是以筆墨書於紙上,出鋒尖削,以迅捷及略帶生澀的用筆,追求古人鐫刻細劃時急就之刀意。
 
02 大篆
殷商、周時期(約公元前1600-256年)出現於青銅禮器上的文字通稱金文,又作 “鐘鼎文” 或 “彝器款識”,書體則稱為大篆,有時又稱籀文。通篇書法,甚至出現於同一行中的文字,大小不一,而且富自然美。書法保留了較多象形元素, 結體頗繁複,用筆凝重,其變化較多之曲線蘊含古典優雅之感。
 
03 小篆
秦朝(公元前221-206年)國定的標準書體,今稱小篆,它是秦始皇帝統一度量衡和文字等國策的時代產物。小篆用筆細長而多有弧線,簡化大篆較繁複的字形、結構,結體勻圓整齊而左右對稱。筆者當代演繹的小篆,以中鋒用筆為主,輔以間中出現的側鋒用筆,使字體在秀美中更顯靈活之感。
 
04 隸書
盛行於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 隸書是古體和今體的一道橋樑。從篆書簡化演變而形成的隸書,筆法逆入平出,呈 “蠶頭雁尾” 之筆勢 — 長劃起筆時,以回鋒筆法,使筆鋒藏於筆劃裡而不外露,形如蠶頭;波磔收筆時,已向下按的頓筆斜起,形如雁尾,體勢開張。這種強調 “提”、“按”互補的筆法,刻意強化了運筆時的韻律感,其中所體現到毛筆的寫意抒懷的潛力,有助演變出後來較現代的書體。
 
05 章草
漸形成於公元前2世紀的章草,是一種簡化隸書。以較迅捷或潦草的行筆書寫隸書,寫成的“章草”書法,筆劃中保留了隸書的波磔,故又稱草隸。
 
06 草書
草書於公元3至4世紀發展得至為成熟。講求流暢性及速度的草書,筆劃及偏旁極為簡化,同行中,上一字的收筆與下一字的起筆,上下呼應,甚至以連筆或牽絲牽連在一起。
 
07 楷書
於公元2至4世紀發展得頗成熟的楷書,結構勻稱,字形方整。形態平穩、端正。因其撇撩分明,筆劃清楚,易於辨字,故今通用於印刷及一般公文。
 
08 小楷
楷書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大楷(大字)和小楷(一般泛指直徑1-2厘米以下的小字)。公元2至4世紀,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形式的小楷,發展得頗為成熟,這有賴鍾繇(公元151-230年)、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及王獻之(公元344-388年)等主要書法家的努力。在相對較狹小的空間中,字形細小並書寫於整齊的豎行中的小楷作品,充分反映書法家精微的筆法。為避免呆板之感,宜以靈活多變的筆意,使短小的毫端寫出富節奏感的筆劃,謐靜中寓靈動。
 
09 行書
簡化了楷書的規矩,行書予人簡便、隨意之感。行筆迅捷,直抒胸臆,盡顯書者之個性。
 
10 鋼筆書法
在現代生活中,以鋼筆或其他硬筆,如圓珠筆、鉛筆等作為書寫工具的應用更為廣範,例如書寫詩文稿、筆記、便條、書信、賀咭、感謝咭、聖誕咭等。以硬筆追求毛筆多變的筆觸效果,運筆時需更刻意强調提按的運筆動作。透過行筆中輕、重、緩、急的節奏,鋼筆書法家能創造千變萬化的點、劃和線條,並流露情感、個性等。


1 以上有關各種中國書體的討論是根據 Lau Chak Kwong, Harmony: Synergy between Tradition and the Contemporary (Hong Kong: Academy of Visual Art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and Asia One Books, 2010), 頁11所作的主要修訂。
 

 

 

書體:
  甲骨文 (9)
  大篆 (31)
  小篆 (97)
  隸書 (264)
  章草 (8)
  楷書 (14)
  小楷 (13)
  行書 (50)
  鋼筆書法 (9)

格式:
  條幅 (200)
  對聯 (95)
  橫幅 (34)
  手卷 (32)
  冊頁 (31)
  小品 (29)
  摺扇面 (22)
  題簽 (15)
  四屏 (7)
  團扇面 (3)
  題字 (3)
  信件 (2)
  聖誕卡 (2)
  字帖 (1)
  草稿 (1)

收藏家:
  劉澤光博士 (278)
  曹宇航先生 (172)
  曾廣才先生 (13)
  李繼香先生 (13)
  韓雲山家屬 (1)

欣賞所有作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