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hough student projects available on this page were highly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quality and accuracy, they may or may not be fully verif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facult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f HKBU do not hold responsible for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se projects.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STUDENT PROJECT |
|
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 |
創造時間 盛唐 約為8世紀前期 基本說明 此鑲金獸首瑪瑙杯在1970年10月出土於西安何家村窖藏,高6.5厘米、長15.6厘米、口徑5.9厘米 [1],窖藏的埋藏時間約為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爆發之時 [2]。杯子雕刻自一塊罕見的五彩纏絲瑪瑙,杯體模仿獸角的形狀,前部為牛形獸首雕刻,雙眼圓睜且有神,獸嘴處有一鑲金的塞子。獸首上的一對羚羊角呈螺旋狀彎曲連接杯身,線條流暢自然 [3]。此杯現收藏於陜西歷史博物館,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俏色玉雕,亦是國內僅見的孤品,已被中國政府收錄於首批禁止出境的珍貴文物名單中 [4]。有學者指,這件珍貴的瑪瑙杯很可能是外國使者作客中國時從西域帶來的,也不排除這是出自定居長安的中西亞工匠之手,或是唐代工匠學習外來工藝後所製成的 [5]。 歷史意義 在唐代以前,中國並沒出現過瑪瑙器皿。雖然中國盛產瑪瑙,但三國到隋唐時期的歷史文獻記載,唐代皇室權貴所用的高檔瑪瑙用品是來自西域地區 [6]。隨著絲綢之路的暢通及唐的勢力進入中亞,中西雙方的交往變得更加直接和頻繁 [7]。瑪瑙杯的出土地點位處西安(為唐朝首都長安),當時由於唐代與四鄰各國交往頻繁,首都長安便成為國際貿易和文代交流的中心。這時期,中國商人和阿拉伯等中西亞國家的商人、傳教士互相往來。中國的發明,如造紙術傳至中亞甚至歐洲,同時,中西亞國家的文化藝術也逐漸傳入中國。波斯(今伊朗)薩珊王朝於隋唐時期一直與中國關係密切,波斯商人遍佈中國各大城市,進行寶石、珊瑚、瑪瑙等貿易 [8]。此瑪瑙杯的出土,顯示唐代是中西文化及貿易交流的鼎盛時期。 關於鑲金獸首瑪瑙杯的產地,目前學術界仍有爭議。由於杯形獨特,在中國傳統器物中未見有類似的,所以應循當時與唐來往的國家或地區方向探究。而這種帶獸首的角杯,最早出現在希臘,稱為「來通」(rhyton);也有文獻指出,這是中亞栗特地區貴族飲酒用的器皿 [9],因此不少學者認為此瑪瑙杯最早應出自中西亞地區 [10]。另外,亦有學者認為此瑪瑙杯為唐朝的民間仿製品。根據考古資料,陜西三原李壽墓的石棺線畫中繪有飲宴中手持牛首杯的侍女,該杯與鑲金獸首瑪瑙杯頗為相似,反映唐代上層社會對外國這種新奇事物的愛好和模仿創新 [11]。 另一例子是一件出土於西安南郊唐墓的三彩象首杯,那明顯是中國匠人的製品,因為出自中西亞的羚羊角杯已轉為中國民間社會喜愛的象首杯,同時為了符合中國人傳統的飲酒習慣,杯下未留有泄水孔,象鼻向上卷成把手,雖保留「來通」的某些特徵,但從內容及形式上已經漢化了 [12]。由此可見,唐代上層社會權貴對西方事物的喜愛,尤其喜以瑪瑙玉石作為身份的象徵。同時,西方的器皿製作工藝也為唐代的工匠帶來了不少啓發,也反映了唐代社會對外來文化的認同、接納、再到消化的過程 [13]。 相關史料説明 有關鑲金獸首瑪瑙杯的史料例證,可從中國和外國兩方面找到,若此杯真的是由中西亞國家進貢的,進貢的物品細節便可從其進貢名冊上找到。而中國方面的史料來源又可分為大概三類,分別是國史記載、詩詞文獻和民間記載。 《舊唐書》記載,「開元六年(718)唐國(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一帶)遣使獻瑪瑙杯」、「天寶六年(747)波斯遣使獻瑪瑙床」。魏文帝曹丕在《瑪瑙勒賦》中也有記載﹕「馬腦,玉屬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錯,有似馬腦。故其方人因以名之。」此類記載對於研究鑲金獸首瑪瑙杯的出處,可謂是一大重要佐證。 此外,唐代詩人在詩中不乏對瑪瑙的描繪和讚美,如元稹的《春六韻》﹕「酒愛油衣淺,杯誇瑪瑙烘。挑鬟玉釵髻,刺繡寶裝攏」。錢起的瑪瑙杯歌,以「良工雕飾明且鮮,得成珍器入芳筵」形容瑪瑙珍品。由此種種,可見唐人對瑪瑙的喜愛,也為學者研究唐代社會的流行事物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來源。 一些民間古籍和醫書也有描述了瑪瑙的實用價值,為瑪瑙杯在觀賞價和象徵意義以外的研究提供確實的資料。《拾遺記高辛》記載﹕「馬腦者,言是惡鬼之血凝成此物。」「丹丘之野多鬼血,化為丹石,則瑪瑙也。」《本草網目》中就有「瑪瑙辛、寒、無毒。主治辟惡,熨目赤爛。主目生障翳,為末日點。」的說法。 延伸研究用途 以往的研究中,學者們頗專注於中外文化交流等主流方向來研究這件文物。往後,學術界可以考慮以唐代鑲金獸首瑪瑙杯的其他用途和意義作為研究的視角。文獻顯示,「來通」做成滲漏斗狀,通過下方的小口來喝酒和水,它在西方的原始意義是能解毒,並具有宗教意義 [14]。另外,與此杯同一窖藏出土的還有大量的煉丹藥物和用具,文獻資料更顯示唐代貴族既迷信煉丹術又崇拜西方的奇人異士,就連太宗和武宗也不例外 [15]。循此角度,可研究唐代皇室貴族對煉丹術和長生不老的迷信風氣。 另一方面,與鑲金獸首瑪瑙杯類似的飲酒器皿在唐代年間廣泛流傳,不局限於長安等中部城市,廣州等海城市也曾出土類似的器皿 [16]。根據歷史記載,中亞商人當時亦曾在該地點廣泛聚居。以瑪瑙器皿的出土地點作探索起點,可以研究中西人在中國的聚居情況和「漢化」、「胡化」等異國文化融合與變遷現象。 主要參考資料 吳杰﹕ 〈鑲金獸首瑪瑙杯〉,《西部大開發》,03期(2008年),頁39。 董潔﹕ 〈淺析唐代瑪瑙器皿〉,《文博》,05期(2010年),頁71-72。 陜西歷史博物館﹕筆錄及整理。2012。鑲金獸首瑪瑙杯。http://www.sxhm.com/web/bgscn.asp?id=7178。(上網日期﹕2013年04月24日)。 蘇向東﹕筆錄及整理。2010。大唐遺寶﹕300件何家村窖藏文物首次大規模展出。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zhenbao/2010-04/06/content_19753882_2.htm。(上網日期﹕2013年04月24日)。 劉海星﹕ 〈杯中日月長 精美的中國古代酒杯〉,《華人世界》,12期(2009年),頁123。 韓香﹕《隋唐長安與中亞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楊維娟﹕ 〈從唐代文物看唐人的飲酒習俗〉,《陜西檔案》,02期(2011年),頁50。 韓建武、邱子渝、王建榮﹕ 〈陜西出土的唐代玉石器及相關問題〉,《上海文博論叢》,01期(2005年),頁21-23。 賀達炘﹕ 〈唐代獸首瑪瑙杯〉,《文明》,02期(2002年),頁18。 陳奕﹕筆錄及整理。2012。廣州再發掘漢唐古墓群 出土27座文物200餘件。http://history.huanqiu.com/kaogu/2012-11/3274812.html。(上網日期﹕2013年04月24日)。 注腳 [1] 吳杰﹕ 〈鑲金獸首瑪瑙杯〉,《西部大開發》,03期(2008年),頁39。 [2] 董潔﹕ 〈淺析唐代瑪瑙器皿〉,《文博》,05期(2010年),頁72。 [3] 陜西歷史博物館﹕筆錄及整理。2012。鑲金獸首瑪瑙杯。http://www.sxhm.com/web/bgscn.asp?id=7178。(上網日期﹕2013年04月24日)。 [4] 蘇向東﹕筆錄及整理。2010。大唐遺寶﹕300件何家村窖藏文物首次大規模展出。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zhenbao/2010-04/06/content_19753882_2.htm。(上網日期﹕2013年04月24日)。 [5] 劉海星﹕ 〈杯中日月長 精美的中國古代酒杯〉,《華人世界》,12期(2009年),頁123。 [6] 董潔﹕ 〈淺析唐代瑪瑙器皿〉,《文博》,05期(2010年),頁71-72。 [7] 韓香﹕《隋唐長安與中亞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8] 同上。 [9] 楊維娟﹕ 〈從唐代文物看唐人的飲酒習俗〉,《陜西檔案》,02期(2011年),頁50。 [10] 韓香﹕《隋唐長安與中亞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11] 同上。 [12] 同上。 [13] 韓建武、邱子渝、王建榮﹕ 〈陜西出土的唐代玉石器及相關問題〉,《上海文博論叢》,01期(2005年),頁21-23。 [14] 賀達炘﹕ 〈唐代獸首瑪瑙杯〉,《文明》,02期(2002年),頁18。 [15] 同上。 [16] 陳奕﹕筆錄及整理。2012。廣州再發掘漢唐古墓群 出土27座文物200餘件。http://history.huanqiu.com/kaogu/2012-11/3274812.html。(上網日期﹕2013年04月24日)。 資料收集及撰寫 : 黃綺芳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35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