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hough student projects available on this page were highly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quality and accuracy, they may or may not be fully verif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facult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f HKBU do not hold responsible for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se projects.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STUDENT PROJECT

清朝龍袍

創造時間

清朝


基本說明

清朝龍袍是指於清朝期間皇帝所穿的吉服之一。[1] 關於清朝龍袍的外觀及特色方面,龍袍身繡九條金龍。正龍繡得正襟危坐,顯得格外威嚴,行龍繡得極富活力,似動而非動。四條正龍繡在龍袍最顯要的位置,分別是前胸、後背和兩肩,四條行龍在前後衣襟部位,這樣前後望去都是五條龍,這寓意九五至尊。而第九條金龍繡在裏面的衣襟上,要掀開外面的衣襟才能看到。在龍紋之間,繡以五彩雲紋、蝙蝠紋、十二章紋等圖案。五彩雲紋是龍袍上不可缺少的裝飾圖案,既表現祥瑞之兆又起襯托作用。紅色蝙蝠紋即紅蝠,其發音與「洪福」相同,是龍袍上常用的裝飾圖案。在龍袍下襬排列著代表深海的曲線,這裡被稱為水腳。水腳上裝飾有波濤翻捲的海浪,挺立的岩石,這寓意福山壽海,同時隱含了「江山一統」和「萬世昇平」的寓意。[2] 在這件龍袍上,同時也刻有十二章紋樣,但其面積較小,再加上清代帝王禮服色彩鮮艷,圖案豐富,容易令人忽略這悠久歷史、蘊含豐富的紋飾。這十二章紋包括: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分列左肩為日,右肩為月,前身上有黼、紱,下有宗彝、藻,後身上有星辰、山、龍、華蟲,下有火、粉米。十二章紋發展歷經數千年,每一章紋飾都有取義,「日月星辰取其照臨也;山取其鎮也;龍取其變也;華蟲取其文也,會繪也;宗彝取其孝也;藻取其潔也;火取其明也;粉米取其養也;黼若斧形,取其斷也;黻為兩己相背,取其辯也。」[3]


歷史意義

早在崇德時期清皇室就定下了「上下冠服諸制」和不得「變本忘先」的訓誡。[4] 到了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 年)也提出「祖宗成憲具在,所宜永守勿愆也」,最終決定本著「不輕變祖訓」的原則,在保持滿族服飾特點的同時,吸收漢族帝王服飾的色彩和章法紋飾,再對服飾制度作一些增加補充,形成最終的典章制度確定下來,並極為嚴格。清順治九年(1652)四月上諭:「凡違禁衣服,如:三爪、五爪滿水緞圓補子,黃色、秋香色、黑狐皮,俱不許存留在家。餘越品衣服,如御賜許穿用,若非御賜,聽其變賣不許穿用……」另據康熙九年(1670)議政王等議定服制:「民公以下,有頂帶官員以上,禁止穿五爪、三爪蟒緞滿翠緞圓補服,黑狐皮、黃色、秋香色衣……」[5] 清代冠服制度具有全面性、系統性、嚴肅性,皇帝每年秋審,對「服制斬犯」達到近乎瘋狂的殘酷。據乾隆四十七年(1782)九月《清實錄》中載:「丙午,上御依清曠勾到,秋審官犯、服制及雲南、貴州情實罪犯。停決官犯斬犯六人、絞犯四人、服制斬犯四十二人、雲南絞犯七人、貴州斬犯一人,絞犯八人……」[6] 可見因服制被斬首的犯人在死刑犯中占相當大的比例。

然而,到了清代晚期,在冠服制度上雖然更注重繁文縟節,但實際上隨著政權的衰落,有些制度已經變樣,對服制的管束也日漸寬鬆。乾隆自己就曾慨歎道:「每歲秋審,謀故殺人犯已不勝誅,豈能將侈肆越禮之人,復一一繩以三尺乎?此時朕非不能辦,實不忍辦,亦不必辦也……」,[7] 由此可見,清朝龍袍見證著清朝由盛轉衰的局面,體現由盛期對清朝龍袍服飾的嚴謹執行到清中後期衰落對清朝龍袍服飾的寬鬆。


相關史料説明

研究清朝龍袍涉及的資料文獻和史料是來自多方面的媒介,例如參考書目、學者文章、相關網站等等,以方便深入探討及研究。而這些資料對清朝服飾,特別是龍袍有詳細的介紹及分析,闡述清朝龍袍的外觀花紋包含的意義,例如紅色蝙蝠紋代表洪福、十二章紋的不同含義等。除此以外,有關清朝龍袍的歷史背景及時勢也一一記載於資料上,如於崇德順治等時代時是嚴禁其他人的服飾與龍袍有任何相似,違者予以嚴懲;但隨着時代的變遷,到了乾隆時期的政權衰落,對龍袍服飾的管束規限也漸漸放寬,[8] 這些關於清朝龍袍的歷史背景有不少豐富的資料,更可令其他學者作更仔細的研究。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學者對清朝龍袍有十分深入的認識及研究,他們都撰寫了不少論文分析有關清朝龍袍的承傳脈落,例如故宫博物院宫廷歷史部織绣组館員房宏俊,他對清朝服飾,包括龍袍有很深入的認識和見解,於是他發表過一些論文及言論來分析清朝龍袍的含義、清代龍袍在中國古代服飾史中所處的歷史地位之高、滿漢風俗文化融合的歷史過程等,[9] 其專業及深入的分析,都是有助研究清朝龍袍起承轉合及文物歷史發展的重要證據。


延伸研究用途

有關清朝龍袍的研究,本人認為從中可研究及窺探出滿淸與漢文化的交匯和融和。例如當滿清入關後,他們認為長袍箭袖已失去實際用途,及後滿清皇帝選擇用十二章紋等圖案制成龍袍,反映滿淸與漢文化的交匯。其實現今可搜索的資料與文獻大多都是研究及分析清朝龍袍當中的存在寓意或如何凸顯皇帝的地位,甚少對於清朝龍袍與漢文化的交匯作出深入的研究,對此方向似乎有點忽略,所以學術界可在日後於此方面作仔細的研究,從而令清朝龍袍的研究更全面。

除此之外,這也可從中窺探及探討出中國服飾發展史的進步及昇華。我們可比較清朝及清朝以前朝代的皇帝君服,從當中的工藝、用料及藝術價值來分析及研究中國服飾的發展,了解中國的服飾制作如何從工藝、用料等多方面變得精湛及龐雜,從而進一步研究中國服飾發展史的歷程。


主要參考資料

一、一人作者專書
1. 王雲英:《清代滿族服飾》( 遼寧:遼寧民族出版社,1985 )
2. 宋鳯英:《清代宮廷服飾》(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4 )
3. 王雲英:《清代社會文化叢書》( 遼寧:遼海出版社 ,1997)
4. 李理:《清代官制與服飾》( 遼寧: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
5. 金燕:《 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重慶,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
二、二人作者專書
1. 周迅、高春明:《中國古代服飾風俗》( 陜西 :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 )
2. 許 南亭、曾嘵明 :《中國服飾史話》( 北京:輕工業出版社,1989 )
3. 王光鎬、楊玲:《文物珍寶—明清織繡》, ( 藝術圖書公司 1995 )
三、 網站
1. 人民網 ,筆錄及整理 。2006 年 。破解清朝龍袍中的『密碼』。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5101894.html 。
(上網日期:2013 年3 月10 日)
2. 中國網 ,筆錄及整理 。2006 年 。清代龍袍的十二章紋飾 。
http://big5.china.com.cn/culture/txt/2006-11/27/content_7414813_4.htm 。 (上網日期:2013 年3 月10日)
3 新亞研究所,筆錄及整理 。清史 卷103 志七十八 。
http://newasia.proj.hkedcity.net/resources/25/qingshigao/index.phtml?section_num=103 (上網日期:2013 年3 月12 日)
四、期刊
1 . 房宏俊〈清代帝后服飾淺說〉,香港(龍語)文物藝術月刊
2. 房宏俊〈試論清代皇帝明黄色朝袍的穿着作用〉,故宫博物院院刊


注腳

[1] 王雲英:《清代滿族服飾》( 遼寧:遼寧民族出版社,1985 )
[2] 宋鳯英:《清代宮廷服飾》(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4 )
[3] 王光鎬、楊玲:《文物珍寶—明清織繡》, 藝術圖書公司,1995年,121 頁。
[4] 王雲英:《清代社會文化叢書》( 遼寧:遼海出版社 ,1997)
[5] 房宏俊〈試論清代皇帝明黄色朝袍的穿着作用,故宫博物院院刊
[6] 同上
[7] 金燕:《 清代王府及王府文化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重慶,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 )
[8] 王雲英:《清代社會文化叢書》( 遼寧:遼海出版社 ,1997)
[9] 房宏俊曾發表〈清代帝后服飾淺說〉,香港(龍語)文物藝術月刊以及 〈試論清代皇帝明黄色朝袍的穿着作用 〉,故宫博物院院刊 等刊物來分析清朝龍袍的歷史背景


資料收集及撰寫 : 吳惠欣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80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資料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