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hough student projects available on this page were highly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quality and accuracy, they may or may not be fully verif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facult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f HKBU do not hold responsible for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se projects.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STUDENT PROJECT |
|
永樂大鐘 |
創造時間 明朝永樂年間 基本說明 這件大鐘,原名華嚴鐘,[1] 因於1420 年至1424 年(永樂年間)鑄製,所以又名「永樂大鐘」。[2] 鐘面的內外,合共刻有近23 萬字,是中國現有最大型的青銅鐘,亦為世界上鑄有最多文字的大鐘及世界最大的佛鐘 。[3] 大鐘原在北京德勝門鑄鐘廠鑄造,後被移至城內漢經廠,於明萬曆年間(1573 年-1620 年)改放於西郊的萬壽寺, 於清朝乾隆年間(1751 年)遷入大鐘寺(原名覺生寺)並被擺放至今。[4] 大鐘上所鑄的經文以證實是以明成祖(明永樂帝)撰寫的《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和《法華經》等為主的八種經。 歷史意義 在中國歷史上,古鐘擁有非常獨特的地位和作用。[5] 遠在原始社會末期,中國城裡已有鐘的發現,慢慢地鐘成為了帝王、貴族權勢地位的身份象徵,也於人們心中有著崇高的地位。由於中國是鐘的故鄉,隨著印度佛教漸漸傳入中國,中國區內佛教僧人又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器,即佛鐘。永樂大鐘體內外佈滿漢、梵字經文,中印合壁;承載著中印友邦的友好文情,象徵著中印共創的文明。除此之外,由於佛教早已於兩漢之間傳入中國,到了元末明初,由於元朝帝王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而大力推廣佛教,令佛教當時得到了超乎尋常的發展;佛教便成了在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宗教之一,而當時佛教更贏得了廣泛信徒群的擁戴。[6] 而朱元璋和朱棣(明成祖)父子倆亦很清楚這個道理,他們明白到只要弄好佛教文化便可以得到宗教群體的信心和支持,弄不好便會阻礙當時王朝的發展和危及其穩定性。而明成祖為了維護政權,在位時對佛教都抱著推崇和擁護的態度。永樂大鐘雖然是形式上是鑄滿佛教經咒的大鐘,但它卻不是單純為推廣佛法,而是明成祖為了實踐其政治主張和政治理想而鑄造的。 另外,大鐘多次的遷移亦說明明清各個皇帝,特別是 [7] 明熹宗的迷信行為。於明天啟年間,北京城裡卻出現了這樣一種傳言,說城西有鐘聲會帶來災難。明熹宗因害怕災難臨頭就命人把大鐘卸下來。另外, [8] 於雍正十一年,一名大臣向雍正王提出覺生寺這個地方屬金,適合懸挂大鐘;而原來擺放永樂大鐘的地方並不吉利,影響國家風水,於是王便立刻將大鐘移至覺生寺。故此,這件大鐘不單是反映當時佛教的重要性和明成祖的政治觀念,還有皇帝的行為。 相關史料説明 明朝僧錄司左善世姚廣孝是永樂帝的謀士,一直積極協助永樂帝處理國內佛教事務,當中包括監製永樂大鐘。因此他與永樂帝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永樂年間姚與王之間的事蹟亦值得後人參考。而 [9]《明史 ·姚廣孝傳》中便有記錄姚廣孝對佛道的看法,從而了解到姚廣孝幫助永樂帝鑄鐘的過程和目的 。 永樂大鐘是當時鑄鐘技術上的一個壯舉,也是件佛教藝術品;而大鐘上亦刻有許多梵文,因些當時與中國友好的印度必定派了不少僧侶前來中國幫助編寫經文及負責梵文翻譯的工作。相信事後,印度亦有派僧侶前來中國欣賞大鐘及其文化。而這些印度僧侶在訪中期間都會寫下一些紀錄,很自然地,他們的紀錄便能提供許多有關永樂大鐘的重要訊息。 延伸研究用途 關於大鐘的歷史成因和意義,清代以來就有不同的說法。總括來說,這些觀點都是側重後人主觀地從明成祖鑄造大鐘角度來進行討論的,而對大鐘形成和真正意圖的客觀條件缺乏透徹分析。弄清這一個問題,對正確認識永樂大鐘這一歷史文化遺產的內涵必定有所幫助,從而可發揮大鐘應有的文物價值及教育社會,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永樂大鐘,它的鑄造與明成祖密切相關,對它的解釋和理解有利於明廷宗教政策研究,從而為我們今天宗教發展的完善提供借鑒。 主要參考資料 張保勝:〈永樂大鐘梵字銘文考〉,2006 第一版,頁4。 高凱軍、夏明明:〈永樂大鐘發現〉,2006 年第一期,頁22。 閆秀勇:〈鐘聲警萬里 鼓聲惠十方鐘的啟示〉,《大紀元時報》,2010 年5月3 日 智真:〈覺生寺為何俗稱大鐘寺 永樂大鐘搬家〉,《北京晚報》,2012 年3月26 日 張愛平。國寶檔案:永樂大鐘。2005 年。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05/31/content_3024787.htm (上網日期:2013 年4 月16 日)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2006 年。中國百科。 http://gb.cri.cn/chinaabc/chapter14/chapter140508.htm (上網日期:2013 年4 月16日) 永樂大鐘。百度百科。2006 年開始編寫。 http://baike.baidu.com/view/124425.htm (上網日期:2013 年4 月20 日) 林子雲。出家也是政治——讀《明史·姚廣孝傳》。2011 年。 http://linziyun.blog.hexun.com.tw/60591206_d.html (上網日期:2013 年4 月16日) 注腳 [1] 張愛平。國寶檔案:永樂大鐘。2005 年。 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05/31/content_3024787.htm。(上網日期:2013 年4 月16 日) [2] 同上。 [3]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2006 年。中國百科。 http://gb.cri.cn/chinaabc/chapter14/chapter140508.htm (上網日期:2013 年4 月16 日) [4] 永樂大鐘。百度百科。2006 年開始編寫。 http://baike.baidu.com/view/124425.htm (上網日期:2013 年4 月20 日) [5] 張保勝:〈永樂大鐘梵字銘文考〉,2006 第一版,頁4。 [6] 高凱軍、夏明明:〈永樂大鐘發現〉,2006 年第一期,頁22。 [7] 閆秀勇:〈覺生寺為何俗稱大鐘寺 永樂大鐘搬家〉,《北京晚報》,2012 年3 月 26 日 [8] 同上。 [9] 林子雲。出家也是政治——讀《明史·姚廣孝傳》。2011 年。 http://linziyun.blog.hexun.com.tw/60591206_d.html (上網日期:2013 年4 月16 日) 資料收集及撰寫 : 曾晞文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70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