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劉三姐」給黃婉秋弄胡塗
是風景烘托了她的美
還是她使風景更怡人
從祟拜到演出 黃婉秋
演活劉三姐
黃婉秋演「劉三姐」時,才十九歲,她生長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她的童年孕育在這峯巒重叠、淸流麗影的大自然的懷抱裏,神奇幽美的故事傳說,豐富多采的民間藝術陶冶着她。七八歲時她就聽過無數次「劉三姐」的故事,一個貌如天仙、勇敢善良、聰明能幹、温柔多情而又喜愛唱歌的古代靑年婦女形象銘刻在她的心上。她和大夥一樣地熱愛着被人們崇敬為歌仙的「劉三姐」,她熱愛傳頌了一千多年的「劉三姐」的山歌。至今她還記得幼時學會的劉三姐為她的情人而唱的一首惜別情歌:「少陪了, 日頭落嶺在西方。天各一方心一個,我倆交情水樣長。風吹雲動天不動,河裏水流石不流。刀切蓮藕絲不斷,我倆明丟暗不丢。」
她慕仰着神話般的歌仙。在她天眞幼小的心裏,暗暗地立下志願要學「劉三姐」走遍天涯海角到處傅歌,她想學「劉三姐」凌空高歌唱盡人間的不平;想學「劉三姐」輕歌漫舞歌唱人間的幸福。因此她從小就愛唱山歌,她生長在這源遠流長的山歌故鄕,潛移默化,自然是能歌善唱的了。
她十四歲開始學桂劇藝術。在劇團撫育下,春風和煦,她迅速地成長起來。不久就登上舞台,演過「西廂記」、「打金枝」、「水淹金山」等劇,她聰明伶俐;智慧超羣,察微揭隱地體會劇中人的感情,表演細膩,有獨到之處,初上藝壇,就顯露出她的藝術才華。
一九六O年,她又學會桂北彩調,排演了民間歌舞劇「劉三姐」,他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這正是她幼年所祟敬熱愛的人物形象。劇目中活潑純樸的山歌和音韻悅耳的唱腔,她早已嫻熟,唱起來得心應手,演起來曲曲傳神。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她在舞台上塑造了一個令人喜悅的「劉三姐」,引人入勝,人們對她的表演引為驕傲,讚不絕口,轟動了這雄偉的山城。
接着她就躍然登上銀幕,這是衆望所矚之事。在她拍攝影片過程中,付出了相當的勞力與智慧。在拍第一個鏡頭時,在江中撑着籐筏順流而下,一不小心被江流冲翻,倒入水中,時値漲水季節,她不會游泳,水深沒頂,幸及時救起。別人以為她很喪懊,她却笑瞇瞇地唱起山歌來:「哪有長河不流水?跌到江中爬起來。」在「劉三姐」的傳說中也有這樣一個插曲:當年三姐和阿牛在河邊定情之事蝕傳開了。財主莫海仁聞聽此事,認為男女自由戀愛,觸犯了禮敎,有傷風化,便派人把「劉三姐」綁起來,扔到漓江。可是三姐在江裏抓得一塊爛木板,飄了三天三夜,飄到了柳州,就在柳州傳起歌來。拍在山上砍柴的那個鏡頭時,要爬又高又陡的山,這山就是影片中出現的矗立在江邊的那座書童山,懸崖陡壁,孤高險峻。費了很多曲折才登上那座高峯,拍成那個鏡頭。傳說中的「劉三姐」是登山而歌的,高瞻遠矚,站得高歌聲就傳得遠。然而黃婉秋也曾這樣想過:雖然山高路險,也沒有不可攀登的高峯。
她經過努力,從嶺南到長白山麓,從嚴寒的冬季到百花盛開的春天,經過了不平凡的歷程,拍完這部影片 。使她創造的這位僮族古代靑年婦女形象,呈現在銀幕上。
歌仙傳
「山歌好唱口難開⋯⋯」在民間山歌中,這是一句普遍的引子。的確,山歌可以說是音樂中的自由詩,卽情生景,出口成章,曲調平易,不受格律約束。但是,要能唱得情景交融,詞意淸新,音調鏗鏘,含義深遂,那不容易,正是由於山歌沒有陳例,全靠歌手的機智敏捷,所以山歌人人能唱,而唱得有聲有色的人不多。八桂(廣西)山歌是有名的,幾乎男女老幼,都能以歌代答,不會唱歌的,等於是啞子。柳州號稱歌海,毎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