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站

香港基督教的社會參與近年十分明顯,它的角色引起廣泛關注,參與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殖民地時代。於先前的研究裡,基督教經常被認為是殖民地政府的「工作」,此研究顯示宗教、政治及社會的互動遠比我們所想的複雜。殖民地政府自1967年的暴動後,開始推行本土化的政策及資助社會服務計劃,以應對居港華人的不滿,香港的華人基督徒變得愈趨積極參與社會及政治議題。為了對香港的非殖民地化過程有更好的了解,以及認識何謂理想的政教關係,研究基督徒的宗教、種族及社會政治身份的相互關係對我們而言十分重要。

此研究計劃集中研究香港華人基督徒於1970至1997期間,有關宗教論述、身份建構及社會參與的相互作用。進一步而言,本計劃探索信徒的宗教信仰及社會身份建構,以及在殖民背景下宗教、社會及政治的意義。

研究的長遠影響:

  1. 填補香港去殖民地化或過渡時期的學術研究空白。縱使已有許多有關香港基督徒的社會及政治參與研究,但只有很少關注參與者的主體歷史經驗及宗教論述。是次研究計劃將焦點放於宗教論述,以及在殖民地時空下,宗教意念如何轉化成社會及政治相關教導的策略。這研究能促進政府和公眾了解宗教團體將社會思想融入宗教論述的過程,以及這些宗教論述如何產生公眾影響。此外,本研究計劃集中採用口述歷史作為記述方式,以提供重要的個人經驗及觀點作未來相關研究範圍之用。
  2. 辨識和發現宗教概念及經驗轉化成相關社會論述時的特徵及策略。是次研究計劃容許我們辨識不同特徵及策略的優點和缺點,亦可以幫助宗教組織更有效地交流意見及回應大眾的訴求。
  3. 是次研究計劃顯示宗教信念在建立公民社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次由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香港華人基督徒社會參與研究,能促進我們辨認重要宗教元素的能力,同時對公民社會的發展有利。
  4. 是次研究幫助公眾理解宗教和社會於過渡期下如何相互適應,也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香港人複雜的身份建構,並理解本土、種族、國民及宗教身份的潛在張力和可行解決方法。它也讓政府及基督教社會組織,對這問題有更多的認識,以幫助未來的決策制訂。
  5. 因著華人社會的宗教狀況,以及宗教對國內及國際的影響,是次研究有助外界了解香港及中國在這方面的改變。此外,它也幫助香港人更深入明白自身複雜的社會政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