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學生作品都經過嚴格挑選,但其內容細節可能並未完全經有關教授驗證。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和大學圖書館並不對其內容的真確性負上任何責任。

漢陽八八式步槍

創造時間

19 世紀


基本說明

漢陽八八式步槍是中國生產的第一款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多簡稱為漢陽造。1899 年,張之洞有意打造新式步槍供中國軍隊使用,故電詢德國柏林地方力拂機器廠, 訂購新式製造連珠毛瑟槍 [1],時至1891 年張之洞得悉Gew 88 步槍的出現,追加了45 萬馬克從德國取得了Gew 88 步槍的授權,並推動在湖北建立漢陽兵工廠生產授權型號。從清末一直到韓戰都是主要步槍之一,可說是在中國近代史証有一定影響力。21 廠的漢陽造持續生產到1944 年廠內機具才完全修改為製造中正式後才告停產,目前己知的最高的序號是6D9381, 民國33 年出廠,按此推算漢陽造的總產量, 在一百萬把以上。 [2]


歷史意義

此步槍乃是清末洋務運動精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一種體現,學習西方的船堅炮利,達到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功效。[3] 此步槍雖為德國的授權生產版本,但生產工作都是在中國本土設廠建造,對於中國對於冶金技術以及軍事技術等都有一定貢獻,而且採用無煙火藥和金屬包裹彈頭等當時先進的技術,[4] 縮窒當時中國與西方例強的差距。此步槍亦見證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大小戰役。雖然改革只集中於軍事與經濟兩大方面,但洋務運動的出現無可否認地開出了近代中國現代化的先例。

漢陽造在武昌起義中亦有參與,辛亥革命第一槍就是由程定國使用漢陽造所射出,第八營班長 熊秉坤鳴笛集合宣布起義,進攻楚,王望台軍械庫。及後攻陷楚望台亦得漢陽造步槍近兩萬支及大量彈藥,滿足了起義部隊的武器需求。確保辛亥革命的火苗沒有熄滅。[5] 而且其後共產黨人決定武裝起義,南昌起義中的骨幹部隊亦是使用漢陽造,開展了國共多年的武裝鬥爭,對歷史有重大影響 [6]。今天中國南昌的八一南昌起義纪念塔的塔頂亦矗立了一支漢陽造,種種證據證明了即使是一把步槍在歷史之中亦佔有地位,同為歷史的一環。

另外,漢陽八八式步槍亦是中國該段時期與德國的最早期合作關係的產物,代表了當時兩國的合作關係。德國首相俾斯麥有見英國控制了絕大部份中國與歐洲各國的貿易,希望在中國建立立足點,以平衡英國的影響。所以對中國所採取相對懷柔的政策,例如促成了1890 年德華銀行的建立、 克虜伯公司負責修築旅順港和大沽炮台附近的一系列防禦工事,北洋艦隊中的經遠號、來遠號裝甲巡洋艦,定遠級鐵甲艦亦是向德國訂購,漢陽鐵廠的設立德國亦有參與。[7] 雖然及後德皇威廉二世時期一改以往的懷柔政策,採取強硬政策,中斷了兩國的合作關係。但先前的合作無疑有助推動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相關史料説明

研究有關文物涉及的史料集中於中國方面的資料,因為此步槍始終是中國製步槍。雖然可以與德國原版Gew 88 步槍作出比較與論述當中差異,但意義不大。而且此步槍是較為冷門的題材,所以專門講述此槍的史料非常少。反而其他方面的史料則有較多提及此槍,如《清史稿》,《江南製造局記》[8]。而且由於此槍服役時間很長,如抗日戰爭仍然被國軍採用,所以不少其他事件的史料都有提及,但資料比較零碎,需花時間整理。整理相關史料後就能理清此槍的發展脈絡和影響。

由於此步槍是一種軍事武器,所以亦都能顯示出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例如之前提及過在約50 年間漢陽造的總產量, 在一百萬把以上。但對比德國自身在約十年間的產量,中國五十年的產量比德國十年還低。[9] 可見中國當年的軍事實力與西方列強有極大的差距。而且由於步槍為大量生產的武器,所以今天可能會有較大量的圖片或實物保存,例如2011 年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的辛亥革命百周年展中,亦有展出該槍,這些較全方位的史料有助對這件文物有更深入的瞭解。


延伸研究用途

在未來的研究之中,我們可以利用該步槍的服役時間,產量,製造工藝等方面與其他國家比較,以側面比較當時中國的實力處境等。但此槍雖為大量生產品,而且服役至韓戰時代,理應有很多軍人使用過,但軍人對於此槍的使用評價資料卻很少有留檔,難以考究對於當時士兵的影響。若果有更充足的考究就可以對當年士兵的感受有更深刻的體會。

此步槍為相對冷門的文物題材,因為在當時它並不是非常珍貴,而是大量生產品。但正正因為是大量生產品,所以影響了當時大部份的軍人命運。但學者大多喜歡研究珍貴的文物,忽略了當時較為常見的物品,忽略了與民眾較貼近的事物。這把步槍的研究正正就可以較貼近地瞭解當時的情況,而且亦為一個以小見大的素材觀察清廷洋務運動富國強兵的成果。


主要參考資料

趙爾巽:《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志一百十五兵十一》(出版地缺,1927 年)。
柴文官:《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編委會編,
兵器工業出版社,1993 年。)
唐浩明 :《張之洞》(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年)。
中國近代兵器工業編審委員會編:《中國近代兵器工業 :清末至民國的兵器工業》,(中國近代兵器工業編審委員會編,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 年)。
楊天石:《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年)。
徐兆林:《壯烈的開端 南昌起義研究》,(黄河出版社,1992 年)。
張 寄 謙:《中德關係史研究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
魏允恭:《江南製造局記》,(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版, 1997)。
Military Rifle Journal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German Model 88 Rifle, Stan Zielinski, May, 199


注腳

[1] 趙爾巽:《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志一百十五兵十一》(出版地缺,1927 年)。
[2] 柴文官:《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編委會編, 兵器工業出版社,1993 年)
[3] 唐浩明 :《張之洞》(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4] 中國近代兵器工業編審委員會編:《中國近代兵器工業 :清末至民國的兵器工業》, (中國近代兵器工業編審委員會編,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年)。
[5] 楊天石:《武昌起義檔案資料選編》,(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年)。
[6] 徐兆林:《壯烈的開端 南昌起義研究》,(黄河出版社,1992 年。
[7] 張寄謙:《中德關係史研究論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年)。
[8] 魏允恭:《江南製造局記》,(上海古籍出版社重印版, 1997)。
[9] Military Rifle Journal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German Model 88 Rifle,Stan Zielinski,May,199


資料收集及撰寫 : 鄺頌賢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86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資料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