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學生作品都經過嚴格挑選,但其內容細節可能並未完全經有關教授驗證。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和大學圖書館並不對其內容的真確性負上任何責任。 |
|
《孫子兵法》 |
創造時間 公元前515 年四月以後至前512 年八月以前 基本說明 《孫子兵法》,又稱《孫子》,《孫子兵經》,《吳孫子》等。《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著名兵書,為春秋末年齊國孫武所作,成書時間不詳,主要說法是於公元前515 年四月以後至前512 年八月以前之間成書。全文約6000 字,共13 篇,篇目依次為計篇,作戰篇,謀攻篇,形篇,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孫子兵法》於中國擁有極崇高的地位,對中國古代軍事文化的形成及發展影響深遠,被人尊之為「兵經」[1](文心雕龍.程器)及「百世談兵之祖」[2]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歷朝軍事家所推崇。早於公元 8 世紀天寶年間 [3],日本遣唐留學生吉備真備已將《孫子兵法》帶回日本,並進行研究。而到了17 世紀時,幕府時期,日本已有《孫子兵法》的日譯本,推動了《孫子兵法》的普及和研究。《孫子兵法》的西傳可追溯至公元1772 年,法國神父若瑟夫阿米歐於其著作《中國軍事藝術》中收錄了《孫子兵法》,至公元1905年,英人卡托普在東京出版英譯本,5 年後亦有另一本英譯本亦在倫敦出版。至今只計英譯本已有17 種,數量之多足已證明《孫子兵法》在國際上的廣泛流傳。 歷史意義 不分古今中外,《孫子兵法》在經濟及軍事方面均有深遠的意義。 《孫子兵法》體現出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的高度成就,其理論思想,已被注入到許多國家的戰略戰術思想中,並得到廣泛的應用。曹操於北伐烏桓之役 [9] 接受了郭嘉「兵貴神速,出其不意」的意見,率領數千虎豹騎等精兵日夜兼程進攻柳城,並於白狼山大破蹋頓的部隊,把其殺死,解除了「三郡烏桓」的威脅,掃清了袁氏殘餘勢力,收編烏桓精騎,增強了自身的軍事實力。曹操的成功正是由於他活用了孫子在作戰篇中提到「兵貴勝,不貴久」,使之能在戰役中速戰速決。又如美國第一所軍事學校西點軍校 [10] 把《孫子兵法》納入為必讀課本及教程。1982年美國陸軍制定的作戰綱要中 [11] 直接引用了「兵貴勝,不貴久」、「攻其不備,出其不意」作為名言警惕。美國於波斯灣戰爭亦放棄了越戰那種逐步添油的增兵方法,改為集中事先部署於歐洲及本土的兵力,在能確保勝利的情況下,短時候對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內的伊拉克軍隊發動軍事進攻,以較小的代價取得決定性勝利。由此可見,《孫子兵法》在任何時代背景下都可實踐出來。 《孫子兵法》亦適用於企業經營。商戰與兵戰雖是人類社會兩種不同形式的對抗,但兩者卻有共同的原則及規律,如雙方都要參與一方及多方的對抗活動,均企圖透過對抗以擊敗或削弱對手,一支軍隊或企業也需要有良好的組織,管理及正確的戰術;戰爭重視將領及士兵質素,企業對也重視管理層及員工的質素。正因以上共通點,令到企業家可以從孫子中的戰略戰術及管理原則借鑒,並於企業的競爭中取勝。早於戰國時期,商人白圭 [12] 已將《孫子兵法》法運用於商業經營,提出了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治生之術」。而近代中國 [13] 更曾於1980,1990,1992 年分別在北京和山東召開了「《孫子兵法》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更於1991 年召開了「《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管理國際研討會」。而這些會議的主題之一就是「運用兵法謀略,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美國著名哈佛大學及哥倫比大學商業管理學院開設《孫子兵法》課程,作為工商管理碩士課程學員的必修課。正如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占部都美所言:「《孫子兵法》,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是適用的。」 相關史料説明 孫子生於春秋末期,是中國歷史上社會發生大變革、大動蘯的時候。各個諸侯國爭先擴張勢力為求自保,他們都積極招攬各國人才以求富國強兵,而發動戰爭則是最直接的方法。各國諸侯為了贏取戰爭,奪取權力,都高度重視從戰爭中得到的經驗,並急需軍事家輔助自己及提供一套戰無不勝的理論 [4],故《孫子兵法》的出現,可以視之為出於時代的需要。 除此之外,孫子出身的家族田氏乃是軍事世家 [5],其祖先田書及田穰苴均為齊國著名軍事家,曾助楚國討伐華呂國。當時學問傳授的主要方式為家學 [6],即專門學問會在家族內代代相傳。《孫臏兵法‧陳忌問垒》所附殘簡中提到「孫氏之道」是「明之吳越,言之於齊」[7]。可見孫子其家族的軍事背景有助其創作出《孫子兵法》。 孫子個人積極投身於戰爭所取得的經驗也有助其寫成這本巨著。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列傳》中說,孫子之所以「顯明諸侯要」在於他曾助吳王闔閭「西破強楚,入郢,威齊晉」。而他更親身指揮五戰入郢之戰 [8],而這些參戰的經驗對於孫子豐富及完善自己的兵學理論意義重大。此外,《孫子兵法》中的理論,在很大程度是受古司馬兵法的影響。孫子在《孫子兵法》中曾以不同的方式引用古代王者《司馬兵法》的內容。如在軍爭篇中,以《軍政》曰:「言不想。故為金鼓,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又如在形篇中的「兵法。一日度,二日量,三日數,四日稱,五日勝」。故此,《孫子兵法》的成事也要由於孫子在撰著時有豐富的前人兵家著作可供參考,故《孫子兵法》可謂前人兵學智慧加上孫子個人識見所結合而成的。 延伸研究用途 在未來的研究中,學術界可研究《孫子兵法》與現時西方不同學說的關係。《孫子兵法》在18 世紀流傳到歐洲。後人則發現《孫子兵法》與現時西方不同思想學說均有類似的地方,就如對策論、行為主義、控制論等等。學術界可詳細研究西方的哲學思想家在多大程度上有受到《孫子兵法》的影響,而提出種種影響深遠的學說。 《孫子兵法》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歷朝的軍事名將都有閱讀及運用《孫子兵法》。學術界可研究在歷史上可曾發生兩國交戰,雙方均有運用到《孫子兵法》,而其中一方會輸的原因。學術界可藉此了解到《孫子兵法》在什麼情況下活能實踐並活用出來。 主要參考資料 Steven Pressfield,"The War Of Art": Winning the Inner Creative Battle,(Ebook) ( http://www.fastpencil.com/publications/698-The-War-Of-Art) 李興斌、邵斌注譯:《孫臏兵法新譯》(濟南:齊魯書社,2002 年)。 沈傑:《《孫子兵法》 :世界第一兵書 》 (台北市 :華文網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孫厚洋、周春:《《孫子兵法》評說》(北京:時事出代社,2002 年)。 陳才俊:《《孫子兵法》與軍事策略》(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 年)。 陳才俊:《《孫子兵法》與商戰智謀》(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 年)。 陶漢章:《《孫子兵法》概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 年)。 麥田、王盈:《孫子解説》(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年)。 黄葵:《《孫子兵法》導讀》(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8 年)。 黃朴民、孫建民、高潤浩:《《孫子兵法》解讀》(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年)。 葛榮晉:《《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謀略》(香港:香港道教學院,2002 年)。 褚良才:《孫兵子法研究與應用》(杭州:淅江大學出版社,2002 年)。 劉永翔、王培軍:《《孫子兵法》全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 劉興治、楊廷梓:《三國志 智謀集粹》(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 年)。 鄭永吉:《《孫子兵法》全解》(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 年)。 注腳 [1] 維基文庫。2013。文心雕龍·程器第四十九。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6%96%87%E5%BF%83%E9%9B%95%E9%BE%8D/%E7%A8%8B%E5%99%A8。 (上網日期:2006 年 12 月 13 日)。 [2] 孫厚洋、周春:《《孫子兵法》評說》(北京:時事出代社,2002 年)。頁1-2。 [3] 黃朴民、孫建民、高潤浩:《《孫子兵法》解讀》(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 年)。頁94-95。 [4] 黃朴民、孫建民、高潤浩:《《孫子兵法》解讀》(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 年)。頁41-42。 [5] 麥田、王盈:《孫子解説》(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 年)。前言。 [6] 劉永翔、王培軍:《《孫子兵法》全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頁120-126。 [7] 李興斌、邵斌注譯:〈陳忌問壘〉,《孫臏兵法新譯》(濟南:齊魯書社,2002 年)。頁80。 [8] 黃朴民、孫建民、高潤浩:《《孫子兵法》解讀》(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2 年)。頁45。 [9] 劉興治、楊廷梓:《三國志 智謀集粹》(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 年)。頁26。 [10] Steven Pressfield,"The War Of Art":Winning the Inner Creative Battle,(ebook) page 1( http://www.fastpencil.com/publications/698-The-War-Of-Art) [11 褚良才:《孫兵子法研究與應用》(杭州:淅江大學出版社,2002 年)。頁174-1761 [12] 陳才俊:《《孫子兵法》與商戰智謀》(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2 年)。頁258。 [13] 葛榮晉:《《孫子兵法》與企業經營謀略》(香港:香港道教學院,2002 年)。頁182-184。 資料收集及撰寫 : 林嘉希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78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