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十七歲
鳳凰出品描寫靑年岀路社會現實彩色巨片
THREE SEVENTEENS
(Synopsis )
Three enthusiastic graduates - Chu Lan - lan, Cheng Chia-I Lin Ta - hua - joined Chun Li Primary School as teachers. The school was sponsored by the working and fishing community on an isle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veteran worker Uncle Chen to keep their offspring away from the bad influences of the society.
On the very night the three teachers arrived, a handful of hoodlums on the islet had already begun sabotaging the school.
What with naughtiness of the children, and what with their own lack of experience, the three young teachers found their trouble - laden first school day a total frustration.
It was the heart - renting discovery of how poor little Chang Hsiao - man was working his way through the school and what a miserable life the students, families were living that moved the teachers, making them stay on.
Soon more troubles cropped up. A student was found missing and the school fund, stolen, followed by rounds of vicious scandals sbout the three seventeen - year - old teachers.
Determined to struggle against the evil influence which was utilizing the naive students to sabotage the school, the triumvirate worked meticulously to guide students on the right track.
As a result, student Li Hsiao - fong revealed how a hoodlum forced her father to sell her younger brother so as to repay a loan, thus supplying a clue.
Awakening and hating the hold of the evil influence on him, student Yang Chien-hsin demanded the return of the school fund from the hoodlum on penalty of exposure.
Frantic hoodlums kidnaped Yang, hiding him out in a ruined house on a hill side.
In the big manhunt that ensued, the public rallying to the help of Uncle Chen and the teachers, crushed the hoodlums, olot and rescued both Yang and the missing student Ah Chiang.
The three teachers, the students and the friendship among them all gradually matured. Along with Uncle Chen, they were determined to run the school still better.
本事
朱嵐嵐、鄭嘉儀、林大華三個靑年在中學畢業後,懷着滿腔熱忱到羣力小學任敎職。學校所在小島是工人漁民聚居之地,坊衆們奔波生活,無暇照料子女,眼見有些子弟受不良社會風氣腐蝕,在老工人陳伯帶動下,羣策羣力辦起了學校。但在朱、鄭、林三人抵達的第一晚,就有歹徒暗施恐嚇,原來島上有小撮爲非作歹的壞疍,眼看坊衆們日益團結,他們難於進行罪惡勾當,陰謀破壞學校。陳伯鼓勵他們不畏艱險,敎好學生,三人深感道遠任重,願同心合力把敎育下一代的重担挑在肩。
開學第一日,學生頑皮,工作又缺乏經驗,出現不少亂子,林信心動搖,鄭欲辭職回家,朱相勸無效,情急。幸陳伯趕來,極力挽留,這時鄭目覩學生張小滿交不出學費,放學後去做工,心裡感動,决打消去意,和朱、林一起堅持下去。
朱等經常和家長學生來往,看到他們的悲慘遭遇和對生活搏鬥的堅强意志,深深感動了三位敎師,這時鄭的外婆聽信讒言迫鄭另謀高薪職位,鄭已對學生有了感情,捨不得離開了。某晚林在學生楊建新家輔導功課,無意間碰到放工後的父親,十分尷尬,當初林父因他急燥好動,不能勝任敎師工作,反對他來敎書,鬧得不歡而散,如今看到林踏實工作,家長們贊揚,內心喜悅,改變初衷,鼓勵林好好敎育學生。
學校日益發展,三位靑年敎師深得坊衆器重,忽然發生學生阿强失踪,公欵失竊的事件,中傷朱等的流言四傳,平日開朗的朱,這時心情不免沉重,林也心煩意亂起來,陳伯得坊衆協助,了解接連發生的事件背後是小撮壞疍利用天眞善良的學生來破壞學校的,爲了敎育下一代,和坊衆的利益,决心和惡勢力不妥協,朱和林也在父母的鼓勵下,克服了畏難情緒,跟隨陳伯一起把學校辦好,他們向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敎育,引導他們關心集體,帮助犯錯誤的個別學生改正。在老師同學的努力下,學生李小芳說出自己家受壞疍威迫,父親要出賣幼弟的慘事,提供了所知可疑的線索,受壞疍控制的楊建新也覺醒過來,悔恨自己受利用,向壞疍追索學校公欵,要揭發他們的罪行。喪心病狂的壞疍們,恐眞相暴露,急將楊綁架,收藏於山邊破屋,陳伯率衆尋找,遇失踪多時的阿强正擺脫壞疍的追逼,陳伯挺身而出,解救了阿强,並警吿了壞疍的走狗,朱得到小滿等同學的報訊,深入匪窟搭救被綁的楊,幾遭毒手,幸陳伯與坊衆們趕來,粉碎了歹徒們的陰謀,救出了朱和楊,找回了失踪的阿强。
朱、鄭、林逐步地成長起來,學生們也逐步地成長起來,三位靑年敎師和坊衆們越來越親密,他們决心和陳伯一起把羣力小學辦得更好!
編導:任意之
陳娟娟
我們的話
任意之
陳娟娟
前年,認識幾位靑年朋友,聽他們講自己跨出校門到某處坊衆開辦的小學任敎的經歷,短短幾個月,在艱巨複雜的環境裡,經受嚴峻的考騐,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改變着自己……深受感動,很想在銀幕上表現他們,於是就有寫「三個十七歲」念頭。
公司當局支持我們,朋友們也熱情帮助我們,我們倆也有决心把這個題材好好搞出來,但是,儘管有良好的動機和願望,眞要在銀幕上把生活如實地反映出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我們對社會上很多事物的認識是不多,對要描寫的人物也處在不熟不懂的地步,因此在劇本創作過程中,以小學生的態度向各方面請敎,各界朋友熱情支持帮助我們,記得有一次在郊區訪問,借宿在工友家,她們把唯一的碌架床讓給我們,自己在兩條長板櫈上睡,炎熱的夏天,木屋裡悶得透不過氣來,爲了讓我們休息得好一些,坊衆們把自己的電扇悄悄地搬到我們床前……不少靑年們、敎師們把我們看作知心的親人,坦率地、無保留地談出他們思想轉變的經過。我們還接觸過幾個十來歲的孩子,聽他們述說如何受社會的毒害,賭博、逃學、吸毒,甚至賣血,又如何在老師和集體帮助下擺脫過來。有一個手腕上至今留着孤兒院用鐵鍊鎖的疤痕……這一切都激勵着我們努力去寫好「三個十七歲」。如果說這個戲有某些動人之處,是和大家給我們的支持帮助分不開的。
創作到拍攝完成有一個不短的過程,劇本幾易其稿,拍完後又經過集體帮助認眞修改,我們受舊的觀念影响較深,要表現新的人、新的事,存在的差距不小。所以說「三個十七歲」的工作過程,是我們一個學習過程,也是逐步改變認識,改變思想感情的過程。
在大家通力合作下,「三個十七歲」和觀衆見面了,我們感到很高興,但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是很多,希望朋友們、觀衆們指正。我們深信,今後在各個朋友和觀衆們的帮助支持下,努力學習,不斷實踐,我們愛國電影工作者,定能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滿足大家對我們的期望!
鮑起靜
飾朱嵐嵐
熱情、爽朗、有進取心,這是朱嵐嵐的性格。
剛一接到劇本,我便被這個劇本所吸引,因爲它所講的問題恰恰是我所關心的問題——靑年人如何選擇自己的道路,什麽才是靑年人燦爛的靑春?
三個朝氣勃勃的靑年人,滿腔熱忱地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充滿了理想,但是碰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對待困難應該怎樣呢?積極、耐心去解决,還是泄氣、逃避困難呢?嵐嵐的態度就是前者,當第一天上完課後,嘉儀和大華都有點泄氣,嵐嵐却鼓勵他們,雖然她自己也有點困難,但她堅信工人陳伯的敎導:「只要有决心,有信心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因此,她就能根據陳伯的話,去訪問學生家長了解他們的生活,也可帮助解决自己一些問題。我覺得得嵐嵐這樣做是很對的,但是要我演嵐嵐,却是不容易。首先我就沒有嵐嵐那樣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樂觀,我的思想和嵐嵐有距離,因此演的時候常表達不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存在嚴重的缺點。因此,一邊拍戲一邊也是我自己學習的好機會,嵐嵐碰到的困難不一定也是我們靑年演員會碰到的困難,但總的精神上却是一致的。靑年人有朝氣有衝勁,但缺乏社會經騐,工人叔伯滿懷階級感情敎育下一代,在工人叔伯的帮助和敎育下,逐步成長起來,工人叔伯是靑年人最好的老師。
在拍「三個十七歲」時,導演任意之和陳娟娟阿姨也是非常耐心細緻地啓發我們,敎導我們,使我們終於完成了工作。但我個人存在很多缺點,演得不好,還望廣大朋友們多帮助。
向樺
飾鄭嘉儀
「三個十七歲」,顧名思義就是說有三個十七歲的靑年人了,而其中一個就是鄭嘉儀。
當我知道要演鄭嘉儀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剛從學校出來的靑年學生。在這一點上,我是跟她很相像的,然而,怎樣才能把她演得好呢,這倒是一個大問題呀!
嘉儀一直是由外婆帶大的,外婆非常疼她,對於嘉儀的前途和日後的職業,她可操心極了,於是到處托人打聽有什麽旣淸閒,又高薪的工作。而在此時,嘉儀的表姐嵐嵐告訴她,說有一間坊衆小學正需要敎師,還說這工作較艱苦,但很有意義。嘉儀本來也是很喜歡當教師的,這下子,她心裡可翻騰啦。是去呢?還是不去?最後,她是决定去了。但是困難一個接一個,嘉儀怎樣去克服這許多困難呢?
嘉儀的思想是很複離的,這些表現過程,我怎樣才能演得合適?這問題一直在我的腦子裡打轉,心裡可真沒底呀。沒想到,任意之和陳娟娟兩位阿姨,她們可真有辦法,她們帶著我們三個,到處去了解訪問,促膝談心;這麼一來,我們交上了不少朋友,看了很多事情,收獲真不少!我們還共同細心分析了角色,這樣,我們三個人都增添了不少信心了,而我自己,也對鄭嘉儀這角色有了多一些了解。
嘉儀在大家的帮助下,更重要的是在工人叔伯的鼓勵下,她也在成長了,我後來愈演愈喜歡她啦,可是,我能否演得合適呢?這就要請親愛的觀衆們多給我批評了。
方平
飾林大華
當我接到「三個十七歲」劇本時,知道自己要演一個年青的敎師,鮑起靜和向樺也是演年靑的敎師,三人碰在一起,都說沒有做敎師的經驗和體會,怎麽演得好呢?在公司和導演的關心、安排下,我們曾經跟一些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年靑老師座談,又到過一些學校去参觀,尤其是到郊區去,使我們看到社會生活的多方面。
在郊區,看到好些窮苦的工農子弟,因家貧交不起學費而不能上學;因家貧,父母爲了生活而無暇敎育子女;因不良的社會風氣散播,加上免費的電視節目、廉價租售的壞書刊,使那些貧苦的小孩學壞了、流離於街頭玩耍,打架、吸煙、賭錢⋯⋯
愛國學校就是爲工農大衆服務的,愛國學校的老師們懷着熱愛工農的感情,决心爲工農服務,到郊區辦起學校來,使孩子們接受愛國的敎育,另一方面,那些老師們又向工農學習,從而認識到社會與自己的關係。
通過了這樣走一走,看一看,且代過一、兩堂課,自己對敎師的工作有了感情,對那些天眞活潑的孩子們也有了感情,當接觸到學生家長時,看到他們對於敎師們苦心敎好自己的子女那份喜悅的心情,我自己也着實對敎師們產生了敬佩。
初時我對演敎師有點躊躇,後來自己也樂於接受去演這麽一個角色,在拍戲時,我就常常想起了那些老師的慈祥臉孔,想起了那些老師與學生們的融洽相處,激勵着自己要向他們學習,要演好敎師的形象。然而主觀的努力未必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得靠觀衆們將來看戲後給我多提意見了。
李清
飾陳伯
同塲加映
《香港銀星藝術團赴馬來西亞救災籌欵演出特輯》
一九七一年的春天,長城、鳳凰、新聯公司電影工作者組成一個陣容龐大的「銀星藝術團」,由香港飛吉隆坡,在那裡的國家體育館爲當地救災籌欵演出。
「銀星藝術團」的在吉隆坡義演,是馬來西亞去年的一大盛事,該團受到當地的廣大朋友們和觀衆的熱情歡迎和支持,觀衆們不僅來自吉隆坡,還來自芙蓉、檳城、吉打、怡保等城市,以及鄰近的國家。體育館外排隊買票的人龍,拖得很長很長,大家輪候通宵,不怕勞累,熱情感人。
淸水灣製片廠把這些情况拍成一部紀錄片,决定和鳳凰公司的「三個十七歲」一起放映,那對觀衆來說,確然是一個好消息。
拍攝花絮
「三個十七歲」的方平、向樺、鮑起靜在戲中飾演年靑的敎師,他們爲了要更好表現戲中三個年靑敎師的形象,特地到一些學校去跟老師座談、聽課,體騐敎師的生活。
除到學校去聽課外,他們三人還到一些工人家庭、小販家庭、漁民家庭進行訪問,結合劇情的需要,了解到貧苦家庭的父母,爲生活奔波勞碌,但他們寧願節衣縮食,也要把子女送到學校讀書,希望下一代比他們多受一些敎育。
「三個十七歲」戲裡需用很多小演員,爲了使拍戲時不會感到隔膜,事前鮑起靜、向樺、方平跟小演員們玩得很熟絡,在開工前或休息中,方平和向樺拉起手風琴,小朋友們載歌載舞,有時鮑起靜和向樺也向他們表演,樂也融融。
在拍攝過程中爲了不影响小朋友的學業,向樺、鮑起靜、方平三人經常當他們的小老師,替他們補課,敎他們寫字等。
「三個十七歲」曾到澳門和鴨脷洲去拍外景,都受到坊衆們的熱情接待,給予很大的帮忙和支持。尤其鴨脷洲的坊衆還讓出房子給我們住,還義務爲我們辦伙食,對我們眞像一家人似的,坊衆們對我們的熱情帮忙,使我們銘記心頭。
THREE SEVENTEENS
(Synopsis )
Three enthusiastic graduates - Chu Lan - lan, Cheng Chia-I Lin Ta - hua - joined Chun Li Primary School as teachers. The school was sponsored by the working and fishing community on an islet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veteran worker Uncle Chen to keep their offspring away from the bad influences of the society.
On the very night the three teachers arrived, a handful of hoodlums on the islet had already begun sabotaging the school.
What with naughtiness of the children, and what with their own lack of experience, the three young teachers found their trouble - laden first school day a total frustration.
It was the heart - renting discovery of how poor little Chang Hsiao - man was working his way through the school and what a miserable life the students, families were living that moved the teachers, making them stay on.
Soon more troubles cropped up. A student was found missing and the school fund, stolen, followed by rounds of vicious scandals sbout the three seventeen - year - old teachers.
Determined to struggle against the evil influence which was utilizing the naive students to sabotage the school, the triumvirate worked meticulously to guide students on the right track.
As a result, student Li Hsiao - fong revealed how a hoodlum forced her father to sell her younger brother so as to repay a loan, thus supplying a clue.
Awakening and hating the hold of the evil influence on him, student Yang Chien-hsin demanded the return of the school fund from the hoodlum on penalty of exposure.
Frantic hoodlums kidnaped Yang, hiding him out in a ruined house on a hill side.
In the big manhunt that ensued, the public rallying to the help of Uncle Chen and the teachers, crushed the hoodlums, olot and rescued both Yang and the missing student Ah Chiang.
The three teachers, the students and the friendship among them all gradually matured. Along with Uncle Chen, they were determined to run the school still better.
本事
朱嵐嵐、鄭嘉儀、林大華三個靑年在中學畢業後,懷着滿腔熱忱到羣力小學任敎職。學校所在小島是工人漁民聚居之地,坊衆們奔波生活,無暇照料子女,眼見有些子弟受不良社會風氣腐蝕,在老工人陳伯帶動下,羣策羣力辦起了學校。但在朱、鄭、林三人抵達的第一晚,就有歹徒暗施恐嚇,原來島上有小撮爲非作歹的壞疍,眼看坊衆們日益團結,他們難於進行罪惡勾當,陰謀破壞學校。陳伯鼓勵他們不畏艱險,敎好學生,三人深感道遠任重,願同心合力把敎育下一代的重担挑在肩。
開學第一日,學生頑皮,工作又缺乏經驗,出現不少亂子,林信心動搖,鄭欲辭職回家,朱相勸無效,情急。幸陳伯趕來,極力挽留,這時鄭目覩學生張小滿交不出學費,放學後去做工,心裡感動,决打消去意,和朱、林一起堅持下去。
朱等經常和家長學生來往,看到他們的悲慘遭遇和對生活搏鬥的堅强意志,深深感動了三位敎師,這時鄭的外婆聽信讒言迫鄭另謀高薪職位,鄭已對學生有了感情,捨不得離開了。某晚林在學生楊建新家輔導功課,無意間碰到放工後的父親,十分尷尬,當初林父因他急燥好動,不能勝任敎師工作,反對他來敎書,鬧得不歡而散,如今看到林踏實工作,家長們贊揚,內心喜悅,改變初衷,鼓勵林好好敎育學生。
學校日益發展,三位靑年敎師深得坊衆器重,忽然發生學生阿强失踪,公欵失竊的事件,中傷朱等的流言四傳,平日開朗的朱,這時心情不免沉重,林也心煩意亂起來,陳伯得坊衆協助,了解接連發生的事件背後是小撮壞疍利用天眞善良的學生來破壞學校的,爲了敎育下一代,和坊衆的利益,决心和惡勢力不妥協,朱和林也在父母的鼓勵下,克服了畏難情緒,跟隨陳伯一起把學校辦好,他們向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敎育,引導他們關心集體,帮助犯錯誤的個別學生改正。在老師同學的努力下,學生李小芳說出自己家受壞疍威迫,父親要出賣幼弟的慘事,提供了所知可疑的線索,受壞疍控制的楊建新也覺醒過來,悔恨自己受利用,向壞疍追索學校公欵,要揭發他們的罪行。喪心病狂的壞疍們,恐眞相暴露,急將楊綁架,收藏於山邊破屋,陳伯率衆尋找,遇失踪多時的阿强正擺脫壞疍的追逼,陳伯挺身而出,解救了阿强,並警吿了壞疍的走狗,朱得到小滿等同學的報訊,深入匪窟搭救被綁的楊,幾遭毒手,幸陳伯與坊衆們趕來,粉碎了歹徒們的陰謀,救出了朱和楊,找回了失踪的阿强。
朱、鄭、林逐步地成長起來,學生們也逐步地成長起來,三位靑年敎師和坊衆們越來越親密,他們决心和陳伯一起把羣力小學辦得更好!
編導:任意之
陳娟娟
我們的話
任意之
陳娟娟
前年,認識幾位靑年朋友,聽他們講自己跨出校門到某處坊衆開辦的小學任敎的經歷,短短幾個月,在艱巨複雜的環境裡,經受嚴峻的考騐,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改變着自己……深受感動,很想在銀幕上表現他們,於是就有寫「三個十七歲」念頭。
公司當局支持我們,朋友們也熱情帮助我們,我們倆也有决心把這個題材好好搞出來,但是,儘管有良好的動機和願望,眞要在銀幕上把生活如實地反映出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少,我們對社會上很多事物的認識是不多,對要描寫的人物也處在不熟不懂的地步,因此在劇本創作過程中,以小學生的態度向各方面請敎,各界朋友熱情支持帮助我們,記得有一次在郊區訪問,借宿在工友家,她們把唯一的碌架床讓給我們,自己在兩條長板櫈上睡,炎熱的夏天,木屋裡悶得透不過氣來,爲了讓我們休息得好一些,坊衆們把自己的電扇悄悄地搬到我們床前……不少靑年們、敎師們把我們看作知心的親人,坦率地、無保留地談出他們思想轉變的經過。我們還接觸過幾個十來歲的孩子,聽他們述說如何受社會的毒害,賭博、逃學、吸毒,甚至賣血,又如何在老師和集體帮助下擺脫過來。有一個手腕上至今留着孤兒院用鐵鍊鎖的疤痕……這一切都激勵着我們努力去寫好「三個十七歲」。如果說這個戲有某些動人之處,是和大家給我們的支持帮助分不開的。
創作到拍攝完成有一個不短的過程,劇本幾易其稿,拍完後又經過集體帮助認眞修改,我們受舊的觀念影响較深,要表現新的人、新的事,存在的差距不小。所以說「三個十七歲」的工作過程,是我們一個學習過程,也是逐步改變認識,改變思想感情的過程。
在大家通力合作下,「三個十七歲」和觀衆見面了,我們感到很高興,但存在的不足和缺點是很多,希望朋友們、觀衆們指正。我們深信,今後在各個朋友和觀衆們的帮助支持下,努力學習,不斷實踐,我們愛國電影工作者,定能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滿足大家對我們的期望!
鮑起靜
飾朱嵐嵐
熱情、爽朗、有進取心,這是朱嵐嵐的性格。
剛一接到劇本,我便被這個劇本所吸引,因爲它所講的問題恰恰是我所關心的問題——靑年人如何選擇自己的道路,什麽才是靑年人燦爛的靑春?
三個朝氣勃勃的靑年人,滿腔熱忱地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充滿了理想,但是碰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對待困難應該怎樣呢?積極、耐心去解决,還是泄氣、逃避困難呢?嵐嵐的態度就是前者,當第一天上完課後,嘉儀和大華都有點泄氣,嵐嵐却鼓勵他們,雖然她自己也有點困難,但她堅信工人陳伯的敎導:「只要有决心,有信心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因此,她就能根據陳伯的話,去訪問學生家長了解他們的生活,也可帮助解决自己一些問題。我覺得得嵐嵐這樣做是很對的,但是要我演嵐嵐,却是不容易。首先我就沒有嵐嵐那樣朝氣蓬勃,對前途充滿樂觀,我的思想和嵐嵐有距離,因此演的時候常表達不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存在嚴重的缺點。因此,一邊拍戲一邊也是我自己學習的好機會,嵐嵐碰到的困難不一定也是我們靑年演員會碰到的困難,但總的精神上却是一致的。靑年人有朝氣有衝勁,但缺乏社會經騐,工人叔伯滿懷階級感情敎育下一代,在工人叔伯的帮助和敎育下,逐步成長起來,工人叔伯是靑年人最好的老師。
在拍「三個十七歲」時,導演任意之和陳娟娟阿姨也是非常耐心細緻地啓發我們,敎導我們,使我們終於完成了工作。但我個人存在很多缺點,演得不好,還望廣大朋友們多帮助。
向樺
飾鄭嘉儀
「三個十七歲」,顧名思義就是說有三個十七歲的靑年人了,而其中一個就是鄭嘉儀。
當我知道要演鄭嘉儀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剛從學校出來的靑年學生。在這一點上,我是跟她很相像的,然而,怎樣才能把她演得好呢,這倒是一個大問題呀!
嘉儀一直是由外婆帶大的,外婆非常疼她,對於嘉儀的前途和日後的職業,她可操心極了,於是到處托人打聽有什麽旣淸閒,又高薪的工作。而在此時,嘉儀的表姐嵐嵐告訴她,說有一間坊衆小學正需要敎師,還說這工作較艱苦,但很有意義。嘉儀本來也是很喜歡當教師的,這下子,她心裡可翻騰啦。是去呢?還是不去?最後,她是决定去了。但是困難一個接一個,嘉儀怎樣去克服這許多困難呢?
嘉儀的思想是很複離的,這些表現過程,我怎樣才能演得合適?這問題一直在我的腦子裡打轉,心裡可真沒底呀。沒想到,任意之和陳娟娟兩位阿姨,她們可真有辦法,她們帶著我們三個,到處去了解訪問,促膝談心;這麼一來,我們交上了不少朋友,看了很多事情,收獲真不少!我們還共同細心分析了角色,這樣,我們三個人都增添了不少信心了,而我自己,也對鄭嘉儀這角色有了多一些了解。
嘉儀在大家的帮助下,更重要的是在工人叔伯的鼓勵下,她也在成長了,我後來愈演愈喜歡她啦,可是,我能否演得合適呢?這就要請親愛的觀衆們多給我批評了。
方平
飾林大華
當我接到「三個十七歲」劇本時,知道自己要演一個年青的敎師,鮑起靜和向樺也是演年靑的敎師,三人碰在一起,都說沒有做敎師的經驗和體會,怎麽演得好呢?在公司和導演的關心、安排下,我們曾經跟一些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年靑老師座談,又到過一些學校去参觀,尤其是到郊區去,使我們看到社會生活的多方面。
在郊區,看到好些窮苦的工農子弟,因家貧交不起學費而不能上學;因家貧,父母爲了生活而無暇敎育子女;因不良的社會風氣散播,加上免費的電視節目、廉價租售的壞書刊,使那些貧苦的小孩學壞了、流離於街頭玩耍,打架、吸煙、賭錢⋯⋯
愛國學校就是爲工農大衆服務的,愛國學校的老師們懷着熱愛工農的感情,决心爲工農服務,到郊區辦起學校來,使孩子們接受愛國的敎育,另一方面,那些老師們又向工農學習,從而認識到社會與自己的關係。
通過了這樣走一走,看一看,且代過一、兩堂課,自己對敎師的工作有了感情,對那些天眞活潑的孩子們也有了感情,當接觸到學生家長時,看到他們對於敎師們苦心敎好自己的子女那份喜悅的心情,我自己也着實對敎師們產生了敬佩。
初時我對演敎師有點躊躇,後來自己也樂於接受去演這麽一個角色,在拍戲時,我就常常想起了那些老師的慈祥臉孔,想起了那些老師與學生們的融洽相處,激勵着自己要向他們學習,要演好敎師的形象。然而主觀的努力未必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就得靠觀衆們將來看戲後給我多提意見了。
拍攝花絮
「三個十七歲」的方平、向樺、鮑起靜在戲中飾演年靑的敎師,他們爲了要更好表現戲中三個年靑敎師的形象,特地到一些學校去跟老師座談、聽課,體騐敎師的生活。
除到學校去聽課外,他們三人還到一些工人家庭、小販家庭、漁民家庭進行訪問,結合劇情的需要,了解到貧苦家庭的父母,爲生活奔波勞碌,但他們寧願節衣縮食,也要把子女送到學校讀書,希望下一代比他們多受一些敎育。
「三個十七歲」戲裡需用很多小演員,爲了使拍戲時不會感到隔膜,事前鮑起靜、向樺、方平跟小演員們玩得很熟絡,在開工前或休息中,方平和向樺拉起手風琴,小朋友們載歌載舞,有時鮑起靜和向樺也向他們表演,樂也融融。
在拍攝過程中爲了不影响小朋友的學業,向樺、鮑起靜、方平三人經常當他們的小老師,替他們補課,敎他們寫字等。
「三個十七歲」曾到澳門和鴨脷洲去拍外景,都受到坊衆們的熱情接待,給予很大的帮忙和支持。尤其鴨脷洲的坊衆還讓出房子給我們住,還義務爲我們辦伙食,對我們眞像一家人似的,坊衆們對我們的熱情帮忙,使我們銘記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