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姐本事
劉三姐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她年輕美麗、聰明、勇敢。她創造了無數美妙動人的山歌,到處演唱感召人們,反抗惡勢力的壓迫。她的山歌到處傳播,深入人心。她獲得廣大人們最親切的愛戴,同時也最爲惡勢力所痛恨。
劉三姐被惡毒的財主謀害,幾乎喪命,脫險之後,漂流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地區,爲老漁夫收留。老漁夫的兒子阿牛,正直善良,與劉三姐兄妹相稱,互相愛慕,情愫日濃。
劉三姐在這裡傳歌的消息一傅開,各方民衆都不辭跋涉,慕名而來,一時川流不息的人羣使這山水淸秀的方熱閑非常,正義優美的歌聲日夕飛揚。土覇大財主莫懷仁見狀極爲恐懼,挖空心思,務必消滅這些民衆歌聲而後巳。
一日,三姐正與郷民於茶山歡樂對唱之時,莫懷仁率衆前來干涉,軟硬兼施,威迫郷民不得與三姐唱歌,郷民以莫横蠻無理,羣情洶湧。莫無計可施,但仍作威作福,不肯甘休。劉三姐對莫懷仁說,如有人能唱歌唱勝了她,她寧願永世不唱。莫懷仁聞言之後,答應翌日與劉三姐對歌,以决勝負。莫懷仁返家之後,星夜派人去請名士,企圖於對歌之時,將劉三姐壓倒。
對歌之日,水邊歌場羣衆漫山遍野爲劉三姐助威。莫懷仁請來三名秀才輪流與三姐展開激烈歌戰,一時山歌此起彼伏,雙方舌劍唇槍,針錄相對,異常燦爛精彩,結果,三名秀才才窮詞屈無法招架,羣衆助威歌呼之聲响徹山野,莫懷仁羞氣交集,狼狽得翻下水,醜態百出,一場尖銳的歌戰以劉三姐大獲全勝告終。
莫懷仁對歌敗北之後,老羞成怒,以武力綁架,將劉三姐囚於府內,軟硬兼施,威迫利誘,但劉三姐始終堅貞不屈,莫懷仁羞憤之極,竟决計殺害三姐。在千鈞一髮之際,幸阿牛與衆郷民探得三姐被囚之處,蜂湧而來,將劉三姐救出,莫懷仁乘夜放船追趕,劉三姐與阿牛在鄕民佈下的「迷魂陣」掩護下逃脫,莫懷仁追趕不着,反而被戲弄了一夜。
晨曦中,劉三姐與阿牛泛舟於靑山綠水之間喜訂白頭。
人物介紹
劉三姐(黃婉秋飾)是個美麗聰明勇敢的少女,歌才絕頂,她以山歌感召人們反對財主壓迫,極受羣衆愛護和尊敬。
阿牛(劉世龍飾)是個打魚的青年,勇敢正直,也能唱得一口好山歌,她和劉三姐在患難之中相交,互相愛慕,終成夫婦。
劉二(梁音飾)是劉三姐的哥哥,爲人善良,但性情懦弱,胆小怕事。
舟妹(張文君飾)是阿牛的妹妹,純潔可愛,和劉三姐親如姊妹。
陶秀才(馬驫飾)以風流名士自居,是惡霸財主莫懷仁的狗腿,是劉三姐對歌的手下敗將。
莫懷仁(夏宗學飾)是惡霸財主,爲人老奸巨滑,心腸狠毒,但外表却道貌岸然,假仁假義。
劉三姐在港九映出 獲得各報一致好評
華僑日報:
「劉三姐」不但拍攝優美,全片共有百多首山歌,這些山歌內容好譬喩新,風趣處令人捧腹,諷刺處令人心花怒放。
大公報:
對這部電影可以用一句話來槪括:新鮮奇趣,風景絕妙:它使人看得心花怒放,如醉如癡,過癮之極。
星島日報:
看「劉三姐」很多觀衆欣賞女主角黃婉秋,讚她表情細膩動作瀟灑,樣子甜極了。
文滙報:
「劉三姐」一開始就把觀衆帶進詩情畫意的桂林山水之間。景緻之外,精彩的是那些歌,劉三姐的歌生動活潑而富生氣息,劉三姐的扮相樸實淸麗,好比智慧的化身。
商報:
影片是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實地拍攝的,一幅又一幅秀麗媚人的桂林山水,增加了影片的藝術魅力。
星島晚報:
看「劉三姐」除了可以聽到很多美麗的歌聲外,戀愛的描寫相當細緻動人,給我們誌下深刻印象。
新晚報:
聞名已久的「劉三姐」和香港觀衆見面了。這部彩色歌唱片,在習慣了西洋歌劇,爵士音樂和時代曲的人們看來,第一個感覺是異常清新,第一個感覺是非常動聽。
循環日報:
影片有三大特點:女主角黄婉秋是位出落如碧水紅蓮那樣美麗可愛的姑娘。全部外景都在有山水甲天下稱的桂林拍攝,影片共有一百零九首歌,首首都旋律婉轉,曲詞美麗。
華僑晚報:
「劉三姐」確是一部上乘的藝術品,故事優美,情節動人,旣使觀衆捧腹大笑,又令人感到温馨可親。
新生晚報:
桂林山水之美是此片的最大特色,歌唱異於香港的時代曲,女主角面型又美又甜,這三者予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明報:
這是一部男女老幼看了都會高興的歌劇電影。涵義明白,演員出色背景美麗,歌詞通俗易懂。
晶報:
首先是山水畫面構圖之美,極之少見,每幅靜態的風景圖之取捨,相信花過不少的心血。
週末報:
山歌是本片的大特色。背景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使人大開眼界。
新報:
「劉三姐」是廣西僮族的歌劇,這一劇搬上銀幕,在香港來説是別開生面的創舉。
大晚報:
這是一齣精彩的音樂歌唱片,你可以聽到不少精彩的山歌。
正午報:
「劉三姐」是齣四佳電影,一是故事佳,二是演員佳,三是歌唱佳,四是風景佳。
香港夜報:
「劉三姐」不但歌唱得好,音樂配得好,而且風景好,意好。
「山歌之歌」的「劉三姐」
劉三姐的故事,多少年來盛傳于湖、廣、粤、赣之間。盡管人們難確鑿地説出她是何許人,可是人們喜愛她,流傳着她的名字和她的山歌。廣西僮族地區稱她爲劉三姐,廣東有些地方則呼之爲劉三妹,有的地方爲她立廟宇,不少名勝古迹因她而得名。
劉三姐與山歌是很難分開的,勞動人民愛山歌,他們創造了山歌,也就需要,而且已經創造出劉三姐這個理想的人物了。劉三姐不但是現實生活中出色的歌手,而且更重要的是爲山歌化身最理想的歌仙。應該説,把劉三姐的故事,將這「山歌之歌」搬上舞台和銀幕,是廣大群衆長久以來的願望,旣有意義,亦是盛事。
我喜愛舞台的「劉三姐」,也喜愛電影的「劉三姐」,兩者各有成就,也各有長處與不足。舞台與電影雖同一源,在改編爲電影和已拍電影而又修改舞台演出的過程中,却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也可以不同的表現形成取得不同的成就。我以爲,攝成的影片「劉三姐」比之拍攝前演出的舞台「劉三姐」,顯然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不少的推展;同樣,在電影拍成之後,舞台演出再精益求精,比之影片更上一層樓,也是合乎事物發展規律的。如果僅僅擬此而機械地斷定影片不如舞台或者舞台不及影片恐怕都不見得是公平的。
給予影片「劉三姐」以充分的評价是必要的。影片新箇的題材、樣式,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廣大群衆的需要。影片的藝術思想,攝影技巧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能給予人們以美的感受,好些圖面很美,音樂性很濃郁,特別是運用了這麼多千錘百煉,「擲地能作金石聲」的民間優秀山歌,而這整山歌反映了勞動人民豐富多彩的勞動,愛情和鬥爭的生活。
影片中的對歌,是精彩動人。影片寫了二場對歌:一場是三姐和阿牛這一批青年小伙的對歌,反映了勞動人民之間融洽,歡樂、愛歌唱的純朴生活和情致;另一場是三姐和莫財主以及他的幫閑者(秀才等)之間對歌,這是兩個階級壁壘森嚴針鋒相對的對歌,這場戲處理得好,極盡對財主惡霸的諷刺能事。這一場對歌,在影片中是對劇矛盾發展的一個高峯:它决定了劉三姐這一人物形象的偉大和鮮明的基礎;它充分體現了影片所要表現的劉三姐和山歌的積極性主題。在封建統治年代裏,勞動人民常以山歌爲武器向她們的統治者展開批評,但一般還是明諷暗譏,像影片這樣的兩個階層,高搭歌台進行對壘,却是少見的。題材的新額就在於此。當人們聽到三姐抒發出那種聰明智慧辛辣尖利的歌聲:「沒後悔,你會騰云我會飛,黃蜂歇在鳥龜背,你敢伸頭我敢錐!」「不會唱歌你莫來,看你也是一蠢才,山歌只有心中出,那靠裝水載來?」「莫誇財主宗豪富,財主心腸比蛇毒,塘邊洗手魚也死,躁過靑山樹也枯,」眞是痛快極了。使人們不禁拍手稱好!這一段戲,編導是花了功夫的,人物和能的處理基本上也是好的,爲影片以投親作開端,人未出場,山歌先響,聞其聲如見其人,這就是説,劉三姐到新的環境之前,已經是一個最愛唱山歌,最會唱山歌,並且又是用山歌向惡勢力鬥爭的理想人物了。随着人到了,山歌也帶來了,山歌使她和勞動群衆結成不解之緣,山歌也使這裏的統治者(莫財主)感到不安和威脅,於是編導者抓住了山歌的積極性主題,很快就從唱歌與反唱歌的戲劇矛盾,通過霸山來展示這個矛盾和性格冲突,從而構成一場精彩動人的對歌。編導對莫財主這個人物,賦予他陰險狠毒的同階級人物共性,也賦予他愛好古董,以「風雅」自屈的個性,這就使這個人物有可能破天荒的接受劉三姐「對歌」的挑戰。
劉三姐 唱詞
劉三姐:
山頂有花山脚香 橋底有水橋面凉 心中有了不平事 山歌如火出胸膛 山歌又像泉水流 深山老林處處有 若還有人來阻擋 冲破長堤泡九洲 如今世界實在難 好比灘頭上水船 唱起山歌胆氣壯 過了一灘又一灘 虎死虎骨在深山 龍死龍鱗在深潭 唱歌不怕頭落地 閻王殿上唱三年 財主刁 半夜拿起殺人刀 害我不死偏要唱 唱的大河起浪濤 浪滔滔 河裡魚蝦都來朝 急水灘頭唱一句 風平浪靜樂逍遙
劉三姐:
不是仙家不是神 我是山中砍柴人 只因生來愛唱歌 四方漂流難安身 上山不怕石崖高 手攣靑藤好砍樵 財主到來砍藤斷 我落石崖順水漂
老漁夫:
漁船雖小能安身 老漢不是陌路人 猛虎再起傷人意 老漢敲它牙三根
劉三姐:
正像笨鳥不開聲 忽然變成分水龍 隔着船艙喊一句 五尺漢子臉也紅
阿牛:
小小鯉魚不吞鈎 搖頭擺尾江中游 知道我家客來了 臨出水面碰船頭
羣衆:
蜜蜂過嶺爲花開 淸潭起浪引魚來 一心來會劉三姐 八方歌手四路來 四路歌手會歌來 那管船來是路來 船來搖斷幾支櫓 路來磨爛幾雙鞋
劉三姐:
多謝了 多謝四方衆鄕親 我今沒有好菜飯 只有山歌敬親人
羣衆:
山歌好 好似熱茶暖人心 世上千般咱無份 只有山歌屬窮人
劉三姐:
莫講窮 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趕烏雲定 下地能催五谷生
羣衆:
好歌聲
舟妹:
三姐開口賽洪鐘
漁夫:
羣衆:
皇帝上朝要唱禮 種田辛苦要唱歌
劉三姐:
算你囂
算你主意出的高 一人能唱兩台戲 殺人會使兩面刀
羣衆:
怕了老虎不養羊 怕了草蛇不過江 凭他刀來有刀對 茶要採來歌要唱
劉三姐:
山歌不唱憂愁多 大路不走草成窩 鋼刀不磨生黃.銹 胸膛不挺背要駝
劉三姐:
隔山唱歌山答應 隔水唱歌水囘聲 今日歌塲初會面 三位先生貴姓名
陶秀才:
百花爭春我爲先
李秀才:
兄紅我白兩相連
羅秀才:
旁人唱戲我挨打
陶李羅:
名士風流天下傳
劉三姐:
姓陶不見桃結果 姓李不見李花開 姓羅不聽鑼鼓响 蠢才也敢對歌來
李秀才:
赤膊鷄仔你莫惡 你歌那有我歌多 不信你往船上看 船頭船尾都是歌
劉三姐:
不懂唱歌你莫來 看你也是一蠢才 山歌都是心中出 哪有船裝水載來
劉三姐:
沒後悔
你會騰雲我會飛 黃蜂歇在烏龜背 你敢伸頭我敢錐
李秀才:
小小黃雀才出窩 諒你山歌有幾多 那天我從橋上過 開口一唱歌成河
劉三姐:
你歌那有我歌多 我有十萬八千籮 只因那年漲大水 山歌塞斷幾條河
陶秀才:
不知羞
井底青蛙想出頭 見過幾多天和地 見過幾多大水流
劉三姐:
你住口
我是江心大石頭 見過幾多風捲浪 掩破幾多大船頭
羅秀才:
一個油桶斤十七 連油帶桶二斤一 若是你能猜得中 我把香油送給你
劉三姐:
你娘養你這樣乖 今個空桶給我猜 送你囘家去裝酒 幾時想喝幾時篩
羅秀才:
三百條狗交給你 一少三多四下分 不要雙數要單數 看你怎樣分得均
舟妹:
九十九條街上賣 九十九條臘起來 九十九條趕羊走 剩下三條…… 財主請來當奴才
李秀才:
見你打魚受奔波 常年四季打赤脚 不如嫁到莫家去 穿金戴銀住樓閣
劉三帆:
你愛莫家錢財多 穿金戴銀住樓閣 何不勧你親妹子 嫁到莫家做小婆
陶秀才:
你發狂 開口敢駡讀書郎 惹得聖人生了氣 從此天下無文章
劉三姐:
笑死人
動你莫進聖人門 若還碰見孔夫子 留心板子打手心
李秀才:
眞粗魯 皆因不讀聖賢書 不讀四書不知禮 勸你先學人之初
劉三姐:
莫要再提聖賢書 怕你越讀越糊塗 五谷雜粮都不懂 餓死你這人之初
陶秀才:
你莫就 你是朽木不可離 常言而般皆下品 自古惟有讀書高
劉三姐:
笑死人 白面書生假斯文 問你幾時是谷雨 問你幾時是春分
羣衆:
富人只會吃白米 手脚幾曾沾過泥 問你幾時撒谷種 問你幾時秧出齊 四時節令你不懂 春種夏收你不知 一塊大田交給你 怎樣耙來怎樣犁
羅秀才:
聽…… 聽我言 家有千頃好良田 耕田耙地我知道 牛走後來我走先
歌迷:
什麼生來頭戴冠 大紅錦袍身上穿 什麼生來肚皮大 歌聲還比鋼刀利
羣衆:
唯怪四方都聞名
劉三姐:
取笑多 畫眉取笑小陽雀 我是嫩鳥才學唱 我是鴨子初下河
老漁夫:
不欠租來不欠債 無親無故無往來 我家不是財神廟 財主那會進香來
劉三姐:
天下怪事樣樣有 敬酒不吃吃罰酒 山中老虎都見過 難道怕你這條狗 不種芝麻他吃油 不種桑田他穿綢 窮人血汗他喝盡 他是人間强盜頭
姑娘們:
四月江水到處流 採茶姑娘茶山走 茶歌飛向白雲頭
一姑娘:
草中野免竄過坡
另一姑娘:
樹頭畫眉離了窩
又一姑娘
江心鯉魚跳出水
姑娘們:
要聽姐妹採茶歌
姑娘們:
採茶姐妹上茶山 一層白雲一層天 滿山茶樹親手種 辛苦換得茶滿園 春天採茶茶抽芽 快趁時光搯細茶 風吹茶樹香千里 盖過園中茉莉花
姑娘們:
採茶姑娘時時忙 早起採茶晚挿秧 早起採茶頂露水 晚挿秧苗伴月亮
劉三姐:
採茶採到茶花開 漫山接嶺一片白 蜜蜂忘記囘窩去 神仙聽歌下凡來
阿牛:
好歌才 只有三姐唱得來 心想與姐唱幾句 不知金口開不開
劉三姐:
心想唱歌就唱歌
心想打魚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網 隨你撑到那條河
阿牛:
哎 什麼水面打觔斗
靑年甲:
什麼水面起高樓
靑年乙:
什麼水面撑陽傘
靑年丙:
什麼水面共白頭
劉三姐:
哎…… 鴨子水面打觔斗 大船水面起高樓 荷葉水面撑陽傘 鴛鴦水面共白頭
阿牛:
哎…… 什麼結果抱娘頸
青年甲:
什麼結果一條心
青年乙:
什麼結果抱梳子
青年丙:
什麼結果披魚鱗
劉三姐:
哎…… 木瓜結果抱娘頸 芭蕉結果一條心柚子結果抱梳子 菠蘿結果披魚鱗
阿牛:
哎…… 什麼有咀不講話
靑年甲:
什麼無咀鬧喳喳
靑年乙:
什麼有脚不走路
靑年丙:
什麼無脚走千家
劉三姐:
哎…… 菩薩有咀不講話 銅鑼無咀鬧喳喳 財主有脚不走路
靑年姑娘:
財主有胸不走路 銅錢無脚走千家
劉三姐:
別處財主要我死 這裡財主要我活 平常看見鍋煑飯 今天看見飯煑鍋 常進深山認得蛇 常下大海認得龞 常給財主流血汗 誰不認識莫老爺
劉三姐:
好笑秀才酸氣多 快囘書房讀子曰 之乎也者學會了 才會搖頭㨪腦売
劉三姐:
狐狸跑來修鷄窩 惡狼搖身變外婆
舟妹:
世上也有人一等 口吃人肉唸彌陀
阿牛:
如今世界荒唐多
姑娘:
水牛生蛋馬生角
羣衆:
滿腔怒火壓不住 哪用旁人來調唆
劉三姐:
好笑多
好笑田螺出了光 好笑田螺露了尾 你的彎彎人曉得
一姑娘:
州官出門打大鑼
一小伙子:
和尙燒香唸彌陀
又一姑娘:
皇帝上朝要唱禮
又一小伙子:
種田辛苦要唱歌 哎—— 好籃從來不裝灰 好人從來不做賊 今天碰上劉三姐 紅薯落灶你該煨
舟妹:
一只小船輕悠悠 月兒彎彎在當頭 人看明月當頭掛 我看明月順水流
阿牛:
哎 我走東來他走西 放走金鷄引狐狸 日頭出東月落西
劉三姐:
日頭出東月落西 行人要謝五更鷄 鷄叫一聲天亮了 狼蟲虎豹藏行跡
阿牛:
妹莫憂 黑夜也有人行走 人人都講山有虎 妹呀, 特地拿刀攔虎頭
劉三姐:
妹不憂 浪大也有打漁舟 手把舵杆穩穩坐 哥呀, 那怕急浪打船頭
阿牛:
風吹雪動天不動 水推船移岸不移
劉三姐:
刀切連藕絲不斷 斧砍江水水不離
劉三姐:
山中只見籐纏樹 世上那見樹經籐 靑籐要是不纏樹 妄過一春又一春
劉三姐:
竹子當收你不收 笋子當留你不留 繡球當揀你不揀 空留兩手揀憂愁
劉三姐 阿牛:
連就連
阿牛:
我倆結交定百年
劉三姐:
那個九十七歲死 奈何橋上等三年
阿牛 劉三姐:
那個九十七成死 奈何橋上等三年 手脚不分背朝天
李秀才:
中了狀元頭戴冠
陶秀才:
大紅錦袍身上穿
羅秀才:
莫公享福肚皮大 見了皇上背朝天
劉三姐:
你發癲 人家問地你答天 天上爲何有風雨 地下爲何有山川
劉三姐:
講眼前 眼前眉毛幾多根 問你臉皮有多厚 問你鼻樑有幾斤
阿牛:
唱歌莫給歌聲斷
老漁夫:
吃酒莫給酒壺乾
歌迷:
酒壺乾了有錢買
羣衆:
歌聲斷了無人還
劉三姐:
這裡是條淸水河 你的歌書臭氣多 莫把歌書丢下去 免得弄髒這條河
陶秀才:
動你休要惹禍災 莫家有勢又有財 官家見他讓三分 閻王見他要下拜 若你順了莫公意 莫公自有好安排 在家讓你日不晒 出門三步有人抬
劉三姐:
莫誇財主家豪富 財主心腸比蛇毒 塘邊洗手魚也死 路過靑山樹也枯
劉三姐:
好笑多
好笑老牛跌下河 若還老牛泡死了 拿起尖刀慢慢剝
劉三姐 舟妹:
上河漲水水推沙 下河魚兒搖尾巴 打得魚兒街上寶 換得油鹽換得茶
劉三姐:
拿起鎌刀會割禾 拿起竹態會織籮 如今遇上魚家妹
手攀魚網學穿梭 姐學織網……
舟妹:
妹學歌
劉三姐 舟妹:
姐妹二人梭對梭 砍柴女兒魚家妹 患難結交情意和
劉三姐:
花針引線線穿針 男兒不知女兒心 鳥兒倒知魚在水 魚兒不知鳥在林 看魚不見莫怪水 看鳥不見莫怪林 不是鳥兒不亮翅 十個男兒九粗心
劉三姐:
砍柴過樹莫過坡 船上山期尾拖拖 嶺上山期尾擺擺 展翅飛過虎狼窩
舟妹:
姐砍柴來妹相幫 問你砍柴砍幾長
劉三姐:
長長短短一下砍 哪個帶來尺來量
劉三姐:
砍柴莫砍嶺上松 小小松樹有大用 有日松樹撑天起 敢擋東南西北風
劉三姐 舟妹:
進山聽見班鳩叫 出山又聞鷓鴣啼 一聲山歌唱出口 氣死深山老畫眉
劉三姐:
入山莫池虎狼多 下海莫怕蛟龍惡 剝掉龍鱗當瓦蓋 砍來虎頭墊柱脚
劉三姐:
多謝了 多謝你這好心人 謝你攔路刀一把 謝你捆人繩一根 多謝你的好茶飯 三姐不吃宜家筵 多謝你的好綢緞 是人誰把狗皮穿
劉三姐:
這需傲氣你沒有 你是財主桌下狗 虧你生來牙齒利 能啃幾根剰骨頭
劉三姐:
這裡原是老虎口 這裡又是野狼窩 仁義道徳好門面 殺人宰房不見血
阿牛:
虧了虧 不見畫眉嶺上飛 不見畫眉樹頭站 淸早出窩夜不囘 虧了虧 畫眉飛去不飛囘 你今歇在那株樹 你今歇在那株梅
劉三姐:
畫眉困在八角瓶 八角籠門鎖重重 八角籠門重重鎖 眼望靑山難出籠
阿牛:
籠裡畫眉莫亂飛 草動只有等風吹 三更半改風才起 風吹草動再飛回
劉三姐:
才把金鈎丟下水 起杆勾得癲頭龜 拿起送給財主佬 養在灶角好扒灰 拿起送給財主佬 養在灶脚好扒灰
劉三姐:
又新又美的歌劇彩色片 劉三姐
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與廣西電影聲廠聯合攝製的廣西僮族自治匾民間彩色歌劇片「劉三姐」,是一部又新又美的好戲。
「劉三姐」的故事,在華西南普遍流傳了千多年,山歌也是歷來就有的。何以説是新?「劉三姐」的演出何以那麼打動今天人的心?我想是因爲繼承了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的原故。關於劉三姐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傳説,但主要内容是通過一個民間歌手表現出來。有的説劉三姐被財主害死了,她就成了仙人,騎着鯉魚上了天;有的說劉三姐和一個少年戀愛,因不能自由結合,二人相會後都變成石頭,他們的歌聲永遠留在人間。現在演出的歌劇「劉三姐」唱的是廣西的山歌和彩調!廣西的山歌蘊藏極爲豊富,有許多山歌詞句特別優美,有的是知識份子很難寫出來的,眞要氣死秀才。民歌是人民心裏的話,情真語摯,不假雕琢唱出來,所以韻調自然。民歌的傳統是勞動人民干百年感情的智慧的積累,所以特別使人感動。
劉三姐這個戲,根據僮族人民美麗傳説,並賦與新的內容,用山歌,彩調唱出來,這樣就使山歌,彩調呈現出新的姿態。編劇當局,爲了一個特定的目的,把成萬首的山歌和彩調歌詞,集中起來加以整理運用,這樣就不可能不或多或少會有所發展,而每一首歌都爲了一個新的目的——表現戲的主題——而起新的作用。
好的山歌是極優美的詩篇
好的山歌,彩調寫成文字是極爲優美的詩,但原來是爲了唱而不是爲了讀的。廣西的山歌,彩調,應當照它原來的樣子唱,這在廣西人聽起來很親切,在外省人聽起來也會感到新鮮。「劉三姐」之所以成功,除掉它的內容和優美的民歌十分動人之外,唱也是非常重要的。劉三姐是歌仙,如果她在台上只講道理,沒有動人的歌唱,那就要失敗。「唱山歌,一人唱來衆人和,唱得窮人心歉喜,唱得財主打顫抖」。像歌劇「劉三姐」這樣把山歌,彩調集中起來唱,這是過去所沒有的。過去山歌,彩調受剝削階級輕視,直到今天,才顯出它無窮的生命力和閃耀的光彩。「劉三姐」的作者們抓住了這一點,是對的。這個戲因此也就顯出了極爲健康樸素,明快爽朗而高昂的調子,看了令人精神奮發。這在別的戲裏還是很少見的。
山歌配彩調表現智慧純樸
山歌總是用同樣的一個調子反覆互相唱和,原來就比較簡單,可是它有一種純樸之美。彩調比山歌的變化多一些,但也多半是用一個調子反覆歌唱,劉三姐是山歌的能手,這個戲當然應以山歌爲主。但是如果從頭到尾一唱一和唱山歌,可能會顯得單調,配上彩調是有必要的,也是適當的。還有,原來山歌和彩調都只有獨唱和對唱,在這個戲裏頭有的齊唱和合唱。山歌從來沒有伴奏,彩調原來用的樂器也很簡單,現在加强了伴奏,樂器增多了,在樂器方面,根據劇情作了新的處理,這也就是新的發展。有人認爲山歌的唱法還應當有更多的發展,應當有更多的變化;我認爲如果用山歌作爲一個歌劇的基本曲調,把它發展成爲另外一個東西,那也書未嘗不可。可是像劉三姐這樣的戲,山歌是骨幹,是靈魂,特別要突出山歌,那就應當盡量保持山歌的風格;如果爲着發展它,搞得不像山歌,那也不好,所以必須十分愼重。「劉三姐」這個戲的曲調,我覺得照現在這樣也很好。我想如果是同樣的調子重複的遍數再減少一些,用不同的調子隔開一下,同時還在歌和幫腔方面都有一些變化,使曲調更加豊富一些,那可能更好。
劉三姐成爲永垂不朽的歌仙
像「劉三姐」這麼一個女孩子,她是少數民族貧農的女兒,在過去封建社會裏受着好幾重的壓迫,可是她有唱歌的天才,堅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鬥爭精神,她的山歌不僅是唱出了純潔的愛情,唱出了個人心中抑鬱不平之氣,唱出了大自然的美,唱出了勞動的喜悅,而且最了不得的是唱出了勞苦大衆心裏的話,唱出了被壓迫者對地主士豪的憎恨,嘲笑和諷刺,同時還唱出羣衆的願望,顯出了羣衆的智慧。
因此劉三姐就成爲了大衆所景仰的永垂不朽的歌仙。卽使不一定眞正有這樣一個人,她也是廣大勞動羣衆創造出來的英雄形象。這個戲從一萬多首山歌中選擇其中認爲最適當的,加以編排組織,把這些山歌和尖銳的鬥爭結合起來,不僅突出了主題,而且眞正是唱得痛快,唱得酣暢,唱得有勁,唱得使人精神振奮,眉飛色舞,這是値得稱讚的。
訪電影裏的劉三姐
樸素開朗桂林話
最近我有機會到桂林市彩調團訪問了電影中扮演劉三姐的黃婉秋。
她很樸素、開朗,她説的是桂林話,但我仔細聽還可以聽懂的。當我們談起「劉三姐」這部電影時,她謙遜地說:「這部片子在桂林上演時,我只看了一遍,一邊看,一邊心裏還直跳呢。」接着,她便向我談起了拍攝這部影片的經過。
「舟妹」變「劉三姐」
那是在一九六〇年初,廣西僮族自治區舉行了一次規模大型的「劉三姐」會演,全自治區的專業和業餘團體都參加了這次會演。她當時正在桂林市桂劇團演出「劉三姐」,爲了集中人才,提高演出質量,就把她和一部分演員調到桂林市彩調團,要她担任劉三姐這個角色。在區裏會演時,她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當時長春電影瞿廠的導演和一些工作人員也在場,於是就把她和廣西民間歌舞團的演員傅錦華等選來參加拍攝電影「劉三姐」。她當時只有十七歲,不僅身材矮小,藝齢也很短,就讓她飾舟妹,傅錦華飾演劉三姐。但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排演和使鏡頭,覺得黃婉秋飾演劉三姐更較爲合適,於是便又决定換她來劉三姐的角色。
「男兒不知女兒心」
她聽到這個消息,緊張極了。她想自己的年齢、演戲都很幼稚,怎能演好劉三姐這個角色呢?再説劉三姐是廣西民間傳説中的「歌仙」,這個形象人們都很熟悉,若是演不好多丟臉哪!導演看出了她的心情,就耐心地幫助她,給她講解劉三姐的性格是:聰明、潑辣、開朗、大方,敢於鬥爭。在試拍「繡繡球」一場戲時,由於是第一次在攝影機前,周圍又是水銀底下,心情比較緊張,導演吿訴她要含蓄、自然一些,有一次,她坐在屋裏,一邊繡繡球,一邊輕聲漫唱:「花針引線線穿針,男兒不知女兒心……」動作、神態非常自然,導演走過來說:「這就有戲了。」馬上要攝影師拍下了這個鏡頭。
愛含羞
當演劉三姐與舟妹在一起織網一場時,舟妹對劉三姐說了一句:「你將來能作我的嫂子就好了。」三姐用眼瞅了舟妹一眼說:「你真是我的俏妹妹呀。」阿牛聼到後,高興得把手裏的一條大鯉魚掉在地上了。三姐與舟妹聽到聲音後四處察看,發現阿牛跑遠了,二人便相互會意地一笑。這一段完全要靠演員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來表達人物內心活動。黄婉秋説,在拍這一段時,導演預先給她講解了劉三姐當時的心情是:愛、含、羞。要她抓住這三個字,對着鏡子反復地練習,還請飾演舟妹和阿牛的演員幫助她糾正動作和神態。結果這一段拍得比較成功。
「這個塲面真大啊!」
談到拍攝「對歌」一場時,她很愉快地説,那是比較順利的。地點就在桂林解放橋下,這裏的自然風景很美,兩旁的船都是預先擺好的,只是莫懷仁的船停在橋底下。開拍時,歌聲四起,羣衆雀躍歎騰。黃碗秋興奮地説:「這個場面眞大啊!除了演員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的市民在觀看。鏡頭對着我,一會兒近一會兒遠,但我毫沒在意,因爲我整個心情都進入戲中了。」
正在拍排新戲
説到這裏忽然外面有人喊她:「婉秋排戲啦!」我問她排什麼戲?她笑着説:「排『排半把剪刀』。」原來她在這齣戲裏飾演女主角——金娥。我怕耽誤她拍戲,只好告辭。
只有山歌敬親人
故事片"劉三姐"歌曲
(三姐、衆鄉親唱)
喬羽詞
雷振邦曲
1. (姐)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哪,只有山歌敬親人哪,敬親人。
2. (衆)山歌好咧,好似熱茶暖透心,世上千般咱無份,只有山歌屬窮人。
3. (姐)莫講窮,山歌能把海填平,上天能趕烏雲走啊,下地能催五穀生呀,五穀生。
4. (衆)好歌聲咧,三姐開口賽洪鐘,歌聲還比鋼刀利,難怪西方都聞名。
5. (姐)取笑多,畫眉取笑小陽雀,我是嫩鳥才學唱啊,絨毛鴨仔初下河呀,初下河。(完)
世上那見樹纏藤
故事片"劉三姐"歌曲
(三姐、阿牛唱)
喬羽編詞
雷振邦編曲
1. (姐)山中只啊見藤纏樹啊,世上那見樹啊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咧,枉過一春呀又一春。
2. (姐)竹子當啊收你不收啊,荀子當留你呀不留,繡球當檢你不檢咧,空留兩手啊檢憂愁。
3. (姐、牛齊)連就連咧,我倆結交訂百年吶,那個九十七歲死呀奈何橋上等三年囉,等三年
劉三姐本事
劉三姐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歌仙,她年輕美麗、聰明、勇敢。她創造了無數美妙動人的山歌,到處演唱感召人們,反抗惡勢力的壓迫。她的山歌到處傳播,深入人心。她獲得廣大人們最親切的愛戴,同時也最爲惡勢力所痛恨。
劉三姐被惡毒的財主謀害,幾乎喪命,脫險之後,漂流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地區,爲老漁夫收留。老漁夫的兒子阿牛,正直善良,與劉三姐兄妹相稱,互相愛慕,情愫日濃。
劉三姐在這裡傳歌的消息一傅開,各方民衆都不辭跋涉,慕名而來,一時川流不息的人羣使這山水淸秀的方熱閑非常,正義優美的歌聲日夕飛揚。土覇大財主莫懷仁見狀極爲恐懼,挖空心思,務必消滅這些民衆歌聲而後巳。
一日,三姐正與郷民於茶山歡樂對唱之時,莫懷仁率衆前來干涉,軟硬兼施,威迫郷民不得與三姐唱歌,郷民以莫横蠻無理,羣情洶湧。莫無計可施,但仍作威作福,不肯甘休。劉三姐對莫懷仁說,如有人能唱歌唱勝了她,她寧願永世不唱。莫懷仁聞言之後,答應翌日與劉三姐對歌,以决勝負。莫懷仁返家之後,星夜派人去請名士,企圖於對歌之時,將劉三姐壓倒。
對歌之日,水邊歌場羣衆漫山遍野爲劉三姐助威。莫懷仁請來三名秀才輪流與三姐展開激烈歌戰,一時山歌此起彼伏,雙方舌劍唇槍,針錄相對,異常燦爛精彩,結果,三名秀才才窮詞屈無法招架,羣衆助威歌呼之聲响徹山野,莫懷仁羞氣交集,狼狽得翻下水,醜態百出,一場尖銳的歌戰以劉三姐大獲全勝告終。
莫懷仁對歌敗北之後,老羞成怒,以武力綁架,將劉三姐囚於府內,軟硬兼施,威迫利誘,但劉三姐始終堅貞不屈,莫懷仁羞憤之極,竟决計殺害三姐。在千鈞一髮之際,幸阿牛與衆郷民探得三姐被囚之處,蜂湧而來,將劉三姐救出,莫懷仁乘夜放船追趕,劉三姐與阿牛在鄕民佈下的「迷魂陣」掩護下逃脫,莫懷仁追趕不着,反而被戲弄了一夜。
晨曦中,劉三姐與阿牛泛舟於靑山綠水之間喜訂白頭。
劉三姐在港九映出 獲得各報一致好評
華僑日報:
「劉三姐」不但拍攝優美,全片共有百多首山歌,這些山歌內容好譬喩新,風趣處令人捧腹,諷刺處令人心花怒放。
大公報:
對這部電影可以用一句話來槪括:新鮮奇趣,風景絕妙:它使人看得心花怒放,如醉如癡,過癮之極。
星島日報:
看「劉三姐」很多觀衆欣賞女主角黃婉秋,讚她表情細膩動作瀟灑,樣子甜極了。
文滙報:
「劉三姐」一開始就把觀衆帶進詩情畫意的桂林山水之間。景緻之外,精彩的是那些歌,劉三姐的歌生動活潑而富生氣息,劉三姐的扮相樸實淸麗,好比智慧的化身。
商報:
影片是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實地拍攝的,一幅又一幅秀麗媚人的桂林山水,增加了影片的藝術魅力。
星島晚報:
看「劉三姐」除了可以聽到很多美麗的歌聲外,戀愛的描寫相當細緻動人,給我們誌下深刻印象。
新晚報:
聞名已久的「劉三姐」和香港觀衆見面了。這部彩色歌唱片,在習慣了西洋歌劇,爵士音樂和時代曲的人們看來,第一個感覺是異常清新,第一個感覺是非常動聽。
循環日報:
影片有三大特點:女主角黄婉秋是位出落如碧水紅蓮那樣美麗可愛的姑娘。全部外景都在有山水甲天下稱的桂林拍攝,影片共有一百零九首歌,首首都旋律婉轉,曲詞美麗。
華僑晚報:
「劉三姐」確是一部上乘的藝術品,故事優美,情節動人,旣使觀衆捧腹大笑,又令人感到温馨可親。
新生晚報:
桂林山水之美是此片的最大特色,歌唱異於香港的時代曲,女主角面型又美又甜,這三者予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明報:
這是一部男女老幼看了都會高興的歌劇電影。涵義明白,演員出色背景美麗,歌詞通俗易懂。
晶報:
首先是山水畫面構圖之美,極之少見,每幅靜態的風景圖之取捨,相信花過不少的心血。
週末報:
山歌是本片的大特色。背景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使人大開眼界。
新報:
「劉三姐」是廣西僮族的歌劇,這一劇搬上銀幕,在香港來説是別開生面的創舉。
大晚報:
這是一齣精彩的音樂歌唱片,你可以聽到不少精彩的山歌。
正午報:
「劉三姐」是齣四佳電影,一是故事佳,二是演員佳,三是歌唱佳,四是風景佳。
香港夜報:
「劉三姐」不但歌唱得好,音樂配得好,而且風景好,意好。
「山歌之歌」的「劉三姐」
劉三姐的故事,多少年來盛傳于湖、廣、粤、赣之間。盡管人們難確鑿地説出她是何許人,可是人們喜愛她,流傳着她的名字和她的山歌。廣西僮族地區稱她爲劉三姐,廣東有些地方則呼之爲劉三妹,有的地方爲她立廟宇,不少名勝古迹因她而得名。
劉三姐與山歌是很難分開的,勞動人民愛山歌,他們創造了山歌,也就需要,而且已經創造出劉三姐這個理想的人物了。劉三姐不但是現實生活中出色的歌手,而且更重要的是爲山歌化身最理想的歌仙。應該説,把劉三姐的故事,將這「山歌之歌」搬上舞台和銀幕,是廣大群衆長久以來的願望,旣有意義,亦是盛事。
我喜愛舞台的「劉三姐」,也喜愛電影的「劉三姐」,兩者各有成就,也各有長處與不足。舞台與電影雖同一源,在改編爲電影和已拍電影而又修改舞台演出的過程中,却可以互相取長補短,也可以不同的表現形成取得不同的成就。我以爲,攝成的影片「劉三姐」比之拍攝前演出的舞台「劉三姐」,顯然在思想性和藝術性方面都有不少的推展;同樣,在電影拍成之後,舞台演出再精益求精,比之影片更上一層樓,也是合乎事物發展規律的。如果僅僅擬此而機械地斷定影片不如舞台或者舞台不及影片恐怕都不見得是公平的。
給予影片「劉三姐」以充分的評价是必要的。影片新箇的題材、樣式,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廣大群衆的需要。影片的藝術思想,攝影技巧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就。能給予人們以美的感受,好些圖面很美,音樂性很濃郁,特別是運用了這麼多千錘百煉,「擲地能作金石聲」的民間優秀山歌,而這整山歌反映了勞動人民豐富多彩的勞動,愛情和鬥爭的生活。
影片中的對歌,是精彩動人。影片寫了二場對歌:一場是三姐和阿牛這一批青年小伙的對歌,反映了勞動人民之間融洽,歡樂、愛歌唱的純朴生活和情致;另一場是三姐和莫財主以及他的幫閑者(秀才等)之間對歌,這是兩個階級壁壘森嚴針鋒相對的對歌,這場戲處理得好,極盡對財主惡霸的諷刺能事。這一場對歌,在影片中是對劇矛盾發展的一個高峯:它决定了劉三姐這一人物形象的偉大和鮮明的基礎;它充分體現了影片所要表現的劉三姐和山歌的積極性主題。在封建統治年代裏,勞動人民常以山歌爲武器向她們的統治者展開批評,但一般還是明諷暗譏,像影片這樣的兩個階層,高搭歌台進行對壘,却是少見的。題材的新額就在於此。當人們聽到三姐抒發出那種聰明智慧辛辣尖利的歌聲:「沒後悔,你會騰云我會飛,黃蜂歇在鳥龜背,你敢伸頭我敢錐!」「不會唱歌你莫來,看你也是一蠢才,山歌只有心中出,那靠裝水載來?」「莫誇財主宗豪富,財主心腸比蛇毒,塘邊洗手魚也死,躁過靑山樹也枯,」眞是痛快極了。使人們不禁拍手稱好!這一段戲,編導是花了功夫的,人物和能的處理基本上也是好的,爲影片以投親作開端,人未出場,山歌先響,聞其聲如見其人,這就是説,劉三姐到新的環境之前,已經是一個最愛唱山歌,最會唱山歌,並且又是用山歌向惡勢力鬥爭的理想人物了。随着人到了,山歌也帶來了,山歌使她和勞動群衆結成不解之緣,山歌也使這裏的統治者(莫財主)感到不安和威脅,於是編導者抓住了山歌的積極性主題,很快就從唱歌與反唱歌的戲劇矛盾,通過霸山來展示這個矛盾和性格冲突,從而構成一場精彩動人的對歌。編導對莫財主這個人物,賦予他陰險狠毒的同階級人物共性,也賦予他愛好古董,以「風雅」自屈的個性,這就使這個人物有可能破天荒的接受劉三姐「對歌」的挑戰。
劉三姐 唱詞
劉三姐:
山頂有花山脚香 橋底有水橋面凉 心中有了不平事 山歌如火出胸膛 山歌又像泉水流 深山老林處處有 若還有人來阻擋 冲破長堤泡九洲 如今世界實在難 好比灘頭上水船 唱起山歌胆氣壯 過了一灘又一灘 虎死虎骨在深山 龍死龍鱗在深潭 唱歌不怕頭落地 閻王殿上唱三年 財主刁 半夜拿起殺人刀 害我不死偏要唱 唱的大河起浪濤 浪滔滔 河裡魚蝦都來朝 急水灘頭唱一句 風平浪靜樂逍遙
劉三姐:
不是仙家不是神 我是山中砍柴人 只因生來愛唱歌 四方漂流難安身 上山不怕石崖高 手攣靑藤好砍樵 財主到來砍藤斷 我落石崖順水漂
老漁夫:
漁船雖小能安身 老漢不是陌路人 猛虎再起傷人意 老漢敲它牙三根
劉三姐:
正像笨鳥不開聲 忽然變成分水龍 隔着船艙喊一句 五尺漢子臉也紅
阿牛:
小小鯉魚不吞鈎 搖頭擺尾江中游 知道我家客來了 臨出水面碰船頭
羣衆:
蜜蜂過嶺爲花開 淸潭起浪引魚來 一心來會劉三姐 八方歌手四路來 四路歌手會歌來 那管船來是路來 船來搖斷幾支櫓 路來磨爛幾雙鞋
劉三姐:
多謝了 多謝四方衆鄕親 我今沒有好菜飯 只有山歌敬親人
羣衆:
山歌好 好似熱茶暖人心 世上千般咱無份 只有山歌屬窮人
劉三姐:
莫講窮 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趕烏雲定 下地能催五谷生
羣衆:
好歌聲
舟妹:
三姐開口賽洪鐘
漁夫:
羣衆:
皇帝上朝要唱禮 種田辛苦要唱歌
劉三姐:
算你囂
算你主意出的高 一人能唱兩台戲 殺人會使兩面刀
羣衆:
怕了老虎不養羊 怕了草蛇不過江 凭他刀來有刀對 茶要採來歌要唱
劉三姐:
山歌不唱憂愁多 大路不走草成窩 鋼刀不磨生黃.銹 胸膛不挺背要駝
劉三姐:
隔山唱歌山答應 隔水唱歌水囘聲 今日歌塲初會面 三位先生貴姓名
陶秀才:
百花爭春我爲先
李秀才:
兄紅我白兩相連
羅秀才:
旁人唱戲我挨打
陶李羅:
名士風流天下傳
劉三姐:
姓陶不見桃結果 姓李不見李花開 姓羅不聽鑼鼓响 蠢才也敢對歌來
李秀才:
赤膊鷄仔你莫惡 你歌那有我歌多 不信你往船上看 船頭船尾都是歌
劉三姐:
不懂唱歌你莫來 看你也是一蠢才 山歌都是心中出 哪有船裝水載來
劉三姐:
沒後悔
你會騰雲我會飛 黃蜂歇在烏龜背 你敢伸頭我敢錐
李秀才:
小小黃雀才出窩 諒你山歌有幾多 那天我從橋上過 開口一唱歌成河
劉三姐:
你歌那有我歌多 我有十萬八千籮 只因那年漲大水 山歌塞斷幾條河
陶秀才:
不知羞
井底青蛙想出頭 見過幾多天和地 見過幾多大水流
劉三姐:
你住口
我是江心大石頭 見過幾多風捲浪 掩破幾多大船頭
羅秀才:
一個油桶斤十七 連油帶桶二斤一 若是你能猜得中 我把香油送給你
劉三姐:
你娘養你這樣乖 今個空桶給我猜 送你囘家去裝酒 幾時想喝幾時篩
羅秀才:
三百條狗交給你 一少三多四下分 不要雙數要單數 看你怎樣分得均
舟妹:
九十九條街上賣 九十九條臘起來 九十九條趕羊走 剩下三條…… 財主請來當奴才
李秀才:
見你打魚受奔波 常年四季打赤脚 不如嫁到莫家去 穿金戴銀住樓閣
劉三帆:
你愛莫家錢財多 穿金戴銀住樓閣 何不勧你親妹子 嫁到莫家做小婆
陶秀才:
你發狂 開口敢駡讀書郎 惹得聖人生了氣 從此天下無文章
劉三姐:
笑死人
動你莫進聖人門 若還碰見孔夫子 留心板子打手心
李秀才:
眞粗魯 皆因不讀聖賢書 不讀四書不知禮 勸你先學人之初
劉三姐:
莫要再提聖賢書 怕你越讀越糊塗 五谷雜粮都不懂 餓死你這人之初
陶秀才:
你莫就 你是朽木不可離 常言而般皆下品 自古惟有讀書高
劉三姐:
笑死人 白面書生假斯文 問你幾時是谷雨 問你幾時是春分
羣衆:
富人只會吃白米 手脚幾曾沾過泥 問你幾時撒谷種 問你幾時秧出齊 四時節令你不懂 春種夏收你不知 一塊大田交給你 怎樣耙來怎樣犁
羅秀才:
聽…… 聽我言 家有千頃好良田 耕田耙地我知道 牛走後來我走先
歌迷:
什麼生來頭戴冠 大紅錦袍身上穿 什麼生來肚皮大 歌聲還比鋼刀利
羣衆:
唯怪四方都聞名
劉三姐:
取笑多 畫眉取笑小陽雀 我是嫩鳥才學唱 我是鴨子初下河
老漁夫:
不欠租來不欠債 無親無故無往來 我家不是財神廟 財主那會進香來
劉三姐:
天下怪事樣樣有 敬酒不吃吃罰酒 山中老虎都見過 難道怕你這條狗 不種芝麻他吃油 不種桑田他穿綢 窮人血汗他喝盡 他是人間强盜頭
姑娘們:
四月江水到處流 採茶姑娘茶山走 茶歌飛向白雲頭
一姑娘:
草中野免竄過坡
另一姑娘:
樹頭畫眉離了窩
又一姑娘
江心鯉魚跳出水
姑娘們:
要聽姐妹採茶歌
姑娘們:
採茶姐妹上茶山 一層白雲一層天 滿山茶樹親手種 辛苦換得茶滿園 春天採茶茶抽芽 快趁時光搯細茶 風吹茶樹香千里 盖過園中茉莉花
姑娘們:
採茶姑娘時時忙 早起採茶晚挿秧 早起採茶頂露水 晚挿秧苗伴月亮
劉三姐:
採茶採到茶花開 漫山接嶺一片白 蜜蜂忘記囘窩去 神仙聽歌下凡來
阿牛:
好歌才 只有三姐唱得來 心想與姐唱幾句 不知金口開不開
劉三姐:
心想唱歌就唱歌
心想打魚就下河 你拿竹篙我拿網 隨你撑到那條河
阿牛:
哎 什麼水面打觔斗
靑年甲:
什麼水面起高樓
靑年乙:
什麼水面撑陽傘
靑年丙:
什麼水面共白頭
劉三姐:
哎…… 鴨子水面打觔斗 大船水面起高樓 荷葉水面撑陽傘 鴛鴦水面共白頭
阿牛:
哎…… 什麼結果抱娘頸
青年甲:
什麼結果一條心
青年乙:
什麼結果抱梳子
青年丙:
什麼結果披魚鱗
劉三姐:
哎…… 木瓜結果抱娘頸 芭蕉結果一條心柚子結果抱梳子 菠蘿結果披魚鱗
阿牛:
哎…… 什麼有咀不講話
靑年甲:
什麼無咀鬧喳喳
靑年乙:
什麼有脚不走路
靑年丙:
什麼無脚走千家
劉三姐:
哎…… 菩薩有咀不講話 銅鑼無咀鬧喳喳 財主有脚不走路
靑年姑娘:
財主有胸不走路 銅錢無脚走千家
劉三姐:
別處財主要我死 這裡財主要我活 平常看見鍋煑飯 今天看見飯煑鍋 常進深山認得蛇 常下大海認得龞 常給財主流血汗 誰不認識莫老爺
劉三姐:
好笑秀才酸氣多 快囘書房讀子曰 之乎也者學會了 才會搖頭㨪腦売
劉三姐:
狐狸跑來修鷄窩 惡狼搖身變外婆
舟妹:
世上也有人一等 口吃人肉唸彌陀
阿牛:
如今世界荒唐多
姑娘:
水牛生蛋馬生角
羣衆:
滿腔怒火壓不住 哪用旁人來調唆
劉三姐:
好笑多
好笑田螺出了光 好笑田螺露了尾 你的彎彎人曉得
一姑娘:
州官出門打大鑼
一小伙子:
和尙燒香唸彌陀
又一姑娘:
皇帝上朝要唱禮
又一小伙子:
種田辛苦要唱歌 哎—— 好籃從來不裝灰 好人從來不做賊 今天碰上劉三姐 紅薯落灶你該煨
舟妹:
一只小船輕悠悠 月兒彎彎在當頭 人看明月當頭掛 我看明月順水流
阿牛:
哎 我走東來他走西 放走金鷄引狐狸 日頭出東月落西
劉三姐:
日頭出東月落西 行人要謝五更鷄 鷄叫一聲天亮了 狼蟲虎豹藏行跡
阿牛:
妹莫憂 黑夜也有人行走 人人都講山有虎 妹呀, 特地拿刀攔虎頭
劉三姐:
妹不憂 浪大也有打漁舟 手把舵杆穩穩坐 哥呀, 那怕急浪打船頭
阿牛:
風吹雪動天不動 水推船移岸不移
劉三姐:
刀切連藕絲不斷 斧砍江水水不離
劉三姐:
山中只見籐纏樹 世上那見樹經籐 靑籐要是不纏樹 妄過一春又一春
劉三姐:
竹子當收你不收 笋子當留你不留 繡球當揀你不揀 空留兩手揀憂愁
劉三姐 阿牛:
連就連
阿牛:
我倆結交定百年
劉三姐:
那個九十七歲死 奈何橋上等三年
阿牛 劉三姐:
那個九十七成死 奈何橋上等三年 手脚不分背朝天
李秀才:
中了狀元頭戴冠
陶秀才:
大紅錦袍身上穿
羅秀才:
莫公享福肚皮大 見了皇上背朝天
劉三姐:
你發癲 人家問地你答天 天上爲何有風雨 地下爲何有山川
劉三姐:
講眼前 眼前眉毛幾多根 問你臉皮有多厚 問你鼻樑有幾斤
阿牛:
唱歌莫給歌聲斷
老漁夫:
吃酒莫給酒壺乾
歌迷:
酒壺乾了有錢買
羣衆:
歌聲斷了無人還
劉三姐:
這裡是條淸水河 你的歌書臭氣多 莫把歌書丢下去 免得弄髒這條河
陶秀才:
動你休要惹禍災 莫家有勢又有財 官家見他讓三分 閻王見他要下拜 若你順了莫公意 莫公自有好安排 在家讓你日不晒 出門三步有人抬
劉三姐:
莫誇財主家豪富 財主心腸比蛇毒 塘邊洗手魚也死 路過靑山樹也枯
劉三姐:
好笑多
好笑老牛跌下河 若還老牛泡死了 拿起尖刀慢慢剝
劉三姐 舟妹:
上河漲水水推沙 下河魚兒搖尾巴 打得魚兒街上寶 換得油鹽換得茶
劉三姐:
拿起鎌刀會割禾 拿起竹態會織籮 如今遇上魚家妹
手攀魚網學穿梭 姐學織網……
舟妹:
妹學歌
劉三姐 舟妹:
姐妹二人梭對梭 砍柴女兒魚家妹 患難結交情意和
劉三姐:
花針引線線穿針 男兒不知女兒心 鳥兒倒知魚在水 魚兒不知鳥在林 看魚不見莫怪水 看鳥不見莫怪林 不是鳥兒不亮翅 十個男兒九粗心
劉三姐:
砍柴過樹莫過坡 船上山期尾拖拖 嶺上山期尾擺擺 展翅飛過虎狼窩
舟妹:
姐砍柴來妹相幫 問你砍柴砍幾長
劉三姐:
長長短短一下砍 哪個帶來尺來量
劉三姐:
砍柴莫砍嶺上松 小小松樹有大用 有日松樹撑天起 敢擋東南西北風
劉三姐 舟妹:
進山聽見班鳩叫 出山又聞鷓鴣啼 一聲山歌唱出口 氣死深山老畫眉
劉三姐:
入山莫池虎狼多 下海莫怕蛟龍惡 剝掉龍鱗當瓦蓋 砍來虎頭墊柱脚
劉三姐:
多謝了 多謝你這好心人 謝你攔路刀一把 謝你捆人繩一根 多謝你的好茶飯 三姐不吃宜家筵 多謝你的好綢緞 是人誰把狗皮穿
劉三姐:
這需傲氣你沒有 你是財主桌下狗 虧你生來牙齒利 能啃幾根剰骨頭
劉三姐:
這裡原是老虎口 這裡又是野狼窩 仁義道徳好門面 殺人宰房不見血
阿牛:
虧了虧 不見畫眉嶺上飛 不見畫眉樹頭站 淸早出窩夜不囘 虧了虧 畫眉飛去不飛囘 你今歇在那株樹 你今歇在那株梅
劉三姐:
畫眉困在八角瓶 八角籠門鎖重重 八角籠門重重鎖 眼望靑山難出籠
阿牛:
籠裡畫眉莫亂飛 草動只有等風吹 三更半改風才起 風吹草動再飛回
劉三姐:
才把金鈎丟下水 起杆勾得癲頭龜 拿起送給財主佬 養在灶角好扒灰 拿起送給財主佬 養在灶脚好扒灰
劉三姐:
又新又美的歌劇彩色片 劉三姐
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與廣西電影聲廠聯合攝製的廣西僮族自治匾民間彩色歌劇片「劉三姐」,是一部又新又美的好戲。
「劉三姐」的故事,在華西南普遍流傳了千多年,山歌也是歷來就有的。何以説是新?「劉三姐」的演出何以那麼打動今天人的心?我想是因爲繼承了傳統,在傳統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的原故。關於劉三姐有各種各樣不同的傳説,但主要内容是通過一個民間歌手表現出來。有的説劉三姐被財主害死了,她就成了仙人,騎着鯉魚上了天;有的說劉三姐和一個少年戀愛,因不能自由結合,二人相會後都變成石頭,他們的歌聲永遠留在人間。現在演出的歌劇「劉三姐」唱的是廣西的山歌和彩調!廣西的山歌蘊藏極爲豊富,有許多山歌詞句特別優美,有的是知識份子很難寫出來的,眞要氣死秀才。民歌是人民心裏的話,情真語摯,不假雕琢唱出來,所以韻調自然。民歌的傳統是勞動人民干百年感情的智慧的積累,所以特別使人感動。
劉三姐這個戲,根據僮族人民美麗傳説,並賦與新的內容,用山歌,彩調唱出來,這樣就使山歌,彩調呈現出新的姿態。編劇當局,爲了一個特定的目的,把成萬首的山歌和彩調歌詞,集中起來加以整理運用,這樣就不可能不或多或少會有所發展,而每一首歌都爲了一個新的目的——表現戲的主題——而起新的作用。
好的山歌是極優美的詩篇
好的山歌,彩調寫成文字是極爲優美的詩,但原來是爲了唱而不是爲了讀的。廣西的山歌,彩調,應當照它原來的樣子唱,這在廣西人聽起來很親切,在外省人聽起來也會感到新鮮。「劉三姐」之所以成功,除掉它的內容和優美的民歌十分動人之外,唱也是非常重要的。劉三姐是歌仙,如果她在台上只講道理,沒有動人的歌唱,那就要失敗。「唱山歌,一人唱來衆人和,唱得窮人心歉喜,唱得財主打顫抖」。像歌劇「劉三姐」這樣把山歌,彩調集中起來唱,這是過去所沒有的。過去山歌,彩調受剝削階級輕視,直到今天,才顯出它無窮的生命力和閃耀的光彩。「劉三姐」的作者們抓住了這一點,是對的。這個戲因此也就顯出了極爲健康樸素,明快爽朗而高昂的調子,看了令人精神奮發。這在別的戲裏還是很少見的。
山歌配彩調表現智慧純樸
山歌總是用同樣的一個調子反覆互相唱和,原來就比較簡單,可是它有一種純樸之美。彩調比山歌的變化多一些,但也多半是用一個調子反覆歌唱,劉三姐是山歌的能手,這個戲當然應以山歌爲主。但是如果從頭到尾一唱一和唱山歌,可能會顯得單調,配上彩調是有必要的,也是適當的。還有,原來山歌和彩調都只有獨唱和對唱,在這個戲裏頭有的齊唱和合唱。山歌從來沒有伴奏,彩調原來用的樂器也很簡單,現在加强了伴奏,樂器增多了,在樂器方面,根據劇情作了新的處理,這也就是新的發展。有人認爲山歌的唱法還應當有更多的發展,應當有更多的變化;我認爲如果用山歌作爲一個歌劇的基本曲調,把它發展成爲另外一個東西,那也書未嘗不可。可是像劉三姐這樣的戲,山歌是骨幹,是靈魂,特別要突出山歌,那就應當盡量保持山歌的風格;如果爲着發展它,搞得不像山歌,那也不好,所以必須十分愼重。「劉三姐」這個戲的曲調,我覺得照現在這樣也很好。我想如果是同樣的調子重複的遍數再減少一些,用不同的調子隔開一下,同時還在歌和幫腔方面都有一些變化,使曲調更加豊富一些,那可能更好。
劉三姐成爲永垂不朽的歌仙
像「劉三姐」這麼一個女孩子,她是少數民族貧農的女兒,在過去封建社會裏受着好幾重的壓迫,可是她有唱歌的天才,堅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鬥爭精神,她的山歌不僅是唱出了純潔的愛情,唱出了個人心中抑鬱不平之氣,唱出了大自然的美,唱出了勞動的喜悅,而且最了不得的是唱出了勞苦大衆心裏的話,唱出了被壓迫者對地主士豪的憎恨,嘲笑和諷刺,同時還唱出羣衆的願望,顯出了羣衆的智慧。
因此劉三姐就成爲了大衆所景仰的永垂不朽的歌仙。卽使不一定眞正有這樣一個人,她也是廣大勞動羣衆創造出來的英雄形象。這個戲從一萬多首山歌中選擇其中認爲最適當的,加以編排組織,把這些山歌和尖銳的鬥爭結合起來,不僅突出了主題,而且眞正是唱得痛快,唱得酣暢,唱得有勁,唱得使人精神振奮,眉飛色舞,這是値得稱讚的。
訪電影裏的劉三姐
樸素開朗桂林話
最近我有機會到桂林市彩調團訪問了電影中扮演劉三姐的黃婉秋。
她很樸素、開朗,她説的是桂林話,但我仔細聽還可以聽懂的。當我們談起「劉三姐」這部電影時,她謙遜地說:「這部片子在桂林上演時,我只看了一遍,一邊看,一邊心裏還直跳呢。」接着,她便向我談起了拍攝這部影片的經過。
「舟妹」變「劉三姐」
那是在一九六〇年初,廣西僮族自治區舉行了一次規模大型的「劉三姐」會演,全自治區的專業和業餘團體都參加了這次會演。她當時正在桂林市桂劇團演出「劉三姐」,爲了集中人才,提高演出質量,就把她和一部分演員調到桂林市彩調團,要她担任劉三姐這個角色。在區裏會演時,她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重視。當時長春電影瞿廠的導演和一些工作人員也在場,於是就把她和廣西民間歌舞團的演員傅錦華等選來參加拍攝電影「劉三姐」。她當時只有十七歲,不僅身材矮小,藝齢也很短,就讓她飾舟妹,傅錦華飾演劉三姐。但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排演和使鏡頭,覺得黃婉秋飾演劉三姐更較爲合適,於是便又决定換她來劉三姐的角色。
「男兒不知女兒心」
她聽到這個消息,緊張極了。她想自己的年齢、演戲都很幼稚,怎能演好劉三姐這個角色呢?再説劉三姐是廣西民間傳説中的「歌仙」,這個形象人們都很熟悉,若是演不好多丟臉哪!導演看出了她的心情,就耐心地幫助她,給她講解劉三姐的性格是:聰明、潑辣、開朗、大方,敢於鬥爭。在試拍「繡繡球」一場戲時,由於是第一次在攝影機前,周圍又是水銀底下,心情比較緊張,導演吿訴她要含蓄、自然一些,有一次,她坐在屋裏,一邊繡繡球,一邊輕聲漫唱:「花針引線線穿針,男兒不知女兒心……」動作、神態非常自然,導演走過來說:「這就有戲了。」馬上要攝影師拍下了這個鏡頭。
愛含羞
當演劉三姐與舟妹在一起織網一場時,舟妹對劉三姐說了一句:「你將來能作我的嫂子就好了。」三姐用眼瞅了舟妹一眼說:「你真是我的俏妹妹呀。」阿牛聼到後,高興得把手裏的一條大鯉魚掉在地上了。三姐與舟妹聽到聲音後四處察看,發現阿牛跑遠了,二人便相互會意地一笑。這一段完全要靠演員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來表達人物內心活動。黄婉秋説,在拍這一段時,導演預先給她講解了劉三姐當時的心情是:愛、含、羞。要她抓住這三個字,對着鏡子反復地練習,還請飾演舟妹和阿牛的演員幫助她糾正動作和神態。結果這一段拍得比較成功。
「這個塲面真大啊!」
談到拍攝「對歌」一場時,她很愉快地説,那是比較順利的。地點就在桂林解放橋下,這裏的自然風景很美,兩旁的船都是預先擺好的,只是莫懷仁的船停在橋底下。開拍時,歌聲四起,羣衆雀躍歎騰。黃碗秋興奮地説:「這個場面眞大啊!除了演員之外,還有成千上萬的市民在觀看。鏡頭對着我,一會兒近一會兒遠,但我毫沒在意,因爲我整個心情都進入戲中了。」
正在拍排新戲
説到這裏忽然外面有人喊她:「婉秋排戲啦!」我問她排什麼戲?她笑着説:「排『排半把剪刀』。」原來她在這齣戲裏飾演女主角——金娥。我怕耽誤她拍戲,只好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