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與祝英台本事
這故事發生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國東晉時代。
「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對靑年男女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多少年來,在我國民間一直盛傳着這個故事。
浙江 上虞祝家村的祝員外有個女兒祝英台。她是個很有志氣的女孩子。一天,她在窗口看見遠處的大路上有不少書生來往,心裏非常羨慕,也增加了她耍到美麗的杭州去求學的决心。祝員外認爲一個女孩子沒有讀書的必耍,不許她外出。英台想出了一個妙計:假扮成卜卦先生,居然哄過了她的父親。祝員外疼愛女兒,見女兒堅决耍去,也就勉强的同意了。
祝英台和她的使女銀心,都女扮男裝,向杭州出 發了半路上,祝英台遇見了一位書生,叫梁山伯。他帶着他的書僮四九,也是到杭州去唸書的。二人互相交談,非常投契,於是就在草橋亭上結拜爲兄弟,一同上路。
梁山伯與祝英台同學了三年,感情非常好。祝英台愛上了梁山伯,但是梁山伯始終不知道她是個女 子。
英台的父親因想念女兒,來信叫女兒回家,祝英台臨走的時候,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她的師母,並請師母替她作媒,師母答 允了她的耍求。
在梁山伯送祝英台的途中,祝英台不斷地借物比喩,暗示自己是個女子。但忠厚淳樸的梁山伯,一直沒有理解她 的用意。最後祝英台只得假說她有個九妹,品貌和她相像,願意替梁山伯作媒,嫁給梁山伯。梁山伯接受了她的好意,祝英台臨別時,再三叮囑梁山伯,耍他盡快的去迎娶。
某一個夜晚,梁山伯正一個人靜靜地在書房裏想念着他的同學的時候,師母突然來把祝英台 託她作媒的事吿訴了梁山伯。梁山伯這才明白祝英台原是個女子,而她在長亭親口許婚給他的九妹,正是祝英台自己,這使梁山伯高興得不得了。他立刻就動程到祝家去求婚。沿路上一草一木都引起了他甜蜜的回憶。他責備自己太糊塗,辜負了祝英台在分別時的一片深情。
但是,這一對純潔的愛人却遭受了橫暴的摧殘。
(接上頁)
原來祝英台回家後,祝員外把她許配給了馬太守的兒 子馬文才。
梁山伯興冲冲地趕到祝家,可是他倆的婚事不能成功了。見面的時候,二人對他們不幸的遭遇感到悲憤。臨別時,二 人立下了「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後也耍成雙對。」的誓言。
梁山伯憂鬱成病,回家不久就死了。祝英台知道梁山伯死去的噩耗, 傷心極了,更堅定了她以身殉情的决心。當她被父親逼着出嫁的時候,她提出了一定耍到梁山伯墓前祭墓,否則寧死也不上轎的耍求。祝員外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她的耍求。當花轎路過胡橋鎭梁山伯的墓前時,祝英台出轎,扶碑痛哭。突然颳起大風,飛砂走石,在雷電交加中,墳墓裂開了,祝英台跳入墳墓裏去,頃刻之間,風也停了,雨也停了,天空又晴朗起來。這時,梁山伯與視英台已化成一對美麗的蝴蝶,在鮮花叢中自由地飛舞着,他們永不分離。後來,人們爲傳頌他們的純潔的愛情,唱着:「千年萬代不分開,梁山伯與祝英台」。
(註「越」是「紹興」的古名,卽中國在文學上偉大的革命旗手魯迅先生的故鄕。)
從舞台到銀幕袁雪芳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個家喩戶曉的民間故事,各個劇種大都有這個劇目,對越劇來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是「看家戲」,是骨子老戲之一——過去雖然沒有一個完整的劇本記錄,都是師傅口傳下來,但是大家的腦子裏都有這齣戲。「梁祝」的劇情、唱詞,各個越劇班社也大致相同,不僅「梁祝」如此,其他的「骨子老戲」也如此。至於演出效果,那就完全决定於演員的修養了。
一九五二年,當我接到拍攝「梁祝」電影正式通知和電影劇本時,心裏非常 躊躇,因爲過去在科班時期,我雖然曾與馬樟花合演了這齣戲。及後新越劇改革的第三年(一九四四年)冬季,也和范瑞娟同志在一起演出,中間曾經過多次的硏究、修改和補充,使這個戲豐富了不少。但修改後的舞台本我沒有演過,電影受時間的限制,又壓縮了許多。電影本又吸收了川劇「柳蔭記」的一些創作。我深切體會到,同樣的故事可以用不同的演出方法來表演,而且根據各劇種的特點和他的地方色彩,也必然會產生不同的形式,例如川劇「柳蔭記」的劇本結構,情節安排、人物塑造、表演方法等等都是反映了川劇的含蓄幽默的特點,所以很統一,我們越劇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劇本到舞台演出,也反映了我們的地方色彩,人物性格以及語言,都比較單純明朗,假使兩者合而爲一,在風格上怎樣把它統一起來呢?我又怎麽來演電影劇本所刻劃的祝英台呢?此外,有些同志認爲:我是所謂善演悲劇的,祝英台這個角色,對我又是熟悉的;在性格上也有相似之處,祗要把我自已表演出來,就是栩栩如生的祝英台了。可是事實恰恰相反,我拿到劇本反覆閱讀之後,覺得很生疏,所謂善演悲劇,也就是容易落於原來的窠臼,在性格上的某些地方相似,也不等於叫祝英台表演我,而應該我去演祝英台。傅全香與范瑞娟同志屢次演出,給我更深地來體會「梁祝」的精神。因此對自己有進一步的耍求:「梁山伯與祝英台」本身的色彩是非常鮮明的,他們的思想行爲是單純可愛的,是一對富於理想的戀人。這對戀人的形象,是經過多少人的塑造,因此在劇本裏人物性格很生動。可是促使梁祝悲劇的主要人物祝公遠就顯得比較貧乏,對於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還缺乏深入的挖掘,因此,我們還不能很淸楚地看到:他爲什麽對女兒一方面那樣的寵愛,可是又那樣堅决地維護禮敎的傳統?我們希望能表達出祝英台對她父親的愛,然而當她父親成爲她幸福道路上的障礙的時候,她便痛苦地撕碎了父女的感情,堅决地衝破了障礙來實現她的理想。這些在舞台演出上感到疑惑的問題,在這次拍攝中,我們想努力作一些修改,但現在的成績還不是很好的。
祝英台這個人物對我不應該是生疏 的,可是又確實生疏得很!祝英台形象的片斷曾經停留在我腦子裏若干年,這些片斷是我過去演出傳留下來的,今天必須把這些不完整的片斷丢掉,我在主觀上有把這個人物進行重新創造的打算,可是拍攝的結果,還是有很大不足的地方。
「梁祝」的攝製過程是這 樣的:先把全部唱詞和說白錄好音,然後跟聲帶配畫面(我在一九四七年拍「祥林嫂」也是這樣的,常常在臨拍感到聲帶過門太長,只好剪掉,所以音樂跳動得很厲害)。
「梁祝」的全部錄音是在去年三月完成的,正式開拍是七月一日,時間的相隔和棑練中有所體 會想改進的地方事實已經不可能了,同時拍的時候的情緒,往往與錄音時有出入,也祗好遷就已錄好的聲帶了。另一方面滿懷着對祖國第一部大型彩色片的責任感,也就小心翼翼地,隨着上影攝製組實驗性的拍攝而工作下去。攝影機對於我還是不大熟悉,惟恐「出鏡頭」和防止其他問題的發生,也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緊張。不巧正碰上大熱天,室外經常九十多度,攝影棚裏加上十幾萬華脫的燈光,氣温就比室外增加了十多度,這樣酷熱也多少影響了工作的情緖。當我年終作拍片小結的時候,內心很覺不安;在片子裏沒有完成我應該和可以完成的塑造角色的任務。作爲一個演員的我,不只是遺憾,而是不安的痛苦!除了一些客觀原因以外,主要的還是由於自己的經驗和能力的不够。假使片中祝英台有點滴可取之處,那完全是導演桑弧和攝影師黃紹芬同志對我的補救。總之祝英台這個角色,還待繼續努力,深入硏究和塑造。
影片「梁祝」祗是我們祖國五彩電影的開端。我國的藝術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和越劇同樣優秀的許多地方戲曲,將 會拍成更多更好的影片。不斷地出現於觀衆面前。我光榮地參加了祖國自己攝製的第一部五彩電影的工作,深感「梁祝」五彩片是集體智慧創造的標誌。整個攝製過程,深深地敎育了我,那種大膽的創造、硏究、實踐、挖掘潛力,是何等的可貴!它使我體會到祗有在愉快的勞動中才能獲得眞正的幸福。
(錄自一九五四年「大衆電影」第15期)
我在攝影機前面范瑞娟
當我接到拍攝「梁山伯與祝英台」五彩片通知的時候,我懐着喜悦和驚惶的心情接受了這一光榮任務。
這齣戲在民間流傳極廣,多年來我自己也演過了無數次,我很喜愛梁山伯這個人物 。
把舞台劇搬上銀幕,雖然是舞合紀錄片,但它必須適應電影藝術的一些耍求,因而表現方法就與舞台演出不完全一樣,從劇本 到表演方法,都變動了不少,逐幕逐場都有修改,改動得比較大的是「樓台會」那場戲。這樣,我自然也得對角色的性格作更進一步的硏究。
開始我想把舞台上的表演方法完全抛棄,重新創造一套,後來發現這樣作是不實際的,因爲我發現只有把舞台實踐所積累起 來的經驗加以提高發展,才能在影片中創造得更完整。
在影片拍攝前,我思想上也作了一些準備,可是一站到攝影機前,問題就 不像我想像的簡單了,也許由於我並沒有掌握好舞台技巧和電影技巧的不同的緣故。譬如:唱詞及某些說白都必須在拍攝前錄音,到拍攝時再將聲帶放出來,演員要隨着聲帶音樂的節拍動作,這時思想感情都集中注意在聲帶上,特別在音樂過門中斷和說白的時候更困難。有時候弄得非常緊張,使感情無法控制。本來台詞是幫助思想感情的,這樣台詞却影響了感情的集中。
在表演方面也不同於舞台的 自由方便,表演地位也受到一些限制,拍攝時半步也不能馬虎,如果隨便上前一步便會遮住對面演員的光源,要是向左右移動,又會出畫面,所以鏡頭幅度和燈光確定你什麽地位,就得在這個地位裏表演,當時我身子朿縛得像被繩子捆着一樣。此外在一百度左右的燈下工作,流汗過多,容易疲勞,精神亦不易振作。但是,在同志們的幫助下,我終於以最大的勇氣和力量克服了這些困難。
這次拍攝的 任務總算是完成了,如果說有什麽成績的話,那麽應該歸功於黨的正確領導和全體同志的努力,通過這次拍片的任務,使我感覺到做一個演員責任的重大,今後我要更加努力提高,以便多多貢獻自己的力量,使藝術更好地爲人民服務。
(錄自一九五四年「大衆電影 」第15期)
梁山伯與祝英台
唱詞
一.別親
合唱:上虞縣,祝家村,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她只見,讀書人,南來北往,女孩兒,要出門,難如登天。
公唱:英台作事太任性,竟想讀書上 杭城,只有男兒求功名,那有閨女出遠門。
二.草橋結拜
英唱:風和日麗花如錦。
銀唱:女扮男裝出遠門。
英唱:走了一程又一程。
銀唱:來此已是草橋亭。
英:銀心,我們到亭內息足一會。
山唱:離故鄕,別雙親, 求學上杭城。見前面,古涼亭,叫聲四九停一停。……………………
山:怎麼,令妹也想出門讀書?
英:仁兄有所不知。
英唱:我家有個小九妹,聰明伶俐人欽佩,此番求學上杭城,九妹一心想同來。我想男兒固須經書讀,女孩兒讀書也應該,只怪 我爹爹太固執,終於留下小九妹。
山:妙哉高論,妙哉高論!
山唱:仁兄宏論令人敬,志同道合稱我心,男女都是父母生,女孩兒讀書明理也應該。
英唱:我只道天下男子一般樣,難得他也爲女子抱不平。
山唱:像這般良朋益友世間少。我有意與他結爲兄弟盟。
山:祝仁兄,小弟有言祗是難以啓齒。
英:仁兄有何見敎?
山唱:想山伯無兄又無弟。亦無 妹,亦無姐,有緣千里來相會,得遇仁兄心歡喜,意欲與你兩結拜,未知仁兄可願意?
英唱:多承仁兄不見棄,金蘭結義爲兄弟 ,從此讀書有良伴,小弟那有不願意。
英:話雖如此,只是旅途未帶香燭。
山:不妨撮土爲香,請問仁兄今年…?
英:小弟一十六歲。
山:噢,我今年已一十七歲了。
英:有道長者爲兄,幼者爲弟,請上受我一拜。
山:受我一拜。
三.同窗
合唱:梁山伯,祝英台,同窗共讀兩無猜。一個是說古論今喜有伴。一個是噓寒問暖常關懷。冬去春來容易過,匆匆過了三長載。
英:噯,你看什麼?
山唱:賢弟啊,你我同窗三年整,今日忽見耳環痕,祗有女子戴耳環,賢弟啊,你穿耳朶爲何因?
英唱:梁兄你做文章不專心,爲什麽看來看去看不停?若說我的耳環痕,想起當年眞笑死人!祝家村年年有 廟會,村人叫我扮觀音。
山:哦。
英唱:以後你再瞎猜疑,我就要……
山唱:哦!賢弟不必怒氣生。
四.託媒
銀:梁相公,先生喚你。
山:哦,賢弟少待,愚兄去去就來。
銀:小姐,員外又有信來了。
銀:是不是又來催我們囘去?
英唱:離家讀書已三載,老父是封封家書催我囘。如今有病盼兒歸,我難捨知心梁山伯。
銀唱:小姐呀,你旣然難捨梁相公,倒不如拜託師母做大媒。
英:師母啊!
英唱:老師敎誨恩如海,又承師母好看待。
師母 :不用客氣。
英唱:師母啊,草橋結義梁山伯,同窗共硯三長載。
師母:這個我早已知道,
英唱:三長載,三長 載,我有滿腹心事口難開。
師母:英台,有話但講無妨。
英唱:英台原是喬裝扮。
師母唱:師母心裏早明白。
英:什麽?師母你早就明白。
英唱:袖內取出玉扇墜,交與師母……
師母唱:爲何來?
英唱:啊師母啊!雪 白蝴蝶玉扇墜,煩交義兄梁山伯,倘得師母來玉成,大恩大德難忘懷。
師母唱:英台果是多情女,山伯有德也有才,師母願意做 大媒,梁山伯配祝英台。
五.十八相送
合唱: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捨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錢塘道上來。
英唱:出了城,過了關,只見那山上樵夫將柴砍。
山唱: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英唱:他爲何人把柴 打?你爲那個送下山?
山唱:他爲妻子把柴打,我爲你賢弟送下山。
英唱:過了一山又一山,
山唱:前面到了鳳 凰山。
英唱:鳳凰山上百花開,
山唱:缺少芍藥共牡丹。
英唱: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難。
山唱:你家牡丹雖然好,路遠迢迢摘不來。
英唱:靑靑楊柳淸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梁兄啊,英台若是紅妝女,梁兄你願不願配鴛 鴦?
山唱: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銀唱:前面到了一條河。
四唱:飄來一對大白鵝。
英唱: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後面叫哥哥。
銀唱:你家相公像隻鵝。
英唱:可嘆你梁兄像隻呆頭鵝。
山唱:旣然 我是呆頭鵝。從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英唱:眼前一條獨木橋,梁兄,我心又慌胆又小。
山唱:愚兄扶你過橋去。
英:你與我,好一比,牛郞織女渡鵲橋。
英唱:這裏還有一口井,不知井水多少深。你看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山:啊?
山唱:愚兄明明男子漢,你爲何將我比女人。
山唱:前面到了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
英唱:觀音大 士媒來做,來來來,你我雙雙來拜堂。
山唱:哎,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銀唱:遠遠過來一頭牛,
四唱:牧童緊跟牛背後。
英唱:對牛彈琴牛不懂。可嘆你梁兄笨如牛。
山唱:哎,賢弟說話好氣人,將我比牛不該應。四九跟我囘山去,不送你英台到長亭。
英唱:梁兄,小弟說話不留心,梁兄休要怒氣生,還念同窗手足情,就送小弟到長亭。 合唱:十八里相送到長亭,十八里相送到長亭,
英唱:你我鴻雁兩分開,未知梁兄可曾妻房配。
山唱: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爲何來?
英唱:若是仁兄親未定,小弟替你做大媒。
山唱:賢弟替我來做媒,未知千金那一位?
英唱:就是 我家小九妹,未知梁兄可喜愛?
山唱:九妹今年有幾歲?
英唱:與我同年乃是變胞胎。
山唱:九妹與你可相像?
英唱:她品貌就像祝英台。
山唱:未知仁伯肯不肯?
英唱:家父囑我選英才。
山唱:多謝賢弟來玉成。
英唱:梁兄花轎早來抬。我約你,七巧之時…
山:哦,七巧……
英唱:我家來。
山:哦
合唱:臨別依依難分開,心中想說千句話,萬望你梁兄早點來。
六.思祝
山唱:自從英台別我歸,書房寂寞粱山伯。記得那日送他下山去,在長亭與我做大媒,說道家有小九妹,品貌就像祝英台。只怕是山伯貧寒祝家富,貧富難以成婚配。
山:師母。
師母:山伯,看你心神不寧,爲了何事?
山:師母,弟子思念家鄕。
師母:思念家鄕就該歸去,我有一事正要吿訴於你。
山:師母請講。
師母唱:英台與你同窗共讀有三載,她的心事你可明白?你此去是否訪英台?再問你她到底是男還是女裙釵?
山唱:賢弟囘家我常關懷,師母你問男問女好奇怪。
師母唱:她臨行有言曾相託,託我替她做大媒,信物就是玉扇墜。
山唱:但不知賢弟要娶誰?
師母唱:山伯呀,英台原是女子扮。
山:英台是個女的?
師母:是呀!
山:英台是個女的。
山:如此說來,英台就是九妹,九妹就是英台。
山唱:英台她自己做媒自己配。
師母:旣有 婚約,理應早去求親,你即刻禀明先生,下山訪英台去吧!
山:多謝師母,多謝師母。
七.囘十八
合唱:離書房 ,下山崗,匆匆前往。
合唱:想起了十八里相送心花放。
山唱:她說是家有牡丹等我摘,她說是水裏鴛鴦兩成雙。
山唱:她說是獨木橋上織女會牛郞,
山唱:她說是觀音面前好拜堂。一樁樁比喩都猜不透,英台呀,我眞是泥塑、木雕的梁兄長!
山唱:眼前已是長亭在,在長亭親口許九妹。想不到九妹就是祝英台。英台,你這個媒呀做得對!袖中取出玉扇墜,歡歡喜喜 藏起來。英台叫我祝家早相會,恨不得揷翅飛到她妝台。
八.勸婚
銀:小姐,梁相公快要來了。
英:你怎知道?
銀:昨夜花燭結了雙蕊,常言道燭花雙蕊喜事來。
公:喜事,事喜,哈哈哈…
公唱:英台,你的喜事來了。今日媒人我家來,爲父將女兒親事配。
英唱:爹爹將女兒終身配?
公唱:天賜良緣稱心懷。
英唱:爹爹將女兒許與誰?
公唱:他就是有財有勢太守之子馬文才。
英:爹爹,女兒……女兒不配。
公:門當戶對,怎說不配?
英: 女兒不嫁。
公:爲何不嫁?
英:女兒願侍奉爹爹,終老一生。
公:噯,爲父也何嘗捨得你離開膝下,怎奈女大當 嫁,爲父豈能誤了兒的靑春。
英:爹爹,女兒,女兒不願。
公:哦,你在杭城讀書時節,莫非……
公:銀心,你 陪小姐讀書三載,做了些什麽?講!
英:銀心,但說無妨。
銀:小姐在杭城讀書三載,與那會稽梁山伯相公……
公:梁山伯………
銀:義結金蘭,形影不離。
公:哦。
銀:十八里送別長亭,小姐還……
公:嗯!
銀唱:小姐還親口許九妹。…………………
公唱:我好言相勸勸不醒,却原來在外有了兒女情,美滿姻緣你不願,辜負我老父一片心,自從盤古分天地,那有閨女自定親?馬家是有媒有聘有父命,梁山伯他與我祝家難聯姻。…………………
九.樓台會
合唱:久別重逢梁山伯,不由我三分歡喜七分悲,但見他滿懐高興來相會,我只得强顏歡笑上樓台。
英:梁兄,你我長亭分手 ,別來可好?
山:好,賢妹家居,想必安適?
英:托梁兄之福也還好……梁兄此來,是路過還是特到?
山:特地 到此,一來與仁伯大人問安,二來想望望你家九妹。
英:九妹……
山唱:那一日錢塘道上送你歸,你說家有小九妹,長亭上面做的媒,愚兄是特地登門求親來。
英唱:梁兄呀!你道九妹是那一個,就是小妹祝英台。
山:愚兄知道就是賢妹啊!
山唱:梁山伯與祝英台,前世姻緣配攏來。
英唱:見他歡笑我心碎,他怎知爹爹已將我終身配。
山唱:久別重逢 應歡喜,你因何臉上皺雙眉?
英唱:梁兄呀!英台有件爲難事,要想明說口難開。
山:你我之間還有什麼話不能講的,儘說不妨。
英:梁兄,小妹自從別你囘家,爹爹作主,已將小妹……
山:啊?
英:已將小妹終身……
山:怎麽樣?
山唱:呀!見英台,終身二字方出口,臉帶愁容進繡闈,莫非她另行把婚配?倒叫我山伯費疑猜。
山:不會呀不會!
山唱:她在長亭自做媒,怎能够反覆無常另婚配?左思右想心已亂,倒不如前去問明白。…………………
銀:梁相公。
山:銀心,方才你家小姐言道,爹爹作主已將終身…
山唱:難道說,你家小姐已婚配?
銀:員外作主,將小姐終 身許與那,那……
山:啊?
銀唱:那太守之子馬文才。
銀:梁相公!梁相公!梁相公!
英:梁兄,梁兄!
英唱:梁兄特地到寒舍,小妹無言可安慰,畧備水酒敬梁兄……
山唱:想不到我特來討擾你酒一杯。
英唱:記得 草橋兩結拜,同窗共學三長載。情投意合相敬愛,此心旱許梁山伯。可記得你看出我有耳環痕,我面紅耳赤口難開。可記得十八里相送長亭路。我一片眞心吐出來,我叫你井中雙雙來照影,我叫你觀音堂上把堂拜。臨別親口許九妹,面囑你花轎早來抬,誰知道我與梁兄難成對,我爹爹允了馬家媒。我與梁兄難成婚,我爹爹受了馬家聘。我與梁兄難成偶,我爹爹飲過馬家酒。實指望天長地久夫妻配,想不到棒打鴛鴦兩分開。
山唱:英台說出心頭話,我肝腸寸斷口無言,金鷄啼破三更夢,狂風吹折並蒂蓮。我只道有情人終能成眷屬,誰 又知,今生難娶祝英合。滿懐悲憤何處訴,無限歡喜變成灰。
英:梁兄……
英唱:你千萬珍重莫心灰,這全是九妹將你害。
山:賢妹,愚兄决不怨你,你可知我爲你,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啊!
英:啊梁兄!
山唱:賢妹妹,我想你,衣 冠不整無心理。
英唱: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飯無滋味。
山唱:賢妹妹,我想你,那日不想到夜裏。
英唱:梁 哥哥,我想你,那夜不想到鷄啼。
山唱:你想我,我想你,
英唱:今生料難成夫妻。
山唱:袖中取出玉扇墜,雙 手奉還祝賢妹。
英唱:可恨信物難作憑,我枉托師母做大媒。
山唱:辭別賢妹囘家門。
英:梁兄,你這個樣子, 我……
山唱:我,我死在你家總不成。
英唱:啊!梁兄你休說傷心話,問梁兄今朝別後何時來?
山唱:囘家病好 來看你,只怕我短命夭殤不能來。
英:梁兄………
山:要是我有長和短,就在那胡橋鎭上立坟碑。
英:立坟碑, 立坟碑,紅黑二字刻兩塊,紅的刻上我祝英台,黑的刻上你梁山伯。梁兄啊!我與你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後也要成雙對。
十.臨 終
山:爹娘啊!兒與她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後也要成雙對!
十一.聞耗
英唱:落葉滿地秋風緊,一日相思一日深 ,梁兄呀,你幾時病好來看我,重叙草橋結拜情。
銀:小姐……方才四九前來報信,他說梁相公……
英:梁相公?
銀:梁相公他……他去世了。
銀:小姐!小姐!小姐!
十二.逼嫁
公:今朝吉日並良辰,馬家花轎已臨門。英台啊!女大當嫁有古訓,你快快梳粧莫任性。
公:三番二次勸兒梳粧,你爲何總是不理不睬,難道你還想念那梁山伯不成?想山伯 已死,人死不能復生,還是聽爲父之言,好好梳粧上轎。
公唱:你爲何千言萬語總勸不醒?
英唱:女兒立誓不嫁人!
公唱:禮法家敎誰敢違?
英唱:我寧死不上馬家門!
公唱:不上馬家又如何?
英唱:我與梁兄生不同羅帳死同坟!
公:豈有此理,想爲父替你攀了這門高親,難道還玷辱了你不成?你竟敢如此放肆,你,你,你要活活氣死你親生老父。
英唱:梁兄一死百念灰,老父逼嫁聲聲催,我胸中早有主意在,生死都隨梁山伯。
英:爹爹你一定要女兒上轎?
公:唔。
英:女兒就依從爹爹。
公:依了就好。
英:只是請爹爹依我一事。
公:講。
英唱:爹爹逼我 上轎行,女兒有事來求懇。轎前兩盞白紗燈,轎後三千紙銀錠,花轎先到胡橋鎭,英台要白衣素服祭兄坟。
公:英台,今天是我 兒于歸之期,你怎能白衣素服前去祭坟?
英唱:爹爹若是不答應,要我上轎萬不能。
銀:小姐。
公:也罷,我就 依你。可有一件,你須裏面穿紅,外面着白,等祭坟之後,脫去白衣素服,好到馬家交拜天地。銀心,速速服侍小姐梳粧上轎,不得有誤。
十三.禱墓
銀:停下……啓稟小姐,來此已是胡橋鎭,請小姐出轎。
英:梁兄,啊……
英唱:梁兄啊!不見梁兄見坟碑,呼天搶地哭嚎啕。樓台一別成千古,人世無緣同到老。梁兄啊!實指望天從人願成佳偶,誰知曉喜鵲未叫烏鴉叫。實指望你笙簫管笛來迎娶,誰知曉未到銀河就斷鵲橋,實指主大紅花轎到你的家,誰知曉白衣素服來祭禱。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
銀:小姐。
十四.化蝶
合:彩虹萬里鮮花開,花間蝴蝶成雙對。千年萬代不分開,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山伯與祝英台本事
這故事發生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中國東晉時代。
「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對靑年男女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的一個美麗的民間傳說,多少年來,在我國民間一直盛傳着這個故事。
浙江 上虞祝家村的祝員外有個女兒祝英台。她是個很有志氣的女孩子。一天,她在窗口看見遠處的大路上有不少書生來往,心裏非常羨慕,也增加了她耍到美麗的杭州去求學的决心。祝員外認爲一個女孩子沒有讀書的必耍,不許她外出。英台想出了一個妙計:假扮成卜卦先生,居然哄過了她的父親。祝員外疼愛女兒,見女兒堅决耍去,也就勉强的同意了。
祝英台和她的使女銀心,都女扮男裝,向杭州出 發了半路上,祝英台遇見了一位書生,叫梁山伯。他帶着他的書僮四九,也是到杭州去唸書的。二人互相交談,非常投契,於是就在草橋亭上結拜爲兄弟,一同上路。
梁山伯與祝英台同學了三年,感情非常好。祝英台愛上了梁山伯,但是梁山伯始終不知道她是個女 子。
英台的父親因想念女兒,來信叫女兒回家,祝英台臨走的時候,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她的師母,並請師母替她作媒,師母答 允了她的耍求。
在梁山伯送祝英台的途中,祝英台不斷地借物比喩,暗示自己是個女子。但忠厚淳樸的梁山伯,一直沒有理解她 的用意。最後祝英台只得假說她有個九妹,品貌和她相像,願意替梁山伯作媒,嫁給梁山伯。梁山伯接受了她的好意,祝英台臨別時,再三叮囑梁山伯,耍他盡快的去迎娶。
某一個夜晚,梁山伯正一個人靜靜地在書房裏想念着他的同學的時候,師母突然來把祝英台 託她作媒的事吿訴了梁山伯。梁山伯這才明白祝英台原是個女子,而她在長亭親口許婚給他的九妹,正是祝英台自己,這使梁山伯高興得不得了。他立刻就動程到祝家去求婚。沿路上一草一木都引起了他甜蜜的回憶。他責備自己太糊塗,辜負了祝英台在分別時的一片深情。
但是,這一對純潔的愛人却遭受了橫暴的摧殘。
(接上頁)
原來祝英台回家後,祝員外把她許配給了馬太守的兒 子馬文才。
梁山伯興冲冲地趕到祝家,可是他倆的婚事不能成功了。見面的時候,二人對他們不幸的遭遇感到悲憤。臨別時,二 人立下了「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後也耍成雙對。」的誓言。
梁山伯憂鬱成病,回家不久就死了。祝英台知道梁山伯死去的噩耗, 傷心極了,更堅定了她以身殉情的决心。當她被父親逼着出嫁的時候,她提出了一定耍到梁山伯墓前祭墓,否則寧死也不上轎的耍求。祝員外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了她的耍求。當花轎路過胡橋鎭梁山伯的墓前時,祝英台出轎,扶碑痛哭。突然颳起大風,飛砂走石,在雷電交加中,墳墓裂開了,祝英台跳入墳墓裏去,頃刻之間,風也停了,雨也停了,天空又晴朗起來。這時,梁山伯與視英台已化成一對美麗的蝴蝶,在鮮花叢中自由地飛舞着,他們永不分離。後來,人們爲傳頌他們的純潔的愛情,唱着:「千年萬代不分開,梁山伯與祝英台」。
(註「越」是「紹興」的古名,卽中國在文學上偉大的革命旗手魯迅先生的故鄕。)
從舞台到銀幕袁雪芳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個家喩戶曉的民間故事,各個劇種大都有這個劇目,對越劇來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是「看家戲」,是骨子老戲之一——過去雖然沒有一個完整的劇本記錄,都是師傅口傳下來,但是大家的腦子裏都有這齣戲。「梁祝」的劇情、唱詞,各個越劇班社也大致相同,不僅「梁祝」如此,其他的「骨子老戲」也如此。至於演出效果,那就完全决定於演員的修養了。
一九五二年,當我接到拍攝「梁祝」電影正式通知和電影劇本時,心裏非常 躊躇,因爲過去在科班時期,我雖然曾與馬樟花合演了這齣戲。及後新越劇改革的第三年(一九四四年)冬季,也和范瑞娟同志在一起演出,中間曾經過多次的硏究、修改和補充,使這個戲豐富了不少。但修改後的舞台本我沒有演過,電影受時間的限制,又壓縮了許多。電影本又吸收了川劇「柳蔭記」的一些創作。我深切體會到,同樣的故事可以用不同的演出方法來表演,而且根據各劇種的特點和他的地方色彩,也必然會產生不同的形式,例如川劇「柳蔭記」的劇本結構,情節安排、人物塑造、表演方法等等都是反映了川劇的含蓄幽默的特點,所以很統一,我們越劇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劇本到舞台演出,也反映了我們的地方色彩,人物性格以及語言,都比較單純明朗,假使兩者合而爲一,在風格上怎樣把它統一起來呢?我又怎麽來演電影劇本所刻劃的祝英台呢?此外,有些同志認爲:我是所謂善演悲劇的,祝英台這個角色,對我又是熟悉的;在性格上也有相似之處,祗要把我自已表演出來,就是栩栩如生的祝英台了。可是事實恰恰相反,我拿到劇本反覆閱讀之後,覺得很生疏,所謂善演悲劇,也就是容易落於原來的窠臼,在性格上的某些地方相似,也不等於叫祝英台表演我,而應該我去演祝英台。傅全香與范瑞娟同志屢次演出,給我更深地來體會「梁祝」的精神。因此對自己有進一步的耍求:「梁山伯與祝英台」本身的色彩是非常鮮明的,他們的思想行爲是單純可愛的,是一對富於理想的戀人。這對戀人的形象,是經過多少人的塑造,因此在劇本裏人物性格很生動。可是促使梁祝悲劇的主要人物祝公遠就顯得比較貧乏,對於這個人物的思想感情還缺乏深入的挖掘,因此,我們還不能很淸楚地看到:他爲什麽對女兒一方面那樣的寵愛,可是又那樣堅决地維護禮敎的傳統?我們希望能表達出祝英台對她父親的愛,然而當她父親成爲她幸福道路上的障礙的時候,她便痛苦地撕碎了父女的感情,堅决地衝破了障礙來實現她的理想。這些在舞台演出上感到疑惑的問題,在這次拍攝中,我們想努力作一些修改,但現在的成績還不是很好的。
祝英台這個人物對我不應該是生疏 的,可是又確實生疏得很!祝英台形象的片斷曾經停留在我腦子裏若干年,這些片斷是我過去演出傳留下來的,今天必須把這些不完整的片斷丢掉,我在主觀上有把這個人物進行重新創造的打算,可是拍攝的結果,還是有很大不足的地方。
「梁祝」的攝製過程是這 樣的:先把全部唱詞和說白錄好音,然後跟聲帶配畫面(我在一九四七年拍「祥林嫂」也是這樣的,常常在臨拍感到聲帶過門太長,只好剪掉,所以音樂跳動得很厲害)。
「梁祝」的全部錄音是在去年三月完成的,正式開拍是七月一日,時間的相隔和棑練中有所體 會想改進的地方事實已經不可能了,同時拍的時候的情緒,往往與錄音時有出入,也祗好遷就已錄好的聲帶了。另一方面滿懷着對祖國第一部大型彩色片的責任感,也就小心翼翼地,隨着上影攝製組實驗性的拍攝而工作下去。攝影機對於我還是不大熟悉,惟恐「出鏡頭」和防止其他問題的發生,也就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緊張。不巧正碰上大熱天,室外經常九十多度,攝影棚裏加上十幾萬華脫的燈光,氣温就比室外增加了十多度,這樣酷熱也多少影響了工作的情緖。當我年終作拍片小結的時候,內心很覺不安;在片子裏沒有完成我應該和可以完成的塑造角色的任務。作爲一個演員的我,不只是遺憾,而是不安的痛苦!除了一些客觀原因以外,主要的還是由於自己的經驗和能力的不够。假使片中祝英台有點滴可取之處,那完全是導演桑弧和攝影師黃紹芬同志對我的補救。總之祝英台這個角色,還待繼續努力,深入硏究和塑造。
影片「梁祝」祗是我們祖國五彩電影的開端。我國的藝術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和越劇同樣優秀的許多地方戲曲,將 會拍成更多更好的影片。不斷地出現於觀衆面前。我光榮地參加了祖國自己攝製的第一部五彩電影的工作,深感「梁祝」五彩片是集體智慧創造的標誌。整個攝製過程,深深地敎育了我,那種大膽的創造、硏究、實踐、挖掘潛力,是何等的可貴!它使我體會到祗有在愉快的勞動中才能獲得眞正的幸福。
(錄自一九五四年「大衆電影」第15期)
我在攝影機前面范瑞娟
當我接到拍攝「梁山伯與祝英台」五彩片通知的時候,我懐着喜悦和驚惶的心情接受了這一光榮任務。
這齣戲在民間流傳極廣,多年來我自己也演過了無數次,我很喜愛梁山伯這個人物 。
把舞台劇搬上銀幕,雖然是舞合紀錄片,但它必須適應電影藝術的一些耍求,因而表現方法就與舞台演出不完全一樣,從劇本 到表演方法,都變動了不少,逐幕逐場都有修改,改動得比較大的是「樓台會」那場戲。這樣,我自然也得對角色的性格作更進一步的硏究。
開始我想把舞台上的表演方法完全抛棄,重新創造一套,後來發現這樣作是不實際的,因爲我發現只有把舞台實踐所積累起 來的經驗加以提高發展,才能在影片中創造得更完整。
在影片拍攝前,我思想上也作了一些準備,可是一站到攝影機前,問題就 不像我想像的簡單了,也許由於我並沒有掌握好舞台技巧和電影技巧的不同的緣故。譬如:唱詞及某些說白都必須在拍攝前錄音,到拍攝時再將聲帶放出來,演員要隨着聲帶音樂的節拍動作,這時思想感情都集中注意在聲帶上,特別在音樂過門中斷和說白的時候更困難。有時候弄得非常緊張,使感情無法控制。本來台詞是幫助思想感情的,這樣台詞却影響了感情的集中。
在表演方面也不同於舞台的 自由方便,表演地位也受到一些限制,拍攝時半步也不能馬虎,如果隨便上前一步便會遮住對面演員的光源,要是向左右移動,又會出畫面,所以鏡頭幅度和燈光確定你什麽地位,就得在這個地位裏表演,當時我身子朿縛得像被繩子捆着一樣。此外在一百度左右的燈下工作,流汗過多,容易疲勞,精神亦不易振作。但是,在同志們的幫助下,我終於以最大的勇氣和力量克服了這些困難。
這次拍攝的 任務總算是完成了,如果說有什麽成績的話,那麽應該歸功於黨的正確領導和全體同志的努力,通過這次拍片的任務,使我感覺到做一個演員責任的重大,今後我要更加努力提高,以便多多貢獻自己的力量,使藝術更好地爲人民服務。
(錄自一九五四年「大衆電影 」第15期)
梁山伯與祝英台
唱詞
一.別親
合唱:上虞縣,祝家村,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她只見,讀書人,南來北往,女孩兒,要出門,難如登天。
公唱:英台作事太任性,竟想讀書上 杭城,只有男兒求功名,那有閨女出遠門。
二.草橋結拜
英唱:風和日麗花如錦。
銀唱:女扮男裝出遠門。
英唱:走了一程又一程。
銀唱:來此已是草橋亭。
英:銀心,我們到亭內息足一會。
山唱:離故鄕,別雙親, 求學上杭城。見前面,古涼亭,叫聲四九停一停。……………………
山:怎麼,令妹也想出門讀書?
英:仁兄有所不知。
英唱:我家有個小九妹,聰明伶俐人欽佩,此番求學上杭城,九妹一心想同來。我想男兒固須經書讀,女孩兒讀書也應該,只怪 我爹爹太固執,終於留下小九妹。
山:妙哉高論,妙哉高論!
山唱:仁兄宏論令人敬,志同道合稱我心,男女都是父母生,女孩兒讀書明理也應該。
英唱:我只道天下男子一般樣,難得他也爲女子抱不平。
山唱:像這般良朋益友世間少。我有意與他結爲兄弟盟。
山:祝仁兄,小弟有言祗是難以啓齒。
英:仁兄有何見敎?
山唱:想山伯無兄又無弟。亦無 妹,亦無姐,有緣千里來相會,得遇仁兄心歡喜,意欲與你兩結拜,未知仁兄可願意?
英唱:多承仁兄不見棄,金蘭結義爲兄弟 ,從此讀書有良伴,小弟那有不願意。
英:話雖如此,只是旅途未帶香燭。
山:不妨撮土爲香,請問仁兄今年…?
英:小弟一十六歲。
山:噢,我今年已一十七歲了。
英:有道長者爲兄,幼者爲弟,請上受我一拜。
山:受我一拜。
三.同窗
合唱:梁山伯,祝英台,同窗共讀兩無猜。一個是說古論今喜有伴。一個是噓寒問暖常關懷。冬去春來容易過,匆匆過了三長載。
英:噯,你看什麼?
山唱:賢弟啊,你我同窗三年整,今日忽見耳環痕,祗有女子戴耳環,賢弟啊,你穿耳朶爲何因?
英唱:梁兄你做文章不專心,爲什麽看來看去看不停?若說我的耳環痕,想起當年眞笑死人!祝家村年年有 廟會,村人叫我扮觀音。
山:哦。
英唱:以後你再瞎猜疑,我就要……
山唱:哦!賢弟不必怒氣生。
四.託媒
銀:梁相公,先生喚你。
山:哦,賢弟少待,愚兄去去就來。
銀:小姐,員外又有信來了。
銀:是不是又來催我們囘去?
英唱:離家讀書已三載,老父是封封家書催我囘。如今有病盼兒歸,我難捨知心梁山伯。
銀唱:小姐呀,你旣然難捨梁相公,倒不如拜託師母做大媒。
英:師母啊!
英唱:老師敎誨恩如海,又承師母好看待。
師母 :不用客氣。
英唱:師母啊,草橋結義梁山伯,同窗共硯三長載。
師母:這個我早已知道,
英唱:三長載,三長 載,我有滿腹心事口難開。
師母:英台,有話但講無妨。
英唱:英台原是喬裝扮。
師母唱:師母心裏早明白。
英:什麽?師母你早就明白。
英唱:袖內取出玉扇墜,交與師母……
師母唱:爲何來?
英唱:啊師母啊!雪 白蝴蝶玉扇墜,煩交義兄梁山伯,倘得師母來玉成,大恩大德難忘懷。
師母唱:英台果是多情女,山伯有德也有才,師母願意做 大媒,梁山伯配祝英台。
五.十八相送
合唱:三載同窗情似海,山伯難捨祝英台,相依相伴送下山,又向錢塘道上來。
英唱:出了城,過了關,只見那山上樵夫將柴砍。
山唱: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艱難。
英唱:他爲何人把柴 打?你爲那個送下山?
山唱:他爲妻子把柴打,我爲你賢弟送下山。
英唱:過了一山又一山,
山唱:前面到了鳳 凰山。
英唱:鳳凰山上百花開,
山唱:缺少芍藥共牡丹。
英唱: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要摘也不難。
山唱:你家牡丹雖然好,路遠迢迢摘不來。
英唱:靑靑楊柳淸水塘,鴛鴦成對又成雙。梁兄啊,英台若是紅妝女,梁兄你願不願配鴛 鴦?
山唱:配鴛鴦,配鴛鴦,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紅妝。
銀唱:前面到了一條河。
四唱:飄來一對大白鵝。
英唱: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後面叫哥哥。
銀唱:你家相公像隻鵝。
英唱:可嘆你梁兄像隻呆頭鵝。
山唱:旣然 我是呆頭鵝。從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英唱:眼前一條獨木橋,梁兄,我心又慌胆又小。
山唱:愚兄扶你過橋去。
英:你與我,好一比,牛郞織女渡鵲橋。
英唱:這裏還有一口井,不知井水多少深。你看井底兩個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山:啊?
山唱:愚兄明明男子漢,你爲何將我比女人。
山唱:前面到了觀音堂。送子觀音坐上方。
英唱:觀音大 士媒來做,來來來,你我雙雙來拜堂。
山唱:哎,賢弟越說越荒唐,兩個男子怎拜堂?
銀唱:遠遠過來一頭牛,
四唱:牧童緊跟牛背後。
英唱:對牛彈琴牛不懂。可嘆你梁兄笨如牛。
山唱:哎,賢弟說話好氣人,將我比牛不該應。四九跟我囘山去,不送你英台到長亭。
英唱:梁兄,小弟說話不留心,梁兄休要怒氣生,還念同窗手足情,就送小弟到長亭。 合唱:十八里相送到長亭,十八里相送到長亭,
英唱:你我鴻雁兩分開,未知梁兄可曾妻房配。
山唱: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問爲何來?
英唱:若是仁兄親未定,小弟替你做大媒。
山唱:賢弟替我來做媒,未知千金那一位?
英唱:就是 我家小九妹,未知梁兄可喜愛?
山唱:九妹今年有幾歲?
英唱:與我同年乃是變胞胎。
山唱:九妹與你可相像?
英唱:她品貌就像祝英台。
山唱:未知仁伯肯不肯?
英唱:家父囑我選英才。
山唱:多謝賢弟來玉成。
英唱:梁兄花轎早來抬。我約你,七巧之時…
山:哦,七巧……
英唱:我家來。
山:哦
合唱:臨別依依難分開,心中想說千句話,萬望你梁兄早點來。
六.思祝
山唱:自從英台別我歸,書房寂寞粱山伯。記得那日送他下山去,在長亭與我做大媒,說道家有小九妹,品貌就像祝英台。只怕是山伯貧寒祝家富,貧富難以成婚配。
山:師母。
師母:山伯,看你心神不寧,爲了何事?
山:師母,弟子思念家鄕。
師母:思念家鄕就該歸去,我有一事正要吿訴於你。
山:師母請講。
師母唱:英台與你同窗共讀有三載,她的心事你可明白?你此去是否訪英台?再問你她到底是男還是女裙釵?
山唱:賢弟囘家我常關懷,師母你問男問女好奇怪。
師母唱:她臨行有言曾相託,託我替她做大媒,信物就是玉扇墜。
山唱:但不知賢弟要娶誰?
師母唱:山伯呀,英台原是女子扮。
山:英台是個女的?
師母:是呀!
山:英台是個女的。
山:如此說來,英台就是九妹,九妹就是英台。
山唱:英台她自己做媒自己配。
師母:旣有 婚約,理應早去求親,你即刻禀明先生,下山訪英台去吧!
山:多謝師母,多謝師母。
七.囘十八
合唱:離書房 ,下山崗,匆匆前往。
合唱:想起了十八里相送心花放。
山唱:她說是家有牡丹等我摘,她說是水裏鴛鴦兩成雙。
山唱:她說是獨木橋上織女會牛郞,
山唱:她說是觀音面前好拜堂。一樁樁比喩都猜不透,英台呀,我眞是泥塑、木雕的梁兄長!
山唱:眼前已是長亭在,在長亭親口許九妹。想不到九妹就是祝英台。英台,你這個媒呀做得對!袖中取出玉扇墜,歡歡喜喜 藏起來。英台叫我祝家早相會,恨不得揷翅飛到她妝台。
八.勸婚
銀:小姐,梁相公快要來了。
英:你怎知道?
銀:昨夜花燭結了雙蕊,常言道燭花雙蕊喜事來。
公:喜事,事喜,哈哈哈…
公唱:英台,你的喜事來了。今日媒人我家來,爲父將女兒親事配。
英唱:爹爹將女兒終身配?
公唱:天賜良緣稱心懷。
英唱:爹爹將女兒許與誰?
公唱:他就是有財有勢太守之子馬文才。
英:爹爹,女兒……女兒不配。
公:門當戶對,怎說不配?
英: 女兒不嫁。
公:爲何不嫁?
英:女兒願侍奉爹爹,終老一生。
公:噯,爲父也何嘗捨得你離開膝下,怎奈女大當 嫁,爲父豈能誤了兒的靑春。
英:爹爹,女兒,女兒不願。
公:哦,你在杭城讀書時節,莫非……
公:銀心,你 陪小姐讀書三載,做了些什麽?講!
英:銀心,但說無妨。
銀:小姐在杭城讀書三載,與那會稽梁山伯相公……
公:梁山伯………
銀:義結金蘭,形影不離。
公:哦。
銀:十八里送別長亭,小姐還……
公:嗯!
銀唱:小姐還親口許九妹。…………………
公唱:我好言相勸勸不醒,却原來在外有了兒女情,美滿姻緣你不願,辜負我老父一片心,自從盤古分天地,那有閨女自定親?馬家是有媒有聘有父命,梁山伯他與我祝家難聯姻。…………………
九.樓台會
合唱:久別重逢梁山伯,不由我三分歡喜七分悲,但見他滿懐高興來相會,我只得强顏歡笑上樓台。
英:梁兄,你我長亭分手 ,別來可好?
山:好,賢妹家居,想必安適?
英:托梁兄之福也還好……梁兄此來,是路過還是特到?
山:特地 到此,一來與仁伯大人問安,二來想望望你家九妹。
英:九妹……
山唱:那一日錢塘道上送你歸,你說家有小九妹,長亭上面做的媒,愚兄是特地登門求親來。
英唱:梁兄呀!你道九妹是那一個,就是小妹祝英台。
山:愚兄知道就是賢妹啊!
山唱:梁山伯與祝英台,前世姻緣配攏來。
英唱:見他歡笑我心碎,他怎知爹爹已將我終身配。
山唱:久別重逢 應歡喜,你因何臉上皺雙眉?
英唱:梁兄呀!英台有件爲難事,要想明說口難開。
山:你我之間還有什麼話不能講的,儘說不妨。
英:梁兄,小妹自從別你囘家,爹爹作主,已將小妹……
山:啊?
英:已將小妹終身……
山:怎麽樣?
山唱:呀!見英台,終身二字方出口,臉帶愁容進繡闈,莫非她另行把婚配?倒叫我山伯費疑猜。
山:不會呀不會!
山唱:她在長亭自做媒,怎能够反覆無常另婚配?左思右想心已亂,倒不如前去問明白。…………………
銀:梁相公。
山:銀心,方才你家小姐言道,爹爹作主已將終身…
山唱:難道說,你家小姐已婚配?
銀:員外作主,將小姐終 身許與那,那……
山:啊?
銀唱:那太守之子馬文才。
銀:梁相公!梁相公!梁相公!
英:梁兄,梁兄!
英唱:梁兄特地到寒舍,小妹無言可安慰,畧備水酒敬梁兄……
山唱:想不到我特來討擾你酒一杯。
英唱:記得 草橋兩結拜,同窗共學三長載。情投意合相敬愛,此心旱許梁山伯。可記得你看出我有耳環痕,我面紅耳赤口難開。可記得十八里相送長亭路。我一片眞心吐出來,我叫你井中雙雙來照影,我叫你觀音堂上把堂拜。臨別親口許九妹,面囑你花轎早來抬,誰知道我與梁兄難成對,我爹爹允了馬家媒。我與梁兄難成婚,我爹爹受了馬家聘。我與梁兄難成偶,我爹爹飲過馬家酒。實指望天長地久夫妻配,想不到棒打鴛鴦兩分開。
山唱:英台說出心頭話,我肝腸寸斷口無言,金鷄啼破三更夢,狂風吹折並蒂蓮。我只道有情人終能成眷屬,誰 又知,今生難娶祝英合。滿懐悲憤何處訴,無限歡喜變成灰。
英:梁兄……
英唱:你千萬珍重莫心灰,這全是九妹將你害。
山:賢妹,愚兄决不怨你,你可知我爲你,一路上奔得汗淋如雨啊!
英:啊梁兄!
山唱:賢妹妹,我想你,衣 冠不整無心理。
英唱: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飯無滋味。
山唱:賢妹妹,我想你,那日不想到夜裏。
英唱:梁 哥哥,我想你,那夜不想到鷄啼。
山唱:你想我,我想你,
英唱:今生料難成夫妻。
山唱:袖中取出玉扇墜,雙 手奉還祝賢妹。
英唱:可恨信物難作憑,我枉托師母做大媒。
山唱:辭別賢妹囘家門。
英:梁兄,你這個樣子, 我……
山唱:我,我死在你家總不成。
英唱:啊!梁兄你休說傷心話,問梁兄今朝別後何時來?
山唱:囘家病好 來看你,只怕我短命夭殤不能來。
英:梁兄………
山:要是我有長和短,就在那胡橋鎭上立坟碑。
英:立坟碑, 立坟碑,紅黑二字刻兩塊,紅的刻上我祝英台,黑的刻上你梁山伯。梁兄啊!我與你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後也要成雙對。
十.臨 終
山:爹娘啊!兒與她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後也要成雙對!
十一.聞耗
英唱:落葉滿地秋風緊,一日相思一日深 ,梁兄呀,你幾時病好來看我,重叙草橋結拜情。
銀:小姐……方才四九前來報信,他說梁相公……
英:梁相公?
銀:梁相公他……他去世了。
銀:小姐!小姐!小姐!
十二.逼嫁
公:今朝吉日並良辰,馬家花轎已臨門。英台啊!女大當嫁有古訓,你快快梳粧莫任性。
公:三番二次勸兒梳粧,你爲何總是不理不睬,難道你還想念那梁山伯不成?想山伯 已死,人死不能復生,還是聽爲父之言,好好梳粧上轎。
公唱:你爲何千言萬語總勸不醒?
英唱:女兒立誓不嫁人!
公唱:禮法家敎誰敢違?
英唱:我寧死不上馬家門!
公唱:不上馬家又如何?
英唱:我與梁兄生不同羅帳死同坟!
公:豈有此理,想爲父替你攀了這門高親,難道還玷辱了你不成?你竟敢如此放肆,你,你,你要活活氣死你親生老父。
英唱:梁兄一死百念灰,老父逼嫁聲聲催,我胸中早有主意在,生死都隨梁山伯。
英:爹爹你一定要女兒上轎?
公:唔。
英:女兒就依從爹爹。
公:依了就好。
英:只是請爹爹依我一事。
公:講。
英唱:爹爹逼我 上轎行,女兒有事來求懇。轎前兩盞白紗燈,轎後三千紙銀錠,花轎先到胡橋鎭,英台要白衣素服祭兄坟。
公:英台,今天是我 兒于歸之期,你怎能白衣素服前去祭坟?
英唱:爹爹若是不答應,要我上轎萬不能。
銀:小姐。
公:也罷,我就 依你。可有一件,你須裏面穿紅,外面着白,等祭坟之後,脫去白衣素服,好到馬家交拜天地。銀心,速速服侍小姐梳粧上轎,不得有誤。
十三.禱墓
銀:停下……啓稟小姐,來此已是胡橋鎭,請小姐出轎。
英:梁兄,啊……
英唱:梁兄啊!不見梁兄見坟碑,呼天搶地哭嚎啕。樓台一別成千古,人世無緣同到老。梁兄啊!實指望天從人願成佳偶,誰知曉喜鵲未叫烏鴉叫。實指望你笙簫管笛來迎娶,誰知曉未到銀河就斷鵲橋,實指主大紅花轎到你的家,誰知曉白衣素服來祭禱。梁兄啊!不能同生求同死……
銀:小姐。
十四.化蝶
合:彩虹萬里鮮花開,花間蝴蝶成雙對。千年萬代不分開,梁山伯與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