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娜羅璐寶烈吉妲 再接再厲努力前程
在和法蘭奇仙納杜拉拍竣了「Never So Few」後,珍娜.羅璐寶烈吉妲感到了非常悲痛的後悔,因爲她知道在這部影片中,演出並不符理想,主要原因是她的英語對白太生硬了,法蘭奇仙納杜拉是一位出色的演員,言辭流利,演出精彩。不幸的是珍娜羅璐寶烈吉妲在這片中所担任女角色戲碼,未能充份表演她的演技長處。在兩相比較之後,雖免相形見拙。有一天她滿懷感觸,在片塲更衣室中悲從中來,埋頭痛哭達三小時之久。這時驚動了片場中人,看到了她情緒這樣不寧,趕忙勸她回家休息,暫時不用上鏡頭。其後這部新彩片拍唆後,美高梅影片公司當局,感到有些對她不住的地方,特跑到她的家裏表示歉意,他說他很抱憾事前未加詳細考慮,便叫她担任扮飾這份硬的角色,他很感謝她仍然能夠充份跟影片公司合作,將這部彩片拍竣,爲彌補前衍,美高梅影片公司當局特囑人爲她撰作適宜她個性戲碼的新影片劇本。片名「Ladyl」,仍然由她和法蘭奇仙納杜拉再度合拍,他們相信這部新片,將會使珍娜羅璐寶烈吉妲重振過去聲譽的。據說她主演那一部「所羅門與施芭」,將會是近年來有最優票房紀錄的彩片所以儘管外間對她有怎樣批評讕言,可是决不會使珍娜小姐的影星地位有絲毫動搖的。她對自己的事業非常重視珍惜,她是一個感情容易衝動的女人。據說她當年替意大利製片家主演一部描寫南斯拉未女抗敵英雄故事影片時,她扮飾女角要將秀髮剪短,造女戰士型角式,她感到非常煩惱,因爲她很珍惜她的秀髮,但因片担合約關係,又不能不遵從命令,結果這部影片拍竣部,她壞着悲償懊悔之心情,返回她的羅島別墅,閉門謝客不出,以示內心的憤恨,她承認會在家内痛哭了一晚。到現在她感到以前的行爲有點愚昧,想下到她拍(Never So Few)一片時也遭遇到煩惱,不過她最後表示决意再接再厲,以最大努力拍出這部新片(Ladyl)。
美高梅本年度出品
質與量較去年度為佳:
美高梅公司自本月起,展開龐大的甲級新片攻勢,現簡單的作綜合報導如下:
(1)「賓虛」"Ben Hur"是一部再度搬上銀幕,描寫羅馬大英雄事蹟的影片,由查路頓希士登,積鶴堅士,史提芬杯等合演,由金像導演威廉韋勒執導。
(2)「山上之屋」(Home From Hill)——金像大導演雲信曼李尼導演,羅拔米湛,綺蓮娜柏嘉及佐治比柏合演,是一部奇情片。
(3)「鐘聲大鳴」(Bell Are Ringing)——也是像導演雲佗曼李尼導演的一部風趣奇情喜劇,由茱蒂荷莉迪和甸馬田合演。
(4)「最後航程」(The Last Voyage)——安杜高史來監製兼導演,由本屆電影皇帝大衛尼雲與桃麗絲黛合演。
(5)「請不要吃菊」(Please Don't Eat Daisies)由珍嘉短篇小說集改編,查理士和斯任導演。
(6)「露台」(Gazebo)——繼「香吻緣」後格連福特與德琵雷諾再度合演,本片現正在美國上演,且獲一致佳評,票房成績甚高。
(7)「法律」(Law)由珍娜羅路寶烈妲主演。
此外麥西哥的莫德斯松馬製片公司,最近與美高梅公司簽訂合約,合作攝製由域德巴梅斯哥葉班尼斯名著小說改編的「新四騎士」(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cypse),攝製成本暫定六百萬美元,莫德斯松馬公司擁有葉班尼生平一百六十五種名著小說版權,在一年前曾經把葉班尼的另一部名著小說「五月花」(Flor De Mayo)搬上銀幕,由積皮連斯與柏杜魯雅曼德列治主演。
荷理活的後窗
嘉麗姬莉被人控告
與仙納杜拉等通姦
荷里活今年新聞特別多,最近轟動一時的「大新聞」,應該是新進女星嘉麗姬莉被控與「瘦皮猴」法蘭仙納杜拉等人通姦的醜聞了。
這段穢史,是嘉麗姬莉的離婚丈夫佐治第威向法院提出的。
佐治第威是個電視紅星,他和嘉麗姬莉於一九五一年結婚,而且生了一個五歲大的孩子。一九五五年,兩口子因爲意見不合,終告仳離。本來,離婚後就一乾二淨,什麽怨恨也沒有了,但問題就在小佐治身上,大家爭奪,先後四次在法庭相見,依然沒有結果。這次,佐治第威竟施辣手,公開控告他的妻子行爲不端,而向法院申請領養兒子小佐治。
佐治第威提出嘉麗姬莉的三位「姦夫」,除了法蘭仙納杜拉外,還有「酒店大王」歷哥希路頓,也就是伊莉莎白泰萊的第一任丈夫,和荷里活夜總會著名樂隊領班比利勞比茲。
這段醜聞結果如何呢?法院目前還沒有宣判,看來好戲還在後頭。
X X X
「學生兇手」提控訴
要賠償百五萬美元
「學生兇手」一片,早已在香港放映過,估料不到這片發行迄今,已近一年,最近却在美國開了一件相當轟動的大新聞來。
這新聞是製片人柴納克,演員奧信威爾斯,甸史托維路等五十七名有「關係」的人,成了被告,原告人納杉萊普,正是這片紀述的主人翁——甸史托維路所飾演者。
這片是根據實事改編的,納杉萊普去年才出獄(他在獄中渡過了卅四年),在波多黎各一家醫院服務。他說:他並不同意作者梅耶李文在書中用他的眞姓名,因此他控訴各人「利用他的姓名,相貌與個性,加以改變而圖利」。他認爲這會損害了他的名譽與權利,因此,他要求他們一共賠償一百五十一萬三千美元。
佛滋查魯腦患毒瘤
施手術後脫離危險
曾獲配角金獎的性格巨星查理士高賓,八二高齡尤作新郎,一時傳爲佳話;而另一位曾獲配角金像的老頭子巴里佛滋查魯,却身染重疾,怕會從此離開影壇。
巴里佛滋查魯以「與我同行」一片得獎,這位愛爾蘭的老伶人,今年已七十一歲了(他是一八八八年出生的)。他和已故的愛門格溫,都是影壇上最慈祥的老人,雖然他的態度常使人覺得有點嚕囌,但他的內心,對人是非常友善的。因此,在荷里活裏,他是最受人崇敬的老人。
在荷里活許多影星都尊稱他「叔叔」,而他對別人這樣稱呼他,也感到非常快意。
這次巴里佛滋查魯患的病症,相當嚴重,是腦部生了瘤。十月十五日,病勢轉劇,家人把他送進醫院,醫生檢驗一番後,認爲非施手術把這毒瘤割掉不可。家人聽說,却非常躭心,因爲巴里佛滋查魯已是一把年紀,要施手術,必然吃不消的,但不割又不行。
也許是積善者必有好報,巴里佛滋查魯施手術結果,情形却非常良好,目前已脫離危險時期,這老頭子可眞夠福氣呢。
X X X
貓王快要服役期滿
軍方護送大傷腦筋
再過三個月,「貓王」皮禮士利就服役期滿,要從西德返回美國了。
爲了這個問題,美國軍方,大感頭痛!
他們頭痛的是什麽?原來「貓王」赴西德服役後,德國青年對他的崇拜與迷戀,已達瘋狂程度,如果他們知道「貓王」返國行期,難保不會弄出一幕「攔途截劫」的好戲來。
因此,在「貓王」離開營地乘火車到港口登船的一段路程,怎樣才可以避免德國靑午男女的滋擾?西德比麥希雲鎮的美軍當局,現正進行草擬一項「安全護送皮禮士利離德返美」的計劃,聽說必要時,可能强迫「貓王」化裝離境呢。
X X X
兩個電影皇后屈充「臨記」
賓漢傳聲威奪人
放映時間長達三小時又卅七分鐘
一部放映時間長達三小時三十七分鐘的影片,即將跟我們見面。它就是美高梅重拍的「賓漢傳」。
據宣傳:它的成本高達五百萬鎊,等於一千四百萬美元,或八千萬元港幣。全片充滿緊張、刺激、和戲劇性,景色堂皇壯麗。片裏最精彩的一場戲,是馬車比賽。有人把這場戲稱爲「銀幕上從來最驚心動魄的戲。」
「賓漢傳」最初是一本小說,後來在舞台,後來又拍成默片。關於它的打破紀錄的事實,有如下述:
當美國一個內戰英雄於一八八〇年寫成這書之後,馬上成爲一本暢銷書。他費了七年時間才把它寫成。
它第一次被搬上銀幕是在一九二六年,是一部叫做「賓虛」的默片。當時的觀衆數字雖然沒有統計,但比任何一部影片都多。
現在重拍的「賓漢傳」籌備時間足有五年,在羅馬拍攝一年,剪接和錄音工作又費了九個月。
在演員名單中,有查路柏斯登、史提芬保、積鶴堅士、曉治格里菲夫、瑪花史葛、和新人喜雅哈麗烈。
在影片中出現的人共有二萬五千名,有對白的角色共有四百五十二個。
站在人羣中觀看馬車比賽的,「臨時演員」包括比提戴維絲、蘇珊希活、柯德莉夏萍、米格花拉、李察卑斯克、波利哥摩、和哈利比拉方提。
單是馬車比賽一幕戲,就已經用了四個月。拍這幕戲只用一個片場,這片場也是從來最大的一個,佔地十八英畝,上有四個巨大的石像,使到眞人和馬匹都渺小無比。所有的木材共四萬立方呎,並要有二百五十哩的鐵管和數百噸石膏來做建築工具。比賽塲可容一萬人。
這個偉大的片場現在還沒有拆毁,並可能一直保存下去,作爲羅馬一項永久的勝蹟。
爲了參加馬車比賽,查路頓希斯登和史提芬保要接受訓練三個月。
參加賽車比賽的馬匹七十八頭。有兩個醫生和二個護士經常當值,又有二個獸醫也在場,隨時準備不測。
整部影片所用的道具,共一百五十萬件,包括十八架馬車(九架用來訓練,九架用來比賽,勝利巡行用的花朶六萬朶,矛一千枝,劍三千把,以及作髮飾和鬍鬚用的頭髮四百磅。
拍片時要特別掘一個湖,並放進兩艘跟眞的一樣大小的羅馬戰船,以便拍海戰的特寫鏡頭。爲拍遠景用而製造的船則有五十艘。
服裝所用的衣料超過五萬二千碼,其中大部份要特別紡織的演員所穿的鞋子共一萬五千雙,都在三月內製成。在片裏出現的珠寶共有一萬二千件。
影壇秘密珍聞
對這次金像獎下賭注
美高梅錯有錯著
美高梅以爲「魂斷情天」的莎莉麥蓮一定可以獲得最佳女主角金像獎,特別在她身上來一次賭博。這場賭博當然輸了,但另一事又使美高梅無端端發達。欲知真相,且看下文。
五年時間並不算長,八部影片也不算多,但一向被人視爲「傻大姐」的莎莉麥蓮,竟能以這簡短的從影資歷在影壇放一異彩,使人對她刮目相看。她在「魂斷情天」(Some Came Running)中飾演一個類似流浪人的酒吧女郎,以演技精湛,獲得提名競選最佳女主角金像獎。雖然她終於被資格比她老得多的蘇珊希活擊敗,她的事業無疑的已獲得極大的鼓勵。
滿臉雀斑的莎莉麥蓮說:「酒吧女郎也不是一個容易演出的角色。製片人是在電視聽見我唱出一首失戀歌之後,才讓我一試。他不要把這角色演成淫蕩妖冶,而希望我表現出一個心靈痛苦的女郎。也許我對于酒吧女郎的遭遇特別感覺親切,所以我演來並不覺得困難。」
莎莉麥蓮今年二十四歲,身高五呎六吋,體重一百一十八磅,三圍尺碼是三十四吋,二十四时,三十四吋,不能算是肉彈。最初她在影片裏以「傻大姐」的姿態出現,但後的作品有更多機會使她發揮演技,她的戲路也較廣濶了。
這次她以「魂斷情天」一片競選金像獎,美高梅以爲她一定可以獲獎,特別在她的身上來一次賭博,買了一部喜劇「釣金龜」(Ask Any Girl),準備由她跟她在「八十日環遊世界」的拍檔大衛尼雲合演。可是,她在金像獎競爭中失敗,大衛尼雲則以「鴛鴦譜」獲得最佳男主角金像獎。美高梅雖然在她身上所下的賭注是輸去了,但大衛尼雲却使它無端端發達,眞可以說是「錯有錯着」,始終有一個金像獎演員替這部「釣金龜」挑大樑。
現在,莎莉麥蓮有一部影片「愛茜珍妮絲的故事」(The Elsie Janis Story),她在裏面再度施展歌喉和舞藝。她曾有十八年的音樂訓練,但她一向只在電視唱歌,國家廣播電台跟她簽訂的一九五九年度合約規定她在一年內露臉十次,代價高達三十萬美元。她對於這優厚的待遇,不禁聳肩說:「他們一定是人才缺乏了。」
莎莉麥蓮出生於美國維珍尼亞州一個優伶世家,父母有蘇格蘭和愛爾蘭血統。她在三歲便開始學習芭蕾舞,十六歲第一次在百老滙登台歌唱。到二十歲時,她在「普天同慶艷霓裳」裏做嘉露漢的捉刀人,表演一場精彩的舞蹈,獲得製片人夏華里士賞識,因此簽訂了電影合約。
她爲人極爲坦白,對於她的演技沒有什麽構造出來的解釋。她只是說:「我說是等待其他演員先說他的台詞,我然後說我的台詞,我想我是太懶了。」
她又說她的懶格性,在她那好像割草機的頭髮上也可以看到。她不願改變她的髮型,她的丈夫史提夫柏加也沒有反對。史提夫以前是個演員,現在轉行做製片人,正在日本開拍一部影片。他們有一個愛情結晶品,是個兩歲大的女兒史提芬妮。
「魂斷情天」所得到的成就,使她的自信心大爲提高。「現在我决意要做一個演員,」她說。至於她的歌喉和舞藝,認爲都是騙飯吃的,並不是她所擅長。
難堪金像獎的引誘
美高梅又籌備開拍
歌舞片 春前之日
「金粉世界」獲得九項最佳金像獎,使美高梅把擱置了十一年的計劃再拿出來。金像獎的吸引力最大
一九四八年,美高梅買了舞台劇「春前之日」(The Day Before Spring)的電影版權。十一年很快的過去了,仍然沒有開拍這片的跡象。但是在最近這個星期内美高梅的巨頭却要漏夜草擬計劃,準備儘快拍成這部歌舞片。
爲甚麼他們以前對這片會不理不睬,現在又這樣着急?原來這是爲了一個金像獎的緣故。
讀者當會記得,日前揭曉的金像獎名單中,美高梅的「金粉世界」囊括了最佳影片等九項金像獎,其中有一項較少人注意到的是最佳歌曲的金像獎。這項金像獎的得主是阿倫雷納(Alan Jay Lerner)和佛德烈勞(Frederick Loewe)
但這兩人跟「春前之日」又有什麼關係?
原來「春前之日」是他們最早在紐約演出的歌舞劇。這次他們以「金粉世界」獲得金像獎之後,馬上成爲荷里活的紅員。最懂得生意眼的美高梅,恨不得現在恰好已經將「春前之日」拍成,以便乘時推出。退而求其次,則現在趕快籌備開拍,也不失是聰明的辦法。
阿倫雷納和佛德烈勞是音樂界一對老拍檔,他們於一九四二年開始合作,由後者撰譜,前者作曲。以前「花都艷舞」獲得金像獎的電影劇本,又是出於他們兩人之手。他們可以稱得上多才多藝。
金粉世界歌曲最佳
「金粉世界」是由歌烈特的舞台劇「芝芝」改編的。在替這片撰寫樂曲時,他們兩人不獨能夠保持原來舞台劇的神髓,還特別爲演員加插一些樂曲,以適合演的才能。例如,梅禮士司花利亞在「金粉世界」開拍前在巴黎市面散步,他無意中向兩人說出心事:「你知道,我現在高興我不再年靑了」。兩人馬上得到靈感,撰寫了「我現在高興我不再年靑」一曲,讓他在影片結尾時唱出。結束這支歌是他從來唱出最令人感動的曲。
在英美兩國上演都獲得佳評的舞台劇「我的淑女」也是他們兩人由蕭伯納的「賣花女」改編,他們在劇裏將蕭伯納的精神善爲保存,是這劇獲得成功的最大因素。
阿倫雷納是一間著名女服製造公司總裁的兒子,父母一向不贊成他在娛樂界發展。但後來他在十八個月內寫成五百個廣播劇本,他的天才畢露,父母不再能阻止他了。
佛德烈勞則在很小的年紀便身娛樂界。九歲時他寫了幾首歌,他的鋼琴演奏又使他獲得一項獎章。但他的主要謀生辦法是參加有獎拳賽和在農場替人家的牛隻打烙印。
拍製歌舞片是一宗需要龐大資本的生意。荷里活近年來的歌舞片產量大減,就是這個緣故。但假如他們能夠在百老匯的舞台劇找到現成的題材,他們又將不會錯過機會。所以現在的歌舞片多數是由舞台劇改編。
今次「金粉世界」獲得最佳影片金像獎,是「花都艷舞」以來獲獎的第一部歌舞片。在今後一兩年内,荷里活大概又將會有較多人從事拍製歌舞片。阿倫雷納和佛德烈勞會成爲荷里活的忙人,又是可以預測到的。
電影小說
戰地尤物
在蠻烟瘴雨的甸緬北部,喀欽山區,有一小羣戰鬥人員,神出鬼沒地打游擊,那一帶,日軍差不多四萬人,而這一隊游擊隊只幾百人,可是,優勢的人數奈何劣勢的人數不得。
這一羣是喀欽人,以努東爲首,負責指揮的是美軍上尉湯雷諾,和英軍上尉德丹尼,另外幾個美軍大兵。他們的給養全靠空投。他們的後方在印度境内,隸屬中印緬作戰部。湯和喀欽人相處得好,游擊戰的目的在配合東南亞軍事,牽制日軍,打擊日軍。湯感到缺乏的是醫藥和醫護人員。那夜出擊,一個喀欽鬥士拜耶肚上重傷,因沒有嗎啡止痛,眼看沒法救治。湯給他一槍,省得他多捱痛苦。
湯和丹尼乘了柏生上校派來的飛機,飛到後方。柏生派司機靈加駕吉甫來接他倆,並且通知他倆儘管消遣一夜,如飲酒,玩女人……湯想起在紅十字會的瑪嘉烈茀芝,幸好靈加有辦法,開快車請她到來。和他們在夜總會玩。
說也凑巧,柏生上校來了。柏生帶着兩個朋友,男的喚作尼可李格斯,女的是嘉拉維小姐。尼可早從柏生口中知道這兩個軍人是緬北游擊英雄,傳奇人物,十分景仰。嘉拉和湯跳舞時,發覺湯面上留下瑪嘉烈的唇膏,不覺好笑。
「這作爲所有權的符號嗎?」她問。
「沒有什麼,不過美國式的打招呼罷了。」湯表示不在乎。「不算一回事,難道我們美國人的習慣令你吃驚?」
湯瞪着嘉拉半晌。「你還不到廿五歲,像聖誕禮物般得人喜愛。」他再打量一會。「我也在研究誰人的所有權,你,你屬於那位老紳士的嗎?」湯在接尼可。
「你很不客氣,」嘉拉說,「你愛戰鬥,隨時表現出來。」
湯在着着挑誘嘉拉,嘉拉不迎不拒,弄到他牙癢癢地。
尼可和嘉拉要走了。尼可說趕回卡華加去,茅舍在那裏,倘若他們有空,可去增光。
據瑪嘉烈說,這個尼可李格斯在印度有點名氣,表面做船務,說不定走鴉片,因爲他無所不爲。至於嘉拉,出入跟定他,形影不離,不消說,沒有太太之名,有太太之實。
第二天,他倆到總部見柏生。柏生雖是直屬上司,和湯的私交很好。湯要求,第一件請派軍醫,柏生叫他自己去找,提名後可以發委。第二件要藥物,包裝要穩固,以免扔破。第三要支援喀欽人,因爲日軍從宇巴齊機場進窺。柏生說已規劃攻擊宇巴齊,到時儘先通知。第四件要調靈加去山區服務,湯看這傢伙有胆量。柏生同意,但不知道他怎麽重視靈加。
X X X
湯和丹尼去卡華加渡假,那知一到旅館就接着尼可的柬,請他們即晚去他的茅舍參加派對。湯覺得稀奇。到時,更稀奇的是:所謂茅舍實是堂皇華貴的大厦,開着盛大的宴會,各國嘉賓雲集。他們見尼可時,才知道這裏晚晚都有派對,所以給他們的請柬顯得隨時有效。尼可特別喜客,要他倆來住,愛玩什麽都有。
嘉拉來打招呼,和湯在廊下看山景。湯不脫老粗本色,劈頭就問:「你住在這裏,和尼可在一起?」
嘉拉不作聲,由於他的話太唐突。湯拉住她不放。
「我告訴你一點事情,你放開我!」她說:「我和尼可住在這兒。那末,你可以安心回前方玩槍炮了吧?」
湯還不放棄。「我以爲尼可年紀大一點。」
你以爲年青的在世上隨時隨地佔盡優勢?」嘉拉反問。
「我只說在某一方面佔優勢罷了。」
下一天,嘉拉,湯,丹尼,一道騎馬遊山,在廟宇前,丹尼發抖,站不住。趕回去請杜里維醫生來,杜里維以爲可能是斑疹傷寒,丹尼自知是瘧疾。
過了幾天,丹尼好了一半。這時候,他和湯一直住在尼可家裏。尼可漸漸覺得湯不理三七廿一,向嘉拉下功夫,不禁心寒。他向嘉拉查問,嘉拉不認和湯有什麽特殊關繫。
嘉拉也感到湯着着進迫,沒有了期,非要擺脫他不可。她找個機會,老實告訴湯:她過着的豪奢生活,湯縱然相愛,也供應不起,這是頂現實的問題。湯一時啞口無言,因爲她說的是事實。
丹尼大好了,準備回山區。湯也請准柏生,調派杜里維醫生前去當軍醫。杜里維怨他不早通知,湯一笑置之。尼可因事入中國境,嘉拉沒有去。
那天,湯到處尋嘉拉,忽然聽見嘉拉應聲,叫他進來。他推門入去,那是是個洗澡間,嘉拉正在洗澡。他不禁面紅耳熱,以爲剛才聽錯了,趕忙道歉退出。那知嘉拉叫他坐下。嘉拉一邊冼一邊打話。
「你以爲戰事幾時結束?」她問。
「可能永沒了結。」
「倘若結束,你回美國幹什麽?」
「可能永不回去。在山區裏,生活簡單,更好。」
「你這樣消極,是不是因爲我?因爲我不願出賣愛情?」
「你的愛情出賣的,只論代價罷。」湯譏諷她只顧生活享受。
「我自己知自己事,」嘉拉並不辯論。
「你爲這點緣故叫我入來洗澡間?」
「不要太拘謹,在日本還男女同浴呢。」
湯的心情突然一變,本能地擁着她接吻。從接吻,他知道她不會堅拒,他盡量放肆。
在這短短的時間内,湯要對嘉拉坦白,他發覺自己當眞愛上嘉拉。在他回山區時,他要求嘉拉等尼可回來,跟尼可說明白,分手。
X X X
湯到山區時,發覺幾個土兵飲酒,而且和一個撣族女人鬼混。就在那一夜,日軍突然來襲,喀欽人倉猝應戰,損失很大,要不是新來的靈加抓着迫擊炮應戰,相信死亡更多。日軍達到殺傷目的,走了。
湯這次受傷。他對於日軍的突襲實在不明,因爲事前據探報,四十哩内沒有日軍,怎麼會突如其來。
靈加俘了一個日兵,才知道已方有内奸,一個喚作比連斯里和那撣族女人幹的,當即把他們分別處决。
杜里維因湯傷勢不輕,空運他去阿森基地軍醫院調理。同時在院的有若干喀欽戰士,因爲伙食問題和軍醫吵了一頓。柏生上校來了,悄悄吩咐湯,痊癒後回山區時,正好發動攻宇巴齊機場,喀欽人要掃數出動。滲透敵人,爆擊彈械及飛機是最大目標。湯要求支援,柏生答應將在中國邊境以卡車供應炸藥及機動重火器。
這一次,嘉拉尋來了,計劃着將來結婚同居的一切愉快生活。可是,湯變得憂抑。他因爲嘉拉還不能脫離尼可,一切都是空想。嘉拉覺他沒有勇氣面對現實。彼此都不愉快。
湯盡快回山區,依照計劃行事,出動人馬,一面派人接應中國邊境運出的軍品,一面窺伺宇巴齊機場。護送隊老不回來,湯十分焦燥,不管什麽,下令攻擊。這一個突襲雖然成功,喀欽人損失很重。到了他們退却時,半路發覺有大卡車和幾十個死屍,正是護送隊。據當地土人說,殺人的是中國方面叛變軍閥手下的軍隊,把一切槍械給養搶走了。湯一氣之下,帶隊進入中國境追踪。丹尼勸他不要冒昧,因爲出了自己戰鬥地區。湯不管只叫拍電報告柏生。
尋到一個地方,湯攻其無備,把叛軍解决了,而且檢得重慶的命令。湯不知其中眞相,以爲中國方面有意敵視盟軍。
柏生電召湯回後方,湯把靈加提升作少尉,代理指揮,然後動程。
一到後方,湯被扣留,早在意中。只有嘉拉來看他,她才直認和尼可爲盟軍做情報的,知道一切情形。這一次,上級對湯的控訴,單是擅殺一罪名已經夠受。
「我以爲你我關係完了,」湯說。
「永遠不會,我需要你,不是爲崇拜英雄,你做的事都對,但你要推說患了戰場疲累病。」她一心望他洗脫。
「我不能,嘉拉。」湯很堅决,他憑一股傻勁,要將事情的是非曲折分個明白,不怕上軍事法庭。
X X X
華京派的史隆將軍來了,他說湯雷諾閙的亂子太大。湯舉出檢得的重慶命令作爲辯護証據。
這一件事擴大,不徒然湯雷諾個人的罪狀問題,事實影响到中美邦交了。初時史隆將軍希望大事化爲小,倘若湯能向中國官方道歉,他的越境殺人罪名可以減到最低處分。然而湯堅持:理直氣壯,不能胡亂認錯。
在將要在軍事法庭進行起訴時,重慶來了一封公文,對於叛逆截刧一事,認爲遺憾,因此政府所發命令被誤用所致,事情既已明白,希望雷諾上尉免受控訴。」
史隆宣讀中國公文後,也向湯道賀。湯在飛囘喀欽山區前,已和嘉拉計議着將來如何組織家庭了。
——完——
GINA LOLLOBRIGIDA MAKES HER FIRST FILM IN U.S.A. AND HAS HOLLYWOOD AT HER FEET
"A thorough professional."
This sums up the opinion of everyone associated with Italy's beautiful Gina Lollobrigida, from the time of her arrival at Metro-Goldwyn-Mayer through the weeks in which she co-starred with Frank Sinatra in "Never So Few."
Since the film is Miss Lollobrigida's first in America, she was the object of more than casual observat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classic features and hour-glass figure which have made her an international symbol of feminine appeal, she left nothing to be desired. On the screen and off, Miss Lollobrigida is an eye stopper.
But what impressed her co-workers, from Sinatra to script clerk, was the fact that Miss Lollobrigida does not trade on her ample physical assets alone. From first pre-production conferences it was evident that she was gifted with an intuitive dramatic talent and a rapier-like intelligence.
No detail of a scene is too small to escape her attention. She has a capacity for intense concentration and is never satisfied. If her performance in a scene can be improved, she is eager to try, no matter how much additional effort and time is required. She is interested only in giving her best.
"My first stay in Hollywood was shorter than I would have liked it to be," declared Miss Lollobrigida, "but I had to return to Europe because of film commitments there. However, 1 plan to come back as often as possible. The people are most friendly, the climate is delightful and I enjoy the way of working. My permanent home will always be Rome, but it would be ideal to spend six months of each year in Italy and six months in Hollywood."
Although Miss Lollobrigida and Sinatra had never met prior to the filming of "Never So Few," she is a fan of his films. On her first night in Hollywood, she asked to see "Some Came Running," which at the time had not been released in Europe.
"Frank is one of the most relaxed, natural actors with whom I ever had the pleasure of working," she commented. "But I found this to be an illusion once we started our picture. No one I know works harder. And he has an excitement about him that stimulates everyone on the set."
It is interesting that Miss Lollobrigida, like Sinatra, had originally planned to make singing her profession rather than acting. She sees no reason why this should be unusual.
"All of the various arts have much in common," she said. "At school, I studied painting, drawing and sculpture as well as voice. I have sung in English, French and Italian, both in pictures and for recordings. Singing is excellent training for an actor. No matter how brilliant a voice may be, personality, expression and feeling play equally vital parts in capturing and holding the attention of an audience."
BACKGROUNDS FOR "NEVER SO FEW"
FILMED IN BURMA
There is every reason for the World War II Burma jungle battle scenes for Metro-Goldwyn-Mayer's "Never So Few" to be realistic. Director John Sturges and Millard Kaufman, who wrote the screen play from Tom Chamales' best-selling novel, knew what it was all about.
Sturges rose from Private to Captain in the Air Force and Kaufman from Private to First Lieutenant in the Marines. Between them, they saw action on every major front of the war, and both received the Bronze Star for combat injuries.
Frank Sinatra and Italy's beautiful Gina Lollobrigida in her first Hollywood movie are teamed in "Never So Few," with co-starring roles played by Peter Lawford, Steve McQueen, Richard Johnson, Paul Henreid, Brian Donlevy and Dean Jones.
Battle skirmishes along the Burma Road and other scenes with Kachin natives were filmed on a 27,000 mile location trip into Burma, Thailand and Ceylon. The picture is in Cinema-Scope and color.
SUMMARY
Frank Sinatra and Italy's beautiful Gina Lollobrigida, in her first Hollywood-made picture, form the exciting romantic combination of "Never So Few," Metro-Goldwyn-Mayer film version of Tom Chamales' best-seller.
Also playing leading roles in the CinemaScope and color film are Peter Lawford, Steve McQueen, Richard Johnson, Paul Henreid, Brian Donlevy and Dean Jones. Telling the story of an American Captain in command of 600 Kachin guerillas assigned to harass 40,000 Japanese troops in North Burma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story combines a vivid drama of fighting courage with a behind-the-lines love story.
An MGM location unit spent four months and travelled 27,000 miles to film the jungle sequences of the picture in Burma, Thailand and Ceylon.
"Never So Few" was produced by Edmund Grainger. John Sturges directed from a screen play by Millard Kaufman.
珍娜羅璐寶烈吉妲 再接再厲努力前程
在和法蘭奇仙納杜拉拍竣了「Never So Few」後,珍娜.羅璐寶烈吉妲感到了非常悲痛的後悔,因爲她知道在這部影片中,演出並不符理想,主要原因是她的英語對白太生硬了,法蘭奇仙納杜拉是一位出色的演員,言辭流利,演出精彩。不幸的是珍娜羅璐寶烈吉妲在這片中所担任女角色戲碼,未能充份表演她的演技長處。在兩相比較之後,雖免相形見拙。有一天她滿懷感觸,在片塲更衣室中悲從中來,埋頭痛哭達三小時之久。這時驚動了片場中人,看到了她情緒這樣不寧,趕忙勸她回家休息,暫時不用上鏡頭。其後這部新彩片拍唆後,美高梅影片公司當局,感到有些對她不住的地方,特跑到她的家裏表示歉意,他說他很抱憾事前未加詳細考慮,便叫她担任扮飾這份硬的角色,他很感謝她仍然能夠充份跟影片公司合作,將這部彩片拍竣,爲彌補前衍,美高梅影片公司當局特囑人爲她撰作適宜她個性戲碼的新影片劇本。片名「Ladyl」,仍然由她和法蘭奇仙納杜拉再度合拍,他們相信這部新片,將會使珍娜羅璐寶烈吉妲重振過去聲譽的。據說她主演那一部「所羅門與施芭」,將會是近年來有最優票房紀錄的彩片所以儘管外間對她有怎樣批評讕言,可是决不會使珍娜小姐的影星地位有絲毫動搖的。她對自己的事業非常重視珍惜,她是一個感情容易衝動的女人。據說她當年替意大利製片家主演一部描寫南斯拉未女抗敵英雄故事影片時,她扮飾女角要將秀髮剪短,造女戰士型角式,她感到非常煩惱,因爲她很珍惜她的秀髮,但因片担合約關係,又不能不遵從命令,結果這部影片拍竣部,她壞着悲償懊悔之心情,返回她的羅島別墅,閉門謝客不出,以示內心的憤恨,她承認會在家内痛哭了一晚。到現在她感到以前的行爲有點愚昧,想下到她拍(Never So Few)一片時也遭遇到煩惱,不過她最後表示决意再接再厲,以最大努力拍出這部新片(Ladyl)。
美高梅本年度出品
質與量較去年度為佳:
美高梅公司自本月起,展開龐大的甲級新片攻勢,現簡單的作綜合報導如下:
(1)「賓虛」"Ben Hur"是一部再度搬上銀幕,描寫羅馬大英雄事蹟的影片,由查路頓希士登,積鶴堅士,史提芬杯等合演,由金像導演威廉韋勒執導。
(2)「山上之屋」(Home From Hill)——金像大導演雲信曼李尼導演,羅拔米湛,綺蓮娜柏嘉及佐治比柏合演,是一部奇情片。
(3)「鐘聲大鳴」(Bell Are Ringing)——也是像導演雲佗曼李尼導演的一部風趣奇情喜劇,由茱蒂荷莉迪和甸馬田合演。
(4)「最後航程」(The Last Voyage)——安杜高史來監製兼導演,由本屆電影皇帝大衛尼雲與桃麗絲黛合演。
(5)「請不要吃菊」(Please Don't Eat Daisies)由珍嘉短篇小說集改編,查理士和斯任導演。
(6)「露台」(Gazebo)——繼「香吻緣」後格連福特與德琵雷諾再度合演,本片現正在美國上演,且獲一致佳評,票房成績甚高。
(7)「法律」(Law)由珍娜羅路寶烈妲主演。
此外麥西哥的莫德斯松馬製片公司,最近與美高梅公司簽訂合約,合作攝製由域德巴梅斯哥葉班尼斯名著小說改編的「新四騎士」(Four Horsemen Of The Apocacypse),攝製成本暫定六百萬美元,莫德斯松馬公司擁有葉班尼生平一百六十五種名著小說版權,在一年前曾經把葉班尼的另一部名著小說「五月花」(Flor De Mayo)搬上銀幕,由積皮連斯與柏杜魯雅曼德列治主演。
荷理活的後窗
嘉麗姬莉被人控告
與仙納杜拉等通姦
荷里活今年新聞特別多,最近轟動一時的「大新聞」,應該是新進女星嘉麗姬莉被控與「瘦皮猴」法蘭仙納杜拉等人通姦的醜聞了。
這段穢史,是嘉麗姬莉的離婚丈夫佐治第威向法院提出的。
佐治第威是個電視紅星,他和嘉麗姬莉於一九五一年結婚,而且生了一個五歲大的孩子。一九五五年,兩口子因爲意見不合,終告仳離。本來,離婚後就一乾二淨,什麽怨恨也沒有了,但問題就在小佐治身上,大家爭奪,先後四次在法庭相見,依然沒有結果。這次,佐治第威竟施辣手,公開控告他的妻子行爲不端,而向法院申請領養兒子小佐治。
佐治第威提出嘉麗姬莉的三位「姦夫」,除了法蘭仙納杜拉外,還有「酒店大王」歷哥希路頓,也就是伊莉莎白泰萊的第一任丈夫,和荷里活夜總會著名樂隊領班比利勞比茲。
這段醜聞結果如何呢?法院目前還沒有宣判,看來好戲還在後頭。
X X X
「學生兇手」提控訴
要賠償百五萬美元
「學生兇手」一片,早已在香港放映過,估料不到這片發行迄今,已近一年,最近却在美國開了一件相當轟動的大新聞來。
這新聞是製片人柴納克,演員奧信威爾斯,甸史托維路等五十七名有「關係」的人,成了被告,原告人納杉萊普,正是這片紀述的主人翁——甸史托維路所飾演者。
這片是根據實事改編的,納杉萊普去年才出獄(他在獄中渡過了卅四年),在波多黎各一家醫院服務。他說:他並不同意作者梅耶李文在書中用他的眞姓名,因此他控訴各人「利用他的姓名,相貌與個性,加以改變而圖利」。他認爲這會損害了他的名譽與權利,因此,他要求他們一共賠償一百五十一萬三千美元。
佛滋查魯腦患毒瘤
施手術後脫離危險
曾獲配角金獎的性格巨星查理士高賓,八二高齡尤作新郎,一時傳爲佳話;而另一位曾獲配角金像的老頭子巴里佛滋查魯,却身染重疾,怕會從此離開影壇。
巴里佛滋查魯以「與我同行」一片得獎,這位愛爾蘭的老伶人,今年已七十一歲了(他是一八八八年出生的)。他和已故的愛門格溫,都是影壇上最慈祥的老人,雖然他的態度常使人覺得有點嚕囌,但他的內心,對人是非常友善的。因此,在荷里活裏,他是最受人崇敬的老人。
在荷里活許多影星都尊稱他「叔叔」,而他對別人這樣稱呼他,也感到非常快意。
這次巴里佛滋查魯患的病症,相當嚴重,是腦部生了瘤。十月十五日,病勢轉劇,家人把他送進醫院,醫生檢驗一番後,認爲非施手術把這毒瘤割掉不可。家人聽說,却非常躭心,因爲巴里佛滋查魯已是一把年紀,要施手術,必然吃不消的,但不割又不行。
也許是積善者必有好報,巴里佛滋查魯施手術結果,情形却非常良好,目前已脫離危險時期,這老頭子可眞夠福氣呢。
X X X
貓王快要服役期滿
軍方護送大傷腦筋
再過三個月,「貓王」皮禮士利就服役期滿,要從西德返回美國了。
爲了這個問題,美國軍方,大感頭痛!
他們頭痛的是什麽?原來「貓王」赴西德服役後,德國青年對他的崇拜與迷戀,已達瘋狂程度,如果他們知道「貓王」返國行期,難保不會弄出一幕「攔途截劫」的好戲來。
因此,在「貓王」離開營地乘火車到港口登船的一段路程,怎樣才可以避免德國靑午男女的滋擾?西德比麥希雲鎮的美軍當局,現正進行草擬一項「安全護送皮禮士利離德返美」的計劃,聽說必要時,可能强迫「貓王」化裝離境呢。
X X X
兩個電影皇后屈充「臨記」
賓漢傳聲威奪人
放映時間長達三小時又卅七分鐘
一部放映時間長達三小時三十七分鐘的影片,即將跟我們見面。它就是美高梅重拍的「賓漢傳」。
據宣傳:它的成本高達五百萬鎊,等於一千四百萬美元,或八千萬元港幣。全片充滿緊張、刺激、和戲劇性,景色堂皇壯麗。片裏最精彩的一場戲,是馬車比賽。有人把這場戲稱爲「銀幕上從來最驚心動魄的戲。」
「賓漢傳」最初是一本小說,後來在舞台,後來又拍成默片。關於它的打破紀錄的事實,有如下述:
當美國一個內戰英雄於一八八〇年寫成這書之後,馬上成爲一本暢銷書。他費了七年時間才把它寫成。
它第一次被搬上銀幕是在一九二六年,是一部叫做「賓虛」的默片。當時的觀衆數字雖然沒有統計,但比任何一部影片都多。
現在重拍的「賓漢傳」籌備時間足有五年,在羅馬拍攝一年,剪接和錄音工作又費了九個月。
在演員名單中,有查路柏斯登、史提芬保、積鶴堅士、曉治格里菲夫、瑪花史葛、和新人喜雅哈麗烈。
在影片中出現的人共有二萬五千名,有對白的角色共有四百五十二個。
站在人羣中觀看馬車比賽的,「臨時演員」包括比提戴維絲、蘇珊希活、柯德莉夏萍、米格花拉、李察卑斯克、波利哥摩、和哈利比拉方提。
單是馬車比賽一幕戲,就已經用了四個月。拍這幕戲只用一個片場,這片場也是從來最大的一個,佔地十八英畝,上有四個巨大的石像,使到眞人和馬匹都渺小無比。所有的木材共四萬立方呎,並要有二百五十哩的鐵管和數百噸石膏來做建築工具。比賽塲可容一萬人。
這個偉大的片場現在還沒有拆毁,並可能一直保存下去,作爲羅馬一項永久的勝蹟。
爲了參加馬車比賽,查路頓希斯登和史提芬保要接受訓練三個月。
參加賽車比賽的馬匹七十八頭。有兩個醫生和二個護士經常當值,又有二個獸醫也在場,隨時準備不測。
整部影片所用的道具,共一百五十萬件,包括十八架馬車(九架用來訓練,九架用來比賽,勝利巡行用的花朶六萬朶,矛一千枝,劍三千把,以及作髮飾和鬍鬚用的頭髮四百磅。
拍片時要特別掘一個湖,並放進兩艘跟眞的一樣大小的羅馬戰船,以便拍海戰的特寫鏡頭。爲拍遠景用而製造的船則有五十艘。
服裝所用的衣料超過五萬二千碼,其中大部份要特別紡織的演員所穿的鞋子共一萬五千雙,都在三月內製成。在片裏出現的珠寶共有一萬二千件。
影壇秘密珍聞
對這次金像獎下賭注
美高梅錯有錯著
美高梅以爲「魂斷情天」的莎莉麥蓮一定可以獲得最佳女主角金像獎,特別在她身上來一次賭博。這場賭博當然輸了,但另一事又使美高梅無端端發達。欲知真相,且看下文。
五年時間並不算長,八部影片也不算多,但一向被人視爲「傻大姐」的莎莉麥蓮,竟能以這簡短的從影資歷在影壇放一異彩,使人對她刮目相看。她在「魂斷情天」(Some Came Running)中飾演一個類似流浪人的酒吧女郎,以演技精湛,獲得提名競選最佳女主角金像獎。雖然她終於被資格比她老得多的蘇珊希活擊敗,她的事業無疑的已獲得極大的鼓勵。
滿臉雀斑的莎莉麥蓮說:「酒吧女郎也不是一個容易演出的角色。製片人是在電視聽見我唱出一首失戀歌之後,才讓我一試。他不要把這角色演成淫蕩妖冶,而希望我表現出一個心靈痛苦的女郎。也許我對于酒吧女郎的遭遇特別感覺親切,所以我演來並不覺得困難。」
莎莉麥蓮今年二十四歲,身高五呎六吋,體重一百一十八磅,三圍尺碼是三十四吋,二十四时,三十四吋,不能算是肉彈。最初她在影片裏以「傻大姐」的姿態出現,但後的作品有更多機會使她發揮演技,她的戲路也較廣濶了。
這次她以「魂斷情天」一片競選金像獎,美高梅以爲她一定可以獲獎,特別在她的身上來一次賭博,買了一部喜劇「釣金龜」(Ask Any Girl),準備由她跟她在「八十日環遊世界」的拍檔大衛尼雲合演。可是,她在金像獎競爭中失敗,大衛尼雲則以「鴛鴦譜」獲得最佳男主角金像獎。美高梅雖然在她身上所下的賭注是輸去了,但大衛尼雲却使它無端端發達,眞可以說是「錯有錯着」,始終有一個金像獎演員替這部「釣金龜」挑大樑。
現在,莎莉麥蓮有一部影片「愛茜珍妮絲的故事」(The Elsie Janis Story),她在裏面再度施展歌喉和舞藝。她曾有十八年的音樂訓練,但她一向只在電視唱歌,國家廣播電台跟她簽訂的一九五九年度合約規定她在一年內露臉十次,代價高達三十萬美元。她對於這優厚的待遇,不禁聳肩說:「他們一定是人才缺乏了。」
莎莉麥蓮出生於美國維珍尼亞州一個優伶世家,父母有蘇格蘭和愛爾蘭血統。她在三歲便開始學習芭蕾舞,十六歲第一次在百老滙登台歌唱。到二十歲時,她在「普天同慶艷霓裳」裏做嘉露漢的捉刀人,表演一場精彩的舞蹈,獲得製片人夏華里士賞識,因此簽訂了電影合約。
她爲人極爲坦白,對於她的演技沒有什麽構造出來的解釋。她只是說:「我說是等待其他演員先說他的台詞,我然後說我的台詞,我想我是太懶了。」
她又說她的懶格性,在她那好像割草機的頭髮上也可以看到。她不願改變她的髮型,她的丈夫史提夫柏加也沒有反對。史提夫以前是個演員,現在轉行做製片人,正在日本開拍一部影片。他們有一個愛情結晶品,是個兩歲大的女兒史提芬妮。
「魂斷情天」所得到的成就,使她的自信心大爲提高。「現在我决意要做一個演員,」她說。至於她的歌喉和舞藝,認爲都是騙飯吃的,並不是她所擅長。
難堪金像獎的引誘
美高梅又籌備開拍
歌舞片 春前之日
「金粉世界」獲得九項最佳金像獎,使美高梅把擱置了十一年的計劃再拿出來。金像獎的吸引力最大
一九四八年,美高梅買了舞台劇「春前之日」(The Day Before Spring)的電影版權。十一年很快的過去了,仍然沒有開拍這片的跡象。但是在最近這個星期内美高梅的巨頭却要漏夜草擬計劃,準備儘快拍成這部歌舞片。
爲甚麼他們以前對這片會不理不睬,現在又這樣着急?原來這是爲了一個金像獎的緣故。
讀者當會記得,日前揭曉的金像獎名單中,美高梅的「金粉世界」囊括了最佳影片等九項金像獎,其中有一項較少人注意到的是最佳歌曲的金像獎。這項金像獎的得主是阿倫雷納(Alan Jay Lerner)和佛德烈勞(Frederick Loewe)
但這兩人跟「春前之日」又有什麼關係?
原來「春前之日」是他們最早在紐約演出的歌舞劇。這次他們以「金粉世界」獲得金像獎之後,馬上成爲荷里活的紅員。最懂得生意眼的美高梅,恨不得現在恰好已經將「春前之日」拍成,以便乘時推出。退而求其次,則現在趕快籌備開拍,也不失是聰明的辦法。
阿倫雷納和佛德烈勞是音樂界一對老拍檔,他們於一九四二年開始合作,由後者撰譜,前者作曲。以前「花都艷舞」獲得金像獎的電影劇本,又是出於他們兩人之手。他們可以稱得上多才多藝。
金粉世界歌曲最佳
「金粉世界」是由歌烈特的舞台劇「芝芝」改編的。在替這片撰寫樂曲時,他們兩人不獨能夠保持原來舞台劇的神髓,還特別爲演員加插一些樂曲,以適合演的才能。例如,梅禮士司花利亞在「金粉世界」開拍前在巴黎市面散步,他無意中向兩人說出心事:「你知道,我現在高興我不再年靑了」。兩人馬上得到靈感,撰寫了「我現在高興我不再年靑」一曲,讓他在影片結尾時唱出。結束這支歌是他從來唱出最令人感動的曲。
在英美兩國上演都獲得佳評的舞台劇「我的淑女」也是他們兩人由蕭伯納的「賣花女」改編,他們在劇裏將蕭伯納的精神善爲保存,是這劇獲得成功的最大因素。
阿倫雷納是一間著名女服製造公司總裁的兒子,父母一向不贊成他在娛樂界發展。但後來他在十八個月內寫成五百個廣播劇本,他的天才畢露,父母不再能阻止他了。
佛德烈勞則在很小的年紀便身娛樂界。九歲時他寫了幾首歌,他的鋼琴演奏又使他獲得一項獎章。但他的主要謀生辦法是參加有獎拳賽和在農場替人家的牛隻打烙印。
拍製歌舞片是一宗需要龐大資本的生意。荷里活近年來的歌舞片產量大減,就是這個緣故。但假如他們能夠在百老匯的舞台劇找到現成的題材,他們又將不會錯過機會。所以現在的歌舞片多數是由舞台劇改編。
今次「金粉世界」獲得最佳影片金像獎,是「花都艷舞」以來獲獎的第一部歌舞片。在今後一兩年内,荷里活大概又將會有較多人從事拍製歌舞片。阿倫雷納和佛德烈勞會成爲荷里活的忙人,又是可以預測到的。
電影小說
戰地尤物
在蠻烟瘴雨的甸緬北部,喀欽山區,有一小羣戰鬥人員,神出鬼沒地打游擊,那一帶,日軍差不多四萬人,而這一隊游擊隊只幾百人,可是,優勢的人數奈何劣勢的人數不得。
這一羣是喀欽人,以努東爲首,負責指揮的是美軍上尉湯雷諾,和英軍上尉德丹尼,另外幾個美軍大兵。他們的給養全靠空投。他們的後方在印度境内,隸屬中印緬作戰部。湯和喀欽人相處得好,游擊戰的目的在配合東南亞軍事,牽制日軍,打擊日軍。湯感到缺乏的是醫藥和醫護人員。那夜出擊,一個喀欽鬥士拜耶肚上重傷,因沒有嗎啡止痛,眼看沒法救治。湯給他一槍,省得他多捱痛苦。
湯和丹尼乘了柏生上校派來的飛機,飛到後方。柏生派司機靈加駕吉甫來接他倆,並且通知他倆儘管消遣一夜,如飲酒,玩女人……湯想起在紅十字會的瑪嘉烈茀芝,幸好靈加有辦法,開快車請她到來。和他們在夜總會玩。
說也凑巧,柏生上校來了。柏生帶着兩個朋友,男的喚作尼可李格斯,女的是嘉拉維小姐。尼可早從柏生口中知道這兩個軍人是緬北游擊英雄,傳奇人物,十分景仰。嘉拉和湯跳舞時,發覺湯面上留下瑪嘉烈的唇膏,不覺好笑。
「這作爲所有權的符號嗎?」她問。
「沒有什麼,不過美國式的打招呼罷了。」湯表示不在乎。「不算一回事,難道我們美國人的習慣令你吃驚?」
湯瞪着嘉拉半晌。「你還不到廿五歲,像聖誕禮物般得人喜愛。」他再打量一會。「我也在研究誰人的所有權,你,你屬於那位老紳士的嗎?」湯在接尼可。
「你很不客氣,」嘉拉說,「你愛戰鬥,隨時表現出來。」
湯在着着挑誘嘉拉,嘉拉不迎不拒,弄到他牙癢癢地。
尼可和嘉拉要走了。尼可說趕回卡華加去,茅舍在那裏,倘若他們有空,可去增光。
據瑪嘉烈說,這個尼可李格斯在印度有點名氣,表面做船務,說不定走鴉片,因爲他無所不爲。至於嘉拉,出入跟定他,形影不離,不消說,沒有太太之名,有太太之實。
第二天,他倆到總部見柏生。柏生雖是直屬上司,和湯的私交很好。湯要求,第一件請派軍醫,柏生叫他自己去找,提名後可以發委。第二件要藥物,包裝要穩固,以免扔破。第三要支援喀欽人,因爲日軍從宇巴齊機場進窺。柏生說已規劃攻擊宇巴齊,到時儘先通知。第四件要調靈加去山區服務,湯看這傢伙有胆量。柏生同意,但不知道他怎麽重視靈加。
X X X
湯和丹尼去卡華加渡假,那知一到旅館就接着尼可的柬,請他們即晚去他的茅舍參加派對。湯覺得稀奇。到時,更稀奇的是:所謂茅舍實是堂皇華貴的大厦,開着盛大的宴會,各國嘉賓雲集。他們見尼可時,才知道這裏晚晚都有派對,所以給他們的請柬顯得隨時有效。尼可特別喜客,要他倆來住,愛玩什麽都有。
嘉拉來打招呼,和湯在廊下看山景。湯不脫老粗本色,劈頭就問:「你住在這裏,和尼可在一起?」
嘉拉不作聲,由於他的話太唐突。湯拉住她不放。
「我告訴你一點事情,你放開我!」她說:「我和尼可住在這兒。那末,你可以安心回前方玩槍炮了吧?」
湯還不放棄。「我以爲尼可年紀大一點。」
你以爲年青的在世上隨時隨地佔盡優勢?」嘉拉反問。
「我只說在某一方面佔優勢罷了。」
下一天,嘉拉,湯,丹尼,一道騎馬遊山,在廟宇前,丹尼發抖,站不住。趕回去請杜里維醫生來,杜里維以爲可能是斑疹傷寒,丹尼自知是瘧疾。
過了幾天,丹尼好了一半。這時候,他和湯一直住在尼可家裏。尼可漸漸覺得湯不理三七廿一,向嘉拉下功夫,不禁心寒。他向嘉拉查問,嘉拉不認和湯有什麽特殊關繫。
嘉拉也感到湯着着進迫,沒有了期,非要擺脫他不可。她找個機會,老實告訴湯:她過着的豪奢生活,湯縱然相愛,也供應不起,這是頂現實的問題。湯一時啞口無言,因爲她說的是事實。
丹尼大好了,準備回山區。湯也請准柏生,調派杜里維醫生前去當軍醫。杜里維怨他不早通知,湯一笑置之。尼可因事入中國境,嘉拉沒有去。
那天,湯到處尋嘉拉,忽然聽見嘉拉應聲,叫他進來。他推門入去,那是是個洗澡間,嘉拉正在洗澡。他不禁面紅耳熱,以爲剛才聽錯了,趕忙道歉退出。那知嘉拉叫他坐下。嘉拉一邊冼一邊打話。
「你以爲戰事幾時結束?」她問。
「可能永沒了結。」
「倘若結束,你回美國幹什麽?」
「可能永不回去。在山區裏,生活簡單,更好。」
「你這樣消極,是不是因爲我?因爲我不願出賣愛情?」
「你的愛情出賣的,只論代價罷。」湯譏諷她只顧生活享受。
「我自己知自己事,」嘉拉並不辯論。
「你爲這點緣故叫我入來洗澡間?」
「不要太拘謹,在日本還男女同浴呢。」
湯的心情突然一變,本能地擁着她接吻。從接吻,他知道她不會堅拒,他盡量放肆。
在這短短的時間内,湯要對嘉拉坦白,他發覺自己當眞愛上嘉拉。在他回山區時,他要求嘉拉等尼可回來,跟尼可說明白,分手。
X X X
湯到山區時,發覺幾個土兵飲酒,而且和一個撣族女人鬼混。就在那一夜,日軍突然來襲,喀欽人倉猝應戰,損失很大,要不是新來的靈加抓着迫擊炮應戰,相信死亡更多。日軍達到殺傷目的,走了。
湯這次受傷。他對於日軍的突襲實在不明,因爲事前據探報,四十哩内沒有日軍,怎麼會突如其來。
靈加俘了一個日兵,才知道已方有内奸,一個喚作比連斯里和那撣族女人幹的,當即把他們分別處决。
杜里維因湯傷勢不輕,空運他去阿森基地軍醫院調理。同時在院的有若干喀欽戰士,因爲伙食問題和軍醫吵了一頓。柏生上校來了,悄悄吩咐湯,痊癒後回山區時,正好發動攻宇巴齊機場,喀欽人要掃數出動。滲透敵人,爆擊彈械及飛機是最大目標。湯要求支援,柏生答應將在中國邊境以卡車供應炸藥及機動重火器。
這一次,嘉拉尋來了,計劃着將來結婚同居的一切愉快生活。可是,湯變得憂抑。他因爲嘉拉還不能脫離尼可,一切都是空想。嘉拉覺他沒有勇氣面對現實。彼此都不愉快。
湯盡快回山區,依照計劃行事,出動人馬,一面派人接應中國邊境運出的軍品,一面窺伺宇巴齊機場。護送隊老不回來,湯十分焦燥,不管什麽,下令攻擊。這一個突襲雖然成功,喀欽人損失很重。到了他們退却時,半路發覺有大卡車和幾十個死屍,正是護送隊。據當地土人說,殺人的是中國方面叛變軍閥手下的軍隊,把一切槍械給養搶走了。湯一氣之下,帶隊進入中國境追踪。丹尼勸他不要冒昧,因爲出了自己戰鬥地區。湯不管只叫拍電報告柏生。
尋到一個地方,湯攻其無備,把叛軍解决了,而且檢得重慶的命令。湯不知其中眞相,以爲中國方面有意敵視盟軍。
柏生電召湯回後方,湯把靈加提升作少尉,代理指揮,然後動程。
一到後方,湯被扣留,早在意中。只有嘉拉來看他,她才直認和尼可爲盟軍做情報的,知道一切情形。這一次,上級對湯的控訴,單是擅殺一罪名已經夠受。
「我以爲你我關係完了,」湯說。
「永遠不會,我需要你,不是爲崇拜英雄,你做的事都對,但你要推說患了戰場疲累病。」她一心望他洗脫。
「我不能,嘉拉。」湯很堅决,他憑一股傻勁,要將事情的是非曲折分個明白,不怕上軍事法庭。
X X X
華京派的史隆將軍來了,他說湯雷諾閙的亂子太大。湯舉出檢得的重慶命令作爲辯護証據。
這一件事擴大,不徒然湯雷諾個人的罪狀問題,事實影响到中美邦交了。初時史隆將軍希望大事化爲小,倘若湯能向中國官方道歉,他的越境殺人罪名可以減到最低處分。然而湯堅持:理直氣壯,不能胡亂認錯。
在將要在軍事法庭進行起訴時,重慶來了一封公文,對於叛逆截刧一事,認爲遺憾,因此政府所發命令被誤用所致,事情既已明白,希望雷諾上尉免受控訴。」
史隆宣讀中國公文後,也向湯道賀。湯在飛囘喀欽山區前,已和嘉拉計議着將來如何組織家庭了。
——完——
GINA LOLLOBRIGIDA MAKES HER FIRST FILM IN U.S.A. AND HAS HOLLYWOOD AT HER FEET
"A thorough professional."
This sums up the opinion of everyone associated with Italy's beautiful Gina Lollobrigida, from the time of her arrival at Metro-Goldwyn-Mayer through the weeks in which she co-starred with Frank Sinatra in "Never So Few."
Since the film is Miss Lollobrigida's first in America, she was the object of more than casual observation. From the standpoint of the classic features and hour-glass figure which have made her an international symbol of feminine appeal, she left nothing to be desired. On the screen and off, Miss Lollobrigida is an eye stopper.
But what impressed her co-workers, from Sinatra to script clerk, was the fact that Miss Lollobrigida does not trade on her ample physical assets alone. From first pre-production conferences it was evident that she was gifted with an intuitive dramatic talent and a rapier-like intelligence.
No detail of a scene is too small to escape her attention. She has a capacity for intense concentration and is never satisfied. If her performance in a scene can be improved, she is eager to try, no matter how much additional effort and time is required. She is interested only in giving her best.
"My first stay in Hollywood was shorter than I would have liked it to be," declared Miss Lollobrigida, "but I had to return to Europe because of film commitments there. However, 1 plan to come back as often as possible. The people are most friendly, the climate is delightful and I enjoy the way of working. My permanent home will always be Rome, but it would be ideal to spend six months of each year in Italy and six months in Hollywood."
Although Miss Lollobrigida and Sinatra had never met prior to the filming of "Never So Few," she is a fan of his films. On her first night in Hollywood, she asked to see "Some Came Running," which at the time had not been released in Europe.
"Frank is one of the most relaxed, natural actors with whom I ever had the pleasure of working," she commented. "But I found this to be an illusion once we started our picture. No one I know works harder. And he has an excitement about him that stimulates everyone on the set."
It is interesting that Miss Lollobrigida, like Sinatra, had originally planned to make singing her profession rather than acting. She sees no reason why this should be unusual.
"All of the various arts have much in common," she said. "At school, I studied painting, drawing and sculpture as well as voice. I have sung in English, French and Italian, both in pictures and for recordings. Singing is excellent training for an actor. No matter how brilliant a voice may be, personality, expression and feeling play equally vital parts in capturing and holding the attention of an audience."
BACKGROUNDS FOR "NEVER SO FEW"
FILMED IN BURMA
There is every reason for the World War II Burma jungle battle scenes for Metro-Goldwyn-Mayer's "Never So Few" to be realistic. Director John Sturges and Millard Kaufman, who wrote the screen play from Tom Chamales' best-selling novel, knew what it was all about.
Sturges rose from Private to Captain in the Air Force and Kaufman from Private to First Lieutenant in the Marines. Between them, they saw action on every major front of the war, and both received the Bronze Star for combat injuries.
Frank Sinatra and Italy's beautiful Gina Lollobrigida in her first Hollywood movie are teamed in "Never So Few," with co-starring roles played by Peter Lawford, Steve McQueen, Richard Johnson, Paul Henreid, Brian Donlevy and Dean Jones.
Battle skirmishes along the Burma Road and other scenes with Kachin natives were filmed on a 27,000 mile location trip into Burma, Thailand and Ceylon. The picture is in Cinema-Scope and color.
SUMMARY
Frank Sinatra and Italy's beautiful Gina Lollobrigida, in her first Hollywood-made picture, form the exciting romantic combination of "Never So Few," Metro-Goldwyn-Mayer film version of Tom Chamales' best-seller.
Also playing leading roles in the CinemaScope and color film are Peter Lawford, Steve McQueen, Richard Johnson, Paul Henreid, Brian Donlevy and Dean Jones. Telling the story of an American Captain in command of 600 Kachin guerillas assigned to harass 40,000 Japanese troops in North Burma during World War II, the story combines a vivid drama of fighting courage with a behind-the-lines love story.
An MGM location unit spent four months and travelled 27,000 miles to film the jungle sequences of the picture in Burma, Thailand and Ceylon.
"Never So Few" was produced by Edmund Grainger. John Sturges directed from a screen play by Millard Kau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