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的話 阿Q正傳—從小說到電影
袁仰安
一
去年是魯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我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革命先軀者,籌備把「阿Q正傳」搬上銀幕,這已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現在「阿Q正傳」已將攝製完成,有鑑於「阿Q正傳」已是如此的流傳在廣大的青年羣衆之間,作為一個自始就策劃着這部影片的製作者而又是導演的我,認爲有把「阿Q正傳」從小說變爲電影的過程來談一談的需要。在這裡我並不想說些全片的攝製工作如何艱巨,態度如何認眞的話,因爲成績總會擺在觀衆的面前來受到攷験,我只是要追述一下,我們對改編「阿Q正傳」應有的認識,以及在處理道一部作品的時候所最後選擇的道路,如果讀者們讀了本文以後,從而能鉤在看電影時加深對魯迅先生和「阿Q正傳」的體會,那就是我所冀求的了。
二
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已是一九二一年間的事,當時是每期一篇的發表在北京「晨報」上的,鲁迅先生說得很清楚,這並不眞是某一個人的傳記,而是「在我的心目中已有好幾年」的一個「影象」,這是什麼加入了那些人物,也是爲了更有力地表現出「阿Q正傳」的時代性和人物的典型性,並且借了劇中的衆多人物把魯迅先生筆下的社會來了一個剖視。他在最後監獄的一幕中,加上一個真正的革命黨馬育才,以他在獄中受苦來道破了辛亥革命的本質和失敗的原因,達到了教育觀衆的效果。
許幸之先生的改編又不同了,他雖然加入了「孔乙己」和「藥」等小說中的人物,主要還是根據了原著的次序而寫的。不過,許先生把吳媽加重描寫了,使她成爲具有反抗性的悍烈女人,同時把阿Q寫成一個愚昧低能的懦夫,說明了這兩種類型的人物都是當時社會環境的犧牲品。
此外,他還增加了許多情節,主要是把當時社會的黑暗,罪惡和弱點,都集中在阿Q一人身上,表現出魯迅先生所稱的「國民性」。
有這兩個劇本珠玉在前,愈後使我們覺得拍攝「阿Q正」絶對不能不經通最愼密的準備,現在讓我們先看一下原著的內容吧。
三
鲁迅先生的「阿Q正傳」,一共分為九章;每一章都有一些具體的故事綫索,第一章的「序」,是說阿Q自認爲趙秀才的本家而受到趙太爺的屈辱的;第二章「優勝記畧」在確定了阿Q的短工的身份之後,就描寫他的精神勝利法和在社戲的賭攤上被人騙掉錢的經過;第三章「續優勝記畧」是說他生平的兩次屈辱」其一是被王鬍打了一頓,其二是挨了假洋鬼子錢大少爺的「哭喪棒」,然而這些却因為他捏了小尼姑的膩渦的臉龐的「大勝利」而一筆勾消,變成飄飄然;第四章「戀愛的悲劇」是由小孔而引到吳媽,直到他向吳媽求愛被拒而被逐為止;第五章「生計問題」說明了阿Q不能再在未莊立足而決定進城;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從阿Q變瀾了再回來起,到他被人發現原來只是一個末等小偷而威信大減;第七章「革命」是一轉折,阿Q已到了末路,聽說舉人老爺居然也怕革命黨,他便把造反和革命混在一起,而覺得惟有造反才能挽救他的命運;然而,到了第八章的「不准革命」,阿Q「影象」呢?就是魯迅先生在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裡的講的「沉默的國民魂靈」,並且是「依了自己日竹心戈覺察,孤寂地寫出,作為在我的眼裡所經過的中國人」,而且,最後一章「大團圓」,又早在原作者心裡藏了很久。這些都說明了阿Q這個人物。「阿Q正傳」這個故事,是在魯迅先生的心目中孕育了一個長時期所產生的一件结晶品,一篇意味深長的小說。
電影的表現方法,在許多地方和小說不同,所以,改編這一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面對了「阿Q正傳」這樣一部作品,更是不能苟且。魯迅先生的筆觸是冷雋的,寓意是深刻的,而電影所要求是完整的給構,涇渭分明的綫索,以及典型的人物性格,而最主要的是表現的重點,這就不得不令我們在熟讀原著和細細咀嚼它內容之外,再要瀏覽可能得到的一切有關魯迅先生著作及生平的參攷資料,更研讀了田漢和許幸之兩位先進的「阿Q正傳」舞台劇本。
田漢先生的舞台劇本,附了「阿Q正傳」的材料以外,還揉合了魯迅先生其他的作品像「孔乙己」、「風波」、「狂人日記」、「故鄕」等小說中的人物和材料,寫成了一個五幕劇。魯迅先生在那些作品中所痛寫的在當時社會中不幸的人們的不幸的遭遇,田漢先生才遭到了真正的厄運,革命後有勢力的仍是舉人和把總,而他又無法投革命黨,阿Q憤懣了,但是,他又能做什麽呢?在最後一章的「大團圓」中,他被作爲搶匪而被捕了,並且還糊里糊塗的被審問和槍决,只喊了一聲「救命」就離開了人世。
面對這樣一個故事,我們怎樣來進行改編呢?我覺得要忠於原著,就一定先要確定並刻劃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貫穿原著中故事性的綫索,從而表現出魯迅先生筆下的時代背景和阿Q的结局的必然。而同時,還要照顧到電影的表現方法和觀衆的口味問題。
四
首先要確定的,是阿Q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鲁迅先生稱「阿Q精神」爲一種「國民性」,很顯然的他並不以爲這種精神信仰是存在於當時的農民身上,而是在不同階層的人物身上都可以看見的。魯迅先生寫出這樣一個人物,並不是單單為了滑稽或者可憐他的無知,而是因為阿Q是一個獨特的典型,他通過了這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來反映當時中國農村的實況和辛亥革命的弱點,它的效果是大大的超過了鞭韃舊中國落後的農民或者封建思想,而是能使每一個人去反省,去組織和正視自己的缺點,以求跳出掩耳盜鈴式的精神騰利法的囹圄。
因此,阿Q這位角色,不能過份丑化而成爲愚昧無知或劣性的代表。他應當要能得到觀衆的同情,而同時又要是能令人悚然知所警惕的一個榜樣。我們在拍攝「阿Q正傳」的時候,就有根據了這一種典型性格去塑造的。
一部電影必須要雅俗共賞,故事性濃厚,所以阿Q和吳媽之間的那一段「戀愛的悲劇」這一條線索,是被整理而作爲重點之一了。
然而,這並不是竄改或歪袁曲原著,而是完全根據原著衍引出來的。
在原著中,阿Q由於小尼姑而感到飄飄然,因爲女人而想到賭錢,直到向吳媽求愛,是明顯的一條綫發展下去的,最後吳媽在阿Q臨別之前再出現過一次,方始真正的結束了這個「戀愛的悲劇」。我們就是根據這些綫索和材料,把阿Q和吳媽的戲前後連貫起來,道出了阿Q的悲哀的一面,同時也刻劃了吳媽這個人物的性格。
阿Q向吳媽求愛而被拒絶,好像是吳媽也有錯。原著中形容她要尋死覓活,是和許幸之先生的「反抗性的悍烈女人」頗爲不同的。我們認爲,魯迅先生描爲阿Q這個貧僱農的許多缺點,目的並不是爲了詛咒他,而是讓我們從這個活生生的人物身上獲得教訓,同樣的,魯迅先生寫吳媽的軟弱被壓迫的婦女羣的痛苦,在處理阿Q和吳媽的「戀愛」上,我們就是採取了這一種感度,來加以發揮的,從吳媽的缺點中,希望觀衆能夠瞭解到這其實不是她的錯,正像從阿Q的缺點中,大家知道並不是他的錯一樣。
五
單單去表現阿Q的「戀愛悲劇」當然是不足夠的,因爲「阿Q正傳」裡主要的衝突不在阿Q和吳媽的戀愛,而是在阿Q和趙大爺、假洋鬼子等一帮人之間的矛盾。這一點在改編過程中曾引起了反覆的討論,為了符合客觀事實的要求,我們避免了機械式地處理這個矛盾,而是在忠于原著的基礎
(未完轉下頁)
(接上頁)
上加强了故事性,以反映出阿Q所受到的壓迫,苦難和厄運的根源。
阿Q這個人有許多可笑而幼稚的地方,然而他的遭遇則是悲慘的,於是問題就來了:電影「阿Q正傳」,應當是令人發笑呢?還是賺人同情之淚呢?
無可否認的,阿Q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但是從魯迅先生的寫作格調上來說,「阿Q正傳」這部電影不可能是一部傳奇式的悲劇。我們讀了「阿Q正傳」不會流涙,而在銀幕上,除非有生離死別這一類強烈感情的鏡頭,是很難使觀象落淚的。在經過了反覆討論之後,我們覺得任何情況之下,一部成功的電影必須要給觀衆一種囘味,也就是說,要使觀衆在走出電影院之後能夠再想一想。看「阿Q正傳」的小說以後,所得的囘味是一種深刻的悲哀感,「阿Q正傳」的影片也應當使人獲得同樣的感覺。
根據這一個要求,我們並沒有刻意求工的在影片本身的題材中放進「悲」的成分,而是在「笑中帶淚」的原則上,讓觀衆享受一個戲劇性的故事,再讓觀衆有一個深遠的囘想。
正因爲這樣,某一些人物的造型和性格,爲了戲劇效果,就不免要誇張一些,然而這絶不是把他們丑化,而是要求符合鲁迅先生深刻的筆調,也因爲是要求做到這一點,電影在情節上作了很多綫索上的重新佈置,使整個劇情發展更具連貫性,從而使觀衆事後的思考能有一個系统。
六
此外,在表現故事的時代背景方面,我們也作了最大的努力,「阿Q正傳」的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前後,但原著却並沒有正面的去描寫這塲革命,於是我們便只能大部份從畫面氣氛上着手,除了儘量用畫面來表示故事發生的年代之外,更從佈景、服裝、人物外型,道具等各方面來着手。
當初籌備攝製「阿Q正傳」的時候,是想到紹興一帶去實地拍攝外景,以增强地方色彩以及氣氛的表現的,但是目前的紹興一帶早就面目一新,和故事發生的時代迴然不同,便只好打消了原意,而就地創造四五十年前的紹興地方氣氛了。假如當時鄕下人都喜歡帶一頂氈帽,有地位的人大都留一撮鬍子,紹興一帶產酒,而酒甕隨地皆可看到等這些小節,便利用作爲襯托地方色彩。在這裡我們也遭遇而又克服了不少困難,譬如說那時候郷下人喝酒的碗,在香港就買不到,只能按式樣定製,而郷下流行的脚划船,因爲沒有人會划,也只好很畧了,至於阿Q所唱的「龍虎鬭」和「小寡婦上墳」,應當說是紹興調,但是因爲方言的關係,都作了適當的修改。
至於故事發生的地點:據原著說是在未莊,然而照故事中出現的人物和情節來看,那時候江南鄕下的一個小村莊規模還不會那樣大,像趙太爺,錢太爺這種人,是應當住在比未莊較大的鎭上,於是我們的佈景便按規模較大的鎮來設計。「阿Q正傳」中的酒店是沒有名字的,在電影中我們採用了時常出現在魯迅先生其他小說中的魯鎮的「咸京酒店」,這就無異是把未莊搬了家,那也在所不計了。
七
「阿Q正傳」這部小說傳誦在國內外,已經好幾十年,但是拍成電影來說是第一回。作爲一個導演,這一個任務是無此艱巨的,同時也是一個大胆的嘗試。改編一個小說,電影基本上是較舞台劇本難於處理,因爲它受了放映時間的限制,而又要適合於許多客觀的條件。把鲁迅先生的這一個名著搬上了銀幕,並且還引起了國內外一般的重視,真是無比的光榮。但是我們絶對不敢自滿,而願這部電影只是一個開始。 (完)
編劇者言 寫在「阿Q正傳」後面
許炎
是一個偉大的文藝作品,但不是個容易處理的故事,有許多絶妙的片段,可沒有一個戲劇性的整體,有冰冷的諷刺,可又有温暖的同情。這些是「阿Q正傳」的特點,同時也是改編者的難題。
起先我沒有意料到改編「阿Q正傳」是一個艱巨的工作。像初生之犢一樣,我懷着興奮的心情,負起了這千斤的重担。我素來是有自卑感的人,平常卽使輕而易舉的事都不敢自信,不知怎樣對這樣困難的工作反而毫不遲疑地接受了,而且居然把劇稿如期交了卷。過了幾個月;得悉長城的攝製工作開始,我才像爬上了高墻的夢遊者,猛然醒過來,自己只覺得寒慄、惶恐。
在改編的過程中,我抱定忠於原著的原則,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改動,只將原作中的片段貫穿起來,使它們組成一個整體。在必要時我酌量加強了故事的戲劇性,以符合電影的要求。不過這是有限度的戲劇化,如果超過了適當的限度,那就難免歪曲了原著的精神,同時也失去了改編的初衷。我明知這樣的改編也許有人會說太拘謹;我明知大刀濶斧的改編可以使故事的戲劇性變得更濃厚,而易爲觀衆所接受;可是我覺得與其失之於不忠實,毋寧失之於拘謹,因爲拘謹至少是不歪曲的。好在劇稿到了導演手裡,還有導演的處理創作過程,當劇中人物形象化了之後,會加上細筆刻劃,添上姿采,並可運用電影的蒙太奇和聲光音樂音响等的特賦條件,使影片更爲生動。
「阿Q正傳」本來是個刻劃入微,可是外表平淡無奇的故事。它决不是荷里活西部片和歌舞片的觀衆對象。我們當然希堂這些觀衆也能欣賞阿Q,但我們不必歪曲了阿Q來討好他們。
在鲁迅先生的筆下,阿Q的弱點是被刻劃得淋漓盡致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他的癩痢頭,他的革命觀念⋯⋯是可笑的,但我們不要忽略了隱藏在「可笑」後面的沉痛。阿Q不是一個塗着白鼻子的小丑。他雖然可笑,但他並不覺得可笑;他的精神勝利法是一種本能的反抗,他的革命是一種反抗的表面化,他受知識的局限,不知道誰在革命,和爲什麼革命?甚至於他的革命意義也是「盔甲」,造反」,「要什麼就是什麼⋯⋯這一套不正確的觀念。這樣的愚懵是可悲的,不是可笑的。如果我們把阿Q扮成一個小丑,那就非但辱沒了阿Q,也歪曲了魯迅先生的本意。
將小說名著改编成電影劇本是極不容易的工作:「阿Q正傳一比一般的小說更難着手,當然不是像我這様的庸手所能勝任的,我只能盡我的能力,在忠於原著的原則下,將它改編成電影劇本;這樣,縱然我的改編沒有一點可取之處,至少還保持一點原著的面目,電影是一個集體創作的產品,我不過在集體創作中供獻出起點的意見,它的成就是要靠全體工作人具的智慧和努力。
我演阿Q
影片「阿Q正傳」的拍攝工作完成了,我像放下了肩頭的重担一樣,心情上的負荷輕了不少。一想,一想到這影片不久將放映在千萬觀衆面前,我又惴懼我所演的阿Q,是否能做到符合原著所刻劃的精神與面貌?故此,我感到惶惑不安,因爲我自己實在不知道我演得怎樣。
在戲劇的園地裡,我是一個正在學步的稚子,懂的少,認識的少,實在很難一下子就負起演阿Q角色的重大任務,然而,師長們却很有信心地决定下來了;我在接受劇本之後,只得戰戰兢兢地加緊做好準備的工作,正因為我沒有演劇經騐,又缺乏文藝修養,我只好臨急抱佛脚的趕讀些演劇必修的書籍,費了不少個通宵去鑽研劇本,還廣泛地閱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和有關阿Q的文章,不時和朋友討論阿Q思想感情的根源,我滿以爲在這樣加倍的努力下,也許不會太辜負師長們的期望吧!這是在「阿Q正傳」開拍前的想法,現在影片完成了,我把我們的工作私自總结一下,覺得過去的想法有點近乎天眞,我現在獲得了進一步的了解,就是要演好角色,除上面幾方面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去深入體騐角色,這一點,得在平時生活中隨時都要記住的。
導演袁仰安先生在宣佈演員表之日起就叫我「阿Q」,初時我覺得很奇怪,片子還未拍,幹嗎他那麽早就叫我做「阿Q」呢?後來他吿訴我:「我隨時隨地叫你阿Q,讓你別忘記自己是阿Q的身份,腦子裡要裝滿阿Q的精神,把自己作爲阿Q,漸漸的你會更接近阿Q,熟識阿Q,了解阿Q,將來拍戲時對阿Q就不會陌生了,對於一個不陌生的人物,演來才能發揮自如,好像自己在演自己,而不是在演別人了⋯⋯」。袁導演的一番苦心,我深深的體會,而且是努力地去做了,問題是我是否做得好,做得夠。
當拍阿Q的第一個鏡頭時,我心裡產生一種奇怪的感覺,平時我覺得最可親的袁導演,今天却有點怕他,其實我和袁導演接近的時間已經相當久了;他自從選了我演阿Q之後,便不斷的給我指導,他是多麽的慈祥而循循善誘,可是今天他却變得很嚴肅。雖然他每次指導我演戲仍是和和氣氣的,但,我却發覺他有點不同往時;他減少了平日的笑容,而他的眼睛每一次望我都便充滿期望,這是懇切的期望呀!試想想,如果我演得不好,將會使他多傷心呢!好容易拍完了第一個鏡頭。我聽到袁導演說了一句「成了」,我心上的一塊大石頭,好像失去了支持般掉了下來,不錯,我是輕鬆名了,然而,還有數不完的鏡頭要拍,唔,我還得更留神呀!
「阿Q正傳」初拍時是在嚴寒的冬天,但到它拍近尾聲的時候却到了炎熱的夏天了。當我在拍「阿Q」的趙府後院的那塲戲時,常常要赤着上身樁米,北風凜烈的吹來,那種滋味是非常不好受的。不過,此時盡管我的身體冷得將要發抖,但心內却是熱烘烘的,因爲我對阿Q這個人物發生了愛,而且對拍「阿Q」這件工作亦發生了無比的興趣,心內的熱力一直支持着我,把體外的寒冷驅走了,所以越演便越有勁,後來反而覺得放在身邊的炭盆是多餘的,雖然這時氣温已降至卅六度以下了。
冬去春來,直到炎夏,從赤着膊和寒風搏鬥到驕陽照射下不停地揮汗,我一直參加工作隊努力的工作着。
前幾天,片廠裡秘密試映「阿Q正傳」的A拷貝,這已不是我第一次看自己演戲了。可是,心裡仍會「卜通卜通」的跳個不停,我好似一個等待放榜的小學生,期望能夠知道自己的成績,每一位長輩的批評,每一位朋友的意見都是鼓動我進修的金玉良言。我已聽到了不少的批評和意見,現在我所急需要知道的就是親愛的觀眾們的嚴正指教了。
「阿Q正傳」中的吳媽 江樺
江樺在「阿Q正傳」裡演吳媽一角,是阿Q傾心的女人,她是一個年青寡婦,活在封建時代裡,過着孤苦伶仃的勞苦生活,是趙家的女傭。由于她也是個勞苦的人,所以她很同情阿Q,當阿Q替趙家作工時,她為他溫酒,暖飯,阿Q第一次被人這樣好待,他感激吳媽,跟着便愛上吳媽,向吳媽求愛,被封建思想薰陶了的吳媽,她覺得阿Q不應該這樣,她不但拒絕了他,還大呼大哭一頓,害得阿Q為她破財。
江樺為了演吳媽,她曾經下過一番苦工埋頭研究「阿Q正傳」,細細的想想魯迅先生筆下的可憐女人吳媽,結果,她把吳媽形象化,典型化的領到鏡頭前面,活生生的走走了銀幔。
日本大阪新聞
「阿Q正傳」自從宣佈攝製為電影後,已經引起廣大的魯迅作品愛好者的興趣、世界各地的通訊社和報紙都以不同的文字報導這個影壇創作的消息。有許多「阿Q正傳」原著研究有素的讀者,還自動地寄給負責導演此片的袁仰安各種文字及圖片為參考資料,這裡是日本特派員所寫影片「阿Q正傳」訪問記,原文登在二月一日的大阪新聞(附中文譯文),藉此可以看出日本文藝界對於影片「阿Q正傳」的重視。
(大阪新聞特派員內山寄自香港)有「中國高爾基」之稱的大文豪鲁迅的不朽名著「阿Q正傳」,現在頭一次在香港改編爲電影了,計劃改編的人是香港長城電影公司導演袁仰安,他愼重地做了半年準備功夫之後,已經在一月底開鏡。
「阿Q正傳」在中國固不用說了,連日本,蘇聯也探用新劇形式在舞台上常常上演。不過就算在中國本地也好,阿Q還沒有在銀幕上露過臉,因此,各方面對於這個作品的改編爲電影都十分注目,袁仰安的野心嘗試究竟已完成到什麼田地?記者有一天帶了攝影機,到忙着拍片的影塲裡去訪間袁導演。
有一副被日光晒黑的童顏,戴了一頂便帽,聲音温和,又有藝術家氣質的袁仰安氏,雖然很忙,但還是很爽快的接見我。大概因為我是個一個來影塲訪問的日本記者,所而袁氏覺得十分高興吧?⋯⋯我很快就一針是血的問他,起意把「阿Q正傳」改編電影的動機是什麼?
——啊,我心裡不免有點忐忑不安,因爲我實在是動手來做一件非常大的工作哩。說到動機,那就是他去年春天,受到紀念鲁迅先生的逝世二十週年的影響。去年五月間開始切切實實的來構思,又搜集種種資料,先行準備一切,現在想起來,也許不免有點輕舉妄動吧?
我又追問他一聲,感到困難的是那一點呢?
——魯迅用辛亥革命做背景,又用阿Q這個貧僱農做主人公,描寫出封建勢力支配之下的悲慘命運,以及加到他身上的残酷壓迫,但是這種情形影响到百姓身上的精神毒素究竟有怎樣大呢?問題就在這裡了。⋯⋯卽如何才能夠把所謂「阿Q精神」或「阿Q性」這種當時的典型精神病根在電影上表現出來,令人很容易了解。
——我得留心不要玷辱了魯迅的聲名呀。使觀衆能夠正確了解阿Q的要素雖有多種,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不就是演員的演技,其次又是確實的時代背景嗎?因此,想到主演阿Q一角時,我就用了那個外行的,學生出身的新人關山。也許不免要少有點亂來吧,不過已經成名的明星到底有先人的成見,是不行的,然而關山却有一張農民的臉兒和強壯的筋骨,所以我認為大概能夠把他培養成一個人材,外景雖然很少,但是我希望能把魯迅故鄕,卽作品裡的舞台紹興,作為拍外景的對象。
我又問他拍片費多少,他我大概他一千萬日圓。這個數目雖然算不上龐大,不過他敢於計劃拍紹興的實景,由此已可以明白他的精神是如何振作了。⋯⋯這部電影拍五、六個月便拍好,預定到了秋天就在電影院裡公映。
——在現代人的心裡也會有「阿Q」潛伏着的。觀衆如果能夠從這電影上吸取這種教訓,那麼多一個這類觀衆,我便愈加滿意足了。日本似乎也有不少魯迅愛好者,因此我無論如何也要試試看,把這部電影運往日本去。
到頭來連結論也似乎有了。他那樣深刻的製片企圖到底在這部電影上怎様表現出來呢?總之,這部電影在香港無疑將會成為近來所無的一部引起觀衆興味的作品吧。
槍斃阿Q精神
雲彩
魯迅先生是顆偉大的「社會的良心」。他將永遠對我們起着清神健腦的作用。他給我們光與熱燕,將永遠鼓舞着我們,驅策着我們。
魯迅先生的小說,特別是早期的作品,「多半採取自病態的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目的在「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催人留心,設法加以治療」。魯迅先生原本是學醫的,但他以爲:「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着,是要改變他們的精神」。魯迅先生由醫學生而從事人類靈魂的診治工作,戰鬥一生,這精神就永遠値得我們崇敬學習。
「阿Q正傳」創作於一九二一年,問世後給翻譯成幾十國文宇,獲得國際間的聲譽,具有世界的意義,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啟發時代的代表作。它刻劃了阿Q這個農村無產者的浮浪的性格。在他身上,魯迅先生以漫畫式筆觸,集中了一切民族的弱點。它痛切地鞭撻了我們民族當時的所謂國民性。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爲背景。由於外來侵畧,及封建勢力要期統治的結果,我國人民身上都給造成了一種落後的精神狀態。它表現爲消極、陰暗、悲慘、似是可笑實則可哀。魯迅先生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痛切心情,忍痛切齒地剋瘡割肉,爲的無非是希望由此而能去腐生新,𧩙生一種新的國民性。
讓我們來看一看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吧:阿Q姓什麼?「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趙,但第二日便糢糊了。」這該是說,阿Q總之是由趙太爺這等人物擯斤不認的,用得到年以很微的代價使用一下,否則生死由他,沒有什麽本家本族可談的。趙錢孫李,姓什麼都無關緊要,而這阿Q,因之該是這等命運中間的任何一個,他是農村無產者的一個代表,其意義初不限於某一個特定的具體人物。他旣無寸土之地,也無一樣之屋,佳土穀祠,出賣勞力,借用個新名詞,他是個地道的被剝削和被損害者,一個赤貧的僱農。
尤可悲者,他對自己的命運全不認識,受了長期的统治思想的迫害,甚至自己也受了這思想的朿縛和支配,阻礙了自己的清醒,還常常跟自己和同命運的人搗蛋,他滿題的癩瘡疤,可是他律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諱疾忌醫,怕光伯亮,表現在阿Q身上是叫人可笑,我們把阿Q作為鏡子照一下又加何?
阿Q不是沒有自尊心的。「我們先前——比你濶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他的自尊是建築在對「先前」的沉醉裡的,雖然他「先前」畢竟如何,他自己怕也不很清楚。他的自尊同時也是建築在對方的全般抹殺,一概否定上的,而關於對方,其實他也一無認識。國粹論者對入侵的勢力統以蠻夷稱之,甘受侮辱而却又自大自慰不也具有阿Q的精神嗎?
阿Q既很自卑,必然就是自負。他鄙薄城裡人。城裡人把長凳叫作條凳,煎魚時不用葱葉而用葱絲,女人的走路也扭得不很好,這都引起他的自負。但他一旦迫於「生計」,一度流亡城裡之後,却同時又憐憫起「郷下人」來了。他們沒見過世面,而且城裡的小孩子都會叉麻雀,他頓時又以自己去過城裡為自傲,充份表現了當時半殖民地社會的一般的性格。
陶醉於「先前」的「濶多啦」,否定對方⋯⋯所謂這些都無補實際。現實生活並不會因之而向他讓步向他低頭,他的命運又是命定的將要受苦受難;受盡迫害,於是,他先是全疤通紅的發起怒來,估量對手,口訥的便駡,氣力小的便打,屢次吃虧以後,先則演變爲怒目而視,終則淪爲「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話⋯」發明了精神勝利法。所謂精神勝利法,實際上就是向現實妥協投降,抽身逃避的通道。以精神上的精利來取消了對現實生活的正視,取消了對命運的鬥爭,應有的自覺是無由談起了,其結果,誠如阿Q那樣臨了還生怕人笑話,一立志一要給死亡的命運畫上圓圏;最後不得沿襲千百年的定例,只喊出一句一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來!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羲的示眾的材料⋯⋯」魯迅先生把阿Q精神勝利法,它的來龍去脈,插上當時國民性的標籤,遊街示眾,然後加以槍斃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先生槍斃宅,爲的是希望新的國民性的𧩙生。
我們總算沒有辜負魯迅先生的期待,開始新生了。只是思想上的痼疾往往不是一下子所能永遠根絶的,誰敢說我們今天的身上就再沒有一點阿Q的影子呢?相反的,殘留的怕還是很多。温故而知新,讓我們通過「阿Q正傳」的影片,更多的照照自己吧。讓我們也勇敢她把自己身上的阿Q相加以槍斃吧!當我們看「阿Q正傳」這影片時禁不住會笑的,這笑該増加我們槍斃阿Q相的勇氣;使我們抱著愉快的心情,抱着除舊迎新的充份自信,「碰」的槍斃它。
阿Q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難道我們還允許他的性格繼續寄生在我們的身上嗎?
阿Q正傳人物造型漫像
任遜畫
「阿Q正傳」完成了,我們特別介紹該片的人物造型,這是任遜先生的精心傑作。
把魯迅先生筆下那些生動的人物予以形象化,並不如想像那麼容易。必須研究他們的時世代背景,服装,性格以及其他許多小節。任先生說在繪這些人物時會經過幾番苦思,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阿Q正傳」拍攝工作的艱巨,而同時又多麼值得我們寄以厚望之情。
「阿Q正傳」人物素描
阿Q⋯⋯⋯⋯⋯關山飾
是一個沒有耕地,沒有固定職業的人。未莊的人都看不起他,幸而他有一種精神勝利法,當自己給人欺負了,便用這種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所以他就不會時常為苦惱所煩擾。有一個時期,他在未莊糧找不到生活,便出城碰碰,果然回來時弄得容光煥發。辛亥革命時,他却被看作叛逆分子,幕明奇妙地給處了死。
吳媽⋯⋯⋯⋯⋯江樺飾
頗有姿色的青年寡婦,很同情阿Q,當阿Q替趙家做短工時,她曾特地替阿Q溫酒,阿Q從來沒有過人像她這樣關心他的,所以他頓然動了娶媳婦的念頭,跪地向她求婚,嚇得她一跳,為恐人說自己與阿Q有別情,便大叫要自殺,害阿Q化了不少贖罪錢。當阿Q被執行時,她親眼看見,不禁為這個愚直人流下同情淚。
鄒七嫂⋯⋯⋯⋯⋯馮琳飾
從她的外型看來,就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受管閒事的女人,走路時大擺大扭的,說起話來指手劃脚,一個百分之百的「長舌婦」。阿Q從城裡回來,她曉得阿Q有便宜貨賣,不一會,阿Q有便宜貨賣的消息便傳開了。趙大爺懷疑阿Q的東西是偷來的,莊裡的人都在議論紛紛,不用說,這當然是「長舌婦」的舌頭功勞啦。
錢大少爺⋯⋯⋯⋯⋯邵治明飾
全未莊都沒有一個人穿洋服,只有他却每天穿上西裝神氣地在街上走,故此人家給他起了「假洋鬼子」的花號。這個傢係燄氣迫人,阿Q就很常嘗到他的哭喪棒的厲害。革命一傳開,他就首先領導人馬革靜修庵的命,威風八面。不久,他便整理行裝,離開未莊到湖北去做官,在未莊裡,他實在是一叱咤風雲的人物。
地保⋯⋯⋯⋯⋯李次玉飾
這個傢伏的眼睛也蠻了不起,對着有錢有勢的人,他就嘻皮笑臉的,碰到像阿Q這麼窮的人,他就把眼睛放在頭上,一個非常典型的狗尾巴。他身爲地保,而事實上只不過是有錢人的走狗,趙太爺命令他去捉阿Q來,他便打躬作揖地說「是一」。見到了阿Q,他便施行其地保之威權,又駡又拉的,教人看了憎恨萬分。
趙太爺⋯⋯⋯⋯⋯蘇秦飾
未莊的權威人物,而兒子又是秀才,所以人人都很怕他。阿Q有一次對人說是姓趙,他認爲阿Q不配做他的本家,拉了阿Q大駡一頓,以示趙家的威勢。年紀一大把了,還想討小老婆,弄得他的老婆又哭又啼的,傳爲莊裡的笑話。這個老傢伙見高的就拜,見低的就踩,是一個頑固無良的人。
趙秀才⋯⋯⋯⋯⋯吳景平飾
由于他是一名秀才,故此未莊的人都對他刮目相看,秀才在一個文化水平很低的村莊裡。着賣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其實他也不是一個有什麼特別的人,憑着父親有錢,家裡有勢,他便横行于莊裡,見了比自已高的人便打躬作揖的,使人看不順眼。錢大少爺說要出城了,他便帶着笑臉送東西,說好話,露出一副討厭的臉。
趙少奶⋯⋯⋯⋯⋯裘萍飾
她是趙秀才的女人,由于她是秀才娘,所以莊裡的人對她也非常尊重。像她這種女人,因為享受慣了,對于窮人非但不會同情,而且還時時在窮人的身上打主意。好像阿Q因被人誤會汚辱吳媽,陪了錢還不算,連衣服也給脱去,這位秀才娘真眼利,見了阿Q的破衣服,便要收起給還未出世的孩子做尿布,多刻薄的女人。
小D⋯⋯⋯⋯⋯李炳宏飾
他跟阿Q的遭遇差不多,也是一個短工。所以他很同情阿Q,當阿Q被人欺負時,他曾安慰過阿Q。不過阿Q却有點看不起他,因為他比自已小,能力又不及自己。後者他用減價的手法搶去了阿Q的生意,從此阿Q見了他就要打,自從經過橋上大决鬥之後,阿Q再不敢欺負他了,原因是他也不是一個可欺的對手。
王鬍⋯⋯⋯⋯⋯石磊飾
在未莊裡,他可以就是最懶惰的一個,蓬頭汚面,滿身蚤虱,人見人怕。別看他長的很高大,却不願做工作,白天都坐在石階上睡覺。這個人物,不但有錢的人不想碰到他,就算是阿Q,小D這樣的小伙子也瞧不起他,然而他却不是一個好惹的傢伙,有一次阿Q想打他洩憤,怎料反給他打了一頓。
小尼姑⋯⋯⋯⋯⋯王葆真飾
未莊靜修庵的小尼姑,那時候的尼姑是給人看不起的,人家見到了她們,就認為不吉利,所以連到一向只給人欺負的阿Q也來欺負她,扭她的臉,嘲笑她。一個只有十多歲的小女孩,一早就嘗試到數不盡的辱罵,嘲笑。她是萬分可憐的,自己莫明奇妙的被送進庵堂,又不明不白的受到欺凌,她的通遇可說惨到頂點。
阿Q正傳
電影小說
「阿Q正傳」所反映的時代在辛亥革命前後,地點在浙省紹興城外的未莊,這個村莊雖然不大,却也有一條市街,看幾家舖子,一家酒店,還有一個廣塲,這兒有幾家大地主;有許多生活還過得去的自耕農;有許多地主們僱用的長工;還有那些沒有耕地,沒有固定的工作,只給人家做短工的貧雇農,人家要他撑船就撐船,舂米就舂米,割麥就割麥,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的主人翁——阿Q(阿桂的諧音)。
阿Q的頭上有幾個癩瘡疤,常常受人家的戲弄和嘲笑,這在他認爲是身上唯一的缺陷,因此非常遺憾。
有一天,時値鬼節,破廟門前的廣塲上做水陸道塲,村民鄕人都趕來看熱鬧,阿Q做完工,也來廣塲閒逛,孩子們見了他,慣常地唱起癩痢歌來,引起閑人們戲弄他,把他的破毡帽給抛了。
「啊,原來有保險燈在這兒!」
一陣哄笑,阿Q怒目而視,「你還不配⋯⋯」說着拾起了地上的帽子。
阿Q不甘服輸,跟閑人們打了起來,却反被閑人們制服了,大家在他的癩疤上亂打一通才放他走,阿Q怒氣不清,咀裡吶吶自語:「總算給兒子打了,現在世界還像個樣子⋯⋯」這便是他的精神勝利法寶,雖然挨了打,可是人家當了他的兒子,倒也心滿意足了。
偏偏這話被閑人們聽見了,追上去揪住了他的辮子,拉到牆壁上去碰了四五個响頭。
「阿桂,這不是兒子打老子,自己說,是人打畜牲!」
阿Q忍著痛,無可奈何的叫着。「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還不放嗎?」
閑人們這才放手,阿Q依舊運用他精神勝利的法寶,一邊走一邊心裡在罵,「兒子打老子,兒子打老子,兒子打老子⋯⋯」他駡個沒停,這一囘他當然不罵出聲了,阿Q想,這不是一樣嗎!
阿Q牙癢癢地走了開去,心沒好氣,走到牆脚根小石凳旁,想坐下去歇一回,而王鬍已佔據了整個石凳在捉蚤子,王鬍也是一個專替人家做短工的貧雇農,爲了生性懶惰,阿Q向來看不起他,阿Q滿以爲王鬍該讓出一個座兒來,那知他對阿Q似理不理的紋絲兒也不動,阿Q氣咻咻地吐了口垂沫,「這毛虫!」
「癩皮狗,你駡誰?」王鬍對阿Q瞪着眼。
「誰認就駡誰!」阿Q聽得駡他「癩皮狗」更氣了,他一個箭步上前對中王鬍臉孔就是一拳,他决定要發洩一下剛才所受的烏氣,那知王鬍機警地把頭一讓,阿Q撲了一個空,却反被王鬍伸手抓住了他的小辮子,用力一推,阿Q一個蹌跟跌倒在地,閑人們一片哄笑,阿Q想不到今天會這麼晦氣,王鬍算得了什麽,竟然會吃了這毛虫的虧!也罷,反正他瞧不起這種人,過後也不與計較了。
X X X X
正是日暮倦勤的時候,成亨酒店裡坐滿了酒客,阿Q也靠着柜枱一杯在手,忽然街上傳來了一片鑼聲奥喝道聲,原來是趙府上的趙大少爺中了秀才,官府裡派人來報喜了,酒客們聞訊都歌功誦德起來,因爲秀才而出在未莊,未莊的人豈不「與有榮焉」!阿Q這時喝了酒,早把捱打的屈辱忘得一乾二淨,聽了趙大少爺中了秀才,忽覺臉上掛上光彩。
「不是我誇口,只有我們趙家才會出秀才!」
「你們趙家?」有一酒客聽了奇怪起來。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趙大命跟我都姓趙,我們是本家⋯⋯要是排起輩份來,我還比趙秀才長二輩呢⋯⋯」
未莊的人只知道他叫「阿桂」,當他們聽到他是趙太爺的本家,都對他肅然起敬了。
可是第二天清晨,地保沉着臉來把阿Q叫去了。
趙太爺不認有這末一個本家,狠狠地打了他兩個咀吧駡道,「你怎麽會姓趙,你那裡配姓趙?你給我滾出去!」
阿Q沒有評理,也沒有囘答,祇用手摸摸熱辣辣的面頰,忍辱地和地保退了出來,他把身邊僅餘的二百大錢孝敬了地保,還挨了他一頓駡。
從此阿Q還是阿Q,未莊的人都知道趙太爺不認他是本家,至于他到底是不是姓趙,誰還去管他呢。
X X X X
這是末莊敬神演戲晚上,曠塲上搭了戲台,台前黑壓墨的擠滿了人羣,阿Q孤零零地在橋頭上,猛聽得戲台上的鼓樂聲傳來,他頓時戲癮大發,哼着「小寡婦上墳」,「得⋯⋯鏘!得得⋯⋯鏘,」的一路末來戲台外圍的曠埸上,那裡擺滿了各種賭攤,番攤等⋯⋯五花八門,撩人耳目。
阿Q擠了半天,才擠到了近下塲門的立脚點,顚着脚尖向台上看,演的正是「龍虎鬥」,他看得出神,忽然把手一揚,學戲中唱詞,拉長嗓子,也唱起,「我手執鋼鞭將你打⋯⋯」來了,人們看了他的怪樣只覺好笑,而阿Q却旁若無人的在爲台上拿鋼鞭的小將打氣,分明他是帮着這個小將而代抱不平,阿Q就是這樣一個見義勇爲的人!
忽然人羣裡起了一陣騷動,原來是趙府裡的趙太太趙少奶來看戲了,她們由鄰婦鄒七嫂陪伴着,在人羣裡分開一條路來,趙府的女傭吳媽跟在後面。
「吳媽,快點呀!」是趙少奶囘頭在叫擠落在後邊的吳媽。
這一叫,可把全神貫注在着戲的阿Q叫醒了。因爲吳媽是阿Q的夢裡情人,雖然是個寡婦,可是未莊上有誰比她長的更美呢?他連忙讓開一條路,正好吳媽擠着過來。
「謝謝你,阿桂叔!」
他看見吳媽俏麗甜淨的臉向他嫣然一笑,她的豐滿的身體又恰巧在他的肩旁擦過,阿Q感到一陣飄飄然了,他望着前面吳媽背影爬上高凳的臀波,只是想入非非。
「這個小寡婦⋯⋯娶她做老婆吧⋯⋯可是,錢呢?」他摸摸腰袋,袋裡只有一文錢,他自知無望,决心抛却這個「邪念」,一本正經看戲吧,可是總是情不自禁地囘過頭去偷看近在咫尺的吳媽。
當戲台上冷塲的時侯,賭攤上的吆喝聲,「咳,開啦!」顯得特别清晰,阿Q靈機一動,從人叢中擠了出來,向那熟悉的聲音走去,阿Q擠入了賭攤前的人圍,從腰裡摸出了一文錢押在天門,天門賠了,阿Q緊張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夜漸漸深了,賭攤上阿Q已據正中的位子,他汗流滿面的賭着,面前已赢了一大堆錢,還有白花花的銀元,賭攤老闆和他的爪牙妒恨地注視着他。
赌忽然,不如怎的,兩個賭徒在賭攤邊打起架來了,瞬息間,阿Q只覺得發生了一陣天翻地覆的混戰,賭攤推倒了,銀元散落了滿她,阿Q的頭上和腰際被人猛撃了幾下,支撑不住,昏昏然倒下地去。
待他醒來,賭攤早已不見了,人們也散盡了,他那叠白花花的銀元也沒有了,只覺得腰際陣陣作痛,阿Q托着腰,垂頭喪氣地囘到土穀詞的陋室去。
阿Q可上了這夥歹徒的當了,贏了這麼多的錢可以足夠娶吳媽做老婆的,竟然變了一塲空歡喜,他成卦忽忽不樂,說是給兒子拿去了吧,心有不甘,說自己是虫豸吧,也還是愁眉不展,他這囘才有點兒感到失敗的痛苦了,可是一會兒,他又轉敗爲勝了,他擎起右手,用力在臉上重重地打了兩個咀巴,這兩下解救了他,他好像覺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外一個人,過會兒就彷彿自己打了別人一様,雖然臉上還有點熱辣辣的,他可心滿意足了,倒下頭去,睡在草堆上,一會兒鼾聲大作。
X X X X
阿Q什麼事過了就忘,但對吳媽却並不忘情,有一天,他散了工,去到河埠閑逛,與其說是「閑逛」倒不如說是「尋芳」,他知道河埠是吳媽常去洗衣的地方,巧啦,他的心上人正提了衣籃迎面走過,而且又是這麼甜純白嫩的臉,又叫了他一聲「阿桂叔」,阿Q的心頭樂啦,他張着咀,眼不轉睛地對擦身而過的吳媽的背影看一個飽。
冷不防錢大少爺拿着手杖大踏步走來,錢大少爺到東洋留過學,剪掉了辮子,回到未莊後鄕人們都叫他「假洋鬼子」,老婆爲了他沒有辦子跳過井,因此他在頭上裝上一根假辮子,他上街去總要拿一根手杖,平時阿Q咒他像死了老子娘拿哭喪棒,好,現在阿Q就幾乎撞在那根哭喪棒上,阿Q連忙閃開,等他走過去了,不自主地罵出了聲,「假洋鬼子⋯⋯秃鬼⋯⋯驢⋯⋯」
「你說什麼?」這一囘可被錢大少爺聽見了,他舉起手杖在阿Q頭上拍拍的猛撃幾下。
阿Q挨了打並不叫痛,反正打過了倒似乎完結了一件事,他習以為常地到成享去喝了兩碗酒。這時,迎面來了靜修庵的小尼姑,照阿Q的學說,凡是尼姑,一定跟和尚私通,在平時,阿Q看見了尼姑定要唾罵,何況在受了假洋鬼子屈辱之後,而且還喝了空肚酒呢?「怪不得我今天這麽晦氣,原來就因爲遇見了你!」他說完大聲吐了一口唾沫,「咳,呸!」
小尼姑低了頭只顧走,阿Q走到她身旁突然伸手去摩她新剃的頭皮,獃笑着說:
「秃兒,快囘去,和尙等着你呢!」
小尼姑含臊地斥責他,「你怎麼動手動脚的!」
酒店裡的人大笑了,阿Q覺得自己的動業得到了欣賞,素性扭住了小尼姑的面頰,「和尙動得,我動不得?」
閑人們一陣哄笑,阿Q更高興了。而且爲滿足那些鑑賞家超見,再用力一擰這才放手,小尼姑掙脱了阿Q,趕快跑了幾步,連哭帶罵地咒詛着:「斷子絶孫的阿桂!」
阿Q在閑人們哄笑中得意得手舞足蹈,咀裡哼着「小寡婦上墳」,飄飄然飛過市街,飛過田野,像戰勝的大將凯旋似的,一直囘到主穀祠神龕後的陋室,在稻草舖上躺下了,在平時,阿Q一躺下就睡着的,可是今晚上可有些異樣,他覺得自己的大姆指和第二指有些作怪,彷彿比平常滑膩些,好像小尼姑的臉上有點兒滑的東西粘在他手指頭上似的,他由小尼姑而想到了女人,由女人而想到了吳媽的甜淨的臉,白嫩的手臂,啊!還有她爬上高凳時的臀波,阿Q在一幕一幕旖旎的幻境中矇矓地合上了眼。
第二天一早,阿Q被管祠的老頭兒從甜蜜的夢境中喚醒了。
「阿桂,鄒七嫂來帶信叫你到趙大爺家裡去!」
阿Q猛的一怔,驚疑地問,「幹嗎要我去?自從那回挨了兩個咀吧,我可沒說過是他的本家呀!」
可是這回却是趙大爺聽說阿Q肯城工錢,特地來叫他舂米去的。
「哦,我就去!」阿Q臉也不洗,跟了鄒七嫂末到趙家後院。
鄒七嫂邊走邊說,「早晚你得舂好兩臼米,合一石六斗,工銭每天算五十大錢⋯⋯好,就這麼說定了,到了响午吳媽會來招呼你吃飯的。」
阿Q聽見「吳媽」突然心一動,點頭應了聲「噯!」
鄒七嫂走了,阿Q舂了半天米,熱起來了,他歇手脱去了衣服再舂,忽然望見不遠的井邊吳媽正在淘米,她那花布襖裡豐滿的乳房隨着淘米的動作在隱隱顫動,阿Q看呆了。又有點飄飄然了。幾十斤重的石杆在阿Q的手裡變成輕飄飘了,他的舂米動作有點像在舞花錘。
中午,吳媽來叫阿Q吃飯,阿Q走出舂米場,到井邊洗了手臉,拿了布衫和早煙袋走進厨房去,吳媽已爲他盛了一滿碗堆得高高的飯,阿Q不客氣了,在格板前坐下,開始狠吞虎嚥起來。
「敢情是餓了?」吳媽忍不住問。
「不瞞你說,我沒吃早飯就來了。」
「咳!你早說了,我先盛碗飯給你吃,犯不上餓着肚子充好漢呀⋯⋯明兒我給你留着一碗,來了就吃!」
「謝謝你!」阿Q對她說不出的感激。
這是第三天的黄昏,阿Q照例到㕑房吃飯,吳媽給他燙了一碗酒。
「這是前天祭祖吃剩的,預備做料酒,給你喝了吧,去去寒!」
阿Q酒垂涎地看了看,把一碗酒分兩口喝下了,心頭一陣熱,想不出話來答謝吳媽的盛意。
吃完飯,阿Q坐在板凳上吸旱烟,吳媽也在他對面坐下了,聊起天來。
阿Q望着吳媽打了個呃,分明是旣醉且飽了,肚裡的酒頻頻在鼓舞着他的勇氣,吳媽絮絮叨叨在談家常,阿Q根本沒聽見,望着吳媽在想入非非,「這小寡婦⋯⋯討她做老婆吧⋯⋯」
「⋯⋯我們少奶奶八月裡要生孩子了,上上下下一個人,一雙手,叫我怎忙的過來呢?」吳媽還在嘮叨。
這時阿Q臉紅唇燥,呼吸念促,他終于在吳媽膝前跪下了,「⋯⋯我跟你⋯⋯」阿Q的聲音有些沙啞。
吳媽猝不及防,楞了一下,慌忙向通上房過道處看,只見遠遠一個人影,那正是趙秀才,她嚇得直是發抖。
啊牙⋯⋯吳媽邊叫邊向外跑出去,一路哭嚷着,「救命呀⋯⋯啊喲⋯⋯我不要活了呀⋯⋯」
阿Q跪在凳旁,吳媽早不見了,這才慢慢起身,彷佛覺得事情有些糟,他慌張地取了旱烟袋,轉身想走,冷不防頭上着了重重的一棍。
「你反了⋯⋯你這⋯⋯混蛋!」趙秀才的大竹槓又向他劈下來了,阿Q捧着頭,竄出了厨房,躲到舂米塲的一角裡。
躲了一會,他見趙秀才並沒有追來,以爲風波過去了,定了定神,點起油燈,又開始舂米了。
說也可憐,阿Q情塲失風,又挨了趙秀才的竹槓,可是他那飄飄然的毛病却給趕跑了。
阿Q的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着米,忽聽得外面人聲嘈聲,夾雜着吳媽的哭聲,還有鄒七嫂在勸解,「誰不如道你坐得正,站得穩,短見是萬萬尋不得的。」
阿Q心想,「哼,有趣,這小寡婦又在鬧什麼玩意了,」他不自覺地向內院走去,想打聽一下什麽事,猛然間,看見趙大爺提着竹槓向他卉過來,這一下,他才恍悟到似乎這熱鬧和自己剛才的事有關,慌忙轉身向斜刺裡溜,衣服也忘了拿,一口氣從後門逃了出去。
可是事情並沒有這樣輕易了结,不一會,地保找到土穀祠來,把阿Q押着走了。
阿Q赤着博,夾着棉被,垂頭喪氣的跟着地保出來,先到當舖押了棉被,買了一付香燭,提了一串半錢,來到趙家,趙家大廳上坐着趙府全眷,還有鄒七嫂鄰人等,都團團圍着,紛紛議論,阿Q像搗蒜似的磕完了頭,站起身來,地保遵照趙太爺吩咐阿Q說,從此不准踏進趙家的門檻,還要他担保吳媽平安到大年晚,阿Q點了頭,阿Q要討取三天舂米的工錢和他遺留在舂米塲的布衫,可是趙太爺宣佈工錢充公,布衫罸給了趙少奶將出世的孩子做襯尿布,阿Q並沒有點頭,但也不敢違抗。
這一回,我們的阿Q可嘗到了戀愛的痛苦了,他祇剩了一件破夾衫,披在身上在街上走,覺得有些古怪,女人們看見他來都躱到門裡邊去了,他心裡在駡,「他媽的,這些東西都學起小姐模樣來了。」這還不算奇怪,奇怪的是酒店不讓他賒賬了。管祠老頭也變了咀臉,好像要趕他搬家,最使他恐慌的是一好多日都沒有人來找他做短工,他忍不住到幾家老主顧家裡去問問,可是情形也很古怪,忽然一家都不要他帮工了,他留心打聽,才知道他們有事都去找小D了(小童的諧音)。哼,這又瘦又矮比王鬍還不如的小D,竟然把他的飯碗給搶了。
有一天,阿Q忽然和小D狹路相逢,他將手一揚,唱了句,「我手鋼鞭將你打!」便不問情由迎上去打小D。
「畜生!」他怒目相視地駡,咀角上飛出垂沫,撲上去就拔小D的辮子,小D也拔阿Q的辮子,兩個人彎了腰,扭成一個虹形,閑人們圍攏來看熱鬧,小孩子們叫着「好,好!」老年人進行折勸說「好了,好了:」正在難分難解之際,忽然阿Q的手放鬆了,在同一瞬間,小D似乎也鬆了手,他們同時直起腰,擠出人叢去。
「記着吧,媽媽的!」阿Q囘過頭來向小D示威。
「媽媽的,記着吧!」小D也不認輸的回頭駡!
阿Q懊喪地踡坐在荒丘上靜思,他原想扭打小D,出一口骯髒氣,誰知道這塲龍虎鬥竟然會不能取勝,現在他明白了,這是由于他挨了餓,使不出勁來。
寒風吹來,他覺得有點冷,肚子又餓得利害,身上的破夾衫賣不起錢,蛼子又是萬萬不能脫的,他站起身來在村道上躑躅,想找到些什麼値錢的東西,可是沒有,他來到突出在翠竹叢中的靜修庵,沿着粉白的圍牆走到後面菜園的短牆脚下,攀着一株老桑樹的樹枝爬進菜園裡去,他迅速地拔了四個籮蔔,正想拔脚走,不給老尼姑看見了,一條大黑狗吠着追了出來,阿Q翻身便逃,爬越短牆,連人帶蘿蔔的滾到牆外,牆內傳出了犬吠蒙和老尼姑的唸佛聲,「阿彌陀佛,罪過呀⋯⋯」
在失業的威脅下,飢餓迫着我們的阿Q離開了未莊,當他吃完第四只蘿蔔,臉上開始有暖氣的時候,他已經决定進城去另找「生路」了。
* * *
當阿Q再在未莊出現的時候,是剛過了這年的中秋,阿Q居然在城裡發了小財,衣錦榮歸了。
阿Q穿着新夾衫褲,戴了一頂新氈帽,腰裡的搭袱沉甸甸墜成了一個孤形,在咸亨酒店門口被一大堆人圍着聽他講述中興史,他自己說是在城裡白舉人冢裡帮了一陣工。
「⋯⋯現在白府上我不幹了,因爲舉人老爺實在太他媽媽的了!」
閑人們覺得感慨婉惜。
他又講到看殺頭,「你們可見過殺頭嗎?唉,好看,殺革命黨,唉,真好看!」他說時口沬直飛到聽衆的臉上。
「劊子手舉了起鬼頭刀⋯⋯」阿Q接着說,揚起右手,照着伸長脖子正聽得出神的王鬍的後項窩上直劈下去,「嚓」!
王鬍嚇得直跳,急忙縮頭,閑人們都悚然而且欣然了,這時阿Q已成看末莊風雲際會的人物,而阿Q也覺得當之無愧。
「阿桂叔!阿柱叔」鄒七嫂在門外輕聲叫他。
「什麽事?」
「趙大爺聽說你回來了,叫我來請你去!」
「等我喝完了酒再說!」阿Q大模大樣的自顧喝酒。
「不要緊,你慢慢兒喝好了,我在隔壁等你⋯⋯」
原來鄒七嫂從阿Q那裡買了一條又便宜又好的九成新藍綢裙,趙大爺得知了,忙叫她來找阿Q。
趙府上的全眷都聚在大廳上焦急她等侍着,過了好久,才聽得鄒七嫂氣喘喘地領着阿Q進來了,一路嚷着。
「他只說沒有沒有,我說你當面去說,他還要說⋯⋯」
阿Q在簷下站住了,似笑非笑地叫了聲「太爺!」
「聽說你在城裡發了財,那很好⋯⋯那是很好的⋯⋯這個⋯⋯聽說你有些舊東西⋯⋯趙太爺謙恭地迎上去。
「我對鄒七嫂說過,都賣完了。」阿Q搶着說。
「賣完了?那會完得這樣快,總核還有一點吧!」
「現在只剩一張門幕了。」
「那麽,就拿門幕來看看吧!」趙大爺有些失望,但是還不肯放過便宜貨的機會,「阿桂,以後有什麼東西,儘先送來給我個看看!」
「價錢你放心,决不比別家出得少!」趙秀才在利誘他。
「我要一件皮背心!」趙太太也説話了。
「哎,我一有就送來!」阿Q應着,懶洋洋的走了。
趙家的人對阿Q的態度大感不平,趙太爺老于世故,第一感覺到阿Q賣便宜貨的來歷有些古怪。
「這忘八蛋,我們得提防點兒,倒不如吩咐地保,不准他住在末莊!」趙秀才也會意了。
「這樣可要結怨了。做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鷹不吃窩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趙大爺下了斷語。
「哦!原來阿桂這些東西是偷來的!」鄒七嫂張大了口恍然地說。
「對了,可是我們有便宜貨落得買一點,還是別跟人家說!」
「太爺,您放心,我半個字也走漏不了!」
可是,鄒七嫂是長舌婦,不到半天功夫,已經把阿Q的底細傳遍了未莊,漸漸的人們更打聽得他只不過是一個小脚色,于是大家又像從前一樣瞧不起他了。
第二天,地保尋上門來,把那張門幕拿走了,還要阿Q每月拿孝敬錢給他,阿Q受了這個打撃之後,漸漸的東西都賣光了,錢也越花越少,最後連腰裡的搭連袋都賣給了趙白眼,未莊的人對阿Q又都投以輕蔑的冷眼。
* * *
就在阿Q賣了搭連袋的那一天,武昌起義了,中國各省都湧起了革命的怒潮,連古老的紹興城也風聲緊急起來,半夜裡,有一只大鳥蓬船戴滿了箱籠被褥,從紹興城開到未莊,瞬息間全村的人都傳說舉人老爺逃到趙太爺家來避難了。
成亨酒店是傳播消息的中心,這時門裡外都擠滿了人在紛紛議論,最後消息是知縣老爺娘把總老爺都跑了,大家聽了人心惶惶,風聲鶴唳!
在阿Q,本來認爲革命就是造反,而造反是一定會給殺頭的,因之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可是當他聽到革命會使舉人老爺知縣老爺把總老你嚇得逃跑,這倒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于是他把一大碗酒喝下了肚,而响往革命了。
「據說今晚革命黨一定要進城,說不定會開火的,大家沒事還是早點兒回去,關起大門睡覺吧!」地保惶恐地說着。
眾人聽了都嚇得一哄而散,街上冷清清的,店家都上了排門,可是阿Q却飄飄然起來了,他心裡想:「革命也好吧⋯⋯革這夥兒媽媽的命⋯⋯這班狗男女大可惡,太可恨了⋯⋯」
阿Q,越想越得意,在街上挺起胸膛,大聲喊叫:
「造反了⋯⋯造反了⋯⋯」
店家住戶都掀開半扇門,用驚懼的眼光向他看,不但驚懼,而且顯得可憐,這情境是阿Q從來沒見過的,他痛快極了,不知怎麼一想,忽然覺得革命就是自已,而未莊的人都是他的俘虜了。
「好⋯⋯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
得得⋯⋯鏘鏘⋯⋯
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
悔不該,呀⋯⋯
得得,鏘鏘,得,鏘令鏘,
我手執鋼鞭將你打⋯⋯」
阿Q昂首濶步直唱到趙府門前,趙太爺在門隙裡望見了,疑心他就是埋伏在未莊的革命黨,忙叫趙白眼上去跟他打交道。
「老桂⋯⋯老桂!」趙白眼胆怯地在後邊叫他,可是阿Q怎想得到自己的名字會和「老」字連在一起,他逕自走着。
「阿桂!」趙白眼只好改口直稱了。
阿Q這才回過頭來,「⋯⋯何事驚慌?」
「老桂⋯⋯現在⋯⋯現在你發財了?」趙白眼戰戰兢兢地說。
「發財?自然囉,我要什麼就是什麼,喜歡椎就是誰。」
「⋯⋯那你不喜歡的呢?」
「不喜歡的一個不饒,哈哈⋯⋯革命⋯⋯真有趣!」
「阿桂⋯⋯哥,像我們這樣窮朋友總不要緊吧!」
「窮朋友?你總比我有錢!」阿Q說着又得鏘鏘鏘的飄飄然走了。
趙百眼惶恐地望着他的背影在橋頭消逝。
* * *
阿Q飄飄然的飛遇街市,回到土穀祠,管祠的老頭兒也對他意外的和氣,請他喝了茶,阿Q躺在稻草舖上,心裡說不出的興奮,做了一夜革命所帶給他勳功偉業的好夢。
阿Q在雀噪聲中夢醒起來,天色陰沉沉的,太陽沒有出來,他覺得世界似乎還是老樣子。
咸亨酒店也恢復了原狀,店裡酒客在紛紛談論,城裡傳來的消息;說什麼縣大爺把總老爺還是老人,不遇改了官銜,白舉人也做了官,叫「帮辦民政」,只有一件事非常嚴重,航船七斤今天進城去,給革命黨革去了辮子,可是據說變通辦法還是有的,只要把辮子盤在頭頂上就行了。
「這倒是真的!」王鬍點頭說,「我清早出來親眼看見趙秀才盤着辮子到錢府上去了。
「這可奇怪了,他們兩家是向來不對勁兒的,秀才相公怎麼會去拜會假洋鬼子呢?」大家不大相信。
「烏龜忘八蛋騙你,我還親眼看見他們一塊兒到靜修庵去了。」
「不錯,趙秀才和假洋鬼子一清早闖進靜修庵去把供案上「皇帝萬歳萬萬歲」的龍牌搶下,一脚踏成了兩段,又把一只宣德爐捧着走了。
阿Q聽了王鬍的話,悄悄地去到靜修庵,想探個究竟,老尼姑看見阿Q來,閉門不納,說趙秀才和假洋鬼子已來革過一次了,阿Q很失望,心裡在埋怨:「他們革命怎麽不來找我呀!」
阿Q决心投降革命,把辮子盤在頭頂上,用竹筷梢佳,走向市街去,那知剛到廣塲進口處,迎面來了小D,居然也用竹筷把辮子盤在頭頂上,學革命黨樣兒了,阿Q看了非常氣忿,本想上前去懲罰他,但終于祇怒目而視,不再演「龍虎鬥」了。
後來他從地保哪裡知道,要革命,單盤辮子是不行的,還得要掛上一牧銀桃子,掛了這銀桃子就是什麼「柿抽黨」,才算是真革命,而銀桃子只南假洋鬼子才有,阿Q為了革命,只得去找假洋鬼子了。
阿Q求到錢府,正好大門開着,他怯生生地走進去,看見假洋鬼子在院子裡踱來踱去,手裡拿着哭喪棒正在訓話,趙司晨和另外三個人挺直的站着聽,阿Q做了一些聲音,「唔⋯⋯咯⋯⋯這個⋯⋯」
「什麼?」假洋鬼子看見了他大聲吆喝,「出去!」
「我要投⋯⋯」
「滾出去!」假洋鬼子揚起手杖來就要打,阿Q用手抱着頭就往外逃。
阿Q心中十分悵惘,以為假洋鬼子不許他革命,他再也沒有别的路了,所有志向,抱負,希望,前程,全給一筆勾銷了。
夜深了,阿Q還在街上閒蕩,當他走到市梢頭,忽聽得幾聲槍聲,黑暗中猛然有一個人從對面逃來,阿Q便趕緊翻身跟着他逃,那人轉了個彎站住了,他也站往,定睛一看,原來是小D。
「什麼事?」
「趙⋯⋯趙⋯⋯趙家給強盗搶了!」小D說着便走,阿Q却站在路角處仔細觀察動靜,恰巧這時趙司晨提着燈籠走過,見狀疑心阿Q是在望風。
阿Q在夜色矇矓中,看強資搬了趙家衣箱財物出去,以爲是穿着白盔白甲的革命黨到了,他奇怪為什麼不來向他打招呼,帶了這麼多好東西去,又沒有自己的份⋯⋯想來想去是爲了假洋鬼子可惡,不准他造反,不准他革命⋯⋯他回到土穀祠,倒在稻草舖上,愈想愈惱。
「⋯⋯好!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媽媽的假洋鬼子,造反不成殺你的頭,滿門抄斬⋯⋯嚓,嚓,嚓⋯⋯」
阿Q帶着滿腔的憤慨漸入夢境,恍忽間他看見許多白盔白甲的革命黨,拿着武器,從土穀祠門前經過,其中一個拿大刀的向他高聲喚招,「阿桂,隨我來也!」
阿Q應聲而出,也披了白盔白甲,手執鋼鞭,來到那人身旁,「大哥⋯⋯小弟早想前來,怎奈假洋鬼子百般阻攔,不准小弟革命,可惱呀⋯⋯可惱!」
「原來如此!」那人向隊伍一聲吆喝,「衆家弟兄,快將錢家團團圍住,不得有誤!」
阿Q聽了,揚鞭上馬,却不料驀地裡被一夥人拉了起來,帶上脚鐐手銬,連拖帶拉的捉將去了,原來趙家遭搶刧後,趙司晨去報了案,疑心阿Q是強堂,這晚把總帶了一隊團丁,一隊警察,五個偵探,悄悄地來到土穀祠,對正大門架了機關槍,遣兩個團丁爬牆進去,裡應外合,一擁而入,把個睡夢中的阿Q抓了出來,押到城裡,已是午牌時分了。
阿Q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被押解到紹興縣大堂,抬頭一看,只見上面坐着個剃得精光的縣知事老頭,下面站着一排兵,兩旁站了十幾個長衫人物,把總,白舉人,趙太爺,趙秀才,趙司晨等也在,他覺得情形似乎有點嚴重,一個寒噤,身不由主地要跪下去。
「不要跪⋯⋯奴隸性!」一個長衫人物喝着,但阿Q終于跪下了。
「你從實招出來吧,免得吃苦,我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回去!」縣知事曉諭阿Q說。
「我本來要⋯⋯來投⋯⋯」阿Q胡裡胡塗的想了一通,以爲是不投革命黨才被拘審的。
「那麼,為什麼不來投案呢?」老頭子誤會他是強盗同夥,避不投案。
「假洋鬼子不准我⋯⋯」阿Q沒有聽懂。
「胡說,現在就也太遲了,你的同黨在那裡?」
「什麼?」阿Q莫明其妙了。
「那一晚打勢趙家的一夥人!」
「他們没有叫我,他們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此事還氣呼呼地。
「搬到那兒去了?說出來就放你!」
「我不知道⋯⋯他們沒來叫我⋯⋯」
「好,你不招,我還是要判你的!」
這可使站原告席上的趙太爺着了急,他請求最要緊的是追莊,可是那縣知却認為做了革命黨還不上二十天,搶案就十幾件,全不破案,面子上不好看,現在好容易捉到了阿Q,也不管他招認不招認,先來個殺一儆百。
「你還有什麼話說麼?」
阿Q想了一想,沒有話,便回答,「沒有。」
於是一個長衫人物拿了一張紙和一枝筆給阿Q,這可把阿Q嚇得魂飛魄散了。因為他的手和筆發生關係,這還是第一次,他就他不會寫字,長衫人物叫他祇要畫一個圓圈就行了,可是這可惡的筆非但很重,而且不肯聽話,阿Q使盡了平生的力氣,終于只畫成了一個瓜子形。
長衫人物拿了紙筆去,接着有人來給他穿上了一件白洋布背心,上面寫着些黑字,又把他的反手綁了,一聲吆喝,把他拖下堂去了。
當阿Q被綁上囚車去遊行的時候,才突然想到:「這豈不去殺頭嗎?」他心裡一急,頓時兩眼發黑,耳朶裡皇的一聲,差點兒暈了過去,可是一會兒,他又處之泰然了,他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殺頭的。
囚車在大街上經過,路旁擠着成千累萬看熱鬧的人,阿Q偶一旁顧,在人叢中發現了吳媽,心裡一陣感觸,「怪不得好久不見她,原來她在城裡做工了!」他想唱幾句「小寡婦上墳」,覺得不夠堂皇,他又想舉起右手,唱那「手執鋼鞭將你打!」可是手又動彈不得,他輕輕地嘆了口氣,垂下頭去。
阿Q抬頭向天邊望,白雲間忽覺出現了他的夢中大哥,正在鼓舞着他,他頓然感到一股熱辣辣的力量充滿全身,忽然無師自通地喊出了聲,「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
人叢中爆出了一陣豺狼嘷聲似的「好」!
阿Q閉了眼,只覺吳媽就在他的身邊,不,吳媽沒有跟着囚車走,她在城脚下站着出神,城外秋風呼呼吹來,「碰!」一陣排搶聲,把吳媽整個人震撼了,吳媽大夢初醒似的,熱淚奪眶而出,咀裡喃喃地唸着。
「唉⋯⋯阿桂⋯⋯阿桂!」
她仰望天際,模糊的淚眼中,祇見秋雲在變幻。
——完——
導演的話 阿Q正傳—從小說到電影
袁仰安
一
去年是魯迅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我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文學革命先軀者,籌備把「阿Q正傳」搬上銀幕,這已是一年多以前的事了。現在「阿Q正傳」已將攝製完成,有鑑於「阿Q正傳」已是如此的流傳在廣大的青年羣衆之間,作為一個自始就策劃着這部影片的製作者而又是導演的我,認爲有把「阿Q正傳」從小說變爲電影的過程來談一談的需要。在這裡我並不想說些全片的攝製工作如何艱巨,態度如何認眞的話,因爲成績總會擺在觀衆的面前來受到攷験,我只是要追述一下,我們對改編「阿Q正傳」應有的認識,以及在處理道一部作品的時候所最後選擇的道路,如果讀者們讀了本文以後,從而能鉤在看電影時加深對魯迅先生和「阿Q正傳」的體會,那就是我所冀求的了。
二
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已是一九二一年間的事,當時是每期一篇的發表在北京「晨報」上的,鲁迅先生說得很清楚,這並不眞是某一個人的傳記,而是「在我的心目中已有好幾年」的一個「影象」,這是什麼加入了那些人物,也是爲了更有力地表現出「阿Q正傳」的時代性和人物的典型性,並且借了劇中的衆多人物把魯迅先生筆下的社會來了一個剖視。他在最後監獄的一幕中,加上一個真正的革命黨馬育才,以他在獄中受苦來道破了辛亥革命的本質和失敗的原因,達到了教育觀衆的效果。
許幸之先生的改編又不同了,他雖然加入了「孔乙己」和「藥」等小說中的人物,主要還是根據了原著的次序而寫的。不過,許先生把吳媽加重描寫了,使她成爲具有反抗性的悍烈女人,同時把阿Q寫成一個愚昧低能的懦夫,說明了這兩種類型的人物都是當時社會環境的犧牲品。
此外,他還增加了許多情節,主要是把當時社會的黑暗,罪惡和弱點,都集中在阿Q一人身上,表現出魯迅先生所稱的「國民性」。
有這兩個劇本珠玉在前,愈後使我們覺得拍攝「阿Q正」絶對不能不經通最愼密的準備,現在讓我們先看一下原著的內容吧。
三
鲁迅先生的「阿Q正傳」,一共分為九章;每一章都有一些具體的故事綫索,第一章的「序」,是說阿Q自認爲趙秀才的本家而受到趙太爺的屈辱的;第二章「優勝記畧」在確定了阿Q的短工的身份之後,就描寫他的精神勝利法和在社戲的賭攤上被人騙掉錢的經過;第三章「續優勝記畧」是說他生平的兩次屈辱」其一是被王鬍打了一頓,其二是挨了假洋鬼子錢大少爺的「哭喪棒」,然而這些却因為他捏了小尼姑的膩渦的臉龐的「大勝利」而一筆勾消,變成飄飄然;第四章「戀愛的悲劇」是由小孔而引到吳媽,直到他向吳媽求愛被拒而被逐為止;第五章「生計問題」說明了阿Q不能再在未莊立足而決定進城;第六章「從中興到末路」,從阿Q變瀾了再回來起,到他被人發現原來只是一個末等小偷而威信大減;第七章「革命」是一轉折,阿Q已到了末路,聽說舉人老爺居然也怕革命黨,他便把造反和革命混在一起,而覺得惟有造反才能挽救他的命運;然而,到了第八章的「不准革命」,阿Q「影象」呢?就是魯迅先生在俄文譯本「阿Q正傳序」裡的講的「沉默的國民魂靈」,並且是「依了自己日竹心戈覺察,孤寂地寫出,作為在我的眼裡所經過的中國人」,而且,最後一章「大團圓」,又早在原作者心裡藏了很久。這些都說明了阿Q這個人物。「阿Q正傳」這個故事,是在魯迅先生的心目中孕育了一個長時期所產生的一件结晶品,一篇意味深長的小說。
電影的表現方法,在許多地方和小說不同,所以,改編這一道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面對了「阿Q正傳」這樣一部作品,更是不能苟且。魯迅先生的筆觸是冷雋的,寓意是深刻的,而電影所要求是完整的給構,涇渭分明的綫索,以及典型的人物性格,而最主要的是表現的重點,這就不得不令我們在熟讀原著和細細咀嚼它內容之外,再要瀏覽可能得到的一切有關魯迅先生著作及生平的參攷資料,更研讀了田漢和許幸之兩位先進的「阿Q正傳」舞台劇本。
田漢先生的舞台劇本,附了「阿Q正傳」的材料以外,還揉合了魯迅先生其他的作品像「孔乙己」、「風波」、「狂人日記」、「故鄕」等小說中的人物和材料,寫成了一個五幕劇。魯迅先生在那些作品中所痛寫的在當時社會中不幸的人們的不幸的遭遇,田漢先生才遭到了真正的厄運,革命後有勢力的仍是舉人和把總,而他又無法投革命黨,阿Q憤懣了,但是,他又能做什麽呢?在最後一章的「大團圓」中,他被作爲搶匪而被捕了,並且還糊里糊塗的被審問和槍决,只喊了一聲「救命」就離開了人世。
面對這樣一個故事,我們怎樣來進行改編呢?我覺得要忠於原著,就一定先要確定並刻劃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貫穿原著中故事性的綫索,從而表現出魯迅先生筆下的時代背景和阿Q的结局的必然。而同時,還要照顧到電影的表現方法和觀衆的口味問題。
四
首先要確定的,是阿Q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物?鲁迅先生稱「阿Q精神」爲一種「國民性」,很顯然的他並不以爲這種精神信仰是存在於當時的農民身上,而是在不同階層的人物身上都可以看見的。魯迅先生寫出這樣一個人物,並不是單單為了滑稽或者可憐他的無知,而是因為阿Q是一個獨特的典型,他通過了這個性格鮮明的人物,來反映當時中國農村的實況和辛亥革命的弱點,它的效果是大大的超過了鞭韃舊中國落後的農民或者封建思想,而是能使每一個人去反省,去組織和正視自己的缺點,以求跳出掩耳盜鈴式的精神騰利法的囹圄。
因此,阿Q這位角色,不能過份丑化而成爲愚昧無知或劣性的代表。他應當要能得到觀衆的同情,而同時又要是能令人悚然知所警惕的一個榜樣。我們在拍攝「阿Q正傳」的時候,就有根據了這一種典型性格去塑造的。
一部電影必須要雅俗共賞,故事性濃厚,所以阿Q和吳媽之間的那一段「戀愛的悲劇」這一條線索,是被整理而作爲重點之一了。
然而,這並不是竄改或歪袁曲原著,而是完全根據原著衍引出來的。
在原著中,阿Q由於小尼姑而感到飄飄然,因爲女人而想到賭錢,直到向吳媽求愛,是明顯的一條綫發展下去的,最後吳媽在阿Q臨別之前再出現過一次,方始真正的結束了這個「戀愛的悲劇」。我們就是根據這些綫索和材料,把阿Q和吳媽的戲前後連貫起來,道出了阿Q的悲哀的一面,同時也刻劃了吳媽這個人物的性格。
阿Q向吳媽求愛而被拒絶,好像是吳媽也有錯。原著中形容她要尋死覓活,是和許幸之先生的「反抗性的悍烈女人」頗爲不同的。我們認爲,魯迅先生描爲阿Q這個貧僱農的許多缺點,目的並不是爲了詛咒他,而是讓我們從這個活生生的人物身上獲得教訓,同樣的,魯迅先生寫吳媽的軟弱被壓迫的婦女羣的痛苦,在處理阿Q和吳媽的「戀愛」上,我們就是採取了這一種感度,來加以發揮的,從吳媽的缺點中,希望觀衆能夠瞭解到這其實不是她的錯,正像從阿Q的缺點中,大家知道並不是他的錯一樣。
五
單單去表現阿Q的「戀愛悲劇」當然是不足夠的,因爲「阿Q正傳」裡主要的衝突不在阿Q和吳媽的戀愛,而是在阿Q和趙大爺、假洋鬼子等一帮人之間的矛盾。這一點在改編過程中曾引起了反覆的討論,為了符合客觀事實的要求,我們避免了機械式地處理這個矛盾,而是在忠于原著的基礎
(未完轉下頁)
(接上頁)
上加强了故事性,以反映出阿Q所受到的壓迫,苦難和厄運的根源。
阿Q這個人有許多可笑而幼稚的地方,然而他的遭遇則是悲慘的,於是問題就來了:電影「阿Q正傳」,應當是令人發笑呢?還是賺人同情之淚呢?
無可否認的,阿Q的一生是一個悲劇,但是從魯迅先生的寫作格調上來說,「阿Q正傳」這部電影不可能是一部傳奇式的悲劇。我們讀了「阿Q正傳」不會流涙,而在銀幕上,除非有生離死別這一類強烈感情的鏡頭,是很難使觀象落淚的。在經過了反覆討論之後,我們覺得任何情況之下,一部成功的電影必須要給觀衆一種囘味,也就是說,要使觀衆在走出電影院之後能夠再想一想。看「阿Q正傳」的小說以後,所得的囘味是一種深刻的悲哀感,「阿Q正傳」的影片也應當使人獲得同樣的感覺。
根據這一個要求,我們並沒有刻意求工的在影片本身的題材中放進「悲」的成分,而是在「笑中帶淚」的原則上,讓觀衆享受一個戲劇性的故事,再讓觀衆有一個深遠的囘想。
正因爲這樣,某一些人物的造型和性格,爲了戲劇效果,就不免要誇張一些,然而這絶不是把他們丑化,而是要求符合鲁迅先生深刻的筆調,也因爲是要求做到這一點,電影在情節上作了很多綫索上的重新佈置,使整個劇情發展更具連貫性,從而使觀衆事後的思考能有一個系统。
六
此外,在表現故事的時代背景方面,我們也作了最大的努力,「阿Q正傳」的故事發生在辛亥革命前後,但原著却並沒有正面的去描寫這塲革命,於是我們便只能大部份從畫面氣氛上着手,除了儘量用畫面來表示故事發生的年代之外,更從佈景、服裝、人物外型,道具等各方面來着手。
當初籌備攝製「阿Q正傳」的時候,是想到紹興一帶去實地拍攝外景,以增强地方色彩以及氣氛的表現的,但是目前的紹興一帶早就面目一新,和故事發生的時代迴然不同,便只好打消了原意,而就地創造四五十年前的紹興地方氣氛了。假如當時鄕下人都喜歡帶一頂氈帽,有地位的人大都留一撮鬍子,紹興一帶產酒,而酒甕隨地皆可看到等這些小節,便利用作爲襯托地方色彩。在這裡我們也遭遇而又克服了不少困難,譬如說那時候郷下人喝酒的碗,在香港就買不到,只能按式樣定製,而郷下流行的脚划船,因爲沒有人會划,也只好很畧了,至於阿Q所唱的「龍虎鬭」和「小寡婦上墳」,應當說是紹興調,但是因爲方言的關係,都作了適當的修改。
至於故事發生的地點:據原著說是在未莊,然而照故事中出現的人物和情節來看,那時候江南鄕下的一個小村莊規模還不會那樣大,像趙太爺,錢太爺這種人,是應當住在比未莊較大的鎭上,於是我們的佈景便按規模較大的鎮來設計。「阿Q正傳」中的酒店是沒有名字的,在電影中我們採用了時常出現在魯迅先生其他小說中的魯鎮的「咸京酒店」,這就無異是把未莊搬了家,那也在所不計了。
七
「阿Q正傳」這部小說傳誦在國內外,已經好幾十年,但是拍成電影來說是第一回。作爲一個導演,這一個任務是無此艱巨的,同時也是一個大胆的嘗試。改編一個小說,電影基本上是較舞台劇本難於處理,因爲它受了放映時間的限制,而又要適合於許多客觀的條件。把鲁迅先生的這一個名著搬上了銀幕,並且還引起了國內外一般的重視,真是無比的光榮。但是我們絶對不敢自滿,而願這部電影只是一個開始。 (完)
編劇者言 寫在「阿Q正傳」後面
許炎
是一個偉大的文藝作品,但不是個容易處理的故事,有許多絶妙的片段,可沒有一個戲劇性的整體,有冰冷的諷刺,可又有温暖的同情。這些是「阿Q正傳」的特點,同時也是改編者的難題。
起先我沒有意料到改編「阿Q正傳」是一個艱巨的工作。像初生之犢一樣,我懷着興奮的心情,負起了這千斤的重担。我素來是有自卑感的人,平常卽使輕而易舉的事都不敢自信,不知怎樣對這樣困難的工作反而毫不遲疑地接受了,而且居然把劇稿如期交了卷。過了幾個月;得悉長城的攝製工作開始,我才像爬上了高墻的夢遊者,猛然醒過來,自己只覺得寒慄、惶恐。
在改編的過程中,我抱定忠於原著的原則,儘量避免不必要的改動,只將原作中的片段貫穿起來,使它們組成一個整體。在必要時我酌量加強了故事的戲劇性,以符合電影的要求。不過這是有限度的戲劇化,如果超過了適當的限度,那就難免歪曲了原著的精神,同時也失去了改編的初衷。我明知這樣的改編也許有人會說太拘謹;我明知大刀濶斧的改編可以使故事的戲劇性變得更濃厚,而易爲觀衆所接受;可是我覺得與其失之於不忠實,毋寧失之於拘謹,因爲拘謹至少是不歪曲的。好在劇稿到了導演手裡,還有導演的處理創作過程,當劇中人物形象化了之後,會加上細筆刻劃,添上姿采,並可運用電影的蒙太奇和聲光音樂音响等的特賦條件,使影片更爲生動。
「阿Q正傳」本來是個刻劃入微,可是外表平淡無奇的故事。它决不是荷里活西部片和歌舞片的觀衆對象。我們當然希堂這些觀衆也能欣賞阿Q,但我們不必歪曲了阿Q來討好他們。
在鲁迅先生的筆下,阿Q的弱點是被刻劃得淋漓盡致了。阿Q的精神勝利法,他的癩痢頭,他的革命觀念⋯⋯是可笑的,但我們不要忽略了隱藏在「可笑」後面的沉痛。阿Q不是一個塗着白鼻子的小丑。他雖然可笑,但他並不覺得可笑;他的精神勝利法是一種本能的反抗,他的革命是一種反抗的表面化,他受知識的局限,不知道誰在革命,和爲什麼革命?甚至於他的革命意義也是「盔甲」,造反」,「要什麼就是什麼⋯⋯這一套不正確的觀念。這樣的愚懵是可悲的,不是可笑的。如果我們把阿Q扮成一個小丑,那就非但辱沒了阿Q,也歪曲了魯迅先生的本意。
將小說名著改编成電影劇本是極不容易的工作:「阿Q正傳一比一般的小說更難着手,當然不是像我這様的庸手所能勝任的,我只能盡我的能力,在忠於原著的原則下,將它改編成電影劇本;這樣,縱然我的改編沒有一點可取之處,至少還保持一點原著的面目,電影是一個集體創作的產品,我不過在集體創作中供獻出起點的意見,它的成就是要靠全體工作人具的智慧和努力。
我演阿Q
影片「阿Q正傳」的拍攝工作完成了,我像放下了肩頭的重担一樣,心情上的負荷輕了不少。一想,一想到這影片不久將放映在千萬觀衆面前,我又惴懼我所演的阿Q,是否能做到符合原著所刻劃的精神與面貌?故此,我感到惶惑不安,因爲我自己實在不知道我演得怎樣。
在戲劇的園地裡,我是一個正在學步的稚子,懂的少,認識的少,實在很難一下子就負起演阿Q角色的重大任務,然而,師長們却很有信心地决定下來了;我在接受劇本之後,只得戰戰兢兢地加緊做好準備的工作,正因為我沒有演劇經騐,又缺乏文藝修養,我只好臨急抱佛脚的趕讀些演劇必修的書籍,費了不少個通宵去鑽研劇本,還廣泛地閱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和有關阿Q的文章,不時和朋友討論阿Q思想感情的根源,我滿以爲在這樣加倍的努力下,也許不會太辜負師長們的期望吧!這是在「阿Q正傳」開拍前的想法,現在影片完成了,我把我們的工作私自總结一下,覺得過去的想法有點近乎天眞,我現在獲得了進一步的了解,就是要演好角色,除上面幾方面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去深入體騐角色,這一點,得在平時生活中隨時都要記住的。
導演袁仰安先生在宣佈演員表之日起就叫我「阿Q」,初時我覺得很奇怪,片子還未拍,幹嗎他那麽早就叫我做「阿Q」呢?後來他吿訴我:「我隨時隨地叫你阿Q,讓你別忘記自己是阿Q的身份,腦子裡要裝滿阿Q的精神,把自己作爲阿Q,漸漸的你會更接近阿Q,熟識阿Q,了解阿Q,將來拍戲時對阿Q就不會陌生了,對於一個不陌生的人物,演來才能發揮自如,好像自己在演自己,而不是在演別人了⋯⋯」。袁導演的一番苦心,我深深的體會,而且是努力地去做了,問題是我是否做得好,做得夠。
當拍阿Q的第一個鏡頭時,我心裡產生一種奇怪的感覺,平時我覺得最可親的袁導演,今天却有點怕他,其實我和袁導演接近的時間已經相當久了;他自從選了我演阿Q之後,便不斷的給我指導,他是多麽的慈祥而循循善誘,可是今天他却變得很嚴肅。雖然他每次指導我演戲仍是和和氣氣的,但,我却發覺他有點不同往時;他減少了平日的笑容,而他的眼睛每一次望我都便充滿期望,這是懇切的期望呀!試想想,如果我演得不好,將會使他多傷心呢!好容易拍完了第一個鏡頭。我聽到袁導演說了一句「成了」,我心上的一塊大石頭,好像失去了支持般掉了下來,不錯,我是輕鬆名了,然而,還有數不完的鏡頭要拍,唔,我還得更留神呀!
「阿Q正傳」初拍時是在嚴寒的冬天,但到它拍近尾聲的時候却到了炎熱的夏天了。當我在拍「阿Q」的趙府後院的那塲戲時,常常要赤着上身樁米,北風凜烈的吹來,那種滋味是非常不好受的。不過,此時盡管我的身體冷得將要發抖,但心內却是熱烘烘的,因爲我對阿Q這個人物發生了愛,而且對拍「阿Q」這件工作亦發生了無比的興趣,心內的熱力一直支持着我,把體外的寒冷驅走了,所以越演便越有勁,後來反而覺得放在身邊的炭盆是多餘的,雖然這時氣温已降至卅六度以下了。
冬去春來,直到炎夏,從赤着膊和寒風搏鬥到驕陽照射下不停地揮汗,我一直參加工作隊努力的工作着。
前幾天,片廠裡秘密試映「阿Q正傳」的A拷貝,這已不是我第一次看自己演戲了。可是,心裡仍會「卜通卜通」的跳個不停,我好似一個等待放榜的小學生,期望能夠知道自己的成績,每一位長輩的批評,每一位朋友的意見都是鼓動我進修的金玉良言。我已聽到了不少的批評和意見,現在我所急需要知道的就是親愛的觀眾們的嚴正指教了。
日本大阪新聞
「阿Q正傳」自從宣佈攝製為電影後,已經引起廣大的魯迅作品愛好者的興趣、世界各地的通訊社和報紙都以不同的文字報導這個影壇創作的消息。有許多「阿Q正傳」原著研究有素的讀者,還自動地寄給負責導演此片的袁仰安各種文字及圖片為參考資料,這裡是日本特派員所寫影片「阿Q正傳」訪問記,原文登在二月一日的大阪新聞(附中文譯文),藉此可以看出日本文藝界對於影片「阿Q正傳」的重視。
(大阪新聞特派員內山寄自香港)有「中國高爾基」之稱的大文豪鲁迅的不朽名著「阿Q正傳」,現在頭一次在香港改編爲電影了,計劃改編的人是香港長城電影公司導演袁仰安,他愼重地做了半年準備功夫之後,已經在一月底開鏡。
「阿Q正傳」在中國固不用說了,連日本,蘇聯也探用新劇形式在舞台上常常上演。不過就算在中國本地也好,阿Q還沒有在銀幕上露過臉,因此,各方面對於這個作品的改編爲電影都十分注目,袁仰安的野心嘗試究竟已完成到什麼田地?記者有一天帶了攝影機,到忙着拍片的影塲裡去訪間袁導演。
有一副被日光晒黑的童顏,戴了一頂便帽,聲音温和,又有藝術家氣質的袁仰安氏,雖然很忙,但還是很爽快的接見我。大概因為我是個一個來影塲訪問的日本記者,所而袁氏覺得十分高興吧?⋯⋯我很快就一針是血的問他,起意把「阿Q正傳」改編電影的動機是什麼?
——啊,我心裡不免有點忐忑不安,因爲我實在是動手來做一件非常大的工作哩。說到動機,那就是他去年春天,受到紀念鲁迅先生的逝世二十週年的影響。去年五月間開始切切實實的來構思,又搜集種種資料,先行準備一切,現在想起來,也許不免有點輕舉妄動吧?
我又追問他一聲,感到困難的是那一點呢?
——魯迅用辛亥革命做背景,又用阿Q這個貧僱農做主人公,描寫出封建勢力支配之下的悲慘命運,以及加到他身上的残酷壓迫,但是這種情形影响到百姓身上的精神毒素究竟有怎樣大呢?問題就在這裡了。⋯⋯卽如何才能夠把所謂「阿Q精神」或「阿Q性」這種當時的典型精神病根在電影上表現出來,令人很容易了解。
——我得留心不要玷辱了魯迅的聲名呀。使觀衆能夠正確了解阿Q的要素雖有多種,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不就是演員的演技,其次又是確實的時代背景嗎?因此,想到主演阿Q一角時,我就用了那個外行的,學生出身的新人關山。也許不免要少有點亂來吧,不過已經成名的明星到底有先人的成見,是不行的,然而關山却有一張農民的臉兒和強壯的筋骨,所以我認為大概能夠把他培養成一個人材,外景雖然很少,但是我希望能把魯迅故鄕,卽作品裡的舞台紹興,作為拍外景的對象。
我又問他拍片費多少,他我大概他一千萬日圓。這個數目雖然算不上龐大,不過他敢於計劃拍紹興的實景,由此已可以明白他的精神是如何振作了。⋯⋯這部電影拍五、六個月便拍好,預定到了秋天就在電影院裡公映。
——在現代人的心裡也會有「阿Q」潛伏着的。觀衆如果能夠從這電影上吸取這種教訓,那麼多一個這類觀衆,我便愈加滿意足了。日本似乎也有不少魯迅愛好者,因此我無論如何也要試試看,把這部電影運往日本去。
到頭來連結論也似乎有了。他那樣深刻的製片企圖到底在這部電影上怎様表現出來呢?總之,這部電影在香港無疑將會成為近來所無的一部引起觀衆興味的作品吧。
槍斃阿Q精神
雲彩
魯迅先生是顆偉大的「社會的良心」。他將永遠對我們起着清神健腦的作用。他給我們光與熱燕,將永遠鼓舞着我們,驅策着我們。
魯迅先生的小說,特別是早期的作品,「多半採取自病態的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目的在「將舊社會的病根暴露出來,催人留心,設法加以治療」。魯迅先生原本是學醫的,但他以爲:「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着,是要改變他們的精神」。魯迅先生由醫學生而從事人類靈魂的診治工作,戰鬥一生,這精神就永遠値得我們崇敬學習。
「阿Q正傳」創作於一九二一年,問世後給翻譯成幾十國文宇,獲得國際間的聲譽,具有世界的意義,是中國新文化運動啟發時代的代表作。它刻劃了阿Q這個農村無產者的浮浪的性格。在他身上,魯迅先生以漫畫式筆觸,集中了一切民族的弱點。它痛切地鞭撻了我們民族當時的所謂國民性。
「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爲背景。由於外來侵畧,及封建勢力要期統治的結果,我國人民身上都給造成了一種落後的精神狀態。它表現爲消極、陰暗、悲慘、似是可笑實則可哀。魯迅先生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痛切心情,忍痛切齒地剋瘡割肉,爲的無非是希望由此而能去腐生新,𧩙生一種新的國民性。
讓我們來看一看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吧:阿Q姓什麼?「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趙,但第二日便糢糊了。」這該是說,阿Q總之是由趙太爺這等人物擯斤不認的,用得到年以很微的代價使用一下,否則生死由他,沒有什麽本家本族可談的。趙錢孫李,姓什麼都無關緊要,而這阿Q,因之該是這等命運中間的任何一個,他是農村無產者的一個代表,其意義初不限於某一個特定的具體人物。他旣無寸土之地,也無一樣之屋,佳土穀祠,出賣勞力,借用個新名詞,他是個地道的被剝削和被損害者,一個赤貧的僱農。
尤可悲者,他對自己的命運全不認識,受了長期的统治思想的迫害,甚至自己也受了這思想的朿縛和支配,阻礙了自己的清醒,還常常跟自己和同命運的人搗蛋,他滿題的癩瘡疤,可是他律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諱疾忌醫,怕光伯亮,表現在阿Q身上是叫人可笑,我們把阿Q作為鏡子照一下又加何?
阿Q不是沒有自尊心的。「我們先前——比你濶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他的自尊是建築在對「先前」的沉醉裡的,雖然他「先前」畢竟如何,他自己怕也不很清楚。他的自尊同時也是建築在對方的全般抹殺,一概否定上的,而關於對方,其實他也一無認識。國粹論者對入侵的勢力統以蠻夷稱之,甘受侮辱而却又自大自慰不也具有阿Q的精神嗎?
阿Q既很自卑,必然就是自負。他鄙薄城裡人。城裡人把長凳叫作條凳,煎魚時不用葱葉而用葱絲,女人的走路也扭得不很好,這都引起他的自負。但他一旦迫於「生計」,一度流亡城裡之後,却同時又憐憫起「郷下人」來了。他們沒見過世面,而且城裡的小孩子都會叉麻雀,他頓時又以自己去過城裡為自傲,充份表現了當時半殖民地社會的一般的性格。
陶醉於「先前」的「濶多啦」,否定對方⋯⋯所謂這些都無補實際。現實生活並不會因之而向他讓步向他低頭,他的命運又是命定的將要受苦受難;受盡迫害,於是,他先是全疤通紅的發起怒來,估量對手,口訥的便駡,氣力小的便打,屢次吃虧以後,先則演變爲怒目而視,終則淪爲「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話⋯」發明了精神勝利法。所謂精神勝利法,實際上就是向現實妥協投降,抽身逃避的通道。以精神上的精利來取消了對現實生活的正視,取消了對命運的鬥爭,應有的自覺是無由談起了,其結果,誠如阿Q那樣臨了還生怕人笑話,一立志一要給死亡的命運畫上圓圏;最後不得沿襲千百年的定例,只喊出一句一過了二十年又是一個⋯⋯」來!
「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羲的示眾的材料⋯⋯」魯迅先生把阿Q精神勝利法,它的來龍去脈,插上當時國民性的標籤,遊街示眾,然後加以槍斃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魯迅先生槍斃宅,爲的是希望新的國民性的𧩙生。
我們總算沒有辜負魯迅先生的期待,開始新生了。只是思想上的痼疾往往不是一下子所能永遠根絶的,誰敢說我們今天的身上就再沒有一點阿Q的影子呢?相反的,殘留的怕還是很多。温故而知新,讓我們通過「阿Q正傳」的影片,更多的照照自己吧。讓我們也勇敢她把自己身上的阿Q相加以槍斃吧!當我們看「阿Q正傳」這影片時禁不住會笑的,這笑該増加我們槍斃阿Q相的勇氣;使我們抱著愉快的心情,抱着除舊迎新的充份自信,「碰」的槍斃它。
阿Q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難道我們還允許他的性格繼續寄生在我們的身上嗎?
「阿Q正傳」人物素描
阿Q⋯⋯⋯⋯⋯關山飾
是一個沒有耕地,沒有固定職業的人。未莊的人都看不起他,幸而他有一種精神勝利法,當自己給人欺負了,便用這種精神勝利法來安慰自己,所以他就不會時常為苦惱所煩擾。有一個時期,他在未莊糧找不到生活,便出城碰碰,果然回來時弄得容光煥發。辛亥革命時,他却被看作叛逆分子,幕明奇妙地給處了死。
吳媽⋯⋯⋯⋯⋯江樺飾
頗有姿色的青年寡婦,很同情阿Q,當阿Q替趙家做短工時,她曾特地替阿Q溫酒,阿Q從來沒有過人像她這樣關心他的,所以他頓然動了娶媳婦的念頭,跪地向她求婚,嚇得她一跳,為恐人說自己與阿Q有別情,便大叫要自殺,害阿Q化了不少贖罪錢。當阿Q被執行時,她親眼看見,不禁為這個愚直人流下同情淚。
鄒七嫂⋯⋯⋯⋯⋯馮琳飾
從她的外型看來,就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受管閒事的女人,走路時大擺大扭的,說起話來指手劃脚,一個百分之百的「長舌婦」。阿Q從城裡回來,她曉得阿Q有便宜貨賣,不一會,阿Q有便宜貨賣的消息便傳開了。趙大爺懷疑阿Q的東西是偷來的,莊裡的人都在議論紛紛,不用說,這當然是「長舌婦」的舌頭功勞啦。
錢大少爺⋯⋯⋯⋯⋯邵治明飾
全未莊都沒有一個人穿洋服,只有他却每天穿上西裝神氣地在街上走,故此人家給他起了「假洋鬼子」的花號。這個傢係燄氣迫人,阿Q就很常嘗到他的哭喪棒的厲害。革命一傳開,他就首先領導人馬革靜修庵的命,威風八面。不久,他便整理行裝,離開未莊到湖北去做官,在未莊裡,他實在是一叱咤風雲的人物。
地保⋯⋯⋯⋯⋯李次玉飾
這個傢伏的眼睛也蠻了不起,對着有錢有勢的人,他就嘻皮笑臉的,碰到像阿Q這麼窮的人,他就把眼睛放在頭上,一個非常典型的狗尾巴。他身爲地保,而事實上只不過是有錢人的走狗,趙太爺命令他去捉阿Q來,他便打躬作揖地說「是一」。見到了阿Q,他便施行其地保之威權,又駡又拉的,教人看了憎恨萬分。
趙太爺⋯⋯⋯⋯⋯蘇秦飾
未莊的權威人物,而兒子又是秀才,所以人人都很怕他。阿Q有一次對人說是姓趙,他認爲阿Q不配做他的本家,拉了阿Q大駡一頓,以示趙家的威勢。年紀一大把了,還想討小老婆,弄得他的老婆又哭又啼的,傳爲莊裡的笑話。這個老傢伙見高的就拜,見低的就踩,是一個頑固無良的人。
趙秀才⋯⋯⋯⋯⋯吳景平飾
由于他是一名秀才,故此未莊的人都對他刮目相看,秀才在一個文化水平很低的村莊裡。着賣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其實他也不是一個有什麼特別的人,憑着父親有錢,家裡有勢,他便横行于莊裡,見了比自已高的人便打躬作揖的,使人看不順眼。錢大少爺說要出城了,他便帶着笑臉送東西,說好話,露出一副討厭的臉。
趙少奶⋯⋯⋯⋯⋯裘萍飾
她是趙秀才的女人,由于她是秀才娘,所以莊裡的人對她也非常尊重。像她這種女人,因為享受慣了,對于窮人非但不會同情,而且還時時在窮人的身上打主意。好像阿Q因被人誤會汚辱吳媽,陪了錢還不算,連衣服也給脱去,這位秀才娘真眼利,見了阿Q的破衣服,便要收起給還未出世的孩子做尿布,多刻薄的女人。
小D⋯⋯⋯⋯⋯李炳宏飾
他跟阿Q的遭遇差不多,也是一個短工。所以他很同情阿Q,當阿Q被人欺負時,他曾安慰過阿Q。不過阿Q却有點看不起他,因為他比自已小,能力又不及自己。後者他用減價的手法搶去了阿Q的生意,從此阿Q見了他就要打,自從經過橋上大决鬥之後,阿Q再不敢欺負他了,原因是他也不是一個可欺的對手。
王鬍⋯⋯⋯⋯⋯石磊飾
在未莊裡,他可以就是最懶惰的一個,蓬頭汚面,滿身蚤虱,人見人怕。別看他長的很高大,却不願做工作,白天都坐在石階上睡覺。這個人物,不但有錢的人不想碰到他,就算是阿Q,小D這樣的小伙子也瞧不起他,然而他却不是一個好惹的傢伙,有一次阿Q想打他洩憤,怎料反給他打了一頓。
小尼姑⋯⋯⋯⋯⋯王葆真飾
未莊靜修庵的小尼姑,那時候的尼姑是給人看不起的,人家見到了她們,就認為不吉利,所以連到一向只給人欺負的阿Q也來欺負她,扭她的臉,嘲笑她。一個只有十多歲的小女孩,一早就嘗試到數不盡的辱罵,嘲笑。她是萬分可憐的,自己莫明奇妙的被送進庵堂,又不明不白的受到欺凌,她的通遇可說惨到頂點。
阿Q正傳
電影小說
「阿Q正傳」所反映的時代在辛亥革命前後,地點在浙省紹興城外的未莊,這個村莊雖然不大,却也有一條市街,看幾家舖子,一家酒店,還有一個廣塲,這兒有幾家大地主;有許多生活還過得去的自耕農;有許多地主們僱用的長工;還有那些沒有耕地,沒有固定的工作,只給人家做短工的貧雇農,人家要他撑船就撐船,舂米就舂米,割麥就割麥,其中一個就是我們的主人翁——阿Q(阿桂的諧音)。
阿Q的頭上有幾個癩瘡疤,常常受人家的戲弄和嘲笑,這在他認爲是身上唯一的缺陷,因此非常遺憾。
有一天,時値鬼節,破廟門前的廣塲上做水陸道塲,村民鄕人都趕來看熱鬧,阿Q做完工,也來廣塲閒逛,孩子們見了他,慣常地唱起癩痢歌來,引起閑人們戲弄他,把他的破毡帽給抛了。
「啊,原來有保險燈在這兒!」
一陣哄笑,阿Q怒目而視,「你還不配⋯⋯」說着拾起了地上的帽子。
阿Q不甘服輸,跟閑人們打了起來,却反被閑人們制服了,大家在他的癩疤上亂打一通才放他走,阿Q怒氣不清,咀裡吶吶自語:「總算給兒子打了,現在世界還像個樣子⋯⋯」這便是他的精神勝利法寶,雖然挨了打,可是人家當了他的兒子,倒也心滿意足了。
偏偏這話被閑人們聽見了,追上去揪住了他的辮子,拉到牆壁上去碰了四五個响頭。
「阿桂,這不是兒子打老子,自己說,是人打畜牲!」
阿Q忍著痛,無可奈何的叫着。「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還不放嗎?」
閑人們這才放手,阿Q依舊運用他精神勝利的法寶,一邊走一邊心裡在罵,「兒子打老子,兒子打老子,兒子打老子⋯⋯」他駡個沒停,這一囘他當然不罵出聲了,阿Q想,這不是一樣嗎!
阿Q牙癢癢地走了開去,心沒好氣,走到牆脚根小石凳旁,想坐下去歇一回,而王鬍已佔據了整個石凳在捉蚤子,王鬍也是一個專替人家做短工的貧雇農,爲了生性懶惰,阿Q向來看不起他,阿Q滿以爲王鬍該讓出一個座兒來,那知他對阿Q似理不理的紋絲兒也不動,阿Q氣咻咻地吐了口垂沫,「這毛虫!」
「癩皮狗,你駡誰?」王鬍對阿Q瞪着眼。
「誰認就駡誰!」阿Q聽得駡他「癩皮狗」更氣了,他一個箭步上前對中王鬍臉孔就是一拳,他决定要發洩一下剛才所受的烏氣,那知王鬍機警地把頭一讓,阿Q撲了一個空,却反被王鬍伸手抓住了他的小辮子,用力一推,阿Q一個蹌跟跌倒在地,閑人們一片哄笑,阿Q想不到今天會這麼晦氣,王鬍算得了什麽,竟然會吃了這毛虫的虧!也罷,反正他瞧不起這種人,過後也不與計較了。
X X X X
正是日暮倦勤的時候,成亨酒店裡坐滿了酒客,阿Q也靠着柜枱一杯在手,忽然街上傳來了一片鑼聲奥喝道聲,原來是趙府上的趙大少爺中了秀才,官府裡派人來報喜了,酒客們聞訊都歌功誦德起來,因爲秀才而出在未莊,未莊的人豈不「與有榮焉」!阿Q這時喝了酒,早把捱打的屈辱忘得一乾二淨,聽了趙大少爺中了秀才,忽覺臉上掛上光彩。
「不是我誇口,只有我們趙家才會出秀才!」
「你們趙家?」有一酒客聽了奇怪起來。
「一筆寫不出兩個趙字,趙大命跟我都姓趙,我們是本家⋯⋯要是排起輩份來,我還比趙秀才長二輩呢⋯⋯」
未莊的人只知道他叫「阿桂」,當他們聽到他是趙太爺的本家,都對他肅然起敬了。
可是第二天清晨,地保沉着臉來把阿Q叫去了。
趙太爺不認有這末一個本家,狠狠地打了他兩個咀吧駡道,「你怎麽會姓趙,你那裡配姓趙?你給我滾出去!」
阿Q沒有評理,也沒有囘答,祇用手摸摸熱辣辣的面頰,忍辱地和地保退了出來,他把身邊僅餘的二百大錢孝敬了地保,還挨了他一頓駡。
從此阿Q還是阿Q,未莊的人都知道趙太爺不認他是本家,至于他到底是不是姓趙,誰還去管他呢。
X X X X
這是末莊敬神演戲晚上,曠塲上搭了戲台,台前黑壓墨的擠滿了人羣,阿Q孤零零地在橋頭上,猛聽得戲台上的鼓樂聲傳來,他頓時戲癮大發,哼着「小寡婦上墳」,「得⋯⋯鏘!得得⋯⋯鏘,」的一路末來戲台外圍的曠埸上,那裡擺滿了各種賭攤,番攤等⋯⋯五花八門,撩人耳目。
阿Q擠了半天,才擠到了近下塲門的立脚點,顚着脚尖向台上看,演的正是「龍虎鬥」,他看得出神,忽然把手一揚,學戲中唱詞,拉長嗓子,也唱起,「我手執鋼鞭將你打⋯⋯」來了,人們看了他的怪樣只覺好笑,而阿Q却旁若無人的在爲台上拿鋼鞭的小將打氣,分明他是帮着這個小將而代抱不平,阿Q就是這樣一個見義勇爲的人!
忽然人羣裡起了一陣騷動,原來是趙府裡的趙太太趙少奶來看戲了,她們由鄰婦鄒七嫂陪伴着,在人羣裡分開一條路來,趙府的女傭吳媽跟在後面。
「吳媽,快點呀!」是趙少奶囘頭在叫擠落在後邊的吳媽。
這一叫,可把全神貫注在着戲的阿Q叫醒了。因爲吳媽是阿Q的夢裡情人,雖然是個寡婦,可是未莊上有誰比她長的更美呢?他連忙讓開一條路,正好吳媽擠着過來。
「謝謝你,阿桂叔!」
他看見吳媽俏麗甜淨的臉向他嫣然一笑,她的豐滿的身體又恰巧在他的肩旁擦過,阿Q感到一陣飄飄然了,他望着前面吳媽背影爬上高凳的臀波,只是想入非非。
「這個小寡婦⋯⋯娶她做老婆吧⋯⋯可是,錢呢?」他摸摸腰袋,袋裡只有一文錢,他自知無望,决心抛却這個「邪念」,一本正經看戲吧,可是總是情不自禁地囘過頭去偷看近在咫尺的吳媽。
當戲台上冷塲的時侯,賭攤上的吆喝聲,「咳,開啦!」顯得特别清晰,阿Q靈機一動,從人叢中擠了出來,向那熟悉的聲音走去,阿Q擠入了賭攤前的人圍,從腰裡摸出了一文錢押在天門,天門賠了,阿Q緊張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夜漸漸深了,賭攤上阿Q已據正中的位子,他汗流滿面的賭着,面前已赢了一大堆錢,還有白花花的銀元,賭攤老闆和他的爪牙妒恨地注視着他。
赌忽然,不如怎的,兩個賭徒在賭攤邊打起架來了,瞬息間,阿Q只覺得發生了一陣天翻地覆的混戰,賭攤推倒了,銀元散落了滿她,阿Q的頭上和腰際被人猛撃了幾下,支撑不住,昏昏然倒下地去。
待他醒來,賭攤早已不見了,人們也散盡了,他那叠白花花的銀元也沒有了,只覺得腰際陣陣作痛,阿Q托着腰,垂頭喪氣地囘到土穀詞的陋室去。
阿Q可上了這夥歹徒的當了,贏了這麼多的錢可以足夠娶吳媽做老婆的,竟然變了一塲空歡喜,他成卦忽忽不樂,說是給兒子拿去了吧,心有不甘,說自己是虫豸吧,也還是愁眉不展,他這囘才有點兒感到失敗的痛苦了,可是一會兒,他又轉敗爲勝了,他擎起右手,用力在臉上重重地打了兩個咀巴,這兩下解救了他,他好像覺得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另外一個人,過會兒就彷彿自己打了別人一様,雖然臉上還有點熱辣辣的,他可心滿意足了,倒下頭去,睡在草堆上,一會兒鼾聲大作。
X X X X
阿Q什麼事過了就忘,但對吳媽却並不忘情,有一天,他散了工,去到河埠閑逛,與其說是「閑逛」倒不如說是「尋芳」,他知道河埠是吳媽常去洗衣的地方,巧啦,他的心上人正提了衣籃迎面走過,而且又是這麼甜純白嫩的臉,又叫了他一聲「阿桂叔」,阿Q的心頭樂啦,他張着咀,眼不轉睛地對擦身而過的吳媽的背影看一個飽。
冷不防錢大少爺拿着手杖大踏步走來,錢大少爺到東洋留過學,剪掉了辮子,回到未莊後鄕人們都叫他「假洋鬼子」,老婆爲了他沒有辦子跳過井,因此他在頭上裝上一根假辮子,他上街去總要拿一根手杖,平時阿Q咒他像死了老子娘拿哭喪棒,好,現在阿Q就幾乎撞在那根哭喪棒上,阿Q連忙閃開,等他走過去了,不自主地罵出了聲,「假洋鬼子⋯⋯秃鬼⋯⋯驢⋯⋯」
「你說什麼?」這一囘可被錢大少爺聽見了,他舉起手杖在阿Q頭上拍拍的猛撃幾下。
阿Q挨了打並不叫痛,反正打過了倒似乎完結了一件事,他習以為常地到成享去喝了兩碗酒。這時,迎面來了靜修庵的小尼姑,照阿Q的學說,凡是尼姑,一定跟和尚私通,在平時,阿Q看見了尼姑定要唾罵,何況在受了假洋鬼子屈辱之後,而且還喝了空肚酒呢?「怪不得我今天這麽晦氣,原來就因爲遇見了你!」他說完大聲吐了一口唾沫,「咳,呸!」
小尼姑低了頭只顧走,阿Q走到她身旁突然伸手去摩她新剃的頭皮,獃笑着說:
「秃兒,快囘去,和尙等着你呢!」
小尼姑含臊地斥責他,「你怎麼動手動脚的!」
酒店裡的人大笑了,阿Q覺得自己的動業得到了欣賞,素性扭住了小尼姑的面頰,「和尙動得,我動不得?」
閑人們一陣哄笑,阿Q更高興了。而且爲滿足那些鑑賞家超見,再用力一擰這才放手,小尼姑掙脱了阿Q,趕快跑了幾步,連哭帶罵地咒詛着:「斷子絶孫的阿桂!」
阿Q在閑人們哄笑中得意得手舞足蹈,咀裡哼着「小寡婦上墳」,飄飄然飛過市街,飛過田野,像戰勝的大將凯旋似的,一直囘到主穀祠神龕後的陋室,在稻草舖上躺下了,在平時,阿Q一躺下就睡着的,可是今晚上可有些異樣,他覺得自己的大姆指和第二指有些作怪,彷彿比平常滑膩些,好像小尼姑的臉上有點兒滑的東西粘在他手指頭上似的,他由小尼姑而想到了女人,由女人而想到了吳媽的甜淨的臉,白嫩的手臂,啊!還有她爬上高凳時的臀波,阿Q在一幕一幕旖旎的幻境中矇矓地合上了眼。
第二天一早,阿Q被管祠的老頭兒從甜蜜的夢境中喚醒了。
「阿桂,鄒七嫂來帶信叫你到趙大爺家裡去!」
阿Q猛的一怔,驚疑地問,「幹嗎要我去?自從那回挨了兩個咀吧,我可沒說過是他的本家呀!」
可是這回却是趙大爺聽說阿Q肯城工錢,特地來叫他舂米去的。
「哦,我就去!」阿Q臉也不洗,跟了鄒七嫂末到趙家後院。
鄒七嫂邊走邊說,「早晚你得舂好兩臼米,合一石六斗,工銭每天算五十大錢⋯⋯好,就這麼說定了,到了响午吳媽會來招呼你吃飯的。」
阿Q聽見「吳媽」突然心一動,點頭應了聲「噯!」
鄒七嫂走了,阿Q舂了半天米,熱起來了,他歇手脱去了衣服再舂,忽然望見不遠的井邊吳媽正在淘米,她那花布襖裡豐滿的乳房隨着淘米的動作在隱隱顫動,阿Q看呆了。又有點飄飄然了。幾十斤重的石杆在阿Q的手裡變成輕飄飘了,他的舂米動作有點像在舞花錘。
中午,吳媽來叫阿Q吃飯,阿Q走出舂米場,到井邊洗了手臉,拿了布衫和早煙袋走進厨房去,吳媽已爲他盛了一滿碗堆得高高的飯,阿Q不客氣了,在格板前坐下,開始狠吞虎嚥起來。
「敢情是餓了?」吳媽忍不住問。
「不瞞你說,我沒吃早飯就來了。」
「咳!你早說了,我先盛碗飯給你吃,犯不上餓着肚子充好漢呀⋯⋯明兒我給你留着一碗,來了就吃!」
「謝謝你!」阿Q對她說不出的感激。
這是第三天的黄昏,阿Q照例到㕑房吃飯,吳媽給他燙了一碗酒。
「這是前天祭祖吃剩的,預備做料酒,給你喝了吧,去去寒!」
阿Q酒垂涎地看了看,把一碗酒分兩口喝下了,心頭一陣熱,想不出話來答謝吳媽的盛意。
吃完飯,阿Q坐在板凳上吸旱烟,吳媽也在他對面坐下了,聊起天來。
阿Q望着吳媽打了個呃,分明是旣醉且飽了,肚裡的酒頻頻在鼓舞着他的勇氣,吳媽絮絮叨叨在談家常,阿Q根本沒聽見,望着吳媽在想入非非,「這小寡婦⋯⋯討她做老婆吧⋯⋯」
「⋯⋯我們少奶奶八月裡要生孩子了,上上下下一個人,一雙手,叫我怎忙的過來呢?」吳媽還在嘮叨。
這時阿Q臉紅唇燥,呼吸念促,他終于在吳媽膝前跪下了,「⋯⋯我跟你⋯⋯」阿Q的聲音有些沙啞。
吳媽猝不及防,楞了一下,慌忙向通上房過道處看,只見遠遠一個人影,那正是趙秀才,她嚇得直是發抖。
啊牙⋯⋯吳媽邊叫邊向外跑出去,一路哭嚷着,「救命呀⋯⋯啊喲⋯⋯我不要活了呀⋯⋯」
阿Q跪在凳旁,吳媽早不見了,這才慢慢起身,彷佛覺得事情有些糟,他慌張地取了旱烟袋,轉身想走,冷不防頭上着了重重的一棍。
「你反了⋯⋯你這⋯⋯混蛋!」趙秀才的大竹槓又向他劈下來了,阿Q捧着頭,竄出了厨房,躲到舂米塲的一角裡。
躲了一會,他見趙秀才並沒有追來,以爲風波過去了,定了定神,點起油燈,又開始舂米了。
說也可憐,阿Q情塲失風,又挨了趙秀才的竹槓,可是他那飄飄然的毛病却給趕跑了。
阿Q的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着米,忽聽得外面人聲嘈聲,夾雜着吳媽的哭聲,還有鄒七嫂在勸解,「誰不如道你坐得正,站得穩,短見是萬萬尋不得的。」
阿Q心想,「哼,有趣,這小寡婦又在鬧什麼玩意了,」他不自覺地向內院走去,想打聽一下什麽事,猛然間,看見趙大爺提着竹槓向他卉過來,這一下,他才恍悟到似乎這熱鬧和自己剛才的事有關,慌忙轉身向斜刺裡溜,衣服也忘了拿,一口氣從後門逃了出去。
可是事情並沒有這樣輕易了结,不一會,地保找到土穀祠來,把阿Q押着走了。
阿Q赤着博,夾着棉被,垂頭喪氣的跟着地保出來,先到當舖押了棉被,買了一付香燭,提了一串半錢,來到趙家,趙家大廳上坐着趙府全眷,還有鄒七嫂鄰人等,都團團圍着,紛紛議論,阿Q像搗蒜似的磕完了頭,站起身來,地保遵照趙太爺吩咐阿Q說,從此不准踏進趙家的門檻,還要他担保吳媽平安到大年晚,阿Q點了頭,阿Q要討取三天舂米的工錢和他遺留在舂米塲的布衫,可是趙太爺宣佈工錢充公,布衫罸給了趙少奶將出世的孩子做襯尿布,阿Q並沒有點頭,但也不敢違抗。
這一回,我們的阿Q可嘗到了戀愛的痛苦了,他祇剩了一件破夾衫,披在身上在街上走,覺得有些古怪,女人們看見他來都躱到門裡邊去了,他心裡在駡,「他媽的,這些東西都學起小姐模樣來了。」這還不算奇怪,奇怪的是酒店不讓他賒賬了。管祠老頭也變了咀臉,好像要趕他搬家,最使他恐慌的是一好多日都沒有人來找他做短工,他忍不住到幾家老主顧家裡去問問,可是情形也很古怪,忽然一家都不要他帮工了,他留心打聽,才知道他們有事都去找小D了(小童的諧音)。哼,這又瘦又矮比王鬍還不如的小D,竟然把他的飯碗給搶了。
有一天,阿Q忽然和小D狹路相逢,他將手一揚,唱了句,「我手鋼鞭將你打!」便不問情由迎上去打小D。
「畜生!」他怒目相視地駡,咀角上飛出垂沫,撲上去就拔小D的辮子,小D也拔阿Q的辮子,兩個人彎了腰,扭成一個虹形,閑人們圍攏來看熱鬧,小孩子們叫着「好,好!」老年人進行折勸說「好了,好了:」正在難分難解之際,忽然阿Q的手放鬆了,在同一瞬間,小D似乎也鬆了手,他們同時直起腰,擠出人叢去。
「記着吧,媽媽的!」阿Q囘過頭來向小D示威。
「媽媽的,記着吧!」小D也不認輸的回頭駡!
阿Q懊喪地踡坐在荒丘上靜思,他原想扭打小D,出一口骯髒氣,誰知道這塲龍虎鬥竟然會不能取勝,現在他明白了,這是由于他挨了餓,使不出勁來。
寒風吹來,他覺得有點冷,肚子又餓得利害,身上的破夾衫賣不起錢,蛼子又是萬萬不能脫的,他站起身來在村道上躑躅,想找到些什麼値錢的東西,可是沒有,他來到突出在翠竹叢中的靜修庵,沿着粉白的圍牆走到後面菜園的短牆脚下,攀着一株老桑樹的樹枝爬進菜園裡去,他迅速地拔了四個籮蔔,正想拔脚走,不給老尼姑看見了,一條大黑狗吠着追了出來,阿Q翻身便逃,爬越短牆,連人帶蘿蔔的滾到牆外,牆內傳出了犬吠蒙和老尼姑的唸佛聲,「阿彌陀佛,罪過呀⋯⋯」
在失業的威脅下,飢餓迫着我們的阿Q離開了未莊,當他吃完第四只蘿蔔,臉上開始有暖氣的時候,他已經决定進城去另找「生路」了。
* * *
當阿Q再在未莊出現的時候,是剛過了這年的中秋,阿Q居然在城裡發了小財,衣錦榮歸了。
阿Q穿着新夾衫褲,戴了一頂新氈帽,腰裡的搭袱沉甸甸墜成了一個孤形,在咸亨酒店門口被一大堆人圍着聽他講述中興史,他自己說是在城裡白舉人冢裡帮了一陣工。
「⋯⋯現在白府上我不幹了,因爲舉人老爺實在太他媽媽的了!」
閑人們覺得感慨婉惜。
他又講到看殺頭,「你們可見過殺頭嗎?唉,好看,殺革命黨,唉,真好看!」他說時口沬直飛到聽衆的臉上。
「劊子手舉了起鬼頭刀⋯⋯」阿Q接着說,揚起右手,照着伸長脖子正聽得出神的王鬍的後項窩上直劈下去,「嚓」!
王鬍嚇得直跳,急忙縮頭,閑人們都悚然而且欣然了,這時阿Q已成看末莊風雲際會的人物,而阿Q也覺得當之無愧。
「阿桂叔!阿柱叔」鄒七嫂在門外輕聲叫他。
「什麽事?」
「趙大爺聽說你回來了,叫我來請你去!」
「等我喝完了酒再說!」阿Q大模大樣的自顧喝酒。
「不要緊,你慢慢兒喝好了,我在隔壁等你⋯⋯」
原來鄒七嫂從阿Q那裡買了一條又便宜又好的九成新藍綢裙,趙大爺得知了,忙叫她來找阿Q。
趙府上的全眷都聚在大廳上焦急她等侍着,過了好久,才聽得鄒七嫂氣喘喘地領着阿Q進來了,一路嚷着。
「他只說沒有沒有,我說你當面去說,他還要說⋯⋯」
阿Q在簷下站住了,似笑非笑地叫了聲「太爺!」
「聽說你在城裡發了財,那很好⋯⋯那是很好的⋯⋯這個⋯⋯聽說你有些舊東西⋯⋯趙太爺謙恭地迎上去。
「我對鄒七嫂說過,都賣完了。」阿Q搶着說。
「賣完了?那會完得這樣快,總核還有一點吧!」
「現在只剩一張門幕了。」
「那麽,就拿門幕來看看吧!」趙大爺有些失望,但是還不肯放過便宜貨的機會,「阿桂,以後有什麼東西,儘先送來給我個看看!」
「價錢你放心,决不比別家出得少!」趙秀才在利誘他。
「我要一件皮背心!」趙太太也説話了。
「哎,我一有就送來!」阿Q應着,懶洋洋的走了。
趙家的人對阿Q的態度大感不平,趙太爺老于世故,第一感覺到阿Q賣便宜貨的來歷有些古怪。
「這忘八蛋,我們得提防點兒,倒不如吩咐地保,不准他住在末莊!」趙秀才也會意了。
「這樣可要結怨了。做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鷹不吃窩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趙大爺下了斷語。
「哦!原來阿桂這些東西是偷來的!」鄒七嫂張大了口恍然地說。
「對了,可是我們有便宜貨落得買一點,還是別跟人家說!」
「太爺,您放心,我半個字也走漏不了!」
可是,鄒七嫂是長舌婦,不到半天功夫,已經把阿Q的底細傳遍了未莊,漸漸的人們更打聽得他只不過是一個小脚色,于是大家又像從前一樣瞧不起他了。
第二天,地保尋上門來,把那張門幕拿走了,還要阿Q每月拿孝敬錢給他,阿Q受了這個打撃之後,漸漸的東西都賣光了,錢也越花越少,最後連腰裡的搭連袋都賣給了趙白眼,未莊的人對阿Q又都投以輕蔑的冷眼。
* * *
就在阿Q賣了搭連袋的那一天,武昌起義了,中國各省都湧起了革命的怒潮,連古老的紹興城也風聲緊急起來,半夜裡,有一只大鳥蓬船戴滿了箱籠被褥,從紹興城開到未莊,瞬息間全村的人都傳說舉人老爺逃到趙太爺家來避難了。
成亨酒店是傳播消息的中心,這時門裡外都擠滿了人在紛紛議論,最後消息是知縣老爺娘把總老爺都跑了,大家聽了人心惶惶,風聲鶴唳!
在阿Q,本來認爲革命就是造反,而造反是一定會給殺頭的,因之一向是深惡而痛絕之,可是當他聽到革命會使舉人老爺知縣老爺把總老你嚇得逃跑,這倒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于是他把一大碗酒喝下了肚,而响往革命了。
「據說今晚革命黨一定要進城,說不定會開火的,大家沒事還是早點兒回去,關起大門睡覺吧!」地保惶恐地說着。
眾人聽了都嚇得一哄而散,街上冷清清的,店家都上了排門,可是阿Q却飄飄然起來了,他心裡想:「革命也好吧⋯⋯革這夥兒媽媽的命⋯⋯這班狗男女大可惡,太可恨了⋯⋯」
阿Q,越想越得意,在街上挺起胸膛,大聲喊叫:
「造反了⋯⋯造反了⋯⋯」
店家住戶都掀開半扇門,用驚懼的眼光向他看,不但驚懼,而且顯得可憐,這情境是阿Q從來沒見過的,他痛快極了,不知怎麼一想,忽然覺得革命就是自已,而未莊的人都是他的俘虜了。
「好⋯⋯我要什麼就是什麼,我喜歡誰就是誰⋯⋯
得得⋯⋯鏘鏘⋯⋯
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
悔不該,呀⋯⋯
得得,鏘鏘,得,鏘令鏘,
我手執鋼鞭將你打⋯⋯」
阿Q昂首濶步直唱到趙府門前,趙太爺在門隙裡望見了,疑心他就是埋伏在未莊的革命黨,忙叫趙白眼上去跟他打交道。
「老桂⋯⋯老桂!」趙白眼胆怯地在後邊叫他,可是阿Q怎想得到自己的名字會和「老」字連在一起,他逕自走着。
「阿桂!」趙白眼只好改口直稱了。
阿Q這才回過頭來,「⋯⋯何事驚慌?」
「老桂⋯⋯現在⋯⋯現在你發財了?」趙白眼戰戰兢兢地說。
「發財?自然囉,我要什麼就是什麼,喜歡椎就是誰。」
「⋯⋯那你不喜歡的呢?」
「不喜歡的一個不饒,哈哈⋯⋯革命⋯⋯真有趣!」
「阿桂⋯⋯哥,像我們這樣窮朋友總不要緊吧!」
「窮朋友?你總比我有錢!」阿Q說着又得鏘鏘鏘的飄飄然走了。
趙百眼惶恐地望着他的背影在橋頭消逝。
* * *
阿Q飄飄然的飛遇街市,回到土穀祠,管祠的老頭兒也對他意外的和氣,請他喝了茶,阿Q躺在稻草舖上,心裡說不出的興奮,做了一夜革命所帶給他勳功偉業的好夢。
阿Q在雀噪聲中夢醒起來,天色陰沉沉的,太陽沒有出來,他覺得世界似乎還是老樣子。
咸亨酒店也恢復了原狀,店裡酒客在紛紛談論,城裡傳來的消息;說什麼縣大爺把總老爺還是老人,不遇改了官銜,白舉人也做了官,叫「帮辦民政」,只有一件事非常嚴重,航船七斤今天進城去,給革命黨革去了辮子,可是據說變通辦法還是有的,只要把辮子盤在頭頂上就行了。
「這倒是真的!」王鬍點頭說,「我清早出來親眼看見趙秀才盤着辮子到錢府上去了。
「這可奇怪了,他們兩家是向來不對勁兒的,秀才相公怎麼會去拜會假洋鬼子呢?」大家不大相信。
「烏龜忘八蛋騙你,我還親眼看見他們一塊兒到靜修庵去了。」
「不錯,趙秀才和假洋鬼子一清早闖進靜修庵去把供案上「皇帝萬歳萬萬歲」的龍牌搶下,一脚踏成了兩段,又把一只宣德爐捧着走了。
阿Q聽了王鬍的話,悄悄地去到靜修庵,想探個究竟,老尼姑看見阿Q來,閉門不納,說趙秀才和假洋鬼子已來革過一次了,阿Q很失望,心裡在埋怨:「他們革命怎麽不來找我呀!」
阿Q决心投降革命,把辮子盤在頭頂上,用竹筷梢佳,走向市街去,那知剛到廣塲進口處,迎面來了小D,居然也用竹筷把辮子盤在頭頂上,學革命黨樣兒了,阿Q看了非常氣忿,本想上前去懲罰他,但終于祇怒目而視,不再演「龍虎鬥」了。
後來他從地保哪裡知道,要革命,單盤辮子是不行的,還得要掛上一牧銀桃子,掛了這銀桃子就是什麼「柿抽黨」,才算是真革命,而銀桃子只南假洋鬼子才有,阿Q為了革命,只得去找假洋鬼子了。
阿Q求到錢府,正好大門開着,他怯生生地走進去,看見假洋鬼子在院子裡踱來踱去,手裡拿着哭喪棒正在訓話,趙司晨和另外三個人挺直的站着聽,阿Q做了一些聲音,「唔⋯⋯咯⋯⋯這個⋯⋯」
「什麼?」假洋鬼子看見了他大聲吆喝,「出去!」
「我要投⋯⋯」
「滾出去!」假洋鬼子揚起手杖來就要打,阿Q用手抱着頭就往外逃。
阿Q心中十分悵惘,以為假洋鬼子不許他革命,他再也沒有别的路了,所有志向,抱負,希望,前程,全給一筆勾銷了。
夜深了,阿Q還在街上閒蕩,當他走到市梢頭,忽聽得幾聲槍聲,黑暗中猛然有一個人從對面逃來,阿Q便趕緊翻身跟着他逃,那人轉了個彎站住了,他也站往,定睛一看,原來是小D。
「什麼事?」
「趙⋯⋯趙⋯⋯趙家給強盗搶了!」小D說着便走,阿Q却站在路角處仔細觀察動靜,恰巧這時趙司晨提着燈籠走過,見狀疑心阿Q是在望風。
阿Q在夜色矇矓中,看強資搬了趙家衣箱財物出去,以爲是穿着白盔白甲的革命黨到了,他奇怪為什麼不來向他打招呼,帶了這麼多好東西去,又沒有自己的份⋯⋯想來想去是爲了假洋鬼子可惡,不准他造反,不准他革命⋯⋯他回到土穀祠,倒在稻草舖上,愈想愈惱。
「⋯⋯好!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媽媽的假洋鬼子,造反不成殺你的頭,滿門抄斬⋯⋯嚓,嚓,嚓⋯⋯」
阿Q帶着滿腔的憤慨漸入夢境,恍忽間他看見許多白盔白甲的革命黨,拿着武器,從土穀祠門前經過,其中一個拿大刀的向他高聲喚招,「阿桂,隨我來也!」
阿Q應聲而出,也披了白盔白甲,手執鋼鞭,來到那人身旁,「大哥⋯⋯小弟早想前來,怎奈假洋鬼子百般阻攔,不准小弟革命,可惱呀⋯⋯可惱!」
「原來如此!」那人向隊伍一聲吆喝,「衆家弟兄,快將錢家團團圍住,不得有誤!」
阿Q聽了,揚鞭上馬,却不料驀地裡被一夥人拉了起來,帶上脚鐐手銬,連拖帶拉的捉將去了,原來趙家遭搶刧後,趙司晨去報了案,疑心阿Q是強堂,這晚把總帶了一隊團丁,一隊警察,五個偵探,悄悄地來到土穀祠,對正大門架了機關槍,遣兩個團丁爬牆進去,裡應外合,一擁而入,把個睡夢中的阿Q抓了出來,押到城裡,已是午牌時分了。
阿Q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被押解到紹興縣大堂,抬頭一看,只見上面坐着個剃得精光的縣知事老頭,下面站着一排兵,兩旁站了十幾個長衫人物,把總,白舉人,趙太爺,趙秀才,趙司晨等也在,他覺得情形似乎有點嚴重,一個寒噤,身不由主地要跪下去。
「不要跪⋯⋯奴隸性!」一個長衫人物喝着,但阿Q終于跪下了。
「你從實招出來吧,免得吃苦,我都知道了,招了可以放你回去!」縣知事曉諭阿Q說。
「我本來要⋯⋯來投⋯⋯」阿Q胡裡胡塗的想了一通,以爲是不投革命黨才被拘審的。
「那麼,為什麼不來投案呢?」老頭子誤會他是強盗同夥,避不投案。
「假洋鬼子不准我⋯⋯」阿Q沒有聽懂。
「胡說,現在就也太遲了,你的同黨在那裡?」
「什麼?」阿Q莫明其妙了。
「那一晚打勢趙家的一夥人!」
「他們没有叫我,他們自己搬走了!」阿Q提起此事還氣呼呼地。
「搬到那兒去了?說出來就放你!」
「我不知道⋯⋯他們沒來叫我⋯⋯」
「好,你不招,我還是要判你的!」
這可使站原告席上的趙太爺着了急,他請求最要緊的是追莊,可是那縣知却認為做了革命黨還不上二十天,搶案就十幾件,全不破案,面子上不好看,現在好容易捉到了阿Q,也不管他招認不招認,先來個殺一儆百。
「你還有什麼話說麼?」
阿Q想了一想,沒有話,便回答,「沒有。」
於是一個長衫人物拿了一張紙和一枝筆給阿Q,這可把阿Q嚇得魂飛魄散了。因為他的手和筆發生關係,這還是第一次,他就他不會寫字,長衫人物叫他祇要畫一個圓圈就行了,可是這可惡的筆非但很重,而且不肯聽話,阿Q使盡了平生的力氣,終于只畫成了一個瓜子形。
長衫人物拿了紙筆去,接着有人來給他穿上了一件白洋布背心,上面寫着些黑字,又把他的反手綁了,一聲吆喝,把他拖下堂去了。
當阿Q被綁上囚車去遊行的時候,才突然想到:「這豈不去殺頭嗎?」他心裡一急,頓時兩眼發黑,耳朶裡皇的一聲,差點兒暈了過去,可是一會兒,他又處之泰然了,他覺得人生天地間,大約本來有時也未免要殺頭的。
囚車在大街上經過,路旁擠着成千累萬看熱鬧的人,阿Q偶一旁顧,在人叢中發現了吳媽,心裡一陣感觸,「怪不得好久不見她,原來她在城裡做工了!」他想唱幾句「小寡婦上墳」,覺得不夠堂皇,他又想舉起右手,唱那「手執鋼鞭將你打!」可是手又動彈不得,他輕輕地嘆了口氣,垂下頭去。
阿Q抬頭向天邊望,白雲間忽覺出現了他的夢中大哥,正在鼓舞着他,他頓然感到一股熱辣辣的力量充滿全身,忽然無師自通地喊出了聲,「過二十年又是一條好漢!」
人叢中爆出了一陣豺狼嘷聲似的「好」!
阿Q閉了眼,只覺吳媽就在他的身邊,不,吳媽沒有跟着囚車走,她在城脚下站着出神,城外秋風呼呼吹來,「碰!」一陣排搶聲,把吳媽整個人震撼了,吳媽大夢初醒似的,熱淚奪眶而出,咀裡喃喃地唸着。
「唉⋯⋯阿桂⋯⋯阿桂!」
她仰望天際,模糊的淚眼中,祇見秋雲在變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