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題詩」内容介紹
中國南宋床年,由於朝廷的昏庸、無能、和妥協,他們企圖以偏安的局面,來求天下的昇平,其實是國破家亡的徵兆。
姜玉蕊,這位禮部尚書姜華的獨生女兒,已看破了局勢的危急,不禁隱爲國憂。她閱讀「劍南詩稿」,她欲追踪先烈們的脚跡,她有意將靑春獻給祖國,把胡虜痛打一番。然而,身爲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千金,她能衝鋒殺敵嗎?她很怨恨她不是男子漢。而且她自己的心事重重,該是婚嫁之時了,却又不知如意郎君屬誰?
初春了,大地蘇醒,萬物競生,玉蕊却層層憂慮,眉頭不展。但,當她走進花園時,她發現了奇蹟,原來海南島的香楓樹上,還遺有紅葉一片呢。多寶貴啊,多堅貞啊,多屈強啊!玉蕊的眼前登時光明起來,這不是一片小小的葉子嗎?居然發揮出充份的生命力,她太感動了,也太興奮了,因此在葉上題了一首詩,歌頌這片葉子,同時也鼓勵她自己應該更堅強起來!題罷,她將葉子投入湖中,藉以尋找天涯知己之意。
海南才子文東和,一位不願隨波逐流的讀書人,雖然考中了狀元,但由於他反對偏安之局,招致了朝廷的不滿,所以鬱鬱不得志。
這天,他遊湖,不意在湖中拾起了玉蕊題詩的紅葉,他欣賞葉上的詩,他仰慕題詩人的才華,他欽敬題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堅貞不渝的意志,引以爲風塵知己。他默記於心,暗起誓願,天涯海角,定要尋得題詩人。
文姜兩府原是世交,這日禮部尚書姜華,慶生辰,文母和他的孩兒東和去拜壽。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中,玉蕊丟了一把扇子,爲東和不意拾起,東和憑着扇上的字,和紅葉上的詩,因而識破了題詩人姜玉蕊,竟是他的至親,他眞是喜極欲狂了。另一方面,玉蕊也爲東和的瀟洒翩翩的風度,老成持重的英姿所傾倒了。
他們通過了翠霞的穿針引線,終于如願以償。在花園中相會,他們相互愛慕、相互傾訴、相互理喩,他們很快便私訂了終身,同時也很快得了他們雙方父母的允諾,且擇期訂婚。
七王,這位荒淫無耻的皇帝御弟,仗着哥哥的權勢,於國家存亡之際,不以國事爲重,尙且到處強奪美女。那天他自遊西湖別後,唾涎玉蕊的美色已久,早有據爲己有之心。這天,趁着文姜兩府喜慶之日,竟然利用卑鄙的手段傳下聖旨,強迫玉蕊爲妃。姜華是朝廷令官,懾于聖旨的威勢,以免滿門抄斬,只好忍痛含酸答應。
然而,玉蕊不是好欺負的,她首先將她的一束髮絲及紅葉置于小盒中,以贈東和。她自己决定以死明其志,以死報知己。
東和也憤于七王的卑鄙無理,且于國法人情不合,故也動本参奏皇上,然却換來了貶█瓊州的警誡,如今是一切都完了。
國仇未報,家恨怎消,現在連唯一的愛人也無法保,一個有骨氣的讀書人,處于此時此地,此情此境,實在無顏忍辱偸生啊!
「同是天涯淪落人」,東和玉蕊這對苦命鴛鴦,終于含着人間一切的黑暗、無理、憤恨,雙雙投湖自盡。同時也鑄成了千古的奇情,讓後人流一掬同情之淚。
談「瓊劇」
瓊劇是海南島地方的劇種,它和其他的地方劇種一樣,它有它本身的獨特性,堅強性,以及它本身的演出形式。
中國戲劇的起源,要以北劇爲大宗,沿海各地方劇種,也都直接間接受其影響。粤劇和漢劇、湘劇同一源流,然却脫胎自北劇的秦腔、崑劇、皮黃。粵劇影響瓊劇最深,瓊劇的編排、音樂、功架、唱工等,均拮取自粤劇。因此,瓊劇得了粵劇的精華,但失去了北劇的眞髓。
瓊劇之崛起,那是近百餘年來的事,起初這種新劇只是在海南島瓊山縣府城附近演出,後才逐漸傳入內地,才逐漸興旺起來,成爲獨立性的劇種。
瓊劇的音樂和曲詞,都能保持其純粹的中國古樂之風,這是十分可貴的。
曲譜約分爲叠板、嘆板、中板、程途、快板、道板、二簧、小曲、山歌等類,這各種不同的曲譜,都有各種不同的意義,和各種不同的韻律:悽憐悲戚的情節,唱的是程途和嘆板;爭吵相駡的情節,是唱快板;道白是唱道板;相談相敍是唱叠板;其他平常的情節是唱二簧和中板;打情駡俏和遊樂是唱山歌和小曲。
音樂可分爲敲擊樂器和管絃樂器兩大類,敲擊樂器又分爲鑼、鼓、大鈸、小鈸、梆子等。而鑼有三種,卽蘇鑼、小鑼、京鑼;鼓也有三種,卽花鼓、雙面鼓、子鼓。管絃樂器也可分爲二胡、秦琴、三絃、椰絃、竹紋、笛、簫等。這兩大類樂器相互演奏的結果,是鑼鼓高響的聲浪,掩沒了管絃的低沉幽雅,祇有子鼓和梆子的拍節,可以淸脆得聞。
談過了音樂和曲譜之後,我們且來看看瓊劇的曲詞。以前本邦有一位戲劇研究者曾說:「瓊劇的唱詞,似較其音樂爲遜色,查其原因,是在所演多屬新戲,例如『官邱春秋』,『後母淚』,『愛國鴛鴦』,『白雲塔』,甚至法國名劇改編的『茶花女』等劇,極少有中國舊說部的戲齣搬演,因此,編劇者僅貼一張幕表,排演時也僅說劇情故事,待演出時全由演員隨口唱說,成爲一種半新舊的通俗戯劇,演出之効果,全頼演員之優劣而定,所以常見演員的唱詞與音樂脫節,但也有其一個優點,卽是唱詞皆屬單字,絕少有塾音,故而觀衆容易瞭解其意。」一般來說,這是十分中肯的,不過他說「編劇者僅貼一張幕表,排演時也僅說劇情故事,待演出時全由演員隨口唱說」一節,似乎不確,其實瓊劇也是有其完整劇本的。不過,瓊劇有許多曲詞道白,不但非常通俗粗糙,而且一些不堪入耳的話,居然也出現于戲文中,倒是眞的。據我推想編劇者的最初本意,應是故意穿插一些諢諧的情節,來赚取更多觀衆的笑聲,然這麼一來,却弄巧反拙,大大地貶低了戲劇本身的價値,這是得不償失的。
以我個人的觀感來說,瓊劇不但道白粗俗,而且也不太注重劇情的發展,及整部戲曲的効果。戲班演出者,有時爲了拉長時間或縮短時間,往往隨意增删戲中的情節,以致破壞了全部戲的完整性及簡潔性,這是無法令人理解的。此外,演員們也沒有好好掌握住角色的內心活動,他們不像是演戲,好像只是虛張聲勢,矯柔造作,而且手勢、功架、台風,也全不切合角色的身份。誠然,「戲者,虛也。」但也必定要虛得煞有其事,才能令觀衆心悅誠服,否則别說觀衆們不滿,便是演員本身,也有不忠於藝術之嫌。
我時常這麼想,瓊劇藝術工作者,如能將瓊劇好好的加以改良,去其糟粕,拮其精華,然後取其他地方劇種的長處,以補自己的短處,兼收並蓄,這樣瓊劇未始沒有未始沒有燦爛的前途,未始沒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近年來,中國戲劇界掀起了「戲劇改良運動」,轟轟烈烈,有聲有色,而各省的各地方劇,也都在這個運動中,自我檢討,自我改正,以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瓊劇「紅葉題詩」,是改良後的第一部瓊劇電影戲。由這部影片的推出,我們可以看出今日瓊劇的演員們,不但技藝進步了,而且都能把握角色,創造角色,走進角色的內心去,這是極令人快慰的事!
至于曲詞和音樂,也有別于昔日了;曲詞已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地步,且骯髒粗俗的字眼,也不復出現于戲文中了・這是另一件令人快慰的事!
音樂似乎也逐漸走向注重管絃音樂的効果,而將大鑼大鼓的敲擊樂器儘可能減少了,這樣改良的結果,是音樂更優美了,更悅耳了,更動聽了!
此外如曲譜方面,也做了某一些必要的改良,唱腔更能頓揚抑挫,娓娓婉轉,更能令人有「繞樑三日」之感。
總之,有改良,便有進步;有一點的改良,便有一點的進步,有更多的改良,便有更多的進步。而藝術工作者,也必定要抱着這個原則,無斷的改良,無斷的推進,這才能達到更優秀、更美好的地步。
關於本劇女主角——王英蓉
凡是愛好瓊劇的人士,對于陳華這名字應該是不會太陌生了,他現年三十多歲,是瓊劇著名小生,他動作大方,唱戲自然,也是瓊劇界一位非常難得的藝人。
王英蓉插身瓊劇界的日子尙淺,認識她的人恐怕不多。她現年二十五歲,她於瓊劇界嶄頭露角,是在一九五八年。那時候,她在劇團中,僅是担任「梅香」之類的角色。但,由於她麗質天生,而且虛心好學,再加上她的唱做兼佳,早已顯出了她的藝術才華。
天才是不會寂寞的,這樣的日子終于來了。那是劇團在一地巡廻演出,當晚的劇目是「紅葉題詩」,逢巧當晚該劇的女主角病了,怎麼辦呢?沒有女主角,戲是演不成的。後來,劇團負責人爲了不讓觀衆失望,只好臨時指定,王英蓉挑大樑了,誰知不演則已,一演驚人,她演的太好了!台下的觀衆,對于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女旦,咸贊不絕口,且投以不大信任的眼光,他們懷疑這樣年靑的藝人,竟然有如此超脫的藝術造就,觀衆中,馬上有人將她和韓文華,林道修等前輩藝人相比,結論是她比她們的演技更高,而劇團的負責人也大大出乎意料之外,對這位後起之葩,不能不刮目另看了!
這樣,王英蓉終于奠定了她的藝術基礎,慢慢地登上了瓊劇的寶塔了。
電影「紅葉題詩」唱詞
第一章
玉蕊:(唱中板)重門深鎖幕簾垂,畫堂春曉燕雙飛,無限愁懷排不得,暫且移步出香閨。
(唱程途)百卉吐幽香,日出花影長,和風吹縐春波綠,迎人楊柳折腰忙。
翠霞:不覺來到東門邊,看那紅杏偸偸出牆來。
玉蕊:翠霞,這裡景緻眞好。
(唱高腔)牡丹嬌貴芍葯芳菲,
粉蝶雙雙飛過薔薇。
翠霞:羣芳鬥艶紅綠倚偎,百鳥鬧春引頸唱隨。
玉蕊:桃花亂落,使人心碎。
翠霞:小姐爲何粉頸低垂?!
小姐,你看。
玉蕊:這又奇了,它是難禁風雨,先期衰老,還是能傲風霜,與花鬥艶?
翠霞:這必是去年未曾落盡,獨留下來等待春光的。
玉蕊:不但紅得可愛,還香得很呢!
翠霞:這是兵部侍郎文大人送來的瓊州香楓。
玉蕊:翠霞,筆硯取來。
翠霞:小姐,要題詩嗎?
玉蕊:(吟詩)猶自深閨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
X X X X
玉蕊:(唱散板)一片冰心寄流水。
翠霞:願小姐,得個才郞永世相隨。
玉蕊:小丫頭,曉得什麼?
第二章
東和:(唱程途)日麗風和艷陽天,水碧山靑景色新。
書僮:桃紅柳綠賞不盡,狀元歸去莫停留。
侍衛甲:滾開,滾開!七王要來遊湖,快快滾開!
侍衛乙:滾開,快!
東和:皇上也該與萬民同樂,這湖七王遊得,我們就遊不得!
侍衛甲:將船駛過來!
侍衛乙:快快滾開。
書僮:這是新科狀元文公子呀!
趙斯:哦,是已故兵部侍郞的公子,新科狀元文東和,文公子久仰久仰!
東和:這是兵部主事趙斯,趙主事………
趙斯:不敢不敢!
X X X
東和:(唱程途)西湖多姿色,春光堪留連,可嘆大宋江山剩半壁,滿朝照樣歌舞樂昇平,請問你偏安能幾日,江南怎能免染胡塵?
(白)書僮,那是什麽?
書僮:是隻大金魚。
東和:這裏那會有金魚?(拾起紅葉)
(唸)猶自深閨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花婚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這又奇了,是那裏飄來的?
書僮:是……是……不知道!
東和:這是出自閨秀之中,立意不凡,難得,難得!
書僮:公子,你看!
東和:回府。
第三章
妃嬪:王爺請酒。
翠霞:小姐。
玉蕊:翠霞。
七王:好一個絕代佳人呀!
第四章
東和:(唱中板)湖畔挑燈夜讀書,西京遺事足唏嘘,渡河不敢驅胡虜,治學窮誇富五車,猛然想起丹楓句,這般才情我不如!(白)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舟!她不愛弱柳嬌花,偏愛經得起風霜的一片紅葉,眞是別具慧心,女中才人,好不令人愛慕呀!
X X X X
東和:(唱朦朧嘆)紅葉詩中見仙子,原是一夢到瑤池。(白)好呀,待我和她一首。
書僮:公子用茶!公子用茶!
東和:(唱中板)一唱一酬同心意,天上人間訪娥媚。
第五章
羣賓客:祝世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家院:文老夫人與文公子到。
姜華:文老夫人有禮。
文母:姜老大人。東和,向世伯拜壽。
姜華:免拜。
東和:應拜。
姜華:文老夫人請內廳敘談………請坐。
文母:謝坐!
姜華:文老夫人退居瓊州,已是十年了!
文母:是呀,玉蕊侄女也該長大成人了!
姜華:丫環,有請小姐………
丫環:(內應)是!
姜華:女兒,拜見文伯母。
玉葛:伯母,有禮。
文母:免了!
姜華:這是東和哥哥。
玉蕊:小妹有禮。
東和:愚兄還禮。
文母:長得多好呀。
姜華:東和世侄,今年大魁天下,老夫人晚年可享淸福了。
文母:東和雖有幸中了,但遲遲不見封官,這………
姜華:這………
東和:有官無官乃是小事,只是七王妒賢忌能,陷害忠良,朝中爲何無人敢言?
姜華:這……世侄小心謹愼才是。
文母:是呀,東和要聽世伯的話呀!
家院:老爺,七王派人送禮賀壽來了!
姜華:七王派人送禮?
東和:七王?
姜華:老夫生日,僅約知友數人,七王從何得知,而且送禮來了,這………
文母:世伯請便。
姜華:文侍郞在世,與我情同手足,老夫人與世侄旣來到舍下定要多住幾天,女兒,小心侍候伯母。
玉蕊:是!
姜華:老夫到外廳去了。
玉蕊:伯母,請到東廂休息吧!
東和:(唱中板)姜家世妹美如玉,溫柔大方非凡姿,分明彼此初相遇,如何又似曾見伊,扇上字與葉上詩,因何字跡筆態同一體,費猜疑,題詩紅葉訴心事,莫非是姜妹子,須三思,書生言行太冒失,閨秀面前失禮儀。
(白)這如何是好呀!啊!春夜夢中逢巧遇,是姜世妹毫無疑,且往東廂訪仙姬。
翠霞:公子恕罪。
東和:免了,免了!……來此作甚?
翠霞:婢……沒……沒有什麼!
東和:你找什麼?
翠霞:找扇。
東和:找扇,這扇是你的?
翠霞:不,是小姐的。
東和:題得這般好詩。
翠霞:公子,你看過詩,定必看過扇,請給婢送還小姐啦!
東和:何必太急,小姐是否常常題詩?
翠霞:是。
東和:小姐的詩,題得眞好呀!
翠霞:比不得公子!
東和:猶自深閨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
翠霞:嗯,這是小姐題的,爲何……?
東和:(唸)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
翠霞:公子,這是那裏的詩?
東和:你說是那裏的詩?
翠霞:你見過紅葉?
東和:不但見到,而且拾得。
翠霞:拾得?唔,婢不相信。
東和:不信,你就看吧!
翠霞:這是,這是小姐題的。
東和:當眞?
翠霞:不假!
東和:當眞?
翠霞:不假!
東和:(唱五字板)相思害多時,因讀紅葉詩,不知在何處,才得見芳姿。
翠霞:紅葉歸公子,姻緣天賜予,天涯同咫尺你難見芳姿。
東和:姐姐眞伶俐,請把迷津指。
翠霞:公子有誠意,耐心等良機。
東和:有勞姐姐了。
翠霞:公子何必如此?
東和:有勞姐姐……這扇請交還小姐吧!
翠霞:公子,公子。
第六章
玉蕊:(唱中板)遇文哥哥在壽堂,羞得奴家心裏慌,文哥哥,錦綉才華志昂揚,風流瀟洒又端莊,且看他,不畏權貴駡七王,憂國憂民可敬仰,只可惜綠波紅葉兩茫茫,不知道,拾詩人,又是誰家好兒郞。
翠霞:(唱五字板)尋扇得佳音,飛報走慌忙(白)小姐。
王蕊:爲何遲遲而來,扇呢?
翠霞:小姐,(唱五字板)天下多奇事,難比這事奇!
玉蕊:什麽奇事?
翠霞:(接唱)畫堂尋玉扇,聽人吟奇詩。
玉蕊:吟詩何足爲奇?
翠霞:越聽越有趣,佳句妙無比!
玉蕊:什麽妙句?
翠霞:猶自深閏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舟。
玉蕊:誰吟此詩?
翠霞:問起誰吟詩,白鼻老頭子。
玉蕊:翠霞!
翠霞:小姐,你看奇也不奇?
玉蕊:白鼻老頭吟此詩?
翠霞:是!
玉蕊:他從那裡拾來?
翠霞:未曾問過。
玉蕊:快去問來!
翠霞:(唱散板)小姐呀,拾詩人是文公子,老頭吟詩並非實事。
玉蕊:當眞?
翠酸:不假!
玉蕊:(唱發子腔)駡聲翠最理不該,胡言亂語使人疑猜,欺騙小姐是爲何來?
翠霞:小姐呀!翠霞自知理不該,就請小姐從嚴處裁。
玉蕊:起來,以後不得如此。
翠霞:遵命。
玉蕊:翠霞,你怎知道詩是文公子所拾?
翠霞:婢不敢言。
玉蕊:何不敢?
翠霞:吃罪不起。
玉蕊:誰來責你。
翠霞:小姐,不責了嗎?小姐請聽。
(唱叠板)爲尋扇子到廳堂地,匆匆忙忙碰着公子,我問他是否見過扇子,公子點頭他笑迷迷,他說見扇還見過詩,他吟一遍我更驚奇,原來就是紅葉題詩。
玉蕊:(接唱叠板)天下竟有這般巧事。(轉散板),當時題詩柳寄意。
翠霞:誰知紅葉作了良媒!
(白)小姐詩爲公子所拾,你意下如何?
玉蕊:我……我……
翠霞:我看你與文公子都是一樣想的。
王蕊:文公子怎樣想!
翠霞:他想……想與你相會。
玉蕊:會不得。
翠霞:爲何會不得?
玉蕊:恐有不便。
翠霞:公子過府賀壽,與他相會,有何不便?小姐,公子約你今晚三更,到後花園相會。
玉蕊:翠霞,多嘴。
翠霞:哦,小姐不肯,我就去吿知公子,免他空等………就去。
玉蕊:翠霞………翠霞,好妹妹!
第七章
東和:(唱高腔)名園深夜月明風細,約題詩人來此相會,羅裙輕飄,環珮瑤搖曳,面對玉人如何啓齒?哦,原來是,月下花枝婀娜多姿,錯把柳條當姜妹子。
翠霞:架起鵲橋,輕扶織女,去會牛郞七夕佳期。
玉蕊:夜蘭人靜,露冷花鮮,去見文兄心急步遲!………翠霞!
翠霞:(唱散板)小姐呀,前面站着文公子,花前月下,任你傾訴心事。
東和:玉蕊賢妹!
翠霞:賢妹不來了。
東和:啊!
玉蕊:翠霞!
東和:翠霞……賢妹,賢妹……玉蕊賢妹。
玉蕊:東和世兄。
東和:賢妹。
玉蕊:東和世兄約小妹來此,有何見敎?
東和:那是我約賢妹,分明是賢妹約我來的!
玉蕊:小妹何時約過世兄?
東和:賢妹紅葉題詩,是否說過:「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
玉蕊:寫過這樣兩句。
東和:那就是了。
(唱中板),愚兄我,生瓊南,世代住,崖州灣,海角天涯蔚奇觀,小字又叫文南丹,你家香楓先父送,妹不約我是那般。
玉蕊:哥出生,在天涯,名東和,字南丹。
東和:正是。
玉蕊:你拾紅葉綠波間,巧事使人相信難。
東和:請賢妹,看端詳,美詩句,題葉間,經霜楓葉永不殘,愚兄和句請增刪。
玉蕊:(唸)血戰中原骨未寒,可憐湖上戀偏安,娥眉留許酬霜葉,願結同心一片丹!
東和:(唱中板)題詩人,慧又賢。
玉蕊:和詩人。
東和:喜萬千。
玉蕊:一唱一酬成知音。
東和:願學鴛鴦不羨仙。
玉蕊:哥哥你說什麼?
東和:我說:願學鴛鴦不羨仙……只是愚兄性情落落,不願在此偏安之局,隨波逐流,恐賢妹受累。
玉蕊:小妹就愛能抗風霜的丹葉,但願相攜守,生死禍福此心不變。
東和:妹妹。
玉蕊:猶自深閨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花矯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
東和:血戰中原骨未寒,可憐湖上戀偏安,娥眉倘許酬霜葉。
(東和玉蕊合唱),願結同心一片丹。
第八章
家院:老爺,文府媒人下聘來了!
姜華:有請!(外應)有請。
媒人:恭喜老爺。
姜華:有勞媒人了,家院,接過聘禮!
媒人:老爺,我做了一世媒人,未曾見過如此美滿姻緣,門當戶對,郞才女貌,眞是天生一對!
姜華:托天之福,這了却老夫一番心願了!
家院:啓禀老爺,聖旨到。
姜華:啊,你等且退,待老夫接旨。
行旨官:禮部尙書,姜華接旨。
姜華:萬歲!
行旨官: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准七王奏,選禮部尙書姜華之女姜玉蕊爲妃,並限三日之內,送女進宮,欽此!
姜華:謝……謝……謝主隆恩,……這叫老夫如何是好?!……家院將聘禮退還,請媒人回報文府。
家院:這………
姜華:唉………
玉蕊:爹爹,爲何嘆氣?
姜華:女…女兒呀!剛才爲父收下文府聘禮,不想聖旨到來,七…七王奏選女兒爲妃,並限三日內送女進宮。
翠霞:小姐。
姜華:女兒,女兒呀。
玉蕊:爹爹,女兒…不…不願爲妃!
姜華:聖旨傳來,勢難更改!
玉蕊:爹爹呀,(唱敎子腔)爹爹,誰人不知七王陰險,若進王宮難見爹娘,爹爹膝下無兒,靠誰奉養,何不留兒奉侍高堂,爹爹呀,快快上朝把陳情表上,免得父女兩遭福殃!
姜華:(唱敎子腔)女兒呀,爲父殘年風燭瓦霜,聽你所言痛斷肝腸,送你進宫,非父所願,怎奈不能違抗皇上?!
玉蕊:(轉叠板)文府訂親,先下聘禮,那有君主強佔臣妻?
姜華:七王選妃,上奏丹墀,人臣怎能違抗聖旨?
玉蕊:(唱四字板)七王殘暴,不仁不義,進宫受辱,還不如死。
姜華:女兒一死,也難了事,一家大小,鮮血染泥。
玉蕊:七王只是強選女兒,滿門受罪是何道理?
姜華:逆者欺君,滿門抄誅,我女明理,必須三思。
玉蕊:爹爹不敢,違抗聖旨,又不大胆,上朝辯理,(轉散板)爹爹呀,只望女兒遵聖旨,活生生將女兒送入死地。
姜華:女兒,女兒呀!
第九章
侍婢:夫人……夫人……夫人,媒人回來了!
書僮:公子,去呀!
文母:有勞媒人了。
媒人:夫人。
文母:媒人。
媒人:夫人,剛下聘禮,聖旨傅來,限三日內,送小姐進宮,給那剮千刀的七王爲妃。
書僮:公子!公子!
東和:(唱中板)怒氣塡膺駡七王,強奪人妻作嬪嬙。金寇猖狂不敢抗,横行不法亂朝綱。
文母:晴天霹靂禍橫降,愁雲慘霧罩華堂。奪我姨媳當妃嬪,此仇此恨怎能忘?
書僮:夫人。
侍婢:夫人。
東和:老娘親呀,暫且息怒回後堂,此事兒自有主張。
文母:兒呀。
東和:娘親。(唱中板)自古忠臣不怕死,立卽動本章参奏魔王。
第十章
趙斯:(唸東和奏本給七王聽)値此國家多難之際,七王總攬朝綱,不以社稷爲重,復國爲心,却大興土木,強選妃嬪,對外則縮頭收尾,對內則舞爪張牙,忍令中原父老,長爲無國之民,竟憑王府威風,強奪有夫之婦。
七王:這胎毛未乾的小子,敢上奏本。
第十一章
玉蕊:(唱中板)憶當日,紅葉題詩抒積悃,綠波傳情到郞君,百壽堂前初見面,(古腔)玉藕池邊定終身,(嘆板)恨只恨,恨那魔王奏昏君,強選妃嬪下旨文,(轉中板)嘆紅顏,多薄命,空結同心對明月,相守相攜再不能,誓把此身報郞君。
翠霞:小姐……小腔,消瘦了!……小姐,你已經兩天沒吃飯了,吃點飯吧,我去端來!
玉蕊:翠霞,將文公子請來!
翠霞:這………
玉蕊:不怕,一切有我担當,去吧,好妹妹,去吧!
翠霞:是。
玉蕊:憑紅葉兮結同心,心破碎兮葉哀吟,將愁恨兮訴瑤琴,愁愈多兮恨愈深,白首盟兮何處………
翠震:小姐……小姐,公子自己來了。
玉蕊:請公子進來……哥哥!
東和:妹妹!
玉蕊:小妹今生不幸,難與哥哥偕老百年。
東和:妹妹何出此言,七王横暴荒淫,我已動本参奏。
玉蕊:哥哥豺狼當道,皇上昏庸,参奏只怕無益。
書僮:公子……公子,有文書下來!……將公子除狀元,貶歸瓊州。
東和:唐朝李德裕,本朝李綱,胡銓幾位老先生都曾貶到瓊州,我却貶回自己的家鄕,七王倒也看得起我!
玉蕊:哥哥,你回瓊州,善保玉體,勤修學問,將來世道總有淸明之日。
東和:只怕等不到我抵達瓊州,早把愚兄折磨死了,七王這毒辣的奸謀,難道妹妹還看不出嗎?還不如與賢妹改名換姓,逃往他鄕!
玉蕊:哥哥,老賊蓄意如此,逃往他鄕恐難如願,卽令我們一時逃脫,你我兩家老小,必遭毒手。
東和:参奏七王旣然無益,逃往他鄕又難如願,莫非妹妹只有等待五更天明進宮爲妃了!
玉蕊:哥哥,事已到此,不能不與哥哥相別,唯望哥哥自己珍重,將此盒留下,日後打開,如見小妹。
東和:妹妹
玉蕊:哥哥
翠霞:公子,小姐呢……小姐……小姐……
東和:呀!妹妹……妹妹。
翠霞:小姐。
東和:妹妹……妹…妹…妹呀!
玉蕊:哥哥!
東和:妹妹呀!
玉蕊:(唱苦板)哥哥呀,雙樓人世難如願,只有一死(轉哭板)報南丹。
東和:妹妹堅貞不屈,氣節如山,黄泉路上,你我配鳳鸞。
玉蕊:小妹此生身遭難,哥哥前程還(轉嘆板)萬里寛,雖遭滴貶歸瓊南,勤心忍性把心安,烏雲怎能長蔽日,終有一日鳳朝陽。
東和:夫與妻,白首盟,志不諭,誓願堅,國恨家仇難伸雪,獨自偸生有何顏,還不如雙雙瀝血返黃泉,
東和:玉蕊:永留悲憤在人間。
翠霞:小姐,老爺吩咐,回去梳粧,準備進宮。
玉蕊:知道了,你回去吧……翠霞!
翠霞:小姐!
東和:我倆就要到天上永結鴛盟,再沒有人能分開我們了!
玉蕊:(唸)松柏從來鬥歲寒,
東和:(唸)願同生死不偸安!
玉蕊(唸)相攜西子湖中去,
東和 玉蕊:(同唸)化作胥潮血樣丹!
東和 玉蕊:妹妹 哥哥我回去吧!(兩人投湖自盡)
翠霞:哎喲,小姐…小姐…公子…公子…小姐
(完)
「紅葉題詩」内容介紹
中國南宋床年,由於朝廷的昏庸、無能、和妥協,他們企圖以偏安的局面,來求天下的昇平,其實是國破家亡的徵兆。
姜玉蕊,這位禮部尚書姜華的獨生女兒,已看破了局勢的危急,不禁隱爲國憂。她閱讀「劍南詩稿」,她欲追踪先烈們的脚跡,她有意將靑春獻給祖國,把胡虜痛打一番。然而,身爲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千金,她能衝鋒殺敵嗎?她很怨恨她不是男子漢。而且她自己的心事重重,該是婚嫁之時了,却又不知如意郎君屬誰?
初春了,大地蘇醒,萬物競生,玉蕊却層層憂慮,眉頭不展。但,當她走進花園時,她發現了奇蹟,原來海南島的香楓樹上,還遺有紅葉一片呢。多寶貴啊,多堅貞啊,多屈強啊!玉蕊的眼前登時光明起來,這不是一片小小的葉子嗎?居然發揮出充份的生命力,她太感動了,也太興奮了,因此在葉上題了一首詩,歌頌這片葉子,同時也鼓勵她自己應該更堅強起來!題罷,她將葉子投入湖中,藉以尋找天涯知己之意。
海南才子文東和,一位不願隨波逐流的讀書人,雖然考中了狀元,但由於他反對偏安之局,招致了朝廷的不滿,所以鬱鬱不得志。
這天,他遊湖,不意在湖中拾起了玉蕊題詩的紅葉,他欣賞葉上的詩,他仰慕題詩人的才華,他欽敬題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堅貞不渝的意志,引以爲風塵知己。他默記於心,暗起誓願,天涯海角,定要尋得題詩人。
文姜兩府原是世交,這日禮部尚書姜華,慶生辰,文母和他的孩兒東和去拜壽。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中,玉蕊丟了一把扇子,爲東和不意拾起,東和憑着扇上的字,和紅葉上的詩,因而識破了題詩人姜玉蕊,竟是他的至親,他眞是喜極欲狂了。另一方面,玉蕊也爲東和的瀟洒翩翩的風度,老成持重的英姿所傾倒了。
他們通過了翠霞的穿針引線,終于如願以償。在花園中相會,他們相互愛慕、相互傾訴、相互理喩,他們很快便私訂了終身,同時也很快得了他們雙方父母的允諾,且擇期訂婚。
七王,這位荒淫無耻的皇帝御弟,仗着哥哥的權勢,於國家存亡之際,不以國事爲重,尙且到處強奪美女。那天他自遊西湖別後,唾涎玉蕊的美色已久,早有據爲己有之心。這天,趁着文姜兩府喜慶之日,竟然利用卑鄙的手段傳下聖旨,強迫玉蕊爲妃。姜華是朝廷令官,懾于聖旨的威勢,以免滿門抄斬,只好忍痛含酸答應。
然而,玉蕊不是好欺負的,她首先將她的一束髮絲及紅葉置于小盒中,以贈東和。她自己决定以死明其志,以死報知己。
東和也憤于七王的卑鄙無理,且于國法人情不合,故也動本参奏皇上,然却換來了貶█瓊州的警誡,如今是一切都完了。
國仇未報,家恨怎消,現在連唯一的愛人也無法保,一個有骨氣的讀書人,處于此時此地,此情此境,實在無顏忍辱偸生啊!
「同是天涯淪落人」,東和玉蕊這對苦命鴛鴦,終于含着人間一切的黑暗、無理、憤恨,雙雙投湖自盡。同時也鑄成了千古的奇情,讓後人流一掬同情之淚。
談「瓊劇」
瓊劇是海南島地方的劇種,它和其他的地方劇種一樣,它有它本身的獨特性,堅強性,以及它本身的演出形式。
中國戲劇的起源,要以北劇爲大宗,沿海各地方劇種,也都直接間接受其影響。粤劇和漢劇、湘劇同一源流,然却脫胎自北劇的秦腔、崑劇、皮黃。粵劇影響瓊劇最深,瓊劇的編排、音樂、功架、唱工等,均拮取自粤劇。因此,瓊劇得了粵劇的精華,但失去了北劇的眞髓。
瓊劇之崛起,那是近百餘年來的事,起初這種新劇只是在海南島瓊山縣府城附近演出,後才逐漸傳入內地,才逐漸興旺起來,成爲獨立性的劇種。
瓊劇的音樂和曲詞,都能保持其純粹的中國古樂之風,這是十分可貴的。
曲譜約分爲叠板、嘆板、中板、程途、快板、道板、二簧、小曲、山歌等類,這各種不同的曲譜,都有各種不同的意義,和各種不同的韻律:悽憐悲戚的情節,唱的是程途和嘆板;爭吵相駡的情節,是唱快板;道白是唱道板;相談相敍是唱叠板;其他平常的情節是唱二簧和中板;打情駡俏和遊樂是唱山歌和小曲。
音樂可分爲敲擊樂器和管絃樂器兩大類,敲擊樂器又分爲鑼、鼓、大鈸、小鈸、梆子等。而鑼有三種,卽蘇鑼、小鑼、京鑼;鼓也有三種,卽花鼓、雙面鼓、子鼓。管絃樂器也可分爲二胡、秦琴、三絃、椰絃、竹紋、笛、簫等。這兩大類樂器相互演奏的結果,是鑼鼓高響的聲浪,掩沒了管絃的低沉幽雅,祇有子鼓和梆子的拍節,可以淸脆得聞。
談過了音樂和曲譜之後,我們且來看看瓊劇的曲詞。以前本邦有一位戲劇研究者曾說:「瓊劇的唱詞,似較其音樂爲遜色,查其原因,是在所演多屬新戲,例如『官邱春秋』,『後母淚』,『愛國鴛鴦』,『白雲塔』,甚至法國名劇改編的『茶花女』等劇,極少有中國舊說部的戲齣搬演,因此,編劇者僅貼一張幕表,排演時也僅說劇情故事,待演出時全由演員隨口唱說,成爲一種半新舊的通俗戯劇,演出之効果,全頼演員之優劣而定,所以常見演員的唱詞與音樂脫節,但也有其一個優點,卽是唱詞皆屬單字,絕少有塾音,故而觀衆容易瞭解其意。」一般來說,這是十分中肯的,不過他說「編劇者僅貼一張幕表,排演時也僅說劇情故事,待演出時全由演員隨口唱說」一節,似乎不確,其實瓊劇也是有其完整劇本的。不過,瓊劇有許多曲詞道白,不但非常通俗粗糙,而且一些不堪入耳的話,居然也出現于戲文中,倒是眞的。據我推想編劇者的最初本意,應是故意穿插一些諢諧的情節,來赚取更多觀衆的笑聲,然這麼一來,却弄巧反拙,大大地貶低了戲劇本身的價値,這是得不償失的。
以我個人的觀感來說,瓊劇不但道白粗俗,而且也不太注重劇情的發展,及整部戲曲的効果。戲班演出者,有時爲了拉長時間或縮短時間,往往隨意增删戲中的情節,以致破壞了全部戲的完整性及簡潔性,這是無法令人理解的。此外,演員們也沒有好好掌握住角色的內心活動,他們不像是演戲,好像只是虛張聲勢,矯柔造作,而且手勢、功架、台風,也全不切合角色的身份。誠然,「戲者,虛也。」但也必定要虛得煞有其事,才能令觀衆心悅誠服,否則别說觀衆們不滿,便是演員本身,也有不忠於藝術之嫌。
我時常這麼想,瓊劇藝術工作者,如能將瓊劇好好的加以改良,去其糟粕,拮其精華,然後取其他地方劇種的長處,以補自己的短處,兼收並蓄,這樣瓊劇未始沒有未始沒有燦爛的前途,未始沒有開花結果的一天。
近年來,中國戲劇界掀起了「戲劇改良運動」,轟轟烈烈,有聲有色,而各省的各地方劇,也都在這個運動中,自我檢討,自我改正,以求達到盡善盡美的地步,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瓊劇「紅葉題詩」,是改良後的第一部瓊劇電影戲。由這部影片的推出,我們可以看出今日瓊劇的演員們,不但技藝進步了,而且都能把握角色,創造角色,走進角色的內心去,這是極令人快慰的事!
至于曲詞和音樂,也有別于昔日了;曲詞已能做到「雅俗共賞」的地步,且骯髒粗俗的字眼,也不復出現于戲文中了・這是另一件令人快慰的事!
音樂似乎也逐漸走向注重管絃音樂的効果,而將大鑼大鼓的敲擊樂器儘可能減少了,這樣改良的結果,是音樂更優美了,更悅耳了,更動聽了!
此外如曲譜方面,也做了某一些必要的改良,唱腔更能頓揚抑挫,娓娓婉轉,更能令人有「繞樑三日」之感。
總之,有改良,便有進步;有一點的改良,便有一點的進步,有更多的改良,便有更多的進步。而藝術工作者,也必定要抱着這個原則,無斷的改良,無斷的推進,這才能達到更優秀、更美好的地步。
關於本劇女主角——王英蓉
凡是愛好瓊劇的人士,對于陳華這名字應該是不會太陌生了,他現年三十多歲,是瓊劇著名小生,他動作大方,唱戲自然,也是瓊劇界一位非常難得的藝人。
王英蓉插身瓊劇界的日子尙淺,認識她的人恐怕不多。她現年二十五歲,她於瓊劇界嶄頭露角,是在一九五八年。那時候,她在劇團中,僅是担任「梅香」之類的角色。但,由於她麗質天生,而且虛心好學,再加上她的唱做兼佳,早已顯出了她的藝術才華。
天才是不會寂寞的,這樣的日子終于來了。那是劇團在一地巡廻演出,當晚的劇目是「紅葉題詩」,逢巧當晚該劇的女主角病了,怎麼辦呢?沒有女主角,戲是演不成的。後來,劇團負責人爲了不讓觀衆失望,只好臨時指定,王英蓉挑大樑了,誰知不演則已,一演驚人,她演的太好了!台下的觀衆,對于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女旦,咸贊不絕口,且投以不大信任的眼光,他們懷疑這樣年靑的藝人,竟然有如此超脫的藝術造就,觀衆中,馬上有人將她和韓文華,林道修等前輩藝人相比,結論是她比她們的演技更高,而劇團的負責人也大大出乎意料之外,對這位後起之葩,不能不刮目另看了!
這樣,王英蓉終于奠定了她的藝術基礎,慢慢地登上了瓊劇的寶塔了。
電影「紅葉題詩」唱詞
第一章
玉蕊:(唱中板)重門深鎖幕簾垂,畫堂春曉燕雙飛,無限愁懷排不得,暫且移步出香閨。
(唱程途)百卉吐幽香,日出花影長,和風吹縐春波綠,迎人楊柳折腰忙。
翠霞:不覺來到東門邊,看那紅杏偸偸出牆來。
玉蕊:翠霞,這裡景緻眞好。
(唱高腔)牡丹嬌貴芍葯芳菲,
粉蝶雙雙飛過薔薇。
翠霞:羣芳鬥艶紅綠倚偎,百鳥鬧春引頸唱隨。
玉蕊:桃花亂落,使人心碎。
翠霞:小姐爲何粉頸低垂?!
小姐,你看。
玉蕊:這又奇了,它是難禁風雨,先期衰老,還是能傲風霜,與花鬥艶?
翠霞:這必是去年未曾落盡,獨留下來等待春光的。
玉蕊:不但紅得可愛,還香得很呢!
翠霞:這是兵部侍郎文大人送來的瓊州香楓。
玉蕊:翠霞,筆硯取來。
翠霞:小姐,要題詩嗎?
玉蕊:(吟詩)猶自深閨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
X X X X
玉蕊:(唱散板)一片冰心寄流水。
翠霞:願小姐,得個才郞永世相隨。
玉蕊:小丫頭,曉得什麼?
第二章
東和:(唱程途)日麗風和艷陽天,水碧山靑景色新。
書僮:桃紅柳綠賞不盡,狀元歸去莫停留。
侍衛甲:滾開,滾開!七王要來遊湖,快快滾開!
侍衛乙:滾開,快!
東和:皇上也該與萬民同樂,這湖七王遊得,我們就遊不得!
侍衛甲:將船駛過來!
侍衛乙:快快滾開。
書僮:這是新科狀元文公子呀!
趙斯:哦,是已故兵部侍郞的公子,新科狀元文東和,文公子久仰久仰!
東和:這是兵部主事趙斯,趙主事………
趙斯:不敢不敢!
X X X
東和:(唱程途)西湖多姿色,春光堪留連,可嘆大宋江山剩半壁,滿朝照樣歌舞樂昇平,請問你偏安能幾日,江南怎能免染胡塵?
(白)書僮,那是什麽?
書僮:是隻大金魚。
東和:這裏那會有金魚?(拾起紅葉)
(唸)猶自深閨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花婚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這又奇了,是那裏飄來的?
書僮:是……是……不知道!
東和:這是出自閨秀之中,立意不凡,難得,難得!
書僮:公子,你看!
東和:回府。
第三章
妃嬪:王爺請酒。
翠霞:小姐。
玉蕊:翠霞。
七王:好一個絕代佳人呀!
第四章
東和:(唱中板)湖畔挑燈夜讀書,西京遺事足唏嘘,渡河不敢驅胡虜,治學窮誇富五車,猛然想起丹楓句,這般才情我不如!(白)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舟!她不愛弱柳嬌花,偏愛經得起風霜的一片紅葉,眞是別具慧心,女中才人,好不令人愛慕呀!
X X X X
東和:(唱朦朧嘆)紅葉詩中見仙子,原是一夢到瑤池。(白)好呀,待我和她一首。
書僮:公子用茶!公子用茶!
東和:(唱中板)一唱一酬同心意,天上人間訪娥媚。
第五章
羣賓客:祝世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家院:文老夫人與文公子到。
姜華:文老夫人有禮。
文母:姜老大人。東和,向世伯拜壽。
姜華:免拜。
東和:應拜。
姜華:文老夫人請內廳敘談………請坐。
文母:謝坐!
姜華:文老夫人退居瓊州,已是十年了!
文母:是呀,玉蕊侄女也該長大成人了!
姜華:丫環,有請小姐………
丫環:(內應)是!
姜華:女兒,拜見文伯母。
玉葛:伯母,有禮。
文母:免了!
姜華:這是東和哥哥。
玉蕊:小妹有禮。
東和:愚兄還禮。
文母:長得多好呀。
姜華:東和世侄,今年大魁天下,老夫人晚年可享淸福了。
文母:東和雖有幸中了,但遲遲不見封官,這………
姜華:這………
東和:有官無官乃是小事,只是七王妒賢忌能,陷害忠良,朝中爲何無人敢言?
姜華:這……世侄小心謹愼才是。
文母:是呀,東和要聽世伯的話呀!
家院:老爺,七王派人送禮賀壽來了!
姜華:七王派人送禮?
東和:七王?
姜華:老夫生日,僅約知友數人,七王從何得知,而且送禮來了,這………
文母:世伯請便。
姜華:文侍郞在世,與我情同手足,老夫人與世侄旣來到舍下定要多住幾天,女兒,小心侍候伯母。
玉蕊:是!
姜華:老夫到外廳去了。
玉蕊:伯母,請到東廂休息吧!
東和:(唱中板)姜家世妹美如玉,溫柔大方非凡姿,分明彼此初相遇,如何又似曾見伊,扇上字與葉上詩,因何字跡筆態同一體,費猜疑,題詩紅葉訴心事,莫非是姜妹子,須三思,書生言行太冒失,閨秀面前失禮儀。
(白)這如何是好呀!啊!春夜夢中逢巧遇,是姜世妹毫無疑,且往東廂訪仙姬。
翠霞:公子恕罪。
東和:免了,免了!……來此作甚?
翠霞:婢……沒……沒有什麼!
東和:你找什麼?
翠霞:找扇。
東和:找扇,這扇是你的?
翠霞:不,是小姐的。
東和:題得這般好詩。
翠霞:公子,你看過詩,定必看過扇,請給婢送還小姐啦!
東和:何必太急,小姐是否常常題詩?
翠霞:是。
東和:小姐的詩,題得眞好呀!
翠霞:比不得公子!
東和:猶自深閨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
翠霞:嗯,這是小姐題的,爲何……?
東和:(唸)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
翠霞:公子,這是那裏的詩?
東和:你說是那裏的詩?
翠霞:你見過紅葉?
東和:不但見到,而且拾得。
翠霞:拾得?唔,婢不相信。
東和:不信,你就看吧!
翠霞:這是,這是小姐題的。
東和:當眞?
翠霞:不假!
東和:當眞?
翠霞:不假!
東和:(唱五字板)相思害多時,因讀紅葉詩,不知在何處,才得見芳姿。
翠霞:紅葉歸公子,姻緣天賜予,天涯同咫尺你難見芳姿。
東和:姐姐眞伶俐,請把迷津指。
翠霞:公子有誠意,耐心等良機。
東和:有勞姐姐了。
翠霞:公子何必如此?
東和:有勞姐姐……這扇請交還小姐吧!
翠霞:公子,公子。
第六章
玉蕊:(唱中板)遇文哥哥在壽堂,羞得奴家心裏慌,文哥哥,錦綉才華志昂揚,風流瀟洒又端莊,且看他,不畏權貴駡七王,憂國憂民可敬仰,只可惜綠波紅葉兩茫茫,不知道,拾詩人,又是誰家好兒郞。
翠霞:(唱五字板)尋扇得佳音,飛報走慌忙(白)小姐。
王蕊:爲何遲遲而來,扇呢?
翠霞:小姐,(唱五字板)天下多奇事,難比這事奇!
玉蕊:什麽奇事?
翠霞:(接唱)畫堂尋玉扇,聽人吟奇詩。
玉蕊:吟詩何足爲奇?
翠霞:越聽越有趣,佳句妙無比!
玉蕊:什麽妙句?
翠霞:猶自深閏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舟。
玉蕊:誰吟此詩?
翠霞:問起誰吟詩,白鼻老頭子。
玉蕊:翠霞!
翠霞:小姐,你看奇也不奇?
玉蕊:白鼻老頭吟此詩?
翠霞:是!
玉蕊:他從那裡拾來?
翠霞:未曾問過。
玉蕊:快去問來!
翠霞:(唱散板)小姐呀,拾詩人是文公子,老頭吟詩並非實事。
玉蕊:當眞?
翠酸:不假!
玉蕊:(唱發子腔)駡聲翠最理不該,胡言亂語使人疑猜,欺騙小姐是爲何來?
翠霞:小姐呀!翠霞自知理不該,就請小姐從嚴處裁。
玉蕊:起來,以後不得如此。
翠霞:遵命。
玉蕊:翠霞,你怎知道詩是文公子所拾?
翠霞:婢不敢言。
玉蕊:何不敢?
翠霞:吃罪不起。
玉蕊:誰來責你。
翠霞:小姐,不責了嗎?小姐請聽。
(唱叠板)爲尋扇子到廳堂地,匆匆忙忙碰着公子,我問他是否見過扇子,公子點頭他笑迷迷,他說見扇還見過詩,他吟一遍我更驚奇,原來就是紅葉題詩。
玉蕊:(接唱叠板)天下竟有這般巧事。(轉散板),當時題詩柳寄意。
翠霞:誰知紅葉作了良媒!
(白)小姐詩爲公子所拾,你意下如何?
玉蕊:我……我……
翠霞:我看你與文公子都是一樣想的。
王蕊:文公子怎樣想!
翠霞:他想……想與你相會。
玉蕊:會不得。
翠霞:爲何會不得?
玉蕊:恐有不便。
翠霞:公子過府賀壽,與他相會,有何不便?小姐,公子約你今晚三更,到後花園相會。
玉蕊:翠霞,多嘴。
翠霞:哦,小姐不肯,我就去吿知公子,免他空等………就去。
玉蕊:翠霞………翠霞,好妹妹!
第七章
東和:(唱高腔)名園深夜月明風細,約題詩人來此相會,羅裙輕飄,環珮瑤搖曳,面對玉人如何啓齒?哦,原來是,月下花枝婀娜多姿,錯把柳條當姜妹子。
翠霞:架起鵲橋,輕扶織女,去會牛郞七夕佳期。
玉蕊:夜蘭人靜,露冷花鮮,去見文兄心急步遲!………翠霞!
翠霞:(唱散板)小姐呀,前面站着文公子,花前月下,任你傾訴心事。
東和:玉蕊賢妹!
翠霞:賢妹不來了。
東和:啊!
玉蕊:翠霞!
東和:翠霞……賢妹,賢妹……玉蕊賢妹。
玉蕊:東和世兄。
東和:賢妹。
玉蕊:東和世兄約小妹來此,有何見敎?
東和:那是我約賢妹,分明是賢妹約我來的!
玉蕊:小妹何時約過世兄?
東和:賢妹紅葉題詩,是否說過:「花嬌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
玉蕊:寫過這樣兩句。
東和:那就是了。
(唱中板),愚兄我,生瓊南,世代住,崖州灣,海角天涯蔚奇觀,小字又叫文南丹,你家香楓先父送,妹不約我是那般。
玉蕊:哥出生,在天涯,名東和,字南丹。
東和:正是。
玉蕊:你拾紅葉綠波間,巧事使人相信難。
東和:請賢妹,看端詳,美詩句,題葉間,經霜楓葉永不殘,愚兄和句請增刪。
玉蕊:(唸)血戰中原骨未寒,可憐湖上戀偏安,娥眉留許酬霜葉,願結同心一片丹!
東和:(唱中板)題詩人,慧又賢。
玉蕊:和詩人。
東和:喜萬千。
玉蕊:一唱一酬成知音。
東和:願學鴛鴦不羨仙。
玉蕊:哥哥你說什麼?
東和:我說:願學鴛鴦不羨仙……只是愚兄性情落落,不願在此偏安之局,隨波逐流,恐賢妹受累。
玉蕊:小妹就愛能抗風霜的丹葉,但願相攜守,生死禍福此心不變。
東和:妹妹。
玉蕊:猶自深閨怯曉寒,暖風吹夢到臨安,花矯柳軟春如海,却愛天涯一葉丹。
東和:血戰中原骨未寒,可憐湖上戀偏安,娥眉倘許酬霜葉。
(東和玉蕊合唱),願結同心一片丹。
第八章
家院:老爺,文府媒人下聘來了!
姜華:有請!(外應)有請。
媒人:恭喜老爺。
姜華:有勞媒人了,家院,接過聘禮!
媒人:老爺,我做了一世媒人,未曾見過如此美滿姻緣,門當戶對,郞才女貌,眞是天生一對!
姜華:托天之福,這了却老夫一番心願了!
家院:啓禀老爺,聖旨到。
姜華:啊,你等且退,待老夫接旨。
行旨官:禮部尙書,姜華接旨。
姜華:萬歲!
行旨官: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准七王奏,選禮部尙書姜華之女姜玉蕊爲妃,並限三日之內,送女進宮,欽此!
姜華:謝……謝……謝主隆恩,……這叫老夫如何是好?!……家院將聘禮退還,請媒人回報文府。
家院:這………
姜華:唉………
玉蕊:爹爹,爲何嘆氣?
姜華:女…女兒呀!剛才爲父收下文府聘禮,不想聖旨到來,七…七王奏選女兒爲妃,並限三日內送女進宮。
翠霞:小姐。
姜華:女兒,女兒呀。
玉蕊:爹爹,女兒…不…不願爲妃!
姜華:聖旨傳來,勢難更改!
玉蕊:爹爹呀,(唱敎子腔)爹爹,誰人不知七王陰險,若進王宮難見爹娘,爹爹膝下無兒,靠誰奉養,何不留兒奉侍高堂,爹爹呀,快快上朝把陳情表上,免得父女兩遭福殃!
姜華:(唱敎子腔)女兒呀,爲父殘年風燭瓦霜,聽你所言痛斷肝腸,送你進宫,非父所願,怎奈不能違抗皇上?!
玉蕊:(轉叠板)文府訂親,先下聘禮,那有君主強佔臣妻?
姜華:七王選妃,上奏丹墀,人臣怎能違抗聖旨?
玉蕊:(唱四字板)七王殘暴,不仁不義,進宫受辱,還不如死。
姜華:女兒一死,也難了事,一家大小,鮮血染泥。
玉蕊:七王只是強選女兒,滿門受罪是何道理?
姜華:逆者欺君,滿門抄誅,我女明理,必須三思。
玉蕊:爹爹不敢,違抗聖旨,又不大胆,上朝辯理,(轉散板)爹爹呀,只望女兒遵聖旨,活生生將女兒送入死地。
姜華:女兒,女兒呀!
第九章
侍婢:夫人……夫人……夫人,媒人回來了!
書僮:公子,去呀!
文母:有勞媒人了。
媒人:夫人。
文母:媒人。
媒人:夫人,剛下聘禮,聖旨傅來,限三日內,送小姐進宮,給那剮千刀的七王爲妃。
書僮:公子!公子!
東和:(唱中板)怒氣塡膺駡七王,強奪人妻作嬪嬙。金寇猖狂不敢抗,横行不法亂朝綱。
文母:晴天霹靂禍橫降,愁雲慘霧罩華堂。奪我姨媳當妃嬪,此仇此恨怎能忘?
書僮:夫人。
侍婢:夫人。
東和:老娘親呀,暫且息怒回後堂,此事兒自有主張。
文母:兒呀。
東和:娘親。(唱中板)自古忠臣不怕死,立卽動本章参奏魔王。
第十章
趙斯:(唸東和奏本給七王聽)値此國家多難之際,七王總攬朝綱,不以社稷爲重,復國爲心,却大興土木,強選妃嬪,對外則縮頭收尾,對內則舞爪張牙,忍令中原父老,長爲無國之民,竟憑王府威風,強奪有夫之婦。
七王:這胎毛未乾的小子,敢上奏本。
第十一章
玉蕊:(唱中板)憶當日,紅葉題詩抒積悃,綠波傳情到郞君,百壽堂前初見面,(古腔)玉藕池邊定終身,(嘆板)恨只恨,恨那魔王奏昏君,強選妃嬪下旨文,(轉中板)嘆紅顏,多薄命,空結同心對明月,相守相攜再不能,誓把此身報郞君。
翠霞:小姐……小腔,消瘦了!……小姐,你已經兩天沒吃飯了,吃點飯吧,我去端來!
玉蕊:翠霞,將文公子請來!
翠霞:這………
玉蕊:不怕,一切有我担當,去吧,好妹妹,去吧!
翠霞:是。
玉蕊:憑紅葉兮結同心,心破碎兮葉哀吟,將愁恨兮訴瑤琴,愁愈多兮恨愈深,白首盟兮何處………
翠震:小姐……小姐,公子自己來了。
玉蕊:請公子進來……哥哥!
東和:妹妹!
玉蕊:小妹今生不幸,難與哥哥偕老百年。
東和:妹妹何出此言,七王横暴荒淫,我已動本参奏。
玉蕊:哥哥豺狼當道,皇上昏庸,参奏只怕無益。
書僮:公子……公子,有文書下來!……將公子除狀元,貶歸瓊州。
東和:唐朝李德裕,本朝李綱,胡銓幾位老先生都曾貶到瓊州,我却貶回自己的家鄕,七王倒也看得起我!
玉蕊:哥哥,你回瓊州,善保玉體,勤修學問,將來世道總有淸明之日。
東和:只怕等不到我抵達瓊州,早把愚兄折磨死了,七王這毒辣的奸謀,難道妹妹還看不出嗎?還不如與賢妹改名換姓,逃往他鄕!
玉蕊:哥哥,老賊蓄意如此,逃往他鄕恐難如願,卽令我們一時逃脫,你我兩家老小,必遭毒手。
東和:参奏七王旣然無益,逃往他鄕又難如願,莫非妹妹只有等待五更天明進宮爲妃了!
玉蕊:哥哥,事已到此,不能不與哥哥相別,唯望哥哥自己珍重,將此盒留下,日後打開,如見小妹。
東和:妹妹
玉蕊:哥哥
翠霞:公子,小姐呢……小姐……小姐……
東和:呀!妹妹……妹妹。
翠霞:小姐。
東和:妹妹……妹…妹…妹呀!
玉蕊:哥哥!
東和:妹妹呀!
玉蕊:(唱苦板)哥哥呀,雙樓人世難如願,只有一死(轉哭板)報南丹。
東和:妹妹堅貞不屈,氣節如山,黄泉路上,你我配鳳鸞。
玉蕊:小妹此生身遭難,哥哥前程還(轉嘆板)萬里寛,雖遭滴貶歸瓊南,勤心忍性把心安,烏雲怎能長蔽日,終有一日鳳朝陽。
東和:夫與妻,白首盟,志不諭,誓願堅,國恨家仇難伸雪,獨自偸生有何顏,還不如雙雙瀝血返黃泉,
東和:玉蕊:永留悲憤在人間。
翠霞:小姐,老爺吩咐,回去梳粧,準備進宮。
玉蕊:知道了,你回去吧……翠霞!
翠霞:小姐!
東和:我倆就要到天上永結鴛盟,再沒有人能分開我們了!
玉蕊:(唸)松柏從來鬥歲寒,
東和:(唸)願同生死不偸安!
玉蕊(唸)相攜西子湖中去,
東和 玉蕊:(同唸)化作胥潮血樣丹!
東和 玉蕊:妹妹 哥哥我回去吧!(兩人投湖自盡)
翠霞:哎喲,小姐…小姐…公子…公子…小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