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打破了一切難關
王植波
將歷史改編成電影劇本是一件頗不計好的事,因爲旣不能太枯燥,又不能太歪曲史實。「碧血黄花」的故事便是在這雙重顧忌下產生的。
誰都知道在黃花岡之役中殉難的烈士有七十二位。但如果以短短的二小時,去映出七十二烈士的故事,無論如何是不可能的。於是張善琨先生便想出了「抽樣介紹」的手法,舉幾個例,以喻其他。這個建議固然很好,但在那七十二位烈士中,舉那幾位,便成了問題。
他來跟我們商量。他說:「挑本身故事有戲劇性一點的。」於是,便挑定了林覺民、李德山、喻培倫等幾位。其中以林覺民的故事最爲可稽,這得感謝他的二封悲壯慷慨的遺書。李德山是一個拳師,有着一腔熟血,在七十二烈士中,是屬於苦幹,硬幹派。喻培倫與喻培棣兩弟兄的愛是動人的,他之堅决不讓培棣跟他一起發難也是合情合理的。這跟林覺民陳意映之間的夫婦情深都是著然見諸簡冊的;獨有李德山的一段,因爲要加強「戲劇成分」,便不得不便韋義廷委曲一下,做了他的徒弟,串演了一齣「苦肉計」。
在這三段故事之外,又衆水歸源地來了一根總線,約畧地將那次革命的幾個首腦人物介紹了一下。
故事出來了,我們召開了一次劇作者會議,通過了分段編寫對白的工作方法。
這部戲的拍攝過程很順利。這得歸功於主其事者的多年經騐,和辦事的魄力。最大的原因,則還在電影工作者的通力合作。
合作打破了一切難關——這是我這次得到的一個最好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