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舞台到銀幕
「樑上佳人」
世界各國的戲劇發展,都是依循着同一的軌跡,先從街頭表演與觀衆合成一片的方式,而進爲登上舞台與觀衆分離的方式。電影是近數十年的產物,表演方式現在已經與舞台劇完全不同,可是初期的電影却是與舞台劇一樣的,所不同的只是眞人與銀幕的區別而已,後來知道攝影機是萬能的,才發明出許多電影表演方式,再加上鏡頭與蒙太奇的運用,剪輯配音的効果,電影已做無所不能的地步。可是如果說電影表演方式是從舞台劇中蛻變或借鏡而來的,也未嘗不可,尤其當電影發明之初,還沒有專門人才特爲電影編撰劇本,很自然地便先將過去的舞台劇本暫先借用了,舞台劇本究竟有了千百年的歷史,累積的結晶品極爲豐富,開拓期的電影只是將舞台劇囫圇呑地搬上銀幕罷了。誰知這一個趨勢却一直影响到現在,電影界還是經常向舞台上找題材,成功的舞台劇往往被多方爭取,當然現在將舞台劇本搬上銀幕已必須經過一番適當的改良,而事實上,舞台與銀幕始終是一雙孿生子,有不可分的相連關係,最通常的現象是著名的舞台劇本竟會被多次的改拍電影。好萊塢方面就不知拍過多少次「復活」、「王子復仇記」、「奧賽羅」、「少奶奶的扇子」、「古埃及妖后」和許多著名的歌劇。
中國電影界也不例外,「日出」、「雷雨」、「復活」、「西廂記」、「桃花扇」等也都拍了不少次。這個辦法最低限度使電影因名著的盛名而較易獲得觀衆的歡迎。
但嚴格說來,如何才能成功的將舞台劇本改編拍成電影,其中有許多專門的學問不是外行人所能窺其堂奧,何况電影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每種工作人員都要能隨着科學進步而進步,否則縱使如何精采的舞台劇也難以拍成好的電影。
像最近林黛、雷震主演的新片「樑上佳人」,便是從同名的舞台話劇改編的。事前先要找得適當人選改編劇本,這並不只是將舞台劇電影技術化起來便成的,那是要將原劇主題細加研究後,以電影蒙太奇的手法將它重新編織起來,「樑上佳人」便是經由名導演兼劇作家的易文改編電影劇本的。
女主角林黛看了劇本之後,也不由大讚「好嘢」,可見「樑上佳人」自有其獨到之處。
「樑上佳人」之「好嘢」自有其理由的,原著者熊式一博士是國際聞名的學者,他的戲劇修養和文學修養的精湛,早已中外馳名,遠在廿六年前,他把「王寶釧」改編爲四幕喜劇,在倫敦上演時,他的才華即已震動了整個倫敦;現在積廿多年的經騐,他的劇本好像一個修道的人,到了爐火純靑之境,已經成了「仙」啦!所以,早些時候「樑上佳人」在香港舞台上演出,天天賣個滿堂紅,眞是佳評如潮,好劇本佔了很重要的因素。
改編舞台名劇爲電影的主要目的是在能完整地保存着原來的精華,失去這個便失去了採用舞台劇劇本的原意,「樑上佳人」現在經已拍攝完成,它的確是能達到這項目的,而不會使舞台劇劇本作者認爲改編後的電影「樑上佳人」有不如原來面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