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簪
與周寳奎
越劇電影「碧玉簪」公映,頗引起觀衆注意。「碧玉簪」的演出,所有觀衆將會對女主角金采風精湛演技表示熱烈讚揚,這是可以預料的,然而周寳奎飾的陸氏也十分喜愛。論情趣,恐怕誰也比不上周竇奎這個陸氏之受歡迎。
「碧玉簪」旣然是「悲喜劇」,陸氏一角的演法,就應不同於「悲劇」。陸氏爲王玉林之母,秀英之婆婆,周寳奎塑造的陸氏,給我的印象是明快、爽朗、善良、質樸,她來自農村,有很濃郁的鄕土味,目不識丁,却頗通人情世故,雖然個性有黠庸俗,可是由於爲人明快爽朗,却又給人多少風趣感。像這樣的人物,最是切合悲喜劇的劇情的。
有人問:周寳奎演的陸氏,是不是丑角戲。我以爲有些是,又不完全是。婦人丑戲,有些劇種稱爲「丑旦」。如「御河橋」的宣母,「迎賢店」的店婆,「拾玉鐲」的劉婆,走的大致是丑旦戲路。但是,周寳奎飾陸氏,顯然大不相同於宣母、店婆和劉婆,走的並非完全是「丑旦」的戲路,而只是有些丑角戲氣味吧了。像陸氏一類人物,也只有帶有適量的丑角戲味,才算是自然。丑味不但與丑角不同,而且也與「丑化」大異其趣。通常人所說的「丑化」,就是演員不從戲的內容上具體分析人物,因而在演出上歪曲了人物形象。看過戲的觀衆很了解,周寳奎並不在所謂「逗樂」、「抓哏」上找「俏頭」,讓人家開心取笑,而是合情合理地演戲。
人說丑戲有「調和五味」之妙,周寳奎演的雖僅僅爲有些丑戲味道,但對於「碧玉簪」來說,也如「味精」之調湯,沒有她就「吊」不起味來。試想, 像這樣一個扣人心弦的悲劇題材,當它衍變爲喜劇收塲,不正是因為有不周寳奎的戲,才顯得更爲自然了嗎!反之,沒有了周寳奎,我想王玉林的鳳冠也送不成功。顯見,緊緊抓住陸氏明快爽朗的性格,讓角色的風趣,在適當的地方顯現出來,這完全是適合悲喜劇的需要。周寳奎見工夫的地方,就是在旣丑非丑的界線上,掌握分寸,恰到好處;行家很了解,這是最難做到的,稍有過粉或不足,戲都不會演好。周寳奎之能爲人所不易爲,顯見是高手。
周寳奎之唱,別饒風味,聽者大讚「過癮」。尾塲「送鳳冠」時的唱曲,尤爲戲迷所擊節欣賞!
當時的面塲是,秀英父母坐堂,陸氏偕王裕、王玉林到來。順便一提,王裕是王玉林之父,因爲李廷甫是他的「年兄」,有了這麽一個關係,才能在「慶壽」一塲,通過拜壽把王玉林與李秀英的關係聯結起來;沒有他,王、李兩家就不能變成「親家」,戲就不能像現在這樣演,故這是一個有共存在必要的角色。當時他對親家在坐,但以秀英舊恨未消,王玉林央求岳父、岳母向秀英說情無結果;央父親說情,父親不允;這就只有要求母親陸氏,設法上前相勸。周寳奎在勸媳時於是唱了兩段非常精采的曲。
這兩段是曲,第一段唱:「叫聲媳婦我的肉,心肝肉來寳貝肉,阿林是我手心肉,媳婦是我手背肉,手背手心都是肉,老太婆捨勿得儂兩塊肉⋯⋯」。媳婦婉拒後,她再唱第二段:「你是賢良女子第一個,福也大來量也大,千錯萬錯阿林錯,婆婆待你總不錯⋯⋯。」
這兩段曲所以使人聽來特別過癮,我看主要的道理有三:第一,曲配得好。這段唱譜是越劇的「老調」。如許多人已經知道的,「老調」又稱「四二調 」,調門比「尺調」低一度,唱來也略省力,非常適合周寳奎唱曲善運低音的特色。「老調」的調性,比較輕鬆跳躍,節奏明快,最適宜於喜劇。周寳奎唱的「老調」,據說是越劇中更老的「老調」,鄕土風味很濃,因而又非常適用於陸氏這個人物,爲喜劇收塲戲喧染氣氛,增加色彩;第二,周寳奎唱來維妙維肖。周的嗓音飽滿,寬宏,露字好,能感人。她所以唱得妙肖,是由於唱曲有人物性格,更有角色的豐富、親切的感情,也正因爲這樣,才能使媳婦爲之動容,使觀衆爲之動心;第三,唱詞更妙,生活語言,淺近而不落俗套,生動而又合理,鄕土味濃,很切合角色身份。由於風格淸新,我想聽的人不僅喜歡聽,而且可能有些戲迷還想學會哼。
周寳奎唱、做固然成功,唸白也富特色。
「碧玉簪」是傳統劇目,可能保留了越劇較多的傳統風格。陸氏的語言,也許是例子之一。她操的是上海語,有人又說也有些紹興方言。這個我完全不懂。不過在一台戲中,根據劇性需要,個別角色選用不同的語言,不是沒有的。陸氏的語音與越劇一般語言還算接近,同台合用,不但調和,而且有助於突出一個典型地方婦人的性格,這自然可以的,她是好的。觀衆對這樣的安排是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