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事
譽稱"萬園之園",豪華遠勝法國凡爾賽宮之北京圓明園橫遭英法聯軍焚燬以後,淸王朝於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九月廿二日,與英法簽訂不平等條約五十六條,此時,百業凋蔽,民不聊生,城鄕民衆不甘飢寒交迫,太平軍、捻軍紛紛揭竿而起,大好河山,瘡夷滿目。面對外患內憂,不盡悽楚之形勢下,咸豐皇帝已成驚弓之鳥,不敢回鑾北京,依然蜷伏於承徳避暑山莊,過其驕奢的避難生活。
咸豐迷戀淸麗脫俗之麗妃,往往徹夜貪歡,以色解愁,太醫屢勸淸心靜養,均 不予理會。皇后宅心仁厚,亦無可奈何。被冷落之懿貴妃則醋海生波,旣妒且恨。
咸豐大壽之日,唱戲慶賀。在鑼鼓喧天聲中, 咸豐腹瀉不止。繼則大量咯血,一病不起,竟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以卅一歲的靑年,崩駕於熱河行宮。
彌留前 ,以肅順爲首之軍機大臣深恐太子年幼登基,懿貴妃恃子而驕,特奏請咸豐效法漢武帝之勾戈故事,先殺生母懿貴妃,後立年方六歲的太子戴淳。咸豐未納此議,召見戴淳入宮,口諭肅順等人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是爲八名顧命大臣。
與此同時,咸豐將內有詔 書之錦盒恩賜皇后,勅令凡對皇后無禮者即予治裁。另賜"同道堂"印予懿貴妃,囑其與皇后同道,同心協力,輔導幼主。
淸廷 大辦國喪之際,正是皇朝權力之爭趨於激化之時。善良軟弱之慈安太后,在野心勃勃之慈禧太后的慫恿支配下,與恭親王奕訴結成一方,飛揚跋扈,意欲大權獨攬。肅順則與其他顧命大臣結成另一方,從而展開錯綜尖銳之暗鬥與明爭。
御史董元淳秉承兩太后及恭親 王之意,呈上"太后垂簾,親王秉政"奏摺。肅順對此豈肯容忍,立即針鋒相對,昭發上諭,痛斥董御史"莠言亂政"。雙方互不相讓,各自密謀對付之策。
梓宮回鑾北京途中,肅順暗遣刺客,陰謀殺害慈禧。慈禧早有預防,並得獵戶女兒馮婉貞之助,倖免於難。 肅順反被恭親王所派之醇郡王擒獲,控以護送梓宮,私帶妾室,該當割罪。
辛酉年十月九日,舉行六歲幼主登基大典,國號同治 。顧命八大臣中,肅順被斬,戴垣、端華被迫自盡,其餘五人發配充軍。恭親王被封爲議政王。於是,兩宮垂簾,親王議政,這一"辛酉政變",是爲"垂簾聽政"之始。
《垂簾聽政》片名,爲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之弟——溥杰親筆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