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國魂
吳祖光
—事謬身執,義當勇决;祭公速公,童子易養。何知天意,祐忠憐才;留公一死,易水金臺。乘氣捐軀,壯士共或;久而不易,雪霜松柏……
元亡宋,文天祥殉國,宋遺民王炎午在「望祭文丞相」文中有上而引的這些語句,十幾年前我讀文山全集的時候就曾經爲這幾句話默思中夜;「乘氣捐軀」,任何一個「壯士」都做得到的;但是文天祥遭遇的是長年累歲的苦難折磨和富貴榮華的誘惑;他正如雪霜之中的松柏,眞正做到了「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的典範,文天祥最値得寳貴的就是這「久而不易」的精神。
十年前抗戰方興,我在四川南部的小城中流浪,震惕於文天祥不死的精神,妄想爲他做傳。用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寫了「止氣歌」的劇本,先後在重慶成都上演。其中尤以在淪陷的上海演出時日最長,轟動最盛。就我在重慶劇場裏看到觀衆的熱烈情形,証明了文天祥沒有死,他的「久而不易」的精神還是活在中國人民的心裏的。
十年後的今天,中國的抗戰已經得到「最後的勝利」了,「正氣歌」,的話劇改名「國魂」,仍由我改寫成電影劇本,由卜萬蒼先生導演問世。說起來如今應該已大大不同於文天祥當年殉國棄市的時代。但是如今到底是什麽時代呢?如此多變,如此複雜,如此水深火熱,如此沸沸湯湯……我想到文天祥一生所追求的祇是如何「生」與如何「死」,如何一往直前,以天下安危爲己任;然而設使文天祥生在今天,此時此地,他該何以自處?他該如何選擇他的道路?在「國魂」上映的今天,在我們心裏都應當是一個難以解答的問題罷?
我也不能解答這個問題,但我覺得値得重視的,仍是文天祥的「久而不易」的精神,它爲苦難的中國人民示範。這就是今天放映「國魂」的意義。
李祖永先生創辦的永華公司以「國魂」列爲第一部出品,這是我的光榮。抱愧的是文天祥的精神丰度絕非我這支拙劣的筆所能描摹於萬一,這一次只有憑藉卜萬蒼先生偉大的處理與這麽雄壯的演員陣容來傳達這歷史上偉人的聲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