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的話
編武俠片的劇本難於上青天
高瑤
「編劇」一行,也算是入於文人這一類,本來文人可以本生花之筆,寫什麼都可以,寫情、寫人、寫景,或者寫政論,寫國策……但一等到「棄文」或「就武」,就有問題來了。
我看過許多武俠小說也算得上是一位「迷」,但真正使人入迷的,僅不過是人物的生動以及橋段的新鮮而已,至今描述「武功」方面大多是隔靴抓癢,雖然用了許多名堂或者招式,稍涉武術的人士一看就知道「烏龍百出」而「牛頭不對馬咀」,換句話說祗能騙騙「外行」而已。
寫武俠小說,多數作家的寫法把人物分成多條「線」,把「線」同「線」錯綜,重複地運用,再把「人」跟「人」用仇恨,恩冤連接反覆地衝突,再加上玄之又玄的武功描寫,使一篇武俠小說就變得多彩多姿。
看武俠小說的人,多數是青少年,他們血氣方剛而嫉惡如仇,他們衷心仰慕的是英雄人物,把書中主角列為偶像,還有一種是小市民,白領階級以及家庭婦女,他們在生活方面受壓榨,生活的圈子也狹窄,就容易變成「武俠小說迷」,他們見到英雄打惡霸,幻想成刮了事頭一個耳光那般痛快,而婦女們她們認識的人物少,看到的事情更少,她們就在武俠小說中找尋瑣碎而不完整的智慧,容易信以為真,以假亂真,把書中人物奉若神明,書中人物說的話當為玉律。
因此武俠小說容易入「迷」,因為一開頭書中主角就使人上了癮,要看他生、看他死、看他吃苦受難、看他險裹逃生、逢凶化吉,報紙的銷路大半還靠著長篇連載的武俠小說吊癮,而維繫著讀者「欲知下文」的心理。
武俠小說可以不講情理,可以顛顛倒倒,可以按下不表,且講……種種寫法不會惹讀者指責,但當武俠小說搬上銀幕,或是編一齣愜意的武俠片劇本,種種難題就此產生,看書的人是前看後忘記,報紙連載更是擲開報紙忘得乾乾淨淨,電影可不行,坐上九十分鐘,不但故事要連貫,人物要統一,而且還要講氣氛,使劇情發展得通順合理,否則觀眾一聲「不通」,「不通」,這編劇的就給罵得狗血噴頭,說是「飯桶」,說是「笨蛋」。
同時編「武俠片」劇本,多數寫「文」而不寫「武」,怎樣「打」怎樣「殺」,還得請武術指導和導演先生動腦筋,編劇的最多提綱絜領,說是一刀就殺死,還是打了又打,最後那個壞人中了穿心一劍,挨了用心一棒才「壽終正寢」,畫面如何表現恕難寫得出來,但;如果打得不精彩,打得不過癮,挨罵的又是編劇。
別人有本事且不必說,以我來說就最怕編「武俠片」的劇本,因為沒有譜就奏不出悠美的音樂一般,要空空洞洞的腦子去編綴這許多不熟悉的「武俠打鬥」,想想實在是前世作孽,偏偏撈上了這份編劇差使,就像考狀元一樣考得你頭昏腦漲。
有了上列的「難」,古人曾說過「上蜀道最難」,我偏說不難,因爲現在有了直昇飛機,一飛上天就可以兜圈子 ,以我來說倒是編「武俠片」最難,旣無法科學,也不能用電腦,怎麼辦?祗有「改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