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兒女」中•葛蘭表演舞台藝術
崑曲「<香鬧學」
現在的人,一談到「歌舞」,便想起女人的大腿。到過歐美或日本的人,津津樂道歌舞劇場中的壯麗塲面,或者夜總會裡的旖腕風光。我們自不能怪大家忽略中國的歌舞,因爲中國歌舞除了某幾齣平劇崑曲成了「廣陵絕響」以外,歌舞之爲物,確是被遺忘了千百年了。
歌舞與戲劇並不是同一藝術,但可以揉合而爲一種綜合藝術。中國的歌舞至少有三千年歷史,甚至於上古時代就早有「載歌載舞」之風。「呂氏春秋」載:「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八闋。」這一位葛天氏,是上古時代的人物,(遠在嘗百草的神農氏以前),大槪可算得最古的中國「齊格菲」,世間第一位歌舞Producer了
由於歌舞淵源的久遠,從唐朝開始有了具體的戲劇形式以後,中國戲劇還是偏重歌舞,雖然有了故事,可還是藉歌聲舞姿而表現出來。一直到皮黃劇(平劇)與崑曲,還是「歌舞戲劇」。
皮黃劇固然在近二百年中流傳興起,可謂婦孺皆曉的了。崑曲的產生,早於皮黃,在中國戲劇史上無疑是一件大事。它不僅以流麗悠遠的聲調,席捲了明代以前所有其他腔調的地位而風靡一時,並且也造成當時舞台上的一種新局面。這是中國自有歌舞戲劇以來,最能持久的一種腔調。「一種藝術能够存在,就必有其存在的價値。」直到後來,皮黃劇和幾乎所有的地方戲,都沒有脫出崑曲的窠臼。
崑曲的特點是:高雅秀理的文詞,柔曼婉轉的腔譜,和細膩纖巧的動作。它的發源地是江蘇崑山。(沈寵綏著「絃索辨訛」中說:「⋯⋯嘉隆間,崑山有魏良輔者,漸改舊習,始備衆樂器,而劇塲大成⋯⋯所謂南曲,卽崑曲也。」)崑山這地方,在上海蘇州之間,山淸水秀,是江南魚米之鄕,地方風土入於樂藝,無怪乎出落得秀麗脫浴了。
崑曲多半採用明代的雜劇加以編排。明代的劇作家,往往就是作曲作詞的歌舞作家。一如歐美的作曲家,流派很多,作風各異。所謂作風,多半還是在他們的音樂創作上的風格。最著明的有兩派:「吳江派」與「臨川派」。前者重視音律,後者注重性靈;前者講究聲學的理論與技巧;後者要發揮自然的藝術才華,(在電影戲劇的部門,無時無地都離不開這兩種不同的岐見。)後者以湯顯祖爲代表,他主張寧可「拗折天下人的嗓子」,而必需順乎劇作者的靈感與氣勢。湯顯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原名「還魂記」,在我們的文學遺產中,無疑地是戲劇方面一大瑰寳。
怎樣接受文學遺產,使漸見湮沒的國寶再見抬頭,甚至於發揚光大,在藝術上來爭國際地位?惟一的辦法是多多發掘,滲入在現代的藝術形式之中,使它爲現代人接受,欣賞,喜愛。使它的藝術價值不致湮沒。
電懋新片「靑春兒女」之中,就作了這樣一個嘗試。這部影片的内容,形式,風格是極端新的,但是其中穿插了一段崑曲的舞台演出。就採用了湯顯祖「牡丹亭」中的一齣輕鬆風趣的短劇:「春香鬧學」。這齣短劇的劇情是:杜太守延請老儒陳最良,敎女兒杜麗娘讀書,由丫環春香伴讀。活潑無邪的春香,不受塾規的拘束,在先生面前發出許多天眞的言調,並作種種戲耍,使冬烘古板的老師窘極,春香因而受到杜麗娘的責罵。可是當老師離開書齋之後,那責駡春香的杜麗娘,却偷偷地和春香商量一同去遊花園了。
「靑春兒女」本身寫學府風光,寫靑年生活,活潑生動,淋漓盡緻。共中包括了現代的文娛活動:唱歌,跳舞,游水,滑水,打獵,騎馬,電單車,射箭,球賽等等,都有精采的演出,再加上遊藝晚會中這一個崑曲節目,更顯得多采多姿多種的娛樂性,何况每一段穿插都深深扣緊在劇情的必然發展之中,增强了濃烈的戲劇性。
特別使人矚目的是担任「春香鬧學」主角的葛蘭。她多才多藝的造詣,刻劃春香這個角色,把這嬌嗔可喜的丫環,演唱得妙到毫巔,充份表現崑曲的特點,把湯顯祖筆下的神韻搬到了銀幕上。「靑春兒女」編導易文,以前對於崑曲並無硏究,可是他說:「爲了要使這一塲戲眞正表現崑曲藝術的眞髓,表現它的美,要成爲第一流的演出,我們必須對這一種藝術形式下一番鑽硏。」結果,這一段戲,他滿意地拍好了。不但他滿意,觀衆更會滿意,就是幾百年前創作崑曲的藝術家,如果地下有知,也會爲葛蘭的精采演唱而深慶傳世有人,不禁要大喝其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