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學生作品都經過嚴格挑選,但其內容細節可能並未完全經有關教授驗證。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和大學圖書館並不對其內容的真確性負上任何責任。

太平天國玉璽

創造時間

19世紀中葉


基本說明

「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人,像歷代皇帝一樣,他也追求擁有象征無上權威的印璽。但與歷代帝王不同的是,天王洪秀全有金、玉、木三枚不同的天王玉璽」[1]。

「太平天國起義時,天王亦造了一個新的玉璽,天王玉璽是用青玉製成,正方形,邊長20.4 厘米,高2.7 厘米,紐高7.4 厘米,紐背刻有云紋,紐側刻雙鳳朝陽紋。璽文四周,上刻雙鳳朝陽紋,左右刻龍紋,下刻立水紋。璽文用宋體正書陽刻,共44 字。

璽文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部正中為『天父上帝』四個大字,兩旁為『玉』『璽』兩個大字,又『太』『平』兩個小字;小字『太』的外面,有『恩和』兩個大字,小字『平』的外面,有『輯睦』兩個大字,豎讀。下部為四言八句,『永定乾坤』『八位萬歲』『救世幼主』『天王洪日』『天兄基督』『主王輿篤』『真王貴福』『永錫天祿』。而太平天國這枚玉璽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2]。


歷史意義

印璽的歷史源遠流長,根據徐暢在<璽印的濫觴與起始>文中所總結:中國的印萌發於新石器時代,距今約八千年 [3]。因此,經過數千年的進化,太平天國玉璽的設計比以往的更複雜,甚至比期後清代皇帝的所有玉璽都大 [4],可見,太平天國雖未能統一天下,但天皇對印璽的鑽造仍然是十分重視,皆因印璽對歷個朝代或組織的施政均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古今中外都是靠各級官印來管理,人類漫長的數千年古代社會全靠以印為象徵的官方設施得以維持 [5]。因此,天王的印璽是十分重要,來統領於不同地區同謀起義的軍帥,特別是於革命的年代,信息的傳遞是不可有誤的。

在中國漫長的三千年封建社會中,皇帝號為「天子」 [6],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人亦不例外,從玉璽中的印文中便能看出,「天王洪日」即是指天皇洪秀全,下方印有「天兄基督」,上方印有「天父上帝」,這表現出傳國玉璽之印文「受於天命,既壽永昌 [7]」之意,更進一步證明太平天國大力宣揚基督,深信天王是上天指派的使者來改變于癵的世界,有著與天父同樣的權力。

總結上文,玉璽應是天國中最高統治者之‘信’物,如有任何旨意蓋有此印,其臣民均需相信並服從。

然而,李秀成在其自述中的「招降十要」提及:「要求中堂(即曾國藩)發一諭與我,押帶我文並往,有文去不用印信。今用印者,到我營中,其眾將格而不信,他定疑中堂自造誘他。我在天朝用文蓋印者,無我親書密號,其將不從 [8]。」由此可見,當時的太平天國出現了不少偽造玉璽,證明仿造技術已到達一定水平,令天王玉璽不被信任,未能發揮其固有作用,為處理政務添上了不少麻煩及混亂,如加上親筆記號。

據說,清軍攻破天京時,曾於城內大肆搶劫屠殺,並且縱火焚毀了天王府 [9],因此,這枚存放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天王玉璽亦有可能是偽造品。


相關史料説明

太平天國印璽的印文是最的閱讀次序一直存疑,不同學者各持不同說法:

謝興堯先生早年在《太平天國的社會政治思想》一書中考証說,「太平玉璽」之璽文是仿照大地會的「腰平」制造的。根據「腰平」的格式,寶文的讀法應當是: 「太平玉璽,天父上帝,恩和輯睦,天王洪日,天兄基督,救世幼主,主王興篤,八位萬歲,真主貴福,永定乾坤,永錫天祿」。[10]

羅爾綱先生則認為,如果依此讀法,太平天國的尊卑次序是不合理的。「天王洪日」置於「天兄基督」之左,顛倒了天父、天兄、天王的排列次序。洪秀全在玉璽中公然超越天兄,這是不可能的事。[11] 正確的讀法仍然是個謎,然而,讀法卻能反映出天皇的想法,甚至是野心,這都影響著天國的每一個政策。

一般的皇帝只擁有玉璽,太平天國印璽卻與前朝的印璽有別,有三枚,分別是金,玉,木,三種物料造成。金璽曾被曾國藩得到,保存在紫禁城軍機處中,但一年後,這枚金璽卻奇跡般的失蹤,原來是軍機章京薩隆阿盜出金印,並委托首飾鋪熔為金條十根,曾經無比珍貴的太平天國天王金璽就這樣被毀掉了;而木璽卻可能是在1864 年天京陷落時,為了避免其落入清軍手中,當時的「刪書衙」官員,故將它藏到了屋頂天花板上,得以幸存至今。如今,該木璽珍藏於南京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 [12]。 但為何天皇要與前朝有異,把分開三個印璽,而各印璽有著什麼象徵;現三枚印璽天各一方,未能擺放一起作研究,實屬可惜,亦令人費解。


延伸研究用途

每個朝代的印璽皆有進化及不同制度及色彩,如漢代會頒官印矛少數民族13,清代的玉璽是漢滿文同時出現在印面上14。 印文中亦能表達出該朝代對天子的重視,治國理念等;再者,中國玉璽與外國的印章有異曲同工之妙,研究兩者之間的異同,便能看出中外當時的科技發展程度,思想及文化的差異。因此,歷代玉璽是很值得再進一步研究。

事實上,各朝均喜愛以玉這美石象徵尊貴15,正正代表著中國人對公信及權力的重視,但可惜,因科技先進,玉璽的真偽已愈來愈難辨別,亦難以在全球化下有效率地運作,故後世放棄沿用玉璽作印證工具。


主要參考資料

中華網. 《無上權威的象徵天王洪秀全印璽下落今何在.》 N.p., 24 Aug. 2009. Web. 21 Apr. 2013.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wenwu/11022845/20090824/15611578.html
大眾科普. 《求在倫敦拍賣的乾隆玉璽的圖片及介紹.》 N.p., 10 Nov. 2009. Web. 21 Apr. 2013. http://www.kepu365.net.cn/s/kepu10841/
林乾良 (2008). 中國印. 杭州,中國:西冷印刷出版社,頁8.
林乾良 (2008). 中國印. 杭州,中國:西冷印刷出版社,頁61.
林乾良 (2008). 中國印. 杭州,中國:西冷印刷出版社,頁94.
王紹,璽(2000). 傅國玉璽.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頁1.
陳根遠 (2001). 印章監賞. 遼寧,中國:遼寧畫報出版社 ,頁36.
陳根遠 (2001). 印章監賞. 遼寧,中國:遼寧畫報出版社 ,頁68.


注腳

[1] 中華網. "無上權威的象徵天王洪秀全印璽下落今何在." N.p.,24 Aug. 2009. Web. 21 Apr. 2013.
Retrieved from http://culture.china.com/zh_cn/history/wenwu/11022845/20090824/15611578.html
[2] 大眾科普. "求在倫敦拍賣的乾隆玉璽的圖片及介紹." N.p.,10 Nov. 2009. Web. 21 Apr. 2013. Retrieved from
http://www.kepu365.net.cn/s/kepu10841/
[3] 林乾良 (2008). 中國印. 杭州,中國:西冷印刷出版社,頁8.
[4] 中華網. "無上權威的象徵天王洪秀全印璽下落今何在." N.p.,24 Aug. 2009. Web. 21 Apr. 2013.
[5] 林乾良 (2008). 中國印. 杭州,中國:西冷印刷出版社,頁61.
[6] 林乾良 (2008). 中國印. 杭州,中國:西冷印刷出版社,頁94.
[7] 林乾良 (2008). 中國印. 杭州,中國:西冷印刷出版社,頁94.
[8] 中華網. "無上權威的象徵天王洪秀全印璽下落今何在." N.p.,24 Aug. 2009. Web. 21 Apr. 2013.
[9] 中華網. "無上權威的象徵天王洪秀全印璽下落今何在." N.p.,24 Aug. 2009. Web. 21 Apr. 2013
[10] 中華網. "無上權威的象徵天王洪秀全印璽下落今何在." N.p.,24 Aug. 2009. Web. 21 Apr. 2013
[11] 中華網. "無上權威的象徵天王洪秀全印璽下落今何在." N.p.,24 Aug. 2009. Web. 21 Apr. 2013.
[12] 中華網. "無上權威的象徵天王洪秀全印璽下落今何在." N.p.,24 Aug. 2009. Web. 21 Apr. 2013.
[13] 陳根遠 (2001). 印章監賞. 遼寧,中國:遼寧畫報出版社 ,頁36.
[14] 陳根遠 (2001). 印章監賞. 遼寧,中國:遼寧畫報出版社 ,頁68. .
[15] 王紹,璽(2000). 傅國玉璽.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頁1.


資料收集及撰寫 : 葉思琪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67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資料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