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學生作品都經過嚴格挑選,但其內容細節可能並未完全經有關教授驗證。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和大學圖書館並不對其內容的真確性負上任何責任。

「為君難」玉璽

創造時間

18 世紀


基本說明

這方「為君難」玉璽屬於清代 ( 1644-1912 年 ) 的雍正帝 ( 1678-1735 年 ),由雍正帝親自命怡親王於他登基元年 ( 1723 年 )[1] 製造。此寶璽為雍正帝即位後最早制作的御璽,乃用紅色壽山芙蓉石所刻成,螭龍為鈕,璽面左右刻上雙龍,中央以篆書鎸著「為君難」三字,璽身呈橢圓形。[2] 寶璽設計精細、典雅莊重,曾在2009 至2010 年於台灣的《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作出公開展示 [3],現安放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為君難」出自《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4] 意指君主若知道「為君難」,必會慎言謹行,務實競業;若明瞭「為臣不易」,即會禮遇臣下,廣開言路,虛懷納諫。如此,君主便可興邦旺國。雍正帝視孔子此言為警世箴言,固常將「為君難」三字蓋印在御書和書畫上,以警示自己不要忘記帝王之責。


歷史意義

御璽,是皇帝御用的印章。普天之下,只有帝王的印章可尊稱為「璽」。[5] 由於皇帝地位特殊,其玉璽不可隨意制作;印文的選取,更極為重要。[6] 可見,「為君難」玉璽的製造、寓意和用途,均別具深意。

雍正帝在即位之初,便以「為君難」三字雕造玉璽,可看出其在政治上的不順。康熙帝後期的滿清,因八旗制度與確立皇儲制度產生矛盾,儲位競爭激烈,以致政局不穩,國家動盪。局勢不穩引發了一連串連鎖反應:吏治敗壞,朝廷積弊日多、國庫空虛、滿漢矛盾日深。加上當時准噶爾分裂勢力後再度活躍,邊陲烽煙不斷,大清陷入了內憂外患之中。由此可見,「為君難」玉璽揭示了當時雍正帝面對著非常嚴峻的局勢 [7],並映出了康雍交替時大清帝國的歷史背景。

此外,雍正帝在制作完這方「為君難」玉璽後,又隨即製造了另外8方,反映出雍正帝對為君之難有深切感慨。雍正帝是康熙後期皇位爭奪戰的勝利者,因此原本繼位呼聲最高的皇八子允禩對他懷恨在心,散播他得位不正、弒父殺母、屠兄殺弟等的謠言,惡意中傷及醜化雍正帝。[8] 雍正帝為鞏固皇權、政治穩定,無奈要在「情」與「理」之中二選一,解決允禩集團。另外,鑒於長期的朋黨相爭,雍正帝上台後,不能完全依靠原朝臣子,須自組管治班底,以鞏固政權。[9] 可見「為君難」玉璽反映了雍正帝對兄弟宗室骨肉相殘的惆悵,與及作為君主該如何用人維人的煩惱,可謂雍正帝內心複雜矛盾的寫照。

同時,「為君難」玉璽亦反映了滿清政府的政治智慧。滿族人口當時只佔全國人口的極少數。清以少數統治多數,管理實為困難。雍正帝「為君難」寶璽上的印文是用漢字鎸刻,而非滿文。而且印文乃取自漢族儒家經典人物孔子的話語。可見滿清皇帝為更了解漢人,願意費心力、時間去學習和吸收漢族文化,以鞏固滿清皇權。[10] 大清帝國從文化入手,藉融合漢人推崇的儒家思想於管治之中,減低漢人對清政府的排斥和抵觸。可見這方玉璽揭示了清代皇帝的憂患意識、危機感和管治智慧。[11]

除此之外,「為君難」玉璽也映出了雍正帝的性格和理想志向。雍正帝對御璽制作要求嚴謹,如他要親自篩選篆樣、選擇吉時鎸刻印文等。[12] 雍正帝亦常將「為君難」三字蓋印在其書畫上,作為自我鞭策,警惕自己要時刻銘記帝王之責,不得怠慢。從寶璽的製作和用途,可看出雍正帝嚴人律己的性格,與及其對成為明君的渴望和追求。

故此,這方「為君難」玉璽的歷史意義不限於揭示歷史背景,亦能反映帝王的內心世界、朝廷的管治智慧以及皇帝的性格。


相關史料説明

研究「為君難」玉璽的史料並不多,當中直接提及圖中文物的資料更是少之有少。筆者須同時翻查有關雍正帝的書籍,以了解其身處的時代背景及性格特徵,再去理解和詮釋這件文物的含意。

部份解釋玉璽含意和詳述清代印章文化的史料,有助理解「為君難」寶璽的意義何在。璽印有代表皇上言行的意思,從其嚴謹的製造過程和莊重的用途可看出其超然的地位。此外,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的《活計檔》紀錄了雍正帝指示製造「為君難」玉璽和監督其制作過程。[13] 此提供了有關文物實質詳細的基本資料,也讓人窺見雍正帝細心嚴謹的性格。

另外,有關雍正帝的書籍亦是了解此文物的重要佐證。這些豐富的資料指出了雍正帝上位時,滿清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而雍正帝自身亦飽受「兄弟相煎」和如何處理好君臣關係的困擾,繼而揭示了「為君難」玉璽代表了雍正帝的內心思想,並反映出其管治智慧。

另一方面,有的史料支持了雍正帝透過製造「為君難」玉璽所寄託的志向,並非空口說白話。雍正帝執政13年,親手御批的奏摺共四萬多件,平均每日10件,而且件件一絲不苟。[14] 可見雍正帝事必躬親,務實競業,確實有為當明君的理想而努力。


延伸研究用途

在未來的研究中,學術界可透過清代造辦處豐富的檔案作為切入點,比較宮廷和民間的印章發展。學術界也許礙於皇室貴族和平民百姓之間的地位差距,而忽略了將兩者放在一起比較的可能性。如皇孫貴胄的印璽為金雕玉砌,款式複雜多變,由專業的雕刻師傅製造。相較之下,文人窮困,印章用料便宜,雕飾較為簡單,多由文人親自制作。此可突出宮廷和民間的傳統和文化差異,有助我們理解由封建制度所衍生出的階級分野。

與此同時,透過對《活計檔》作出更多的考究,我們可從細微的地方加倍了解雍正帝的人物性格。如觀察雍正帝授意製造甚麼物件,去了解他的喜好、留意他所頒布的批諭,以窺視他的性格特點。另一方面,我們亦能因此加深對清政府內政管理的認識,學習滿清的政治智慧。


主要參考資料

郭福祥: 〈從寶璽看雍正〉,《紫禁城》,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頁44、46。
間間: 〈帝王威儀萬世之寶〉,《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2013年第2期(2013年),頁61。
徐啟憲: 〈清代寶璽略談〉,《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第3期(1995年8月),頁62。
馬未都: 〈為君難〉,《意林》,2009年第23期(2009年),頁52。
〈台展出雍正「為君難」玉璽〉,《蘋果日報》,2009年10月03日。
史松:《雍正研究》(沈陽市 :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年)
李傲:《睜眼看雍正》(台北 :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


注腳

[1] 郭福祥: 〈從寶璽看雍正〉,《紫禁城》,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頁46。
[2] 同上。
3 〈台展出雍正「為君難」玉璽〉,《蘋果日報》,2009年10月03日。
4郭福祥: 〈從寶璽看雍正〉,頁46。
5間間: 〈帝王威儀萬世之寶〉,《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2013年第2期(2013年),頁61。
6郭福祥: 〈從寶璽看雍正〉,頁44、46。
7史松:《雍正研究》(沈陽市 :遼寧民族出版社,2009年),頁213。
8史松:《雍正研究》,頁1。
9李傲:《睜眼看雍正》(台北 :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頁236、312。
10徐啟憲: 〈清代寶璽略談〉,《故宮博物院院刊》,1995年第3期(1995年8月),頁6
2。
11郭福祥: 〈從寶璽看雍正〉,頁47。
12郭福祥: 〈從寶璽看雍正〉,頁44。
13郭福祥: 〈從寶璽看雍正〉,頁44、46。
14馬未都: 〈為君難〉,《意林》,2009年第23期(2009年),頁52。


資料收集及撰寫 : 陳家寶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30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郭福祥: 〈從寶璽看雍正〉,《紫禁城》,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頁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