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學生作品都經過嚴格挑選,但其內容細節可能並未完全經有關教授驗證。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和大學圖書館並不對其內容的真確性負上任何責任。

虢季子白盤

創造時間

西周時期(周宣王12 年)


基本說明

虢季子白盤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毛公鼎、散氏盤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青銅聚寶,是為西周最大的出土青銅器。它高39.5 厘米,盤口長137.2 厘米,寬86.5 厘米,重215.3 千克,以範鑄法鑄造,用陶範把青銅器的模組合起來,再以青銅溶液澆鑄成。 [1] 它呈長方形圓角,深腹平底,下有四個曲尺形矮足,器外四面各有一對鋪首銜環,環上及璧外皆鑄有花紋。盤內底部中央有8行共111的銘文。 [2] 銘文的大致內容是說:虢季子白受周王之命,去征伐北方獫狁族入侵(古匈奴族),大獲全勝,得到周王賞賜。虢季子白獲此殊榮,特鑄此盤以志紀念。 [3] 據記載,虢季子白盤在清道光年間出土於陝西寶雞市的虢川司,出土出期曾流落農家被用作養馬槽,直到1864年被任直隸提督的淮軍將領劉銘傳收藏,經由劉家四代的守護,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劉家後人將這件國寶獻給了國家。 [4]


歷史意義

首先,虢季子白盤在中國古代書法演化史上有重要意義,印證了西周晚期金文文字風格的轉變。西周早期金文風格延續了商代金文的風格,風格類型多姿多彩:或靈動活潑,或不加雕飾,或隨意散漫,顯得琳瑯滿目,異彩紛呈。西周先民重視理性,喜好修飾的文化心理使得他們選擇了端正典雅的藝術風格,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對商代金文風格的繼承和革新。 [5] 而《虢季子白盤》整體風貌端莊秀雅,用筆謹飭筆畫圓潤遒麗,佈局和諧,一絲不茍,縱能成行,橫則大致成列,有意高低錯落,形成一種動態美。講究書法元素的對立統一,在形式組合中方、圓和三角形互相搭配,字距行距疏疏朗朗,井然有序,對秦代小篆的風格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6] 其中,有學者更形容虢季子白盤銘「上承西周末年文字體勢,而下開石鼓等器文之風格」。 [7]

另外,虢季子白盤體現了西周時代森嚴的禮樂制度。西周時期非常重視禮制,一般平民百姓不能夠自己鑄造青銅器,就連貴族也是在冊命,賞賜征伐等國家大事時,經由在上位者的允諾後才能鑄造青銅器,並祭祀傳達給祖先。 [8] 而虢季子白正正是因出征北伐獫狁大獲全勝,受周王賞賜才命人鑄造此盤,讓子孫萬世永為紀念。在西周,權貴們會把青銅器作為顯示自己豪門身份和權力的標示物,更是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而流傳於世。 [9] 虢季子白作為世代在王朝為官、顯赫的虢季家族的世族子弟 [10],命人在虢季子白盤上鑄上華美複雜的花紋以顯示自己豪門身份和權力。虢季子白盤鑄工精美,器外四面各有一對鋪首銜環,環上的花紋呈繩索狀;銅盤四壁外側通體鑄有花紋,頸部飾曲紋,腹部飾環帶紋。此盤造型之大,冶鑄之精,字體之優美、工整,為同類青銅器中罕見,儼然一副皇家氣派,體現了虢季子白地位之高及權力之大。 [11]

還有,虢季子白盤銘文表現了西周時期的階級壓迫。西周為奴隸制度國家,在虢季子白盤銘文中記載了虢季子白攻伐獫狁,虜獲50名俘虜。體現了奴隸制度國家對外戰爭與征伐目的為掠取奴隸和財富。 [12]

最後,虢季子白盤銘文中的許多字句可以和《詩經》中的篇章相互印證,與其他史料詮釋了西周初至晚期西周與獫狁的征伐關係。商周時代距今已很遙遠,由於歷史的變遷,那個時代遺留下來的文獻極少,只有《尚書》、《詩經》和《春秋》三傳等書。 [13] 而虢季子白盤記載了虢季子白討伐獫狁,在洛水之北英勇殺敵,取得斬首五百、俘虜五十人的大勝的經過。因此,虢季子白盤對研究西周歷史有重大的意義。


相關史料説明

據記載,虢季子白盤的第一手主人徐燮鈞弟徐星鋮著了《虢季子盤記》一書,記載了虢季子白盤出土經過,其中一段引文云:「虢季子盤,傅兼先兄自陝得之也,其時由郿縣兼理寶雞縣篆,先君湘漁公偕往,入國問俗訪得斯盤,百金相易,兄携以歸,名震一時……。」[14] 由此書可得知虢季子白盤此國寶的來歷。

另外,護國寶有功的劉銘傳一家守護了虢季子白盤四代,劉家可能存有虢季子白盤的相關文獻。劉銘傳對虢季子白盤愛護有加,家族中必有對虢季子白盤的記載。據記載,劉銘傳曾邀一名黄從默的老儒生考証該盤的來厲,當時的考証記載也是研究虢季子白盤重要證據。劉銘傳在證實了虢季子白盤為國寶後,修建了一盤亭,作《盤亭小記》,記載了建造盤亭的經歷、盤子的形狀和銘文的内容,并親筆寫下「盤稱國寶 亭護家珍」的對聯。[15] 因此,盤亭也是考究虢季子白盤的好據點之一。

另外,《尚書》、《春秋》、《詩經》都是有記載的內容包括了商周時期,當中《詩經》中《采薇》、《出車》、《六月》、《采苞》有篇章與虢季子白盤銘名的記載互相照應 [16],可以用二重証據法來互相印證虢季子白盤銘文的記載,更可以由《尚書》、《春秋》、《詩經》裡的記載一窺虢季子白這次出征的始末。

可惜,鑒於目前學術界有關匈奴語言文字的研究考証尚無進展 所以匈奴無文字流傳於世幾乎已成定論,其民族歷史發展也自然不會有完整的記錄。[17] 故此,也難以從匈奴的祖先獫狁得到有關虢季子白伐獫狁的記載。


延伸研究用途

青銅裝飾文樣能夠概括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觀念形態,是智慧與生產工藝的結晶 [18]。故此,虢季子白盤作為西周晚期青銅器的精品,盤器上的紋定能反映西周青銅器的紋飾主流,反映當時社會發展和思想意識。虢季子白盤盤口下飾竊曲紋,器腹飾環紋呈繩索狀,腹部飾環帶紋,[19] 充分表現了西周晚期青銅器的特色。因竊曲紋和環帶紋都是西周后期流行的。

竊曲紋紋樣兩端回鉤成S形,為扁長圖案,中間常填以目形紋。呂氏春秋記載:「周鼎有竊曲(一作穷曲),姣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而環帶紋的環帶呈曲折狀波浪起伏,凹處常填以眉形紋及口形紋。[20] 兩者是簡化了的餐餐纹和龍紋的化身。

有學者青銅器紋飾的簡化有如文字的簡化規律。西周中晚期,青銅器更為廣泛地使用到了生活的許多方面 ( 如騰器的鑄造等)[21],這反映了西周晚期鑄造技術的進步。同時,禮器的款式、數量愈多,代表社會對禮制要求也愈繁複和嚴謹。

並且,周人重銘文,。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一改商代銘文簡略的規律,商代銘文一般是一字至十幾字不等。而西周銅器以文字為主,器物為輔,具銘文銅器常常是數十字或百字以上。[22] 以虢季子白盤為例,盤鑄有銘文111字,為中國青銅長銘文器具之一。西周中晚期,銘文字數不斷增多,紋飾自然就退居次要地位,促進了早期的饕餮紋和象鼻龍紋向竊曲紋的演化。[23] 銘文地位愈發重要無形中反映了社會認為記事變得重要,顯示當時文化及人民思想有所提高。

總括而言,虢季子白盤作為西周青銅器的代表之一,盤器上的紋飾詮釋了西周青銅器的紋飾主流,反映當時社會發展和思想意識。


其他說明

前人有關研究 參考資料,發現有不少學者著重於虢季子白盤銘文的金文字體研究,例如寶雞市研究所的郭繼斌和辛怡華合著的 〈秦系文字鼻祖─虢季子白盤〉,就主要研究虢季子白盤是為秦國石鼓文的淵源。另外,朱志榮和劉莉合著的 〈西周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征〉 主要研究虢季子白盤銘文的文字線條結體章法和風格。但綜觀而言,至今對於虢季子白盤的學術研究偏向於銘文,而對盤器的紋路、外型則下了較少的筆墨。故這次的文物報告的延伸研究以此為大方向。


主要參考資料

1. 紀洪: 〈虢季子白盤〉,《環球人文地理》,2012年01期(2012),頁154。
2. 吳杰: 〈西周‧青銅器─虢季子白盤〉,《西部大開發》,04期(2008年),頁40。
3. 《國寶檔案─虢季子白盤》,導演缺,演出:任志雲(中國,中央電視臺,2004年)。
4. 孫次舟:《虢季子白盤年代新考》,《齊大國學季刊》新第一卷第二期(1941年),頁20。
5. 朱志榮,劉莉: 〈西周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征〉,《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3期(2010),頁53-55。
6. 齊麗娜,劉子健: 〈淺析西周青銅文化〉,《美與時代(上)》,2010年03期(2010),頁44-46。
7. 張懋榕: 〈晚清─四大國寶〉,《收藏》,2010年06期(2010),頁54-58。
8. 《珍寶總動員》,劉偉,演出:彭詩婷(中國,鳳凰衛視,年份缺)
9. 吉晶玉: 〈文學裡的匈奴記憶〉,《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09期,頁102。
10. 杜迺松:《中國青銅器定級圖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11. 楊偉微: 〈虢季子白盤與劉銘傳〉,《文物鑒定與鑒賞》,2011年06期,頁110-111。
12. 郭繼斌,辛怡華: 〈秦系文字鼻祖─虢季子白盤〉,《寶雞社會科學》,頁36-37。
13. 彭裕商: 〈西周青銅器竊曲紋研究〉,《考古學報》,2002年04期,頁421-436。
14. 邵大地:《青銅裝飾紋樣選》(天津:人氏美術出版社,1984年)。
15. 杜迺松:《中國青銅器發展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注腳

[1] 《國寶檔案─虢季子白盤》,導演缺,演出:任志雲(中國,中央電視臺,2004年)。
[2] 杜迺松:《中國青銅器定級圖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3] 紀洪: 〈虢季子白盤〉,《環球人文地理》,2012年01期(2012),頁154。
[4] 《國寶檔案─虢季子白盤》,導演缺,演出:任志雲(中國,中央電視臺,2004年)。
[5] 朱志榮,劉莉: 〈西周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征〉,《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3期(2010),頁53-55。
[6] 朱志榮,劉莉: 〈西周金文書法的審美特征〉,《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3期(2010),頁53-55。
[7] 孫次舟:《虢季子白盤年代新考》,《齊大國學季刊》新第一卷第二期(1941年),頁20。
[8] 《珍寶總動員》,劉偉,演出:彭詩婷(中國,鳳凰衛視,年份缺)
[9] 齊麗娜,劉子健: 〈淺析西周青銅文化〉,《美與時代(上)》,2010年03期(2010),頁44-46。
[10] 張懋榕: 〈晚清─四大國寶〉,《收藏》,2010年06期(2010),頁54-58。
[11] 吳杰: 〈西周‧青銅器─虢季子白盤〉,《西部大開發》,04期(2008年),頁40。
[12] 杜迺松:《中國青銅器發展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13] 佚名:《中國古代青銅器特點與價值》。年份缺。中華五千年網。http://www.zh5000.com/JS/qito/qt-online-0023.htm。(上網日期:2013年04月17日)
[14] 楊偉微: 〈虢季子白盤與劉銘傳〉,《文物鑒定與鑒賞》,2011年06期,頁110-111
[15] 楊偉微: 〈虢季子白盤與劉銘傳〉,《文物鑒定與鑒賞》,2011年06期,頁110-111
[16] 郭繼斌,辛怡華: 〈秦系文字鼻祖─虢季子白盤〉,《寶雞社會科學》,頁36-37。
[17] 吉晶玉: 〈文學裡的匈奴記憶〉,《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2年09期,頁102。
[18] 邵大地:《青銅裝飾紋樣選》(天津:人氏美術出版社,1984年)。
[19] 吳杰: 〈西周‧青銅器─虢季子白盤〉,《西部大開發》,04期(2008年),頁40。
[20] 邵大地:《青銅裝飾紋樣選》(天津:人氏美術出版社,1984年)。
[21] 彭裕商: 〈西周青銅器竊曲紋研究〉,《考古學報》,2002年04期,頁421-436。
[22] 杜迺松:《中國青銅器發展史》(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
[23] 彭裕商: 〈西周青銅器竊曲紋研究〉,《考古學報》,2002年04期,頁421-436。


資料收集及撰寫 : 劉凱倫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57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資料不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