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學生作品都經過嚴格挑選,但其內容細節可能並未完全經有關教授驗證。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和大學圖書館並不對其內容的真確性負上任何責任。

龍頭鍘

創造時間

北宋嘉祐元年(1056年)


基本說明

相傳龍頭鍘是包拯在開封府擔任開封府尹時創置的鍘刀,因為鍘刀有「龍」形頭像,所以這把鍘刀稱為龍頭鍘 [1]。龍頭鍘是專門用來鍘違法的皇親國戚的 [2]。現時,龍頭鍘與其餘兩把鍘刀一起存放在開封的開封府內,供遊客欣賞 [3]。曾被龍頭鍘鍘的人有:駙馬陳世美,國舅龐昱 [4]。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鍘刀的兩邊刻了兩句話在刀的兩面,一邊是「為民請命」,另一邊是「剛直不阿」[5]。龍頭鍘的出現是因為上古時代鑄造的「三大邪刀」-「龍牙刀」、「虎翼刀」、「犬神刀」的出現,在北宋時期,被著名鐵匠韓蔪在開封太廟裏發現了這「三大邪刀」的碎片且解除封印,與宮廷的鑄劍師一起鑄造,花了一年零八天完成了「降龍」、「伏虎」、「斬犬」三把鍘刀,即龍、虎、狗頭鍘;經北宋天子允許後,存放在開封府內;而包拯則是掌管這三口鍘刀的第一人 [6]。


歷史意義

第一,龍頭鍘代表的是公平、公正、正義。根據史書記載,包公大公無私,不苟言笑,不會委曲求全,更不會奉承別人而苦了自己,不作私書 [7]。再包公祠的七副楹聯中,其中一聯是由李封寫的,顯出包拯的公正廉明:「笑比河清,在昔危言動朝野;名高樞密,於今明德薦馨香。」[8] 包公大公無私的性格,令他審案得以公正。就像包公用鍘刀鍘陳世美一樣。根據記載,陳世美苦讀十年,赴京考科舉,高中狀元,被宋仁宗招為駙馬。但當年陳世美已經有妻子秦香蓮,因為陳世美高中狀元後沒有找她,所以秦香蓮便上京找她,但是陳世美竟然不肯認秦香蓮,還命人半夜追殺她。事件被包拯知道後,他以陳世美殺妻不遂和休妻的罪名用龍頭鍘鍘了他 [9]。從以上事件可見,包公不畏強權,就算犯罪的人是皇親國戚,犯了法都要受到刑罰。當時的公義得以彰顯。

第二,龍頭鍘起了阻嚇作用。包公的鍘刀除了有龍頭鍘專鍘皇親國戚外,還有虎頭鍘用來處死違法的貪官,而狗頭鍘就用來處死犯了法的平民百姓 [10]。即是說,北宋任何一人犯了罪,不論是尊貴的皇親國戚,還是萬惡的貪官,或是普通平民百姓,在北宋任何階層的人只要犯了法被包拯審判後宣佈下鍘都會死在鍘刀上。所以以前的人恨不得鍘刀磨得再鋒利些,刀口張得大些,好讓那些犯了法的也得到應有的懲罰 [11]。作家郭光豹在《包拯鍘刀有感》一文寫了一段話總括了龍頭鍘的作用,鍘刀就是法治,是儆惡懲奸的工具 [12]。

第三,龍頭鍘對當時的社會起了保障百姓利益的作用。當時的三口鍘刀就有如法律一樣,規範著人們的行為。由於這三口鍘刀規範了當時社會上任何階層的人。這樣,人們因為不想寫的緣故而不會以身犯險。就像現時一樣,雖然每天我們都會從新聞會看到有人犯法,那些都是一些極端性的例子。現代人大多都是奉公守法的好市民;就像在當時一樣。包公很重視法治,他認為法令會關係到一個國家的安危,而他在擔任地方官時,就經常用法令來與皇親國戚,貪官和犯了罪的平民鬥爭,為的是保障百姓的權益 [13]。就是因為那些犯人犯了一些只有死刑才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包拯才用鍘刀把他們處死。


相關史料説明

有關包公龍頭鍘的歷史記載不多。其中,以《龍圖耳錄》由清代子弟書名家石玉昆所說唱。這本書在清末同治年間由一位不知名的人聽了《龍圖公案》,便題了《龍圖耳錄》這名字 [14]。後來這本書便一直流傳下去。在這本書的第十五回提到包公要鍘安樂侯龐昆,吩咐差役把鍘刀拿出來,有四名差役把龍頭鍘扛到公堂,王朝走上前把蓋著鍘刀的套除去。那四名差役用木嚼堵住犯人的口,脫去他的衣服,把蘆席捲著他的身體使他掙扎不了,用草繩繞了三圈。包公旁的王朝張龍,趙虎合力把犯人抬起,放犯人於鍘口,兩頭平均。然後包公一聲:「行刑!」王朝兩臂用力,「咔嚓」一聲把犯人腰斬,身體分為兩節 [15]。很多人以為龍頭鍘是鍘頭的刑具,但事實上龍頭則是腰部的刑具。

另外,《龍圖耳錄》的原作,其實是石玉昆所說唱的《龍圖公案》。那位不知名人士就是以石玉昆所說唱的內容而「耳錄」成《龍圖耳錄》,將之改編成章回小說 [16]。後來有人根據《龍圖公案》的說唱基本寫成長篇小說《三俠五義》[17]。

包公的故事被收錄了接近二百次。根據統計,宋代話本收錄了三個包公的故事、說唱十一個、百家公案一百個、其他說唱作品十一個、龍圖公案一百個,加起來總共有一百八十五個關於包公在開封府的故事。[18]


延伸研究用途

第一,學者可以考查一下龍頭鍘真正的製作過程。在搜尋龍頭鍘的製作過程中有不同的版本。在《北宋開封府三口鍘刀的來歷》一文中,有指龍頭鍘是由上古時期「三大邪刀」的「龍牙刀」在夏朝末年因為商湯攻進夏朝廟宇時,被湯王用劍斬斷了「三大邪刀」而封印於地上,後來在北宋時期,被著名鐵匠韓蔪在開封太廟裏發現了這「三大邪刀」的碎片且解除封印,與宮廷的鑄劍師一起鑄造,花了一年零八天完成了「降龍」、「伏虎」、「斬犬」三把鍘刀,即龍、虎、狗頭鍘;經北宋天子允許後,存放在開封府內 [19]。同一篇文章及後又提到,當時包公的助手公孫策因為知道包拯是個十分正直的人,公孫策怕包拯直言進諫會得罪皇上,怕皇上加罪於他;怎料包公被皇上封為龍圖閣大學士,包公更對公孫策說皇上賜了他三把御鍘,請公孫策替他想想要做什麼,後來公孫策就想到鍘的尺寸,寫了鍘刀的製作方法,分了上、中、下三品和用「降龍」、「伏虎」、「斬犬」作為鍘刀的款式,呈給了包拯,包拯十分滿意這個設計,吩咐工人打造,翌日呈上皇帝,及解釋三把鍘刀的用處。皇上聽了覺得這個設計很有用,於是准許包拯用這三把鍘刀來判案 [20]。那麼,龍頭鍘究竟是怎樣造成的呢?歷史上很少資料說明。如果查明了,可以讓後世人對龍頭鍘有興趣的人搞清楚情況,讓後人仰慕古人的智慧,想到用龍、虎、狗頭鍘鍘社會上不同階層的人。

第二,學者可以嘗試研究一下究竟包公可以以一個怎樣的標準來決定一個人是否應判死於鍘刀上。例如在先前提到的鍘陳世美一案中,他是因為殺妻不遂和休妻的罪名而被龍頭鍘鍘死。但是,中國古代有句說話叫做「殺人填命」,即是當那個人殺了人才會把他處死。那麼,陳世美根本沒有殺人,他只是企圖或意圖殺妻,沒有真的殺他,這樣的話為什麽包公要把他處死呢?要他終身監禁不就好了嗎?可見當時包拯下鍘是沒有明文規範的。也幸好包公是一名清官,是一名忠直的大臣,否則讓其他貪官來掌管鍘刀,可能每天也有人死於鍘刀下了!

第三,學者亦可以探討一下為何公孫策會想到用鍘刀作刑具而不是其他的刑具。例如同是腰部的刑具 - 商代的青銅鉞 [21],又或是頭部的刑具 - 唐代的腦箍 [22]。這些刑具雖然外型上不比鍘刀來得驚心動魄,但是這些工具也同樣血腥,可能還比捱鍘刀更痛苦。為什麼公孫策會設計出鍘刀而不是根據過往的刑具去改良呢?這也是值得去探討的。


主要參考資料

《四庫全書》《純白齋類稿》卷十九,轉引自楊國宜:《包拯集校注》(合肥:黃山書社,1999年),頁 317-318。
尹鵬飛 〈《三俠五義》研究史述評〉,《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 27 卷第 1 期(2011 年 2 月),頁 73。
王國軍: 〈陳世美鳴冤〉,《雜文選刊》,2012 年 02 期(2012 年 2 月),頁 27。
石玉昆:《龍圖耳錄》,轉引自陸錫興:《中國古代器物大詞典:Zhongguo gudai qiwu dacidian / 兵器 ‧ 刑具》(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年),頁 219。
佚名: 〈誰還說評書〉,《北京晚報》,2003 年 6 月 21 日,頁數缺。
李古寅:《中國古代刑具的故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年),頁 22。
沈潔霞:《開封:老街漫步》(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 年),頁 132。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頁 691。
徐忠明: 〈解讀包公故事中的罪與罰〉,《現代法學》,第 24 卷第 3 期(2002 年 6 月),頁 20。
郭光豹: 〈包拯鍘刀有感〉,《人民之聲》,2006 年 08 期(2006 年 8 月),頁 50-51。
陳遠發: 〈鐵面冰心耀千秋--合肥包公祠記〉,《學習月刊》,1996 年 12 期(1996 年 12 月),頁 45。
陸錫興:《中國古代器物大詞典:Zhongguo gudai qiwu dacidian / 兵器 ‧ 刑具》(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年),頁 219。
楊玉奎:《古代刑具史話》(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年),頁 97,121。
楊國宜:《包拯集校注》(合肥:黃山書社,1999 年),頁 28,317-318,323。
韓鵬: 〈北宋開封府三口鍘刀的來歷〉,《汴梁晚報》,2012 年 11 月 24 日,頁數缺。


注腳

[1] 陸錫興:《中國古代器物大詞典:Zhongguo gudai qiwu dacidian / 兵器 ‧ 刑具》(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年),頁 219。
[2] 韓鵬: 〈北宋開封府三口鍘刀的來歷〉,《汴梁晚報》,2012 年 11 月 24 日,頁數缺。
[3] 韓鵬: 〈北宋開封府三口鍘刀的來歷〉,《汴梁晚報》,2012 年 11 月 24 日,頁數缺。
[4] 李古寅:《中國古代刑具的故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 年),頁 22。
[5] 郭光豹: 〈包拯鍘刀有感〉,《人民之聲》,2006 年 08 期(2006 年 8 月),頁 50。
[6] 韓鵬: 〈北宋開封府三口鍘刀的來歷〉,《汴梁晚報》,2012 年 11 月 24 日,頁數缺。
[7] 楊國宜:《包拯集校注》(合肥:黃山書社,1999 年),頁 28。
[8] 楊國宜:《包拯集校注》(合肥:黃山書社,1999 年),頁 323。
[9] 王國軍: 〈陳世美鳴冤〉,《雜文選刊》,2012 年 02 期(2012 年 2 月),頁 27。
[10] 沈潔霞:《開封:老街漫步》(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 年),頁 132。
[11] 楊玉奎:《古代刑具史話》(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年),頁 121。
[12] 郭光豹: 〈包拯鍘刀有感〉,《人民之聲》,2006 年 08 期(2006 年 8 月),頁 50。
[13] 陳遠發: 〈鐵面冰心耀千秋--合肥包公祠記〉,《學習月刊》,1996 年 12 期(1996 年 12 月),頁 45。
[14] 佚名: 〈誰還說評書〉,《北京晚報》,2003 年 6 月 21 日,頁數缺。
[15] 石玉昆:《龍圖耳錄》,轉引自陸錫興:《中國古代器物大詞典:Zhongguo gudai qiwu dacidian / 兵器 ‧ 刑具》(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年),頁 219。
[16]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 年),頁 691。
[17] 尹鵬飛 〈《三俠五義》研究史述評〉,《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 27 卷第 1 期(2011 年 2 月),頁 73。
[18] 徐忠明: 〈解讀包公故事中的罪與罰〉,《現代法學》,第 24 卷第 3 期(2002 年 6 月),頁 20。
[19] 韓鵬: 〈北宋開封府三口鍘刀的來歷〉,《汴梁晚報》,2012 年 11 月 24 日,頁數缺。
[20] 韓鵬: 〈北宋開封府三口鍘刀的來歷〉,《汴梁晚報》,2012 年 11 月 24 日,頁數缺。
[21] 楊玉奎:《古代刑具史話》(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年),頁 121。
[22] 楊玉奎:《古代刑具史話》(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年),頁 97。


資料收集及撰寫 : 莊曉琳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60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