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hough student projects available on this page were highly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quality and accuracy, they may or may not be fully verif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facult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f HKBU do not hold responsible for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se projects.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STUDENT PROJECT

推背圖

創造時間

唐初


基本說明

《推背圖》這本中國古代預言奇書,相傳是於唐太宗初年,由李淳風和袁天罡參考《周易》共著而成。全書共記載了六十象,每一象皆附有「讖」「頌」兩首和一幅卦圖。每一卦象依「六十甲子」為序排列﹔「讖」為預兆的解釋,每一「讖」有四句,多以三或四字成句﹔「頌」為傳播《推背圖》內容的詩歌,每一「頌」皆是五言或七言絕句﹔卦圖則作表明事情和人物之用 [2]。世人以最後一象的「頌」﹕「萬萬千千說不盡,不如推背去歸休」來名此經典。而著者李淳風和袁天罡二人,前者為當時欽天監(即負責天文的官員)﹔後者則為精通五行和面相等的名士 [3]。

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這本於宋朝曾被列為禁書的奇書從清宮大量流出 [4],及後再流入民間,現為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當中以明末金聖歎所作的注解最為人熟識。


歷史意義

古時,人們對陰陽五行、面相術數、九宮星宿等極為迷信,而唐朝時,術數發展更達最興盛時期。當時唐朝國泰民安,百姓豐衣足食,受教機會大增,而民間著作亦逐漸增多,知識普及性提高,因此天文學、相學和堪輿學等範疇人才輩出,如天文學代表李淳風和南宮說、相學家代表袁天罡(亦為袁天綱)、堪輿家代表僧泓等 [5]。

與此同時,自唐開國以來,陰陽五行之說備受重視,先有唐高祖專注卜筮五術,禁絕一切雜占外,後有唐太宗與李靖作有關卜筮五術的對答 [6],都印證了唐朝對陰陽五行等的高度推崇。除此以外,古時也常以術數來應用於兵家之事中。這不但反映了古人對術數的迷信,還有對術數的依賴。故此,能預言唐朝興衰的《推背圖》便在這充斥術數之說的氛圍下,由熟識天文學的李淳風和熟識相學的袁天罡合著而成。


相關史料説明

上文曾提及,《推背圖》於一八六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從清宮大量流出,及後再流入民間,因此,對於這件文物的研究,當然不只中國方面,還包括了日本方面。

先說中國方面,元順帝期間(即一三四六年),由當時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後修撰的《宋史‧藝文志》中《志》卷一五九,第二十五頁的第五行終於正式記載了《推背圖》[7]。由於《推背圖》被列入正史之中,因此也確認了它的歷史地位。另外,明朝學者朗瑛於包含天地、國事、義理、辯證、詩文、事物、奇謔七類的個人筆記《七修類稿》中,就提到對《推背圖》的描述﹕「推背圖,傳唐李淳風作也。……記憶宋禁讖書,犯者日眾……得矣,可以告同類不觀可也。[8]」這不但證明了《推背圖》於宋朝曾成為禁書,還因其敏感內容包括不同朝代的國運,而被稱作「可以告同類不觀可也」的讀物。這些中國的史實記載,都證明了《推背圖》早在宋朝已經存在,也有助後人研究它的歷史及其在緯學經典中的代表性。

另一方面,遠至日本的文獻中,亦有對《推背圖》的記載。由諸橋轍次所著、昭和二年(即一九二七年)出版的《大漢和辭典》中,就有一段對《推背圖》的介紹,當中包括《推背圖》的大致內容、作者和命名緣由等等 [9]。而昭和八年(即一九三三年)所出版的《大百科事典》中,亦有提到《推背圖》命名緣由和作者介紹等 [10]。可見,這不但證明了《推背圖》的出現時間早於民國,也證明當時《推背圖》代表中國預言書,在外地文獻中,也佔一重要席位。


延伸研究用途

眾所周知,《推背圖》是參考《周易》而成,恰恰地,《周易》也是一本以卦象為主的經典。當時的古人不但欠缺天文科學知識,還缺少精密的儀器來作更深入的研究,可是,這依然不減他們的興趣。由此可見,《推背圖》反映了古人對陰陽五行、面相術數、九宮星宿等方面的認知和迷信。換句話說,《推背圖》的預言不只記載了唐代的興衰,還代表了古人對天文術數的態度。

其次,即便到了廿一世紀的今天,學者依然對《推背圖》各有看法,他們根據對「讖」、「頌」和卦圖不同的推算和猜測,都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推背圖》的含意,不再局限於唐代。有學者提出,《推背圖》不只內含唐代國運,還包括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運,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時局,如第四十象及第四十一象,就有疑似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的預言 [11]﹔第三十八象和第四十五象中,就有疑似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言 [12]。由此可見,即使《推背圖》是寫於唐朝,但是,它仍能成為學者對未來局勢推算的參考,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


主要參考資料

圖片來源﹕梁煥松,筆錄及整理。2006。中國預言(上)。
http://chrisleung1954.blogspot.hk/2012/06/blog-post_27.html。
易道明﹕《警世奇書推背圖》(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3 年)。
推背圖研究小組,筆錄及整理。2005。推背圖- Chinese Prophecy。
http://tbt.firedale.com/。
作者不詳。2001。推背圖。http://roc.myweb.hinet.net/tbt.html。
羅桂成﹕《唐宋陰陽五行論集》(香港﹕香港公誠社,1982 年)。
林宜學﹕《中國預言之迷-燒餅歌與推背圖之透視》(香港﹕藍天書屋,出版年份缺)。
維基文庫。2010。七修類稿/卷15。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4%B8%83%E4%BF%AE%E9%A1%9E%E7%A8%BF/%E5%8D%B715。
諸橋轍次﹕《大漢和辭典》(東京﹕大修館書店,昭和41[1966 年])。


注腳

[2] 易道明﹕《警世奇書推背圖》(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3 年),頁15‐16。
[3] 推背圖研究小組,筆錄及整理。2005。推背圖‐ Chinese Prophecy。http://tbt.firedale.com/。(上網日期﹕2013 年)。
[4] 作者不詳。2001。推背圖。http://roc.myweb.hinet.net/tbt.html。(上網日期﹕2013 年)。
[5] 羅桂成﹕《唐宋陰陽五行論集》(香港﹕香港公誠社,1982 年),頁100。
[6] 同上,頁103‐104。
[7] 林宜學﹕《中國預言之迷-燒餅歌與推背圖之透視》(香港﹕藍天書屋,出版年份缺),頁15‐16。
[8] 維基文庫。2010。七修類稿/卷15。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4%B8%83%E4%BF%AE%E9%A1%9E%E7%A8%BF/%E5%8D%B715。(上網日期﹕2013)。
[9] 諸橋轍次﹕《大漢和辭典》(東京﹕大修館書店,昭和41[1966 年])。
[10] 林宜學﹕《中國預言之迷-燒餅歌與推背圖之透視》(香港﹕藍天書屋,出版年份缺),頁 10‐11。
[11] 易道明﹕《警世奇書推背圖》(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3 年),頁159‐168。
[12] 同上,頁152‐154,頁185‐188。


資料收集及撰寫 : 陳穎瑜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44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梁煥松,筆錄及整理。2006。中國預言(上)。(上網日期﹕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