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hough student projects available on this page were highly selected based on their quality and accuracy, they may or may not be fully verified by the corresponding faculty.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and the University Library of HKBU do not hold responsible for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in these projects. ONLY CHINESE VERS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STUDENT PROJECT

夢溪筆談

創造時間

1086年-1093年(北宋年間)


基本說明

《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家沈括所著,他晚年被貶官後在潤州夢溪園定居,並總結自己一生的所見所聞及研究,寫成《夢溪筆談》一書。[1] 全書分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藥議、雜誌十七類。[2] 連《補筆談》及《續筆談》在內,全書共有609條記載,其中自然科學的條目有189條,佔全書三分之一。可見此書涵蓋範圍之廣,從社會到科學都兼收並,可知沈括是一名學識淵博的學者。


歷史意義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古代科技的發展有不少成就,例如指南針等四大發明,而宋代在科技的發展亦較為成熟及突破,達到中國傳統科學文化史上的高峰。[3] 作為宋朝的科學家,沈括的代表作《夢溪筆談》在中國科學史上有重大的價值,英國的科學家李約瑟亦稱此書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4],可見《夢溪筆談》在中西方科技史上的地位。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了許多他做過的科學實驗,他的研究成果具有現代科學實驗的內涵,被認為是他將中國古代的實驗科學推向高峰。[5] 部份的實驗及發現甚至較西方早數百年。

根據書中第437條所記,「方家以磁石磨針針鋒則能指南,然常微偏東,不全南也。」這是世上關於地磁偏角的最早紀錄,西方1492哥倫布第一次航行到北美洲時才發現,比沈括的發現晚了四百年。[6] 除了地磁偏角的發現,該條目亦顯示我國於沈括年代或更早以前已有人工傳磁的技術。更重要的是,沈括於篇中記錄他測試四種指南針裝置法,最後得出「不若縷懸為最善」的結論,是以蚕絲繫於指南針的中間的方法。[7] 反映沈括有作為科學家的觀察及實驗精神。

除了有關磁學的記載,《夢溪筆談》中有關於不同科學範疇的記載,地質學方面有沈括遊歷溫州雁蕩山時,認為當地奇特的地形是由「水鑿」而成,即是流水侵蝕所形成,較英國人郝登(Jame Hutton)提出流水侵蝕現象早七百年。[8] 聲學方面有他以紙人和琴瑟進行共振實驗的記錄,比西方同類的實驗早五百多年。[9] 而數學方面他以會圓術及隙積術等差數和弓形弧長的運算,其成就都不可忽視。

《夢溪筆談》因為其涉及多個科學領域,又紀錄多個發明發現,使其被視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饋寶。至於其中最早吸引西方研究的是筆談307條關於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當中詳細寫明印刷的方法,《夢溪筆談》現存唯一記載畢昇活字印刷術的文獻,因而受到西方學者的注意。

除了科學類的條目,書中亦有關於人文社會的條目,包括史學、文學、藝術、音樂等。當中有些是連正史都未有記下的事件,例如工人高超以三節分壓工作法治黃河決場。[10] 可見,此書本身亦是一本重要的史料,彌補了歷史的缺憾。

正因為《夢溪筆談》記載了不少中國古時科學與技藝,而當中有不少的發明及創造反映當時以及中國古代的先進科學水準,可見中國的科學發展比西方更早起步。


相關史料説明

要了解《夢溪筆談》,要先了解作者沈括的生平。翻查史料便會發現他的科學知識是源於他的經歷,他本身是一個興趣廣泛之人,對醫學、音律等都有所研究。他曾經任職昭文館作校書,期間博覽群書,亦對天文曆算產生興趣,因而積極研究此學問,期後亦受命提舉司天監。[11] 可見沈括在筆談中展現的科學才華,是因為豐富的知識及廣泛的興趣而來的,而他所擔任的官職可以給他發揮所長的機會。

《宋史》中亦有沈括及《夢溪筆談》的記載:「括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曆、音樂、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又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多載朝廷故實、耆舊出處,傳於世。」[12] 此處沒有提及筆談中有關科技的內容,只視它為記錄沈括日常生活、朝堂之事的書而已。

由於《夢溪筆談》在國外亦十分受到重視,因此可以找尋國外的相關史料及研究材料作比較。英國的李約瑟博士對此書有深入的研究,並在其鉅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詳細闡述了《夢溪筆談》的條文並加以英譯。[13] 此外,日本的數學家三上義夫所撰寫的《中國算學之特色》,亦有對沈括和筆談的紀錄。[14]

現代中西方都有不少的學者藉《夢溪筆談》來研究中國的科技史及其他範疇,對書中的各項內容均有詳細的說明及深入研究,這些資料都提供多角度探究《夢溪筆談》的機會,把書中有價值之處展現人前。


主要參考資料

張潤生等:《中國古代科技名人傳》(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
胡道靜:《胡道靜文集‧沈括研究 科技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呂變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網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蔣秋華:《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
沈括著,胡道靜等譯:《夢溪筆談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曾近義:《中西科學技術思想比較》(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劉文瑞:〈中西科技史的對比研究〉,《安徽史學》,04(1986),頁3-7


注腳

[1] 張潤生等:《中國古代科技名人傳》(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
[2] 胡道靜:《胡道靜文集‧沈括研究 科技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3] 呂變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網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4] 蔣秋華:《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
[5] 呂變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網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6] 張潤生等:《中國古代科技名人傳》(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1)
[7] 沈括著,胡道靜等譯:《夢溪筆談全譯》(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8] 同上
[9] 呂變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網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10] 胡道靜:《胡道靜文集‧沈括研究 科技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1] 蔣秋華:《沈括—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
[12] 脫脫:《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
[13] 胡道靜:《胡道靜文集‧沈括研究 科技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14] 同上
[15] 曾近義:《中西科學技術思想比較》(廣東: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資料收集及撰寫 : 關星瀅

●  永久網址: http://digital.lib.hkbu.edu.hk/history/relic-view.php?id=85
●  分享元數據的 XML Dublin Core 編碼



圖片來源 : 互動百科